第70章 舆论的重要性!天赐瑞雪,民心所向!
汉京城内,往来的每一个人都有些神情沉重,几乎每个人都在和自己熟悉的人交谈着。
哪怕是最为普通的百姓,都满脸的复杂。
一间茶楼内,所有人都更是聊嗨了。
“今年是真的怪事,我活了这么大岁数了,还是第一次在这里见到雪,虽然不大,但也着实是怪事。”
“谁说不是呢,我还特意问了家中的老爷子,他说自己活到七十了,在这里居然看见雪了。
现在我家老爷子整天在家祈福,不知这是好是坏啊。”
“你们说这会不会和大王来到这里立国大汉有关?之前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现在就这么活生生的出现,真是邪...”
这个人还没有说完,就被一旁的人直接给捂住了嘴,这捂住说话人嘴的青年,满脸歉意的看向周边的人。
“诸位,我哥这是说胡话呢,这肯定和大王没有关系,还望诸位不要说出去,诸位的茶水钱,我请,都算我的。”
周边的人原本神情凝重,听到这话,顿时笑了。
“柳公子这是喝醉酒了吧,不过这些话可不能胡说。
大王立国大汉后,我们的日子都是越来越好了,不该说的可不能说。”
周边的人对这些都是忌讳如深,其实暗中说的人有,他们都清楚,哪怕没有一个人被抓,但依旧没有人敢明目张胆的说。
说白了,他们虽然有那么些小钱,但又不是官绅,之前免过一难,如今都只能算是老百姓。
非议这些事,每个人都很清楚,朝廷真要清算,都没有人会给他们伸冤,而且一旦追究,直接将会牵连整个家族。
祸从口出的道理,这些人都很明白,只是有的时候说话说到那个点了,有的人就会出现没个把门的。
不仅说的人后怕,听的人也同样后怕,生怕自己会被牵连啊。
如今距离下雪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原本这些人其实嘴都挺严的,但朝廷在这方面没有任何动作,使得现在嘴都逐渐开始有些松动,听的人也没有那么怕了。
这时一个身穿白衣的中年男子,手中拿着一把扇子走来。
众人一时都有些怪异,只是单纯因为这个天其实还有些冷,但这人手中却是拿着一把扇子,让人一时有些无法理解。
这人来到这些人身前,径直找到一个位置坐下,周边的人也没有阻止,因为这个人的气质,一众人都看得出来,是个读书人。
如今在大汉,读书人可是稀缺得很,毕竟大汉大量缺少官吏的事,多少还是有些风声传出来的。
这男子坐下后,喝下一杯茶,缓缓开口。
“你们应该庆幸,如今是大王的大汉当政,要是换成之前的暴胡(胡朝,黎季犛政权,原姓胡),你们摸摸自己的脑袋还在吗?”
周边的人闻言,顿时沉默了,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了答案,换成黎季犛时期,他们早上敢这样说,都不用等到正午,就得被砍头了。
这男子见状,继续再度开口。
“你们刚才有一句话说得没错,那就是大王立国大汉后,你们是不是已经没有感受到有人欺压你们了?你们的日子,是不是相对比之前好了一些?
你们可要知道,如今大王立国大汉可还不到半年,我们都已经明显感受到了这里的改变,周边的一切都变好了。
我本姓李,百年前全族来到这里,确实,从未见过这里下雪,中原寒冬之际,这里都并不怎么冷。
至于这里更早有没有下雪的记录,你们不知,我也不知,但这次下雪,也可以说是百年难遇了。
你们许多人祖上应该都是从中原迁移过来的,而且这里的方方面面,都和中原是一样的,你们应该听说过一句话吧?
那句话名为‘瑞雪兆丰年’。”
所有人都在认真倾听着白衣男子的话,百年前全族迁移过来,而且还读过书,这些都在表明,眼前的白衣男子不是普通人,不是他们所能比的。
饱读诗书,又有非凡的见识,每个人都竖起耳朵听着,想要听听白衣男子的见解。
因为目前白衣男子说的,他们都很认同。
大汉确实让他们的生活,以及周边的环境,都变得更好了,今年下雪,也确实是百年难遇一次。
最后那一句瑞雪兆丰年,他们都是知道的,这话不用读书,民间百姓都是清楚的。
白衣男子看着所有人都在认真的倾听着,脸上不由自主的闪过得意之色,但随即又快速调整回来,继续开口。
“之前可以说都没有什么下雪的记载,如今大王刚立国大汉,却是下雪,且更是在年关之际所降,以及瑞雪、丰年之事,大王如今在这里所做的一切。
为所有人重新分配田地,并且降低赋税,接受并且安置难民、流民,大王刚至这里时,就有数万人前来投奔。
大王为我们铲除了之前欺压我们,压榨我们的恶人,将他们存放的钱粮,又全部用在我们身上,大王才是真正对我们好的君王,才是真正在意我们这些百姓的君王啊。
正是因为大王的种种举措,自古以来,第一个如此真真正正重视我们这些普通百姓的君王,上天特意降下瑞雪,给我们一个丰年,这是上天,因为大王,因为大汉,赐下的祥瑞啊!
若此地无大王,今日能够在这里喝茶谈论国事者,又有几人依旧健在?城内众多普通人,又有多少人还会继续活到今天?
今年的雪,乃是大王与大王的大汉感动上苍,苍天降下如此祥瑞,而你们却是在这里非议,也不怕遭到天谴!
大王如此待我们,城外更是设立营地安置救济流民,你们去城外好好看看,枉你们活在城内,却是没有他们感恩大王,感恩大汉。
你们扪心自问,你们的做法与想法,对得起大王如此待你们吗?
上天都已经降下如此祥瑞,你们心中,难道就真的没有丝毫动容吗?
大王乃是天赐到这里,造福我们的人,我们所有人,都应该铭记,不忘大王对我们的恩德才是呐!”
白衣男子激情的演讲着,周边的人听后,部分人都有些自惭形秽,满是愧疚,部分人满脸认同,脸上甚至还带着些许得意,少许几个人甚至出现了恐惧了。
自惭形秽的人是想着之前自己还在恶意揣测他们的大王与大汉,如今白衣男子这样一说,他们才明白过来,这样对待他们的大王,古往今来,有谁像朱高煦这样真真正正的在乎他们了?
朱高煦为了他们,铲除了官绅阶层,将那些人的钱粮又用在他们身上,还给他们重新分配田地,降低赋税,这些种种,这就是千古名君啊。
此刻再想着自己甚至差点误会了朱高煦,心底逐渐还想着是大汉引起的,这部分人无比的自责与愧疚,有的人甚至已经开始扇起了自己的耳光,自己打自己。
而自豪与得意的那部分人,则是他们一直都在相信朱高煦,相信大汉,这部分人从朱高煦实行新政以来,就对朱高煦无比感恩,他们始终坚信大汉,坚信朱高煦。
这部分人,大多是朱高煦到来后最先投奔过来的那数万百姓。
那真正极少的部分人,之所以恐惧,是因为他们心中认为这次下雪是朱高煦以及大汉带来的灾难,如今白衣男子说是天赐祥瑞,忘恩负义的人会遭到天谴,这些人都怕了。
他们不是察觉到了朱高煦对他们的好,而是害怕与恐惧天谴,他们怕自己死了。
如今好不容易迎来了好日子,只要再苦几年,他们都能看得见奔头的日子,怕自己过不上了,并且还会牵连到家人,所以这极少的部分人怕了。
这白衣男子将气氛拉起来后,继续励志的说了一会,顿时让关于下雪的风向,完全变了,所有人都接受了天赐祥瑞,每个人都自发的向着王宫方向跪下,目光无比的虔诚。
直到这里的人全部被说服,白衣男子心头松了一口气,悄悄退了出去。
如今种子已经散发出去,这些被说服的人,全部都将会是天赐大汉祥瑞理论的支持者,会去不断说服外面的人。
这白衣男子却是来到一处房内,里面坐着的人,却是大汉的官员。
“大人,已经做好,百姓全部相信了。”
这白衣男子此刻变得无比的恭敬,神态甚至有着些许谄媚。
坐在椅子上的官员,却是凝重的看向白衣男子。
“注意你的言辞,这是事实,乃是钦天监的大人们用了近月的时间研究而出。
我们的职责,是将这个事实告知天下百姓,纠正百姓的言行,同时对于那些冥顽不明,有着不好心思的人进行记录,交由当地衙门解决。
我们身负重任,此事关乎大汉稳定,不可有丝毫疏忽,更当注意自己的言行!”
椅子上的人赫然起身,这白衣男子当即惶恐的跪在地上。
“大人,小人知道这是天赐祥瑞,这是上天对大王,对大汉的肯定,小人定当注意言行,将这个事实告知百姓!”
此刻的白衣男子,与当时茶楼里的样子,完全判若两人。
茶楼所发生的事情,正在汉京城内多地不断上演,不仅是汉京城,各府也在开始不断宣传,大汉的威望,一时攀登而上,朱高煦的威望,更是不断上涨。
不少人家人甚至开始为朱高煦供奉长生牌,各地百姓对大汉,更加认可,民心更加依附。
王宫内,李定荣匆忙来找朱高煦。
“王爷,天赐祥瑞一事,已经开展十日,如今反响极为良好,这是京城以及各地的奏报。”
朱高煦当即接过打开看了起来,足足用了两炷香时间,朱高煦全部看完后,径直笑了,笑得无比的开心。
这个事情,原本他其实只是惊讶,并没有这么在意,直到李定荣提醒,他也派人下去调查,幸好他及早反应过来,想出了天赐祥瑞这么一个法子。
不仅没有让民意沸腾,反而让民心更加依附,如今他敢说,这件事过后,大汉天下百姓,将会是最忠于大汉的百姓。
这次的事情,反而让他收获了这么强大的民心,大汉才算是由内至外的彻底稳定了下来,而且每个人都将无比相信大汉朝廷,受到天下百姓的拥戴。
之前他不敢确定,但只要这件事彻彻底底做好了,以后大汉混进来一些老鼠,都将会无处藏身。
这次的事,算是他的一个意外收获,朱高煦都有些自豪,这件事他这个处理的法子,也是恰到好处,借着这种事达到了需要花钱粮才能达到的效果。
不,明显比花费钱粮的效果都更好。
朱高煦笑着看向李定荣。
“不错,执行得很好,这件事虽然如今进展极为顺利,但也不能松懈,必须要将这件事彻底落实下去才能结束。
另外这些人,看来都擅长处理这方面的事务嘛,尤其是经过这次,更加有经验了。
这次的宣传,你也看到了,宣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舆论的掌控,更是重中之重,关乎民心的稳定。
我意组建宣传司,这次执行的人全部纳入宣传司,负责朝廷对外的宣传。
今后的宣传方式,也不会拘泥于眼下的这种形式,我会将邸报更换成更加方便百姓懂得的报纸,使得今后宣传的手段变得更为通俗易懂。
有了这次的事,朝廷在百姓心中的威望会更高,这个宣传司宣传出去的内容,也会更加值得人相信。
这事就这么定了,宣传司的主事,你从这次做事得力的人之中进行挑选。”
朱高煦之前也是没有想起这个事,此刻他也是因为这件事想到了舆论问题,无论什么时候,什么时代,舆论,都是极为重要的,这是真的关乎到稳定与民心团结的事情。
李定荣闻言,此刻却是笑不出来了,他是真的没有想到,朱高煦居然借着这事又搞出了一个宣传司。
尤其是这些人,本来就是他挑选出来的,现在要调到宣传司,他是真的不舍。
但就如朱高煦说的,这次也是让他认识到了宣传的重要性。
李定荣只得苦笑应下,果然要搞花样,还得是他的王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