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封神之始
第346章 封神之始
三教弟子奈何不得抱团取暖的四方邪神,但敖丙却能。
最近实力暴涨的他,就连准圣强者都能交手一两回合,正是找人检验实力的时候。
这群四方邪神,无疑是最好的对象。然而,未等敖丙动身,有关朝歌的变故,就先一步传来。
“嗯”
“纯妃,九尾狐”
“云中子降妖不成,怒而出走朝歌,并与大商决裂”
一系列突如其来的变故,打了敖丙一个措手不及。他没想到,只是一段时间没去朝歌盯着帝辛,帝辛就给他整出这么多样来。
“本以为有两教弟子盯着,就能防止妖魔混入王宫,从而破坏他们的计划。”
“倒是没想到,是我把事情想简单了。两教弟子的防线不好破,但帝辛的防线却很容易破。”
“人道反噬之下,他虽有堪比准圣的实力,但心性还不如凡人,被妖魔所趁,倒也不算意外。”
敖丙负手而立,通过朝歌传来的消息,尽力分析目前的情况。
看得出来,帝辛的情况进一步恶化了,就算没有完全沦为昏君,估计也不远了。
本身心境就有问题,又被妖狐迷惑,心中的欲望被无限放大,堕落的速度无疑会更快。
此时,在人道的反噬之下,帝辛怕是回不了头了,只有身陨,才能恢复清醒。
但如今帝辛仍是天下之主,谁敢杀他谁能杀他
“哎,商纣王啊!”
“此时的帝辛,估计已经走上昏君之路,并慢慢堕落成后世典籍中记载的商纣王。”
叹了口气,敖丙很是无奈。其实这一切,他早已有所预料,并做好了准备。但当事情真的发生后,他难免还是有些感慨。
权力真是一把双刃剑,既能赋予人至高无上的力量,又能让人面目全非。
帝辛先前何等英明神武的一个人,此刻在人道反噬之下,却宛如换了一个人一般,真是可悲可叹。
“帝辛开始朝商纣王转变,阐教也与大商决裂。封神演义所记载的故事,从这里开始,就算是步入正轨了。”
“也就是说,封神量劫,终于要步入高潮了。”
联想到最近的一系列变故,敖丙只能感慨,大势果然可怕。
那被他搅乱的封神量劫,在大势的影响下,竟然还能重回正轨,也是离谱。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小势可改,大势不可改。
所谓大势,就是大商必亡,截教必灭,无论发生何等变故,双方都注定要沦为劫灰。
而小势,就是大劫之中,个人的命运。
大商,周朝,阐教,截教,这四方势力是大劫的主角,命运早已注定,不可更改。
可具体到这四方势力的内部,很多人都是无足轻重的小人物,他们的个人命运,无论如何改变,都影响不了大局。
故而,他们是小势,命运可以随便更改。
就如妲己,她本该被九尾狐夺舍,进宫迷惑帝辛,败坏成汤江山。但却意外被敖丙所救,从大劫中脱身。
至此,封神量劫再与她无关,甚至就连本该由她来履行的职责,也被其余人替代。
纯妃纯狐之女,就是妲己的替代品。
没了妲己,立即就有纯女补上,可见,只要不影响到大势,具体到个人,命运是可以改变的。
可要是涉及到大势,那便不容改变了。
比如敖丙欲借阐教之力壮大大商,可结果却是吃鸡不成反蚀把米,非但没能成功,反而给了阐教向大商发难的理由。
以后,只要阐教咬死了帝辛与妖魔勾结,乃是一等一的昏君,那他们推翻大商的行为,就是正义的,有足够的法理基础。
“麻烦!”
敖丙有些头疼,许是天道觉得他最近太过顺非顺水了,所以冷不丁的给他一个教训,让他知晓,大势不可逆。
或者说,不是现在的他,能够改变的。
“还是先去朝歌吧,剿灭四方邪神的事暂时先缓一缓。不然,再让帝辛在朝歌折腾下去,谁知道他接下来会干出什么事来。”
想了想,敖丙还是觉得,先稳住帝辛要紧。四方邪神有三教弟子盯着,暂时还掀不起浪来。
至于阐教与大商决裂后,还会不会继续帮阐教对付四方邪神。答案无疑是肯定的,他们肯定会继续帮助大商。
这有什么好疑问的,除魔是玄门弟子应尽的义务,他们来除魔,不是应帝辛之命而来,而是为了尽自己的义务。
所以,哪怕阐教与帝辛闹翻了,最多也就是影响双方的关系,并不妨碍他们继续履行自己应尽的任务。
魔,该除还是要除的。
阐教弟子当然可以走,但这一走,名声就坏了,再无资格执玄门之牛耳。
……
…………
只是心念一动,敖丙就出现在了朝歌城。然后,还没等他见到帝辛,就得知一个惊人的消息。
姜王后命人刺杀帝辛未果,帝大怒,将其打入冷宫,并决意废后。
同时,王后所出的两位王子,担心受到牵连,在侍卫的拥护下逃出朝歌,欲投奔外公东伯侯。
“封神的帷幕,果然拉开了啊!”
听到此事后,敖丙没有太过惊讶,因为按照大势的走向,也确实该走到这一步了。
先前已经说了,大商国力虽然有所衰弱,远不如巅峰,但依旧极为强大,非四方诸侯所能抗衡。
如此庞大的一个势力,岂是说灭就能灭的,所以,必先对其进行削弱。
现在所发生的一切,本质上,就是在削弱大商的实力。不先让帝辛众叛亲离,逼得天下皆反,如何能灭掉大商
“传令黄侯,让他率兵追回两位王子。就说有我在,绝对能保他们平安。”
“大王只有二子,皆还都是嫡子。这帝位早晚是他兄弟二人的,大王杀谁也不可能杀他们。”
“杀了他们兄弟,以后谁来继承帝位”
敖丙没有在第一时间进宫拜见帝辛,而是找到手下的官员,让他去通知黄飞虎,先把逃走的两位王子追回来。
真要让两位王子跑到东伯侯那里,那事情就麻烦了,东伯侯就是不想反也不行了。
帝辛就两个儿子,岂是想杀就能杀的,就算一时上头真的动了杀心,满朝文武也会劝住他的。
也正是因为只有两个儿子,所以他这两个儿子就显得弥足珍贵,说是社稷之所在,一点也不夸张。
这种情况下,大商唯二的继承人,要是全都跑到东伯侯那里,他就算浑身是嘴也说不清了。
说他没有反意,谁信啊!
更别说,借母族之力夺回属于自己的一切,在九州可是传统。夏时,太康失国,少康就是借母族势力夺回夏朝的。
帝辛同样如此,他又不是老大,上面还有几个哥哥,之所以能继承帝位,皆是因为母族势大。
现如今,两位王子投靠母族,而其母族更是有着天下最强诸侯之称。
这很难不让人多想,两位王子会不会借母族的力量杀回朝歌,从帝辛的手中夺走帝位。
此事概率最低,但并非没有可能,所以,为保险起见,万不能让两位王子离开大商,前往东伯侯那里。
“属下遵命!”
那官员得了命令,立即跑去大营寻黄飞虎去了。这时,敖丙方才整了整衣裳,迈步前往王宫。
“见过相邦大人!”
王宫侍卫见到敖丙,一边躬身行礼,一边命人通传,姿态放得很低。
相邦,又名相国,敖丙为进一步揽权而专门设立的官职,为文武百官之首,掌管一切政务,堪称无冕之君。
一句话形容就是,除了没有天下共主这个名头外,帝辛能行使的权力,敖丙都有。
权臣啊,敖丙现在已经是了。不过,他现在只是权臣的初级阶段,仍低于王权,尚不能行废立之事。
“大王在哪,我要见他!”
敖丙毫不客气的朝匆匆赶来的内侍问道,并让他前面带路,他要见帝辛。
“这……”
闻言,内侍面露迟疑之色,像是有什么难言之隐,支支吾吾的不肯说出帝辛的下落。
“嗯”
敖丙面露不悦之色,威严的看向那名内侍,虽然没有开口,但却给他带来了庞大的压力。
“先前大王被人刺杀,纯妃因此受惊,大王如今正在安稳纯妃,特意吩咐任何人都不得打扰他。”
内侍吓了一跳,连忙回道。他心知,敖丙要杀他,只是一句话的事,所以见敖丙不悦,哪里还敢隐瞒。
“荒唐!”
“都火烧眉毛了,还在沉溺于美色。”
“前面带路!”
“我要好好的问问他,是否要为了一个女子,置社稷于不顾”
敖丙冷哼一声,示意内侍头前带路。
“是!”
见敖丙发怒,内侍是一点也不敢拒绝,战战兢兢的走在前面,为他引路。
没多久,几人就来到一华美的宫殿前,就听那内侍喊道,“启禀大王……”
然而,他话还未说完,殿内就传来一道愤怒的声音,将他的话打断:“不是都说了吗,不要让任何人来打扰予!”
声音满是怒火,像是天上的雷霆在轰鸣,震得人心惊胆颤。
“大王,臣有事觐见!”
这时,敖丙面无表情的说道。
像是听出了他的声音,殿内躁动的气息立即平静下来。
然后,就听帝辛迟疑着说道:“是相国回来了啊,即有事要见予,找人通传一声就是,何必亲自跑一趟。”
“发生了这么大的事,臣不得不回!”敖丙语气不变,铁了心的要见帝辛。
“相国稍待,予这就起身。”
想到自己最近的所作所为,帝辛不免有些心里发虚,也过不得安慰纯妃了,整了整衣裳,就欲出去迎接敖丙。
相邦之贵,纵然是君主,也要以礼相待。
“大王,您才是天下之主,他不过一臣子,世上哪有君主迎接臣子的道理”
见帝辛如此郑重,自觉受到忽视的纯妃,有些不开心的说道。
“相国于大商有挽天倾之功,再怎么礼遇都不为过,故爱妃此言莫要再说,让外人听了,便是予也护不住你。”
帝辛像是被吓了一跳,连忙叮嘱道。敖丙让通天泽复苏,此功之大,说是再建大商都不为过。
故举国上下,不知有多少人对他崇敬有加。便是他这个君主,也不敢薄待敖丙,以免触怒国人。
他尚且如此,何况地位权柄皆源于他的纯妃。
敖丙真要铁了心的杀纯妃,除非他愿意与敖丙两败俱伤,不然真护不住纯妃。
“大王恕罪,不知相国的地位竟如此崇高,险些害了大王。”
纯妃见帝辛如此,顿时便知,现在还不是挑拨离间的时机,遂连忙请罪道。
“爱妃无需担心,相国向来大度,不会在意这些小事的。”
此刻帝辛满脑子都是敖丙见他的目的,是苛责他,还是训斥他,根本无心与纯妃交谈,匆匆应付几句,就出了大殿,迎接敖丙去了。
没过多久,已经将敖丙迎入正殿的帝辛屏退左右,开始与他讨论正事。
“大王,听说姜王后命人行刺于你,可有此事”
见没有外人,敖丙不再客气,直接问道。
“倒不是刺杀予,只是赶巧了,王后见予宠爱纯妃,心生妒忌,便命人刺杀纯妃。”
“未曾想,当时予也在场,事情一下子就闹大了,变成王后欲行刺予。”
帝辛有些尴尬的解释道,他倒不想说实话,只是心知,王后行刺他的鬼话,根本骗不过敖丙。
就大商这风气,他若死了,王后岂能独活势必要为他殉葬,与他一同飞升!
所以,王后根本没理由,也不可能行刺他。
“行刺纯妃……”
“大王莫要开玩笑,姜王后何等身份,乃后宫之主,天下之母,她要杀纯妃,完全可以大大方方的来,何必行此见不得人的事”
“所以,此事有鬼,姜王后势必是被冤枉的,还请大王尽早放出姜王后,以安天下之心。”
见帝辛还在避重就轻,敖丙不由加重了语气。
别说姜王后不可能刺杀纯妃,就算她真的做了,此事也只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尽可能的私下解决,而不是把事闹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