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1章西夏灭亡后有多惨?彻底被抹除的文
画面里给出了蒙古大军屠城的场景。
虽然是影视作品的画面。
相比现实已经要温柔许多。
但那血流成河的场景,依然令不少古人们不忍直视。
天幕外。
汉末。
刘备叹息一声。
“数年的战争,从300万人跌倒不足50万人。”
“现在举城投降,却依然惨遭屠杀。”
“恐怕这西夏国最后能活下来的,连十万人都不到了。”
“后世的蒙古,竟然如此的酷烈!”
“其凶残程度,竟要远胜于曹贼!”
“看天幕说过,后世的华夏也被蒙古人所占领。”
想到这里,刘备也忍不住再次叹息。
“不知道那时候的场景,将是何等的生灵涂炭!”
……
天幕继续。
【而铁木真的屠城命令,也被严格执行。】
【西夏末帝李睍投降后,拖雷立即将其处决,随后蒙古军队在中兴府展开大屠杀。】
【无论贵族百姓,无论是妇女儿童,全部斩尽杀绝。】
【据记载,蒙古人屠杀了城中几十万人,积累了数百年财富,繁华的中兴府瞬间变成人间炼狱。】
【皇帝和宰相李睍、嵬名令公等贵族全部被杀,蒙古人还大肆抢掠,城中财物被洗劫一空,大量建筑在熊熊烈火中化为灰烬。】
【史载“白骨蔽野”。】
【幸存者寥寥无几。】
【除了血腥的屠杀,蒙古人还对西夏的文化典籍痛下杀手。】
【西夏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字——西夏文,这是李元昊立国前夕,授命大臣野利仁荣以党项语为基础,仿借汉字的造字方法创造的。】
【近6000个西夏文字承载着西夏的历史、文化、宗教等诸多信息。】
【然而,蒙古人在征服西夏后,将大量写有西夏文的典籍、文书付之一炬。】
【无数珍贵的文献资料就此失传,使得西夏文字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一度变成无人能解的“天书”。】
【西夏的宗教文化也未能幸免。】
【西夏境内佛教盛行,修建了众多宏伟的寺庙、佛塔。】
【蒙古人在征服过程中,对这些宗教建筑进行了大规模的破坏。】
【许多精美的佛像被砸毁,壁画被涂抹,寺庙建筑被拆毁。】
【那些凝聚着西夏工匠智慧与心血,承载着西夏人民信仰的宗教遗迹,在蒙古人的破坏下,大多只剩下残垣断壁。】
【西夏历代帝王的陵寝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西夏陵是党项族、汉族、回鹘族与吐蕃族等多民族融合、多元文化交流的结晶,其建筑融合了中原王朝的陵寝制度以及自身民族特色。】
【但蒙古人对这些陵寝进行了疯狂的盗掘与破坏。】
【大量随葬品被盗走,陵寝建筑被捣毁,地面建筑几乎全部被夷为平地。】
【可谓是亡其国,屠其民,烧其书,掘其坟。】
【确保这个文明再无复兴的可能。】
【那么,蒙古为何要如此极端、彻底地对待西夏呢?】
【首先,西夏在蒙夏战争期间,态度反复无常。】
【时而投降成为附庸,时而又试图反抗,联合其他势力对抗蒙古。】
【这种行为对遭受入侵被迫臣服,且遭遇压榨的西夏来说,是理所应当。】
【但却让蒙古人深感恼怒。】
【认为西夏不可信任,必须给与彻底的惩戒。】
【其次,从战略角度看,西夏地处蒙古与金朝之间,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西夏地处丝绸之路要冲,控制河西走廊,是蒙古南下灭金、西征中亚的关键跳板。】
【成吉思汗早在1206年就定下“先灭西夏,再图金国”的战略。】
【而西夏的反复无常,让蒙古人意识到——只有彻底消灭这个政权,才能确保后路无忧】
【此外,蒙古人对西夏的文化毁灭,也有其政治考量。】
【西夏虽小,却拥有成熟的官僚体系、独特的文字和高度汉化的文明。】
【同时西夏民风剽悍,有几分类似蒙古的悍勇。】
【这对以游牧立国的蒙古而言,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蒙古人需要的是一个臣服的“唐兀”,而非一个可能复国的“党项”。】
【因此,他们不仅要消灭西夏的政权,更要抹去其文明记忆,确保党项人再无凝聚反抗的可能。】
【蒙古的灭国政策极为成功。】
【西夏灭亡后,党项人四散逃亡,部分融入蒙古、藏、汉等民族,少数逃至川藏交界处,形成今天的“木雅人”。】
【而西夏文字、典籍几乎全部失传。】【西夏也成为了最神秘的古文明。】
【直到1804年,清代学者张澍在甘肃武威发现“西夏碑”,才让这个消失的文明重新进入世人视野。】
【回看这段历史,蒙古灭西夏的极端手段,既是复仇,也是战略需要,更是游牧帝国对农耕文明的彻底征服。】
【成吉思汗用最残酷的方式告诉世界。】
【在他的帝国版图上,不允许有任何反复无常的政权存在。】
【而西夏,则成为这一铁血政策下的第一个牺牲品。】
……
视频到此结束。
弹幕纷纷出现。
《太勇了吧……打到几乎灭族。》
《听说成吉思汗让西夏王妃侍寝,然后被咬断了……》
《西夏防守够顽强了,坚持了20多年,都城周围一圈城市都没了才灭亡。》
《西地盘很小,但有五十万大军,大败过辽军和宋军,金也没在西夏手里讨得好处。》
《党项全民皆兵,东亚怪物房小强,所以成了蒙古心头恨。》
《战至最后一兵一卒、弹尽粮绝,一眼望去尽是兵败被杀,以身殉国.佩服。》
《动不动就是屠城,简直毁了亚洲的文明,恶心!》
《现在党项族完全被同化为汉族,文化也完全跟了汉族了。》
《大宋怎么不去支援?金和西夏都成了宋的挡箭牌,他们一亡,宋也就玩完了。》
《其实这时候夏,宋,金三国结盟,还是可以耗死蒙古的。》
《西夏被彻底抹除了,那后世怎么研究他们的?》
《俄罗斯有这方面史料,很意外吧?》
《世界上研究西夏最深入的,反而是大毛,你猜为啥?》
《当年清末,一个俄国探险者跑到西北,贿赂了当地的郡王达什,挖出了黑水城遗址,盗挖了几千件西夏文物。》
《大清真是废物!永乐大典也是清朝搞丢了。》
《看完了,只能说火器真是好东西。》
《蒙古崛起的时候,没遇到大一统大国,要是秦汉隋唐明清,不比蒙古打回漠北去?》
……
网友们讨论的飞起。
而古人们看完了之后。
秦朝,嬴政说道:
“那蒙古帝国厌恶西夏,在灭了他们的国家之后,还要彻底地抹除这个国家曾经存在过的痕迹,这一点朕倒是可以理解。”
“当他们十分厌恶西夏的时候,做出什么样的行为都很正常。”
“但是不得不说,这蒙古帝国屠城灭国,乃至于灭绝一个民族、一个文明曾经存在过的痕迹,可相当专业。”
“这一套手段下来,西夏能够延续到后世的东西。”
“恐怕是真就不多了。”
嬴政先唏嘘了一下。
然后补充说道:“或许,朕也可以效仿一下蒙古的手段。”
“六国余孽留下的很多东西,都没必要保存!”
而在南宋。
赵构看完了西夏最后的结局,也是觉得十分的唏嘘。
赵构指着自己桌子上的大宋江山图说道:
“看,大宋西北的西夏,曾经也是大宋的心头大患之一。”
“先帝们百年奋战,都没有能够把西夏彻底解决。”
“好在现在朕所建立的新大宋,不用担心西夏这个敌人。”
“能解决西夏的问题,也算是朕治下大宋的一大进步。”
“否则的话,这全民皆兵、民风剽悍的西夏又将成为大宋头痛的敌人。”
赵构在这边自我骄傲了一番。
然后继续说道:
“而西夏他们的结局也只能说是咎由自取。”
“身为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就是信誉,明明已经投降了蒙古,又岂能朝令夕改?”
“如果西夏在第一次投降蒙古之后,老老实实地给蒙古提供后勤、提供仆从军。”
“又岂会落得个不仅国家灭亡,连整个党项族人也都被彻底抹杀的悲惨下场呢?”
明朝。
朱元璋作为曾经的元朝人,则补充说道:
“天幕这段内容,其实有所遗漏。”
“那蒙古帝国之内,党项人也是色目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党项人,并没有被彻底灭族。”
“当然,他们的文化确实是被蒙古人所断绝了。”
“蒙古人,的确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