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闯王来了不纳粮!剿兵安民!
天幕外。崇祯皇帝看到这里。
看到自己在任用了正确的人材之后,
竟然是一年多的时间就几乎平定了农民军。
不由得心中十分的欣慰。
“无论如何,朕的努力是有成果的。”
“朕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然后在欣慰,肯定之余。
崇祯也很疑惑。
“既然那些该死的逆贼已经被朕所平定,那这又是怎么丢掉天下的呢?”
“还有。”
“这闯贼连战连败。”
“都被打的只剩十几个人了。”
“他李自成输了十回八回,怎么就一直打不死呢?”
……
天幕继续。
【表面上看,明末农民起义的大潮被镇压了下去。】
【但实际上,谁都知道,加倍的压榨只是饮鸩止渴。】
【在短暂的积蓄力量之后,新的爆发即将到来!】
【而这一轮新爆发的引爆点。】
【就是在中原的河南大地。】
【崇祯十二年开始,以河南为代表的中原诸省,连续出现严重的旱灾和蝗灾。】
【据史料记载,当时的河南百姓剥树皮、卖衣服、拆房子、卖妻子孩子。】
【夫妻相食。】
【兄弟相食。】
【宗亲相食。】
【由于人相食的情况过于频繁,导致当时人们都不敢互相来往,生怕对方把自己吃了。】
【百姓都活不下去了。】
【但河南各级官员却并不上报灾情,并且照常的征收赋税和加派饷钱。】
【百姓更是民不聊生,民变四起。】
【但实际上当时的明朝,特别是河南的宗室富豪们是有能力救济灾民的。】
【要知道河南的宗室亲王最多。】
【他们的仓库里囤积了堆积如山的粮食和钱。】
【但除了开封的周王等极少数之外,其他的宗室亲王们对正在发生的饥荒丝毫不关心。】
【就比如说之前提到的福王。】
【他的粮仓里囤积了数万吨的粮食和数百万两的银子。】
【但面对河南肆虐的灾情,福王却只是关起门来继续享乐。】
【有地方官见福王,求他拿一点粮食出来救济灾民,以息民愤。】
【福王也视若无睹。】
【福王只是当时明末宗室贪婪短视的一个缩影。】
【就比如成都的蜀王,在四川的官员向他募捐的时候。】
【他表示自己家里没有钱,只有一栋祖上传下来的宫殿,如果可以卖的话,你们就把它卖了,当做我捐的钱吧。】
【而西安的秦王,在农民军兵临城下的时候,守军劝他出点钱给士兵们购买棉衣兵器。】
【但秦王依然一毛不拔。】
【湖北的楚王,在手下官员们求他开仓放粮,救济百姓,赞助军队的时候。】
【他就指着朱元璋当年御赐的一把椅子,说道:】
【只有这把椅子可以捐给军队,其他的什么都没有。】
【而后来张献忠攻克武昌,从楚王府中掠夺的金银珠宝,需要数百辆大车才能运得走。】
【都火烧眉毛了,还是舍不得把钱拿出来武装军队。】
【可以说,简直短视和贪婪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
【而以中原大旱为新一轮的导火索。】
【在明朝上上下下、朝廷官员,宗室地主们不做人的推波助澜中。】
【李自成一进入河南大地。】
【就犹如一道惊雷!】
【在李自成刚进入河南的时候,他身边不过只有几十个随从。】
【而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有数万流民归附李自成。】
【崇祯十三年,李自成攻陷永宁,将当地万安王府的粮食拿出来救济灾民。】
【他的开仓放粮,更是吸引了数之不尽的百姓投靠。】
【并且从这里开始,李自成初步的制定了以仁义收人心,对百姓秋毫无犯,税收只收明朝朝廷一半的基本政策。】
【还打出了均田免赋的大旗。】
【几个相关的口号,也迅速在中原大地传播。】
【比如: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迎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当然另一句我们更熟悉的口号是:】
【吃他娘!喝他娘!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甚至李自成的根据地,实际上都暂时不需要收赋税。】
【一半都不要!】
【李自成直接打出了三年免征的口号。】
【因为明朝的王爷们实在太富了。】
【崇祯十四年,出山几个月的李自成就轻易的攻陷了洛阳,将福王俘虏。】
【被俘之后的福王向李自成跪地求饶,结果李自成痛斥他。】
【你身为富甲天下的亲王,却不肯发一分一毫来救济百姓,真是一个守财奴!】
【于是命人将福王鞭打之后斩首。】
【还有一个流传更广的民间说法。】
【就是李自成把福王和鹿肉放在一起,铁锅炖了,做成了一锅福禄宴。】
【当然这没有太多的历史依据。】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在杀了福王之后,福王的巨大财富被李自成没收。】
【而他那堆积如山,多到已经发霉的粮食也拿来救济灾民。】
【根据史书记载,李自成在洛阳开仓放粮之后。】
【远近饥民,扛着旗子前去投奔的,如流水一般,绵绵不绝。】
【对于当时的河南居民们来说,投靠李自成几乎是活下去的唯一希望。】
【而李自成所率的部众,】
【也迅速达到了百万之众。】
【要说李自成,他并非是什么良善之辈。】
【胆大心狠,火并不含糊。】
【但是在河南打开局面之后,李自成也意识到了自己拥有了坐天下的可能性。】
【正式的开始转型。】
【他所率的闯军,开始严格的约束军纪。】
【所有的军需物资一律平等买卖。】
【攻破城池之后严厉禁止掠夺民财。】
【李自成甚至还对手下说:杀一人如杀我父,淫一人如淫我母。】
【当然我们认清现实,李自成所率的农民起义军,军纪不可能做到像现代军队一样纪律严明。】
【但是对比一下当时的同行。】
【立马就出差距了。】
【李自成的军队,甚至比现在很多的天兵还要纪律严明。】
【更别说当时明朝的官军了。】
【本来民间就有一句话流传叫做匪过如梳,兵过如篦。】
【明末军队开始藩镇化,又拿不到足够的饷银。】
【军纪更是看都没眼看。】
【打一次仗,交上来的人头一大半都是良民。】
【和他们比起来,起义军简直就是圣人!】
【于是李自成,作为一个所谓的贼寇。】
【他甚至提出了一个创造性的倒反天罡的口号。】
【剿兵安民!】
……
天幕外。
汉末。
刘备看到天幕上的这一句剿兵安民,整个人也是被深深的震动,愣在了原地。
刘备的眼睛瞪得滚圆,目光紧紧锁住。
“剿兵安民……”
“我一生辗转,欲兴复汉室,所为何事?”
“不过是为百姓谋太平,让这天下苍生免受战乱之苦、苛政之害。”
“兵者,本应保家卫国,然若为祸百姓,与贼何异?”
“今天看到李自成这剿兵安民的口号,其心昭然,欲除那扰民之兵,安我困苦百姓。”
“想我当年,在新野落难,兵败南渡,百姓皆愿随我刘备迁移,为何?”
“只因曹贼兵过如篦,百姓信我能护其周全。”
“如今这李自成,提出此等口号,可见其对百姓之疾苦感同身受啊!”
“看这大明末年,朝堂腐败,兵祸连连,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李自成以剿兵安民为号,必能得民心。”
“原本觉得李自成是逆贼。”
“但现在看来,真正的民贼,却不是李自成了。”
而在刘备的一旁。
张飞本来看后世明末百姓们的凄惨,看到宗室的麻木,早就看的一肚子火。
此时看到李自成迅速发展,痛打明末宗室。
也是不禁哈哈笑道:“好个吃他娘,穿他娘!”
“那李闯王倒是痛快人!”
“福禄宴,我也来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