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这个,臣不知道,但臣想着,肯定不少。”
李彦顿了一下,道:“最后一个问题,扶桑人你了解多少?”
“扶桑人臣倒是了解,不过说起来非常复杂,臣可以单独写一份汇报呈递给陛下。”朱益说道,“陛下应该知道,当年大周虽然海贸不兴盛,可与扶桑来往密切,帝国绝大多数银子,都是在扶桑开采的。”
李彦听到这里,更觉得熟悉。
这是大唐?
但大唐中后期的东南沿海,也有不少海贸了,只不过相比宋明会少很多。
可能只是一部分像而已。
李彦沉默片刻后,站起来,然后说道:“刘文静,朱刺史就算犯了错,那也是朕的臣子,别打了。”
“是。”
“安排一些酒肉。”
“是!”
说完,李彦带着人出去。
“宋相公,刚才他说的,你都听到了吧?”
“臣听到了。”
“你怎么看?”
“臣觉得,这个朱益可以用。”
“为什么?”
“他并没有犯原则性错误,对南海非常了解,而且还有自己的船只,用他可以快速搭建起南海商贸,南海商贸的利润尚且不明,但若是资源很多,朝廷开采出来,运回国内,也可以赚很多钱。”
“那你觉得给他一个什么官职合适?”
“大周以前对扶桑有市舶司,就在临安,吴国也沿用了,本朝没有建立,不如就叫市舶司。”
“好,就叫市舶司,朱益还是越州刺史,兼任市舶司使。”
至于黄远,抄家、砍头少不了。
李彦又交代下去,让人去寻找建安郡林氏的族人,寻到之后,归还船坞。
那船坞李彦自己为什么不要?
李彦是皇帝,不是牛马,没必要逮着一个东西,有可乘之机就往自己口袋里塞。
什么都塞到自己口袋里,其实可能什么都没有得到。
因为这种利益巨大的东西,到了朝廷,那一定得派官员去管理。
派官员管理,到时候官员拿八成,皇帝拿两成,还搞得怨声载道。
没必要。
归还给林氏,是做给天下官员和商人看的。
让他们知道,如果你们遇到不公,皇帝陛下肯定为你们主持公道,皇帝陛下不会贪念那点东西。
以后好好干活就行。
这种收买人心,以及立规矩,比拿一个船坞,收益远远大得多。
至于南越王那边,他应该快要收到自己儿子的人头了。
到时候双方关系再搞僵硬一点,最好直接开战,正合李彦意。
让朱益在临安安排一些海军,把南越那个地方彻底掌握在朝廷手中,拥有漫长的海岸线。
太康七年就这样进入尾声,这一年,魏国在第三次夏魏之战中灭晋不成,反倒丢失了秦州三郡。
最后,魏军被迫与大夏达成议和协定。
双方自由贸易。
第三次夏魏之战,对夏魏晋三国的政局都有极大的影响。
首先,李彦得到了魏国秦州三郡,将夏魏两国西线边境推到了赵州,拥有了更加广阔的纵深。
这样一来,原本的秦州六郡军事压力会小很多,至少一半以上的人可以不必再服务于军事。
种出来的庄稼,自己可以留更多。
民生会从军事的高压中得到相当程度的舒缓。
这彻底改变了大夏西线,使得大夏西线的基础得到大幅度提高,为以后作战蓄能。
其次,姬清颜在魏灭晋之战中,掌握兵权,立下大功,威信大增。
姬清颜就是李彦掌控晋国朝廷的最得力的助手,也是借助晋国进一步制衡魏国的一步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