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说完,便带着刘文静,在一群便衣禁卫军的簇拥下离开了这里。
“兄长,他刚才说的飞钱是何物?”
“一种凭证。”
青年看着已经走出茶楼的李彦,显然沉思。
“那凭证与丝绸有何关系?”
“是凭证替代银两之策。”青年说道,“凭证是有具体数额的。”
“那岂不是可以随意造假?”
“若以此为货币,造假和杀人一样,属于天下之恶,天下人必讨之,此为自然之理。”
“天下之恶便是危害天下绝大部分人之利益?”少女诧异道。
“江宁竟然有这样的人物,我之前竟然没有想到飞钱!”青年沉思起来。
李彦上了马车,刘文静说道:“陛下,那个人太狂了,臣派人去教训他一顿,帮您解解气。”
“他是宋濂。”
“宋濂又如何,宋濂……等等,他是宋濂?”
“对啊!他是宋濂?”
“萧老太师的学生?”
“是的!”
“这家伙,请他来当官,他不来,又暗自跑到纹绣商行对面装逼!陛下,交给臣,臣做事最干净,他绝对想不到是臣派人收拾的他!”
“你不许动他,此人有宰相之才能,朕等着用呢!”
“这家伙毫无城府,凭什么!”
“就凭他那句大夏之均田为术,大魏之均田为道,此人之才与信陵君不分伯仲!”李彦瞥了一眼刘文静,“至于你说的为官之城府,那是小人物往上爬的无奈之举。他这种人不需要!”
刘文静嘀嘀咕咕:“他是遇到了陛下,才不需要。”
刚回到宫中,就遇到公孙赞在此等候。
“参见陛下。”
“进去说。”
公孙赞跟着走进去,李彦到后面去更衣。
“找朕何事?”
“从常州抄出来的钱,第一批一共700万两,已经着手往秦州调运,走水路大概一个月可以抵达。不过有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
“这一次调运这批钱的是户部联络的民间商人,是去年帮助朝廷运输过粮食的。虽说有户部,以及一些士兵做监督,但臣认为以后这种调运,可能需要专门的人来办。”
“嗯,你说的有道理。”李彦伸出双手,宫女们帮他更衣。
公孙赞考虑问题是非常严谨的,否则这种人也没办法做财务。
“户部增设一个衙门,以后专门管赋税、钱粮运输,军粮筹集。”李彦脑子里梳理着一些事,“对了,就叫转运司。”
“转运司?”公孙赞没想到皇帝当场就给户部增设了一个新衙门。
“朕翻阅过,先帝时代的数次北伐,有很多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后勤问题。后勤的运输自然是依靠兵部,但军粮筹集、国库收入的运输,靠兵部显然不现实。一直是户部在做,但户部权责不明,经常出现相互推诿的情况。”
“陛下说的是。”公孙赞又是一惊。
陛下啊!您真是每一句话都说到臣心坎儿上啊!
“既然权责不明,咱们就得比权责明确。”更衣完后,李彦走到地图前,“另外,此次苏常叛乱虽然已经被控制住,但也说明了一个问题。”
公孙赞眨巴眨巴眼睛看着皇帝,问题?什么问题?
陛下,咱算账,做调度,都那很不错,您突然让咱搞叛乱总结,不是咱不会,而是没事先做准备。
“地方刺史、太守,权力太大了。”李彦说道,“行政权、财政权,还有一部分兵权,地方舆情主导又是他们亲自操办。”
“陛下圣明!”
“所以朕打算,在各州郡设立转运司,由州转运使和郡转运使领,配一些转运司的官员。之前各州郡户曹里面专门负责筹集和运输的管理,都调集到转运司里来。以后有什么问题,可以追溯责任,也可以不必再与其他事相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