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一念回天消罪业,凤仙喜雨润苍生
--
得仙吏通报,闻说齐天大圣到访,水德星君忙出殿门迎接。
“大圣,取经之事完乎?”
猴子道:“也差不远矣。今行至天竺国界,有一外郡,名凤仙郡。彼处三年不雨,民甚艰苦,我敖艺师妹设坛祈雨,烧符到你宫中,却不见司风神祇下降,老孙特来问询。”
水德星君闻言了然,道:“原是亢金星君烧的符纸,大圣勿怪,我非难为,实乃是那壁厢不该下雨哩。”
猴子问道:“怎就不该下雨?”
水德星君道:“我向时闻得说,那郡侯撒泼,冒犯天地,上帝见罪,立有米山、面山、黄金大锁,直等此三事倒断,才该下雨。”
猴子不知何意,见水德星君也不甚清楚,就要去见玉帝。又一想,哪吒交代最好不要与玉帝照面,遂托水德星君前往凌霄宝殿,求一道下雨的旨意。
水德星君不敢拒绝,替猴子到玉帝跟前启奏道:“万岁,有齐天大圣路至天竺国凤仙郡,欲与求雨,特来请旨。”
玉帝不耐道:“朕出行监观万天,浮游三界,驾至他方,见那上官正不仁,将斋天素供,推倒喂狗,口出秽言,造有冒犯之罪。”
又教张天师:“汝引孙悟空去披香殿内看,若三事倒断,即降旨与他;如不倒断,且教他休管闲事。”
张道陵与水德星君退下,引猴子去到披香殿。
见有一座米山,约有十丈高下;一座面山,约有二十丈高下。
米山边有一只拳大之鸡,在那里紧一嘴,慢一嘴,嗛那米吃。
面山边有一只金毛哈巴狗儿,在那里长一舌,短一舌,餂那面吃。
左边悬一座铁架子,架上挂一把金锁,约有一尺三四寸长短,锁梃有指头粗细,下面有一盏明灯,灯焰儿燎着那锁梃。
猴子回头问天师:“此何意也?”
天师道:“那厮触犯了上天,玉帝立此三事,直等鸡嗛了米尽,狗餂得面尽,灯焰燎断锁梃,那方才该下雨哩。”
猴子闻言抓耳挠腮,龇牙咧嘴,忽想起上次在天门遇见垮起个脸的玉帝,想来就是因为此事起了嗔怒。
张天师笑道:“大圣不必烦恼,这事只宜作善可解。
若有一念善慈,惊动上天,那米山、面山即时就倒,锁梃即时就断。你去劝那郡侯归善,福自来矣。”
猴子下界,不等那郡侯开口发问,就大喝一声:“你这厮,只因你三年前十二月二十五日冒犯了天地,致令黎民有难,如今不肯降雨!”
那郡守愣了稍许,忆起三年前,慌得跪伏在地道:“神僧如何得知三年前事?”
猴子道:“你把那斋天的素供,怎么推倒喂狗?可实实说来!”
郡侯不敢隐瞒,道:“三年前十二月二十五日,我在于本衙之内献供斋天,因妻不贤,恶言相斗,一时怒发无知,推倒供桌,泼了素馔,果是唤狗来吃了。
这两年忆念在心,神思恍惚,无处可以解释,不知上天见罪,遗害黎民。今遇众仙师降临,万望明示,上界怎么样计较。”
猴子叹道:“那一日正是玉皇下界之日,见你将斋供喂狗,又口出秽言,玉帝即立三事记汝...”
郡守听罢猴子之言,知晓是何三事。不禁仰面痛哭,朝天悲声喊道:“罪民愚昧,罪民该死!
三年前一时糊涂,怒火攻心,竟将斋天素供推倒喂狗,又口出狂言,冒犯天威,实乃罪不容赦!
今知上天降罚,皆因我一人之过,怎奈连累凤仙郡万千黎民,生灵涂炭,田枯人亡,我心何安!
我虽无知,却非无心,上天若要责罚,愿独罚我上官氏一人,悉听天命,只求宽恕我郡中百姓,勿使无辜子民再受此苦!
叩求上天慈悲,降下甘霖,救我凤仙郡于水火,吾死亦无憾矣!”
那郡守痛哭流涕不说,猴子将吒吒桃拉到一边说起悄悄话。
“果如妹子之道理,仙凡有别,只因这厮对玉帝不敬,就连累万民受苦。”
吒吒桃闻言却是皱眉,以她对玉帝的了解,他断然不会将这等琐事记在心上。
不过现在的玉帝态度有了一百八十度转弯,她总觉得有些太突然了,莫不是受了黑莲的影响?
却又听猴子道:“那玉帝也是小气,上次老孙送老鼠精到斩妖台,回时在天门前撞见,脸黑得跟炭似的。”
吒吒桃闻言眸色一闪,问道:“你怎知道他就是因此事生气。”
猴子道:“我拉金星老倌问,他告诉我的。”
见哪吒眉头紧锁,猴子问道:“妹子在想什么?”
吒吒桃摇头。唐僧见郡守哭得厉害,扯住猴子道:“好徒弟,你可有法子救此地百姓。”
猴子道:“临行前,张天师曾对我言,作善可解。”
那郡侯拜伏在地,哀告道:“劳神僧指教,下官一一照搬也。”
猴子道:“你若回心向善,趁早儿看经念佛,我还替你作为;汝若仍前不改,我亦不能解释,不久天即诛之,性命不能保矣。”
郡侯磕头礼拜,当时召请本处僧道,启建道场,各各写发文书,申奏三天。
又领众拈香瞻拜,答天谢地,引罪自责。再发通报,教城里城外大家小户,不论男女人等,都要烧香念佛。
自此时,一片善声盈耳。猴子捧着道家文书,僧家关牒,又上天宫。天师见了,施礼道:“此意乃大圣劝善之功。”遂将文书关牒拿进殿中,奏明玉帝。
稍许时间,张天师领猴子到披香殿,果见米山、面山俱化虚无,锁梃亦‘啪’的一声断裂。
正是那古诗云:“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
张天师笑道:“大圣快回,再叫星君设坛求雨。”
猴子径出天门,回到凤仙郡,教敖艺再上祭坛施法。
果是一声令牌响,风来,二声响云起,三声响雷闪齐鸣,四声响雨至。
只见那漠漠浓云,蒙蒙黑雾。雷车轰轰,闪电灼灼。滚滚狂风,淙淙骤雨。
所谓一念回天,万民满望。全亏大圣施元运,万里江山处处阴。
东西河道条条满,南北溪湾处处通。槁苗得润,枯木回生。田畴麻麦盛,村堡豆粮升。从今黍稷多条畅,自然稼穑得丰登。风调雨顺民安乐,海晏河清享太平。
凌霄殿中,千里眼顺风耳架设玄法,满殿仙卿都看到此景。
玉帝大喜笑道:“凤仙郡今日之喜,皆因我天庭施恩,泽被苍生,方有此风调雨顺之盛景!
三界纷扰,魔氛暗生,若无天庭秉公执法,雷霆治乱,何来人间安乐,黎民福祉?
朕常言,天庭乃三界中枢,非但要高居九霄震慑四方,更当入世而治,平息祸乱,方显我天皇之威,尽天庭之责!
今后三界纷扰,皆需我天庭援手,以正纲常,以安万民,此乃天道正理也!”
满殿文武仙官闻言,皆低首沉吟,面露迟疑之色,似对玉帝入世之言有所保留。
忽见哪吒自班部中闪出,高声道:“万岁所言极是!凤仙郡甘霖普降,乃天庭之功,三界纷乱,非天庭出手不可平息。
若天庭入世教化,方能正本清源,保三界安宁。大天尊远见,臣深服之!”
哪吒此言一出,满殿仙卿不由一怔,只能按下心头疑惑纷纷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