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名攒欧气 作品

第242章灭法国王诛僧梦,大圣巧施剃头劫

--

猴子闻言笑道:“好妹子,你掌管天界司法,终年家打雁,今却被小雁儿鹐了眼睛。怎么该问你个治家不严之罪。”

哪吒白了猴子一眼,道:“我与李靖早无父女之情,与她自然也无姊妹之情,此事可问不到我头上。”

“再者,这妖精说的不错,昔年金蝉子托她上烛台,招惹尘埃。这是他的魔障,命里该有此一劫。

可惜如来‘好心’劝善,留她性命,却累自家弟子丢了性命。”

言罢,命天兵上前将老鼠精拿住,填肥还是炼丹留待后说。

猴子欢喜离开,天门前撞见玉帝,忙行了个礼。

玉帝急匆匆离开,面色不是很好看。

猴子心中好奇,偷摸扯住随行的太白金星,小声问道:“老天使,玉皇平日端坐凌霄宝殿,今日怎的从天门外回来?瞧那脸色,莫不是下界供了些烂瓜烂果教他享用。”言罢,捂嘴偷笑。

太白金星左右张望,捻着白须叹道:“大圣有所不知啊!万岁本因三太子殿下剿灭狮驼岭妖众,圣心大悦,一时兴起要巡游三界。

怎料行至天竺某地,正见当地郡侯举行斋天大典,玉皇见了更加欣喜,正欲显圣点拨,怎料那厮竟掀翻供桌,还唤恶犬啃食供品!

惹得玉皇不悦,也无巡游之兴致了。”

--

却说唐三藏断了前尘孽缘,再上西行之路。这正是:割断丝萝干金海,打开玉锁出樊笼。

不觉夏时,正值那熏风初动,梅雨丝丝,一片好光景:

冉冉绿阴密,风轻燕引雏。新荷翻沼面,修竹渐扶苏。芳草连天碧,山花遍地铺。溪边蒲插剑,榴火壮行图。

正行间,忽闻有人高声叫喊:“那和尚,前面去不得,快早儿拨马东回,进西去都是死路。”

唐僧闻言有些心慌,扯住猴子道:“悟空,是何人在叫喊?”

猴子有眼力,早望见是山坡上一打柴的樵夫。

“师父莫慌,是个樵夫,待俺老孙去问问话。”言罢,快速往山坡走去,小桃也好奇,跟了过去。

猴子来到樵夫近前,打个问讯道:“老哥,古人云,海阔从鱼跃,天空任鸟飞,怎么西进便没路了?”

那樵夫看了一眼两人,笑道:“我当是甚么正经和尚,好心提醒。原来是个花和尚,带着这般标致的小娘子赶路,还敢往西去?”

小桃丫头当场就不乐意了,撒泼骂道:“你个老登!管天管地还管人屙屎放屁!问你西边有啥危险,你倒编排起姑奶奶来了?小心死后魂魄被打进拔舌地狱!”

樵夫闻言慌忙朝西指道:“那里去,有五六里远近,乃是灭法国。

有个老国王,本是个乐善斋僧的,因此得了菩萨许诺,来世可往西天极乐成佛。

怎料老国王等待不急,两年前匆匆传位给新王,去庙里坐化。

众人都言老国王成了佛,在西天极乐开怀。可新王却说得老国王托梦,被菩萨蒙骗,只因寿元未尽,被关在枉死城日夜煎熬。

新王大怒,许下罗天大愿,要杀一万个和尚祭奠老王,这两年陆陆续续,杀彀了九千九百九十五个无名和尚,只要再等五个有名的和尚,凑成一万,好做圆满哩。

你们若去到城中,都是送命王菩萨!”

这真个是:佛前许愿本空花,一念痴愚动杀槎。枉死城中囚善果,屠刀座下祭袈裟。

九千僧血浇莲座,万万冤魂咒法华。若问西天极乐事,金刚怒目鬼烹茶。

两人闻言回来转述樵夫的话说与众人听,唐僧闻言苦道:“阿弥陀佛!我佛慈悲,怎奈世间恶人如此之多!

刚离了妖精洞府,又撞上杀和尚的魔国!竟因一个虚无缥缈的梦,便造下如此杀孽!”

猴子笑道:“师父勿忧,此关好过。你只需安歇一夜明早进城,保管你平安无事。”

众人都好奇他要如何行事,猴子却不说话。

这夜三更,猴子望了眼天色,见众人都在树下歇息,一个纵身跳到半空,落地径入皇宫门外。

撸起袖子,把左臂上的毫毛揪下一把,吹口仙气,叫声“变!”都变做小猴子。

把右臂的毫毛揪下一把,吹口仙气,又叫声“变!”都变做瞌睡虫。

又将金箍棒取在手中,掂一掂,幌一幌,叫声“宝贝,变!”即变做千百口剃头刀儿。

一群小猴各领一只瞌睡虫、一把剃头刀,爬墙走巷,布散皇宫内院,五府六部,各衙门大小官员宅内,但有品职者,都与他一个瞌睡虫,人人稳睡,不许翻身。

你道他要作甚,给这些人剃头!

这正是:法王灭法法无穷,法贯乾坤大道通。

又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只为圣僧路途坦,大圣无奈用这般阴损招数。

--

却说那皇宫内院宫娥彩女,天不亮起来梳洗,一个个都没了头发。

穿宫的大小太监,也都没了头发,一拥齐来,到于寝宫外,奏乐惊寝,个个噙泪,不敢传言。

少时,那三宫王后醒来,也没了头发,忙移灯到龙床下看处,锦被窝中,睡着一个和尚,王后忍不住言语出来,惊醒国王。

那国王急睁睛,见王后的头光,他连忙爬起来道:“梓童,你如何这等?”

王后道:“主公亦如此也。”

灭法王摸摸头,唬得三尸呻咋,七魄飞空,道:“孤当怎的来耶!”

正慌忙处,只见那六院嫔妃,宫娥彩女,大小太监,皆光着头跪下道:“主公,我们做了和尚耶!”

待到早朝,见满殿的光头,灭法王眼中流泪,恨道:“苍天无眼!神佛不公啊!想我父王一生乐善好施,斋僧敬佛,只盼身后得个善果,往生极乐。

谁知竟被那西方菩萨诓骗,寿元未尽却魂困枉死城,日夜受那煎熬!

如此欺瞒,天理何在?为何不见天降神雷,惩戒那满口慈悲、实则奸猾的菩萨?

孤王为父报仇,发愿杀僧,以泄心头之恨,怎料到头来,报应却降在自家头上!一夜之间,满朝文武,后宫嫔妃,乃至寡人自身,尽皆成了这秃头和尚模样!

天道何其不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