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不是作出决定的压力——而是每一个决定背后,将是数以千万计乃至数以亿计的生命!
……
如今摆在周游面前的,一共有三条路。
这三条路都是在四百多天这个时间段内,有机会成功的。
其中前两项就是他思考过的“跑”。
第一条路是带着蓝星跑。
需要基于核聚变技术制造重核能发动机,四百多天的时间,有机会在全蓝星一共建造三千座左右,达到脱离太阳系的基本推力。
好处显而易见。
庞大的重核能发动机,可以为地下提供充足的热量。
三千座发动机,就是三千个地下庇护所。
每个庇护所除去必要的维生装置,还能容纳二十万人左右……总计可庇护六亿人,如果挤一挤还能更多。
这个数字在太阳覆灭的危机下,简直是可以高呼神迹的存在。
更让人惊喜的是。
虽然如今人类还没办法找到宜居的宇宙坐标,但如今巨幅量子通道已经建造成功,只要维持蓝星始终前进,早晚有一天,能重新找到新家园。
可是,任何选择都有代价。
流浪蓝星计划的最大问题就是时间跨度太久了。
三千座行星发动机的推力,只能让蓝星的速度比航天器快上些许,哪怕以最近的半人马星座宜居带为目标,预估起码要行驶近万年。
这是什么概念?
从人类正式诞生组织型文明到现在,也不过区区八千年。
流浪蓝星计划所耗费的漫长时间,甚至已经远远超出了人类史料记载的最极限。
一万年太久了。
久到足够一个物种发生变化。
久到文明和意识形态翻天覆地。
久到足够发生任何概率之外的事情。
最重要的是。
一旦选择流浪蓝星计划,这意味着在接下来的一万年,人类都将在暗无天日的地下穴居,如同阴沟里的老鼠,一代一代……漂泊在黑暗空洞的宇宙中。
也许对许多人而言“带着家乡流浪”这个概念很浪漫。
但对于周游来说,这只是个冰冷的算术题。
流浪蓝星的计算结果就是,用一万年的苦痛和黑暗,换六亿人的生命。值得吗?
他不知道。
第二条路是坐着飞船跑。
在各大科幻作品中,依托于星际飞船作宇宙航行延续文明的“飞船派”数不胜数,显然这是执行难度最低的一条。
好处也很明显。
以人类目前的工业能力,在火力全开的情况下,完全可以于四百多天内建造出十艘太空母船。
十艘太空母船可以拖动一百个个由中型空间站组成的环形生存太空岛。
按照每个太空岛可以挤下一百万人来算,这就是一亿人。
虽然相比于流浪蓝星活下来的人少了数倍,但飞船的灵活性和航行速度是行星无法比拟的……能将人类的航程时间直接缩短十倍。
人类顶多只需要一千年,就能抵达最近的宜居带。
依托于太空母船的存在,人类的科技可以继续增长……甚至说不定在这个过程中就能研发出星球改造技术,就近选择星球进行改造延续文明。
而且飞船的全灭风险很低。
垮了一个太空母船,还有九个。
垮了九十九个太空岛,也还有一百万蓝星火种继续存活。
从文明延续角度来讲,这无疑是风险最低的选择。
但这也意味着,从乘坐飞船从蓝星离开的那一刻起,承载蓝星人类的文明的土壤就不复存在了。
迎接全人类的,是全新的环境,全新的道德要求,全新的知识体系……一切都是全新的,无论是历史制度、哲学、诗歌,那些曾经在时间长河中熠熠闪烁的所有东西,对于星舰文明而言都是没有意义的。
与其说这些人类是“逃离的蓝星人类”。
不如说他们是“全新的宇宙人类”。
等到了人类重新寻找星球安家落户的那一天,蓝星对于彼时的人类而言,不过是一个冷冰冰的地理坐标而已。
举个例子。
全人类都是从非洲起源的,可是你……会认为非洲是你的故乡吗?
如果选择了飞船派,那么他周游,就是蓝星文明的送葬者。
显然,对于这个还没来得及享受太多蓝星美好……连新买的法拉利都一次没开的少年而言,做出这个决定,实在是太残酷了。
也许这么想很自私。
但。
“我不愿意啊。”周游看着天空低声呢喃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