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我们提出了‘多层次认知架构’理念,将直觉反应、分析推理和战略思考三个层次整合在一个统一框架内。”
黄伟自豪地说,“同时,我们开发了独特的‘战场知识图谱’,包含数万种作战场景和应对策略,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决策准确性。”
“这个系统经过实战测试了吗?”
“在上百次模拟对抗中,我们的系统已经能够击败90的人类专家。”
黄伟回答,“但在极端条件下的决策可靠性和道德边界判断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陈风对这个领域表现出特别的关注:“人工智能决策系统是未来战争的核心。控制权一定要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不能依赖外部技术。”
科技攻关会议持续了整整一天,五大关键技术领域的专家团队分别提出了详细的攻关计划和资源需求。
“为此,我宣布成立‘核心技术攻关领导小组’,直接向国家最高层汇报。所有攻关项目的资金、人才、设备需求将获得优先保障。”
“我相信龙国科学家的创造力。历史已经证明,只要我们集中力量办大事,就没有攻克不了的技术难关。”
三个月后,东部战区试验基地。
“首长,单晶涡轮叶片取得了重大突破!”
王明远激动地向陈风汇报。
他小心翼翼地从特制容器中取出一片金属叶片,在灯光下闪烁着独特的金属光泽:“这是我们最新研制的第四代高温合金单晶叶片,耐温性能达到1750°c,已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关键工艺是什么?”
陈风仔细观察着这片看似普通但蕴含高科技的金属片。
“我们改进了定向凝固工艺,同时在合金成分上实现了创新。”
王明远解释道,“特别是引入了特殊的稀土元素作为微量添加剂,大幅提高了材料的高温稳定性。”
“量产能力如何?”
“已经建立了小批量生产线,月产能约500片。”
王明远回答,“一年内可以满足新型战机发动机的需求。”
陈风欣慰地点点头:“这是一个重大突破。发动机性能提升后,我们的新一代战机将拥有更大的作战半径和机动能力。”
与此同时,量子计算芯片团队也带来了好消息。
“我们在室温量子计算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李德怀教授展示了一个精密的设备模块,“这是基于拓扑量子特性的新型计算单元,可以在常温下保持量子相干性长达一毫秒,比之前提高了一个数量级。”
“实际性能如何?”
“我们构建了一个32量子比特的原型机,体积缩小到了冰箱大小,能耗降低到5千瓦。”
李德怀自豪地说,“虽然离最终目标还有距离,但技术路线已经被证明是可行的。”
陈风对这一成果表示赞赏:“继续努力。”
能源团队也带来了样品。
“这是新型石墨烯基锂硫电池的工程样机。”
王强教授展示了一个看似普通的电池组,“能量密度达到530瓦时/千克,比目标提前实现,而且解决了循环寿命的关键问题,可以支持超过500次完全充放电。”
陈风现场测试了这一电池系统,它能在一分钟内完成80的充电,而且在极端温度下(-40°c至70°c)仍能保持稳定性能。
“这将大大提升我们所有便携式武器系统的作战能力。”
陈风评价道,“特别是对‘龙魂’系统和无人平台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