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这里正在开发的是“天宫”计划中最敏感的部分:太空武器系统。
“首长,这是‘天剑-1’型动能拦截器的原型。”
武器系统主管赵刚向陈风介绍,指着一个小型但外形奇特的装置,“它采用纯动能撞击原理,没有爆炸物,技术上不违反《外层空间条约》对核武器的禁止规定。”
“射程和精度如何?”
陈风问道。
“最大射程500公里,定位精度1米以内。”
赵刚回答,“它可以有效拦截任何试图接近我们太空资产的敌方装置,包括反卫星武器。”
陈风检查着“天剑-1”的各项参数:“机动性呢?”
“这是它的最大优势。”
赵刚自豪地说,“采用了微型离子推进系统,燃料效率极高,允许它进行多次轨道变换。一旦发现威胁,可以迅速调整位置进行拦截。”
随后,赵刚带陈风来到了另一个项目区域。
“这是‘天眼—x’型太空激光系统。”
他指着一个看起来像望远镜的装置,但比普通望远镜大得多,“它的主要功能是对敌方卫星进行干扰和瘫痪,而不是直接摧毁。”
“原理是什么?”
陈风问道。
“利用高能激光束照射敌方卫星的关键部位,如太阳能电池板或光学传感器。”
赵刚解释道,“激光能量不足以立即摧毁卫星,但足以使其关键系统过热或失效,导致卫星临时或永久失去功能。”
“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
“首先,不会产生太空碎片,避免了因碎片撞击而导致的连锁反应。”
赵刚回答,“其次,这种‘软杀伤’方式在政治上更容易被接受,敌方也难以证明是被蓄意攻击而非技术故障。”
接下来,赵刚带陈风参观了最后一个,也是最机密的项目。
“这是‘天盾’系统,我们的太空防御屏障。”
赵刚指着一个复杂的设备群,“它结合了多种技术,从主动干扰到物理防护,可以有效保护我们的太空资产免受攻击。”
“‘天盾’的核心是这个量子干扰发生器。”
他指着中央的一个装置,“它能够发射特定频率的量子信号,干扰敌方导弹或反卫星武器的制导系统,使其无法准确锁定目标。”
“如果敌方使用更原始的方法呢?比如动能武器或简单的撞击?”
陈风问道。
“那时就需要第二道防线——纳米材料防护层。”
赵刚解释,“我们研发了一种特殊的微型机器人系统,可以在太空站外表面形成一层动态防护。当探测到高速接近的物体时,这层防护会自动加厚,吸收冲击能量。”
“最后一道防线是主动规避系统。”
赵刚继续道,“太空站装备了高性能推进系统,可以在紧急情况下快速改变轨道,避开无法拦截的威胁。”
陈风对这些防御措施表示满意。
在太空这种极端环境中,防御往往比攻击更加重要。
一周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长征九号”火箭再次矗立在发射平台上,这一次,它的任务是将“天宫”核心舱送入太空。
每个系统,每个环节,都经过了多重检查和备份。
“发射时间定在明天凌晨3点。”
发射指挥官向陈风汇报,“选择这个时间是因为气象条件最佳,而且可以使核心舱在进入轨道后立即获得充足的阳光照射,为太阳能系统充电。”
第二天凌晨,在一片静谧中,“长征九号”火箭喷吐着橘红色的火焰,缓缓升空,然后以越来越快的速度消失在夜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