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8章

林止陌又道:“此次翰林院受人挑唆,险些酿成大祸,朕看在徐文忠的面子上便不追究了。”

徐文忠赶紧再次躬身:“臣惶恐,多谢陛下。”

林止陌面无表情道:“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徐秀、严蒙、蔡新觉!”

三人身子一抖,急忙趴伏在地:“臣在!”

林止陌道:“听说你三人本是大族,家学渊源文脉深厚?”

三人不知这是什么意思,一时间有些茫然。

他们祖上都是读书做官的,家里倒谈不上多有钱,但文脉确实还算可以。

林止陌沉吟片刻,像是做好了决定,说道:“朕近日正待募集天下有志之士,编撰一部集中原历代典籍于大成的文献丛书。”

这话一出,在场所有人全都心中猛然一跳,齐齐看向了林止陌。

林止陌接着继续缓缓开口,语调深沉,像是每个字都敲在了在场所有人的心上。

“朕要修书,要收录天下图书,不论经史子集百家之书,及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俱将收录其中……朕将此书暂定名为《大武文献总纲》”

林止陌话落,整个文渊阁寂静了好一会,随后便是一阵骚动。

修书二字,在这天下间怕是没有哪个读书人能抗拒得了。

从古到今,天下间学术流派众多,图书典籍更是数不胜数,在这个信息迟滞甚至是几乎隔绝的时代,书是人们获取信息最重要的东西,但读书人不是谁都能遍阅天下书的。

所谓修书,需要将天下间的书籍搜罗而来,分门别类进行编纂修整,这其中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不说,更多的是人力和物力。

乱世招兵,盛世修典,这两件事都是需要耗费庞大的财力方能做到的,但若是能参与到修书之中的读书人,无一不是将名垂青史,为后人所敬仰的存在。

这就是读书人心中至高无上的仰望和追求,就连一直在旁边闭目养神装深沉的几位大学士都惊诧得瞪大了眼睛。

林止陌又道:“中原数千年朝代更迭,期间各派各系传统学术渊源流变、兴衰利弊,也该是时候来一次排纂编修,做个整理整合了,此乃辨学明术,鉴照源流,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率先反应过来的是武英殿大学士兼礼部左侍郎的周琛,他当即高声应和道:“大善,大善啊!”

这一嗓子仿佛开启了所有人的窍门,立即就有接连数位学士附和,甚至有人当场涕泪横流,激动到颤抖。

“陛下圣明,此乃大武盛世之壮举,臣以生于今世而感激涕零啊!”

“若真能修成,必将于天下有益,于士子有益,于百姓有益,实乃我大武之无价之宝,传世之珍!”

“臣厚颜,诚乞陛下容臣加入,为修书纂典略尽绵薄之力!”

下方一片嘈杂,乱哄哄哭唧唧的,林止陌差点被吵得什么都听不到。

他敲了敲桌子,底下顿时安静下来,一双双昏花老眼带着炽热的光芒看着他,就在等着他点名。

林止陌不紧不慢的端起茶盏喝了一口,润了润嗓子,开口道:“王青,朕让你清点宫中书籍,可曾点清了?”

旁边侍立的王青躬身道:“启禀陛下,奴才已清点完毕,宫中所存完好书籍共三万七千五百五十九册。”

底下又是一阵低声议论,其中不乏羡慕之声。

那可是皇宫藏书啊,有多少都是民间完全见不到的,其中部分还有历代君王亲自提笔点评鉴赏,可谓是无数学子可望不可求的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