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谁说故事一定得有结局
但张老头的干劲儿,却比陈今朝这样的年轻人还要足。
每天第一个到实验室,却是最晚离开实验室的。
但凡工序上有一个地方不对劲,他便彻夜不眠地改进试验。
实验室里的研究员情绪消极了,他第一个站出来和研究员谈话。
有技术验证的难关了,他也是第一个请教陈今朝,并主动学习新东西的。
说真的,如此拼命地工作,陈今朝看了都心疼。
正如葛院长说的那样,张老的品格值得所有人尊敬,专业技术更值得所有人学习。
“来,老张头,咱喝一杯。”
为了招待好让自己省了不知多少心的张老头,陈今朝取来的都是好酒中的好酒。
自己做不到,可就因为做不到才更加敬佩。
而这些好酒,陈今朝也不用学体制内的做派,用矿泉水瓶装着,就这么大喇喇地拿了出来。
看得张老头都是眼前一亮。
“来,今朝同志,我也敬你一杯!”
“说心里话,我敬佩你的技术水平,你才是大国军工科研的未来!”
“空话套话咱讲不来,就第西代空空导弹的贡献,大国空军的崛起,你得记头功!”
张老头一口就干,句句都是肺腑之言。
他这一辈子的科研生涯,基本就等同于大国导弹的发展史。
大国导弹发展得有多艰辛,他的人生就有多坎坷。
而从导弹到空空导弹,从建设这座科技引领、科研生产一体化新模式的014研究中心,到二次奠基雷达弹技术, 一 举推动大国空空导弹大步迈入世界主流水平。
这一路,很难,很难 …
张老头,很牛,很牛!
不要觉得有现成技术、完整的生产线就能完美复刻,轻松助推技术水平进步,就代表己经掌握了该技术。
就像书本每个人都有,但很少有人能说自己己经掌握了知识。
也不是谁都能考试考满分。
所以,就像藏在这书本背后的知识,吃透技术,应用技术,实现每一块技术背后所需要的工业配套落地,才都是真 正的难事儿!
难如愚公移山般的事儿!
也就是有张老头曾经日积月累打下的扎实基础,陈今朝如今的第西代空空导弹技术方案才能变为现实,才能有被制 造出来的基础。
而就是如此为大国空空导弹事业鞠躬尽瘁的光荣代表和领军人,此刻他却肯定地说陈今朝该是首功。
这如何不让陈今朝汗颜。
“老张头,该我敬你的!”
陈今朝连忙站起来,跟着一饮而尽。
几杯酒下肚,身子暖了,气氛也更加热烈。
美食,佳肴。
屋外还残留着冬天的刺骨,屋内却是温暖如春。
张老头很放松,陈今朝和朱瑞麟两人陪的也舒服,互相聊得军工科研之中的趣事儿,时不时还聊聊各地的美食和见 闻,颇有青梅煮酒的意境。
特别几圈下来,张老头都不把陈今朝当项目负责人看了,都差点当成自己的亲孙子。
算算年纪,也确实是这个辈分。
然而,第二天。
死活没等来陈今朝来实验室的张老头,‘破口大骂’:
“这孙子,是真孙子!”
“果然宴无好宴!”
“你还真把爷爷当牛马用啊!一顿酒喝完,就当起了甩手掌柜?”
“陈总师人呢?他跑哪儿去了?”
张老头实在忍不住了,去到陈今朝办公室,抓住助理便问道。
“那个. …陈总师留了句话,说有您在,他很放心。”
“他相信您一定能完成第一阶段的研发工作。”
“陈总师还说,数据链和激光陀螺仪可以等他回来再弄。”
助理刚说完,张老头满脑门黑线,再次问道:“陈今朝到底去干嘛了?” “额……”
“别支支吾吾,有话就说!”
“他说刚好有时间,刚好能去学开战斗机……”
什么?!
他一个做科研的总师,去学开战斗机!!!
他疯了,还是这个世界癫了?
万一出事儿了,怎么办!
听到这话的张老头脸都绿了,气得胡子都吹到了头上……
平平无奇的一天,西北某处军用机场。
却是消防车,救护车,救援车……一长溜得排成一排。
指挥的塔台管制室里,大大小小的主任、领导,此刻全都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时刻关注着各种相关消息,但却仍 是坐立不安。
因为他们的身后,还站着一排军区的首长,军区空军部队的首管领导。
“今天天气没问题吧?”
“没问题的,条件很好。”
“这片空域管制了吧?”
“嗯,附近空域保证没有一架飞行器!”
“那就好, 一定要确保万无一失,十爷中队随时准备,随时准备升空,预
防紧急情况发生。”
“是!~”
如此隆重的阵“一六七”仗,如此缜密的安排,不会是要发生什么大事儿吧?
可将视线拉去机场的跑道中,此刻, 一架孤零零的初教6正停在跑道上,和这一切格格不入。
初教6,东方大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研制的第一种初级教练机,串联双座、下单翼、单垂尾。
就是机头前面还有个像电风扇扇叶一样转动的老古董教练机。
嗯……这强烈的反差,就像警车开道、前面一排爆闪的a6, 后面却跟着一台老头乐,属实让人忍俊不禁。
可就是如此周全的安排,在场所有人的眼神中仍旧是满满的紧张。
无他,坐在这架初教6上的,是大名鼎鼎的陈今朝,陈总师。
“今朝老弟,我跟你说,千万不要玩花活!”
“咱顺利起飞,然后平稳着陆就行,就算你考试通过了,行不?”
初教6的身边,紧急赶来的常处长就像追燕子的小岳岳,那叫一个反复叮嘱。
刚要坐在机舱里的陈今朝,也是一阵无奈。
他的学开战斗机之路,属实有些艰难万阻。
从一开始学的时候,就被空军百般推脱,百般拒绝。好不容易,用‘我不会开战斗机,还怎么更了解战斗机’的借
口,学上了开战斗机,并迅速通过了一系列的理论考试,身体训练。
临考了,还给了一架老爷机。
当然,别小看这架老爷机,作为东方大国空军装备中服役时间最长的机型,主打一个操作门槛低,安全性高。
因此,它长期被用于飞行员的筛选和初级培训。
在它服役的长达半个世纪时间里,总计飞行约1000万个飞行小时,但却未出现一起因设计、制造质量问题而引起的
飞行事故。
可以说,它是东方大国空军的‘摇篮’。
而陈今朝为啥要学开战斗机,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神秘计划吗?
并没有。
谁说的人生非得有意义?
谁规定的人生必须按部就班?
谁说故事一定得有结局?
对于陈今朝而言,开战斗机就只是他人生计划清单中的其中一项。
就像曾经在哈工大里发射火箭的时候,他穿着私下里悄悄制造的宇航服溜进了火箭,把素来以优雅著称的韩才进气 得大骂脏话一般。
开战斗机,真正在天空中飞翔,也是他的人生夙愿之一。
可能,这就是科学天才们的怪癖吧。
而就在陈今朝的兴奋中,在所有人提心吊胆的紧张下,随着塔台给出指令,初教6缓缓启动,速度逐渐提高,操作 杆也慢慢拉起。
陈今朝第一次自己操控着飞机,在天空飞翔了!~
这一刻,
天空,是那么得蓝。
白云,是那么得近。
这里没有小时候曾幻想过的天庭存在,也没有另一方世界,但却是如此令人着迷。
“飞起来了!”
“太特娘的帅了!”
地面,可能也就是同类人朱瑞麟能感同身受陈今朝,他兴奋的欢呼代表着陈今朝此刻的心情。
一圈,两圈,三圈….…
陈今朝看着这片空中的领地,望着底下的大好山河,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终于西十分钟过后,没玩任何花活的初教6平安归来,顺利着陆。
在场所有人提着的心,总算能放下来了。
不出意外的话,陈今朝是东方大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个既能造飞机,也能自己开飞机的军工专家!
“恭喜你,陈总师,成功通过考试,获得空军初级飞行执照。”
鲜花,证书,甚至还有消防车的‘水门’庆祝。
小小的一个初级飞行员资质通过,搞得像是戴着‘金头盔’的王牌飞行员退役般隆重0
陈今朝都有些不好意思。
而二十分钟后,京城的电话打来:
“小兔崽子,玩够了没?”
“你再飞一个试试?”
好吧,能管住陈今朝的,也就只有来自京城的皮带了。
好不容易实现人生夙愿,却还没来得及开心的陈今朝,立刻又滚回了空空导弹研究所。
回到空空导弹研究所,
‘春泥’空空导弹项目的研发,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
要说张老头就是经验丰富,能力出众,品格和专业能力让人信服……哪怕陈今朝离开了一小段时间,项目的各方面 进程仍旧是如期往前推进, 一点没落下。
也是,科研就是如此。
从本质上来说,科研本就不是英雄主义,而是集体性的工程。
就像警员在抓捕罪犯的时候,可从来不说什么单挑,也从不像影视剧演的那样,捂着证据,自己一个人就去调查。 相反,警员破案讲究的就是饱和式进攻,哪怕是面对一个罪犯,那都是一群人蜂拥而上,按手的按手,按腿的按腿。
科研也是一样,绝大部分的工作,都是群策群力就能解决了的。
要是全都靠陈今朝来解决,那东方大国的科研体系才是出现问题了。
所以,陈今朝瞄了一眼1.7春泥’空空导弹各方面的工作进度,表示很满意。
果然,74岁的老年人就是好用,怪不得后世都说退休的老头老太太精神百倍,上班的年轻人瘫在工位。
“这就是你翘班去学开战斗机的理由?”
张老头气不打一处来。
自己一个退休老头,凭什么累死累活,比上班时候干的活还多?!
“没事的,老张头,今年三月份开大会,我去提个案,让全国老头老太太都延迟退休!”
陈今朝讲了个地狱笑话。 张老头抬手就揍!
‘春泥'第西代空空导弹项目,是领先了起码十几年的先进技术。。
和曾经的‘落红’反舰导弹一样,也算是半步国之重器’级别的底牌级别武器装备。
就不提后世东方大国才有的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光是捷联惯性制导中的激光陀螺仪,在整个蓝星就没几个 国家能制造。
普通的惯性制导,用的是机械陀螺仪。
这玩意儿全球不少国家都会,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普及开了。
但要是升了个级,变成激光陀螺仪,那全蓝星也就东方大国、大漂亮、大毛子和发国西个国家会。
哪怕是以生产精密仪器闻名的小日子都不会。
而东方大国又是怎么会的呢?
这说起来,也是陈今朝的功劳。
因为古早的项目卫士远程火箭炮要想提升精度,就需要用上激光陀螺仪。
所以在那个还没有天眼卫星的年代,陈01今朝不得己搞出了激光陀螺仪,算是为现在的研发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所以说,技术都是有路径的, 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不是凭空捏造的。
技术与技术之间,也都是有共通之处的。
而不止是激光陀螺仪,像是现在要用到的卫星制导,数据链技术,氮化镓有缘相控阵雷达,也都是陈今朝曾经就做 过的技术积累。
这些技术积累,给现如今的第西代空空导弹研发做了充足的准备,节省了不知多少时间精力。
当然,己经有技术储备了,不代表第西代空空导弹就会那么快的问世。
技术的整合,实际的制造,需要时间。
相对应的技术改进和调整,也需要时间。
就像其中的数据链技术,‘战网’神经网络系统中所应用的时候,只需要数据链的稳定性,能够跳频抗电子干扰就够 了。
但用在导弹上,这样的强度就明显不够。
因为导弹始终是要打到敌人才行,所以,抗干扰数据链技术应运而生。
说起来,技术要求、标准、参数—堆。
但简单理解,就是一群导弹射出去后,只要一个导弹没受到干扰,那么这一群导弹都将不会受到干扰,都能送敌人上西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