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风吟 作品
第六十五章 玉州的变化
玉州界。
楚临立于官道之上,目光凝视着前方那块刻有“玉州界”三字的石碑。
微风拂面,带着不同于青溪的暖意,空气中飘荡着淡淡的花香。
“这里的气候倒是宜人。”楚临轻声自语,抬手擦去额头细密的汗珠。
血手站在一旁,眯着眼睛打量四周:“公子说得是,比青溪温暖多了。不过这条官道...”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诧异。
楚临也注意到了脚下这条蜿蜒的官道。
与其他州郡那些坑洼不平的道路相比,玉州的官道竟出奇的平整,两旁还种植着整齐的行道树,树荫投下斑驳的光影。
“这路修得不错。”楚临微微颔首。
“确实,比帝都的官道都要好上几分。”血手附和道,眼中闪过一丝困惑:“可玉州不是边陲之地吗?按理说这种地方,朝廷连修路的银子都不会拨。”
楚临若有所思地望着远方。
十年前那场恶战的记忆涌上心头,那时的玉州确实是个贫瘠之地,官道泥泞,百姓困苦。
可如今...
“走吧。”楚临迈步向前,身后跟着一队人马。
越往前走,越发觉得不对劲。
道路两旁的农田整齐有序,沟渠纵横交错,灌溉系统井然有序。
农夫们在田间劳作,脸上都带着笑意,与记忆中那些面黄肌瘦的百姓判若两人。
“血手。”楚临突然开口。
“公子。”
“去打听打听,这些年玉州发生了什么变化。”
“是。”血手领命离去,身影很快消失在道路尽头。
楚临继续前行,目光扫过路边一个个忙碌的身影。
他此行是为了寻找一个人,一个十年前在战场上救过他的人——卢明德。
那时的卢明德,不过是个小小的县丞。
在那场血腥的战役中,是他冒着生命危险将重伤的自己救下。
后来自己昏迷了很久,醒来后也没能帮他说上一句话,甚至连一声谢谢都未能道出。
“公子!”血手的声音打断了楚临的思绪。
“打听到了?”
“是。”血手快步走来,脸上带着几分惊讶:“这玉州的变化,都是因为现任知州卢明德。这些年,他在玉州推行了许多新政,修路、兴水利、平赋税...百姓们都说他是青天大老爷。”
“卢明德?”楚临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露出一抹笑意。
看来这个恩人,这些年过得不错。
就在这时,又一名手下匆匆赶来,脸上带着焦急之色:“公子,刚收到消息,司小姐到了玉州就病倒了!”
“什么?”楚临脸色一变。
“据说是染上了瘟疫!现在整个玉州城都人心惶惶!”
瘟疫二字一出,楚临心头一紧。
在这个医术不发达的时代,瘟疫就意味着死亡。
虽然他与司徽澜之间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恩怨,但此刻,他却不能坐视不理。
“备马,我们立刻进城!”楚临一声令下。
马蹄声响起,一行人快速向玉州城奔去。
任何人伤害她。哪怕是这该死的瘟病,他也要亲手将它击败!
病榻之上,司徽澜望着房梁发呆。
窗外的月光透过纱窗洒进来,在地上留下斑驳的阴影,空气中飘荡着淡淡的药香。
身体的乏力感越来越强,连抬起手指都变得困难。
她能感觉到生命正在一点点流逝,就像沙漏里的细沙,无声无息地坠落。
“这就是死亡的感觉吗?”她轻声呢喃,声音虚弱得几乎听不见。
记忆如潮水般涌来,过往种种在脑海中闪现。
从小到大,从临川王府到玉州,一幕幕画面清晰如昨。
她记得临川王府的繁华,记得那些明争暗斗的日子,记得离开时的决绝。
窗外传来几声鸟鸣,打断了她的思绪。
司徽澜微微侧头,看向窗外的一片天空。
这方寸之地,成了她最后的世界。
她并不害怕死亡,甚至可以说是坦然接受。
自从离开临川王府的那一刻起,生死已经不再是她最关心的事。
但有一件事,却让她放心不下。
那就是她的夫君。
想到这里,司徽澜不由得叹了口气。
她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夫君的面容。
那个看似温和,实则内心坚韧的男人,此刻正在帝都的漩涡中挣扎。
“帝都啊...”她喃喃自语,声音里带着说不出的苦涩。
帝都局势复杂,三党争权,每一步都暗藏杀机。
赵党、太后党、墨阁党,哪一个都不是善茬。
朝堂之上明争暗斗,朝堂之下刀光剑影。一个不慎,就可能万劫不复。
而她的夫君,在这种局势下就像一只误入狼群的羔羊。
虽然聪明,却缺少根基;虽有谋略,却少有助力。
“赵官玄...”司徽澜咬着牙,眼中闪过一丝恨意。
那个老狐狸手握北陵军权,是朝中最强硬的实权派。就算夫君再聪明,也难以与之抗衡。
床头的药碗还冒着热气,散发出苦涩的气味。
这是今天的第三副药了,可她的情况却没有丝毫好转。
“夫君啊夫君,你既无根基,又无助力,这前路该如何走?”她轻声呢喃,声音里充满担忧。
司徽澜感到一阵头晕目眩,意识开始模糊。
她原本还想着,来到偏远的玉州后能暂时避开是非,慢慢积蓄力量。
可惜事与愿违,这一切怕是要成为泡影了。
房间外传来仆人们的脚步声和低语声。
她知道,那些忠心的下人们正在为她四处求医,可惜这玉州偏僻,能请到的大夫都已经看过了,却都束手无策。
院落外,下人们聚集在一起,气氛凝重。
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焦虑和担忧。
“小姐待我们如亲人,我们绝不能弃她而去!”一个年长的仆妇擦着眼泪说道。
“对!就算找不到大夫,我们必须誓死保护小姐的安全!”其他人纷纷附和。
有人翻开医书研究,有人煎药熬汤,众人忙得不可开交。
这些都是楚临精心挑选的心腹,对司徽澜忠心耿耿。
他们中有人跟随司徽澜多年,早已将她视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楚临立于官道之上,目光凝视着前方那块刻有“玉州界”三字的石碑。
微风拂面,带着不同于青溪的暖意,空气中飘荡着淡淡的花香。
“这里的气候倒是宜人。”楚临轻声自语,抬手擦去额头细密的汗珠。
血手站在一旁,眯着眼睛打量四周:“公子说得是,比青溪温暖多了。不过这条官道...”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诧异。
楚临也注意到了脚下这条蜿蜒的官道。
与其他州郡那些坑洼不平的道路相比,玉州的官道竟出奇的平整,两旁还种植着整齐的行道树,树荫投下斑驳的光影。
“这路修得不错。”楚临微微颔首。
“确实,比帝都的官道都要好上几分。”血手附和道,眼中闪过一丝困惑:“可玉州不是边陲之地吗?按理说这种地方,朝廷连修路的银子都不会拨。”
楚临若有所思地望着远方。
十年前那场恶战的记忆涌上心头,那时的玉州确实是个贫瘠之地,官道泥泞,百姓困苦。
可如今...
“走吧。”楚临迈步向前,身后跟着一队人马。
越往前走,越发觉得不对劲。
道路两旁的农田整齐有序,沟渠纵横交错,灌溉系统井然有序。
农夫们在田间劳作,脸上都带着笑意,与记忆中那些面黄肌瘦的百姓判若两人。
“血手。”楚临突然开口。
“公子。”
“去打听打听,这些年玉州发生了什么变化。”
“是。”血手领命离去,身影很快消失在道路尽头。
楚临继续前行,目光扫过路边一个个忙碌的身影。
他此行是为了寻找一个人,一个十年前在战场上救过他的人——卢明德。
那时的卢明德,不过是个小小的县丞。
在那场血腥的战役中,是他冒着生命危险将重伤的自己救下。
后来自己昏迷了很久,醒来后也没能帮他说上一句话,甚至连一声谢谢都未能道出。
“公子!”血手的声音打断了楚临的思绪。
“打听到了?”
“是。”血手快步走来,脸上带着几分惊讶:“这玉州的变化,都是因为现任知州卢明德。这些年,他在玉州推行了许多新政,修路、兴水利、平赋税...百姓们都说他是青天大老爷。”
“卢明德?”楚临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露出一抹笑意。
看来这个恩人,这些年过得不错。
就在这时,又一名手下匆匆赶来,脸上带着焦急之色:“公子,刚收到消息,司小姐到了玉州就病倒了!”
“什么?”楚临脸色一变。
“据说是染上了瘟疫!现在整个玉州城都人心惶惶!”
瘟疫二字一出,楚临心头一紧。
在这个医术不发达的时代,瘟疫就意味着死亡。
虽然他与司徽澜之间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恩怨,但此刻,他却不能坐视不理。
“备马,我们立刻进城!”楚临一声令下。
马蹄声响起,一行人快速向玉州城奔去。
任何人伤害她。哪怕是这该死的瘟病,他也要亲手将它击败!
病榻之上,司徽澜望着房梁发呆。
窗外的月光透过纱窗洒进来,在地上留下斑驳的阴影,空气中飘荡着淡淡的药香。
身体的乏力感越来越强,连抬起手指都变得困难。
她能感觉到生命正在一点点流逝,就像沙漏里的细沙,无声无息地坠落。
“这就是死亡的感觉吗?”她轻声呢喃,声音虚弱得几乎听不见。
记忆如潮水般涌来,过往种种在脑海中闪现。
从小到大,从临川王府到玉州,一幕幕画面清晰如昨。
她记得临川王府的繁华,记得那些明争暗斗的日子,记得离开时的决绝。
窗外传来几声鸟鸣,打断了她的思绪。
司徽澜微微侧头,看向窗外的一片天空。
这方寸之地,成了她最后的世界。
她并不害怕死亡,甚至可以说是坦然接受。
自从离开临川王府的那一刻起,生死已经不再是她最关心的事。
但有一件事,却让她放心不下。
那就是她的夫君。
想到这里,司徽澜不由得叹了口气。
她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夫君的面容。
那个看似温和,实则内心坚韧的男人,此刻正在帝都的漩涡中挣扎。
“帝都啊...”她喃喃自语,声音里带着说不出的苦涩。
帝都局势复杂,三党争权,每一步都暗藏杀机。
赵党、太后党、墨阁党,哪一个都不是善茬。
朝堂之上明争暗斗,朝堂之下刀光剑影。一个不慎,就可能万劫不复。
而她的夫君,在这种局势下就像一只误入狼群的羔羊。
虽然聪明,却缺少根基;虽有谋略,却少有助力。
“赵官玄...”司徽澜咬着牙,眼中闪过一丝恨意。
那个老狐狸手握北陵军权,是朝中最强硬的实权派。就算夫君再聪明,也难以与之抗衡。
床头的药碗还冒着热气,散发出苦涩的气味。
这是今天的第三副药了,可她的情况却没有丝毫好转。
“夫君啊夫君,你既无根基,又无助力,这前路该如何走?”她轻声呢喃,声音里充满担忧。
司徽澜感到一阵头晕目眩,意识开始模糊。
她原本还想着,来到偏远的玉州后能暂时避开是非,慢慢积蓄力量。
可惜事与愿违,这一切怕是要成为泡影了。
房间外传来仆人们的脚步声和低语声。
她知道,那些忠心的下人们正在为她四处求医,可惜这玉州偏僻,能请到的大夫都已经看过了,却都束手无策。
院落外,下人们聚集在一起,气氛凝重。
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焦虑和担忧。
“小姐待我们如亲人,我们绝不能弃她而去!”一个年长的仆妇擦着眼泪说道。
“对!就算找不到大夫,我们必须誓死保护小姐的安全!”其他人纷纷附和。
有人翻开医书研究,有人煎药熬汤,众人忙得不可开交。
这些都是楚临精心挑选的心腹,对司徽澜忠心耿耿。
他们中有人跟随司徽澜多年,早已将她视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