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风吟 作品
第四十六章 刘易提议
“陛下。”商居德拱手出列,朝服下摆轻轻晃动:“争夺天下共主的提议,我等早有耳闻,只是此事牵涉甚广,还请儒尊详细说明。”
刘易捋了捋胡须,目光平和:“争夺天下共主的提议,自然是为了止戈平乱。诸位可知,这些年来战事不断,生灵涂炭。北有北陵虎视,南有南蜀窥伺,东有瀛岛蠢动。列国相争,苦的是黎民百姓啊。”
楚临看着刘易侃侃而谈的模样,不由得在心中暗自思忖。
这位儒尊果然名不虚传,一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显示出文院的仁义,又不失大家风范。
论及这天下共主的归属,真的如他所说那般简单吗?
“若是能止戈平乱,自然是好事。”一名墨阁官员突然开口,声音中带着几分忧虑:“只是此事若被有心人利用,岂不是会引来更大的祸患?”
“这一点诸位尽可放心。”刘易面带微笑,语气中带着几分胸有成竹:“既然老夫提出此事,自然有把握确保其顺利进行。更何况,此事关乎天下苍生,岂能儿戏?”
楚临注意到,站在刘易身后的苏谦和马远,目光不时落在自己身上。
那目光中带着几分审视,甚至还有一丝难以掩饰的轻视。
这倒也正常,毕竟在外人眼中,自己不过是个被赵官玄操控的傀儡皇帝罢了。
殿内的气氛渐渐热络起来,文官们纷纷发表意见,大多持支持态度。
“依老臣之见,天下共主确实是一桩美事。”商居德捋着胡须点头:“我云夏边境的百姓,也能过上几天安生日子。”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的赵官玄突然迈步而出。
他的靴子在地面上发出沉闷的声响,打断了众人的议论。
“呵呵,说得好啊!”赵官玄冷笑一声,声音中带着刺骨的寒意:“儒尊,我且问你,天下共主能止住战争,可能止住仇恨吗?”
楚临看着赵官玄,这位权相今日一反常态,不再是那副跋扈的样子。
但此刻开口,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冰霜。
“我生在北地,那里现在被称作北陵。”赵官玄的声音低沉,带着压抑的怒火:“从小,我就看着敌人的铁骑肆虐家园,看着亲人惨死,看着同胞被奴役!那些画面,至今仍在我的梦中重现!”
殿内气氛骤然凝重,连阳光似乎都变得暗淡了几分。
“你们可知道,即便到了今日,那些带着云夏烙印的子民,在北陵过的是什么日子?”赵官玄转身望向北方,声音中充满悲愤:“他们被当做下等人,生不如死!每日在鞭子下劳作,连最基本的尊严都被剥夺!”
楚临看着赵官玄的背影,心中突然涌起一股莫名的情绪。
是啊,什么天下共主,什么止戈平乱。
这些冠冕堂皇的话语背后,又何尝顾及过那些流离失所的百姓?那些在异族统治下苦苦挣扎的云夏子民?
“我们云夏失去的领土,迟早会物归原主!”赵官玄转过身,目光如炬:“我们的同胞受过的苦难,也要讨回来!那些仇恨,那些血债,岂是一句天下共主就能化解的?陛下,你说是不是?”
殿内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龙椅,楚临能感受到那些目光中的试探与期待。
他缓缓起身,声音沉稳:“赵相所言极是。”
这简单的四个字,让殿内气氛再次发生变化。
苏谦和马远对视一眼,眉头皱得更紧了。
在他们看来,这位新皇果然如传闻所说,不过是个任人摆布的傀儡。
可楚临心中却是一片清明。
什么傀儡不傀儡的,那都是外人的揣测。
他同意赵官玄,是因为这才是一个君王该有的担当。
云夏的子民流落异乡,受尽欺凌,作为君主,岂能视而不见?
刘易静静地看着这一切,忽然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既然如此,老夫也就不多言了。天下大势,自有其走向。今日之事,就当是老夫多事了。”
说完,他缓缓起身,带着苏谦和马远离开了大殿。
三人的背影渐行渐远,却给人一种高深莫测之感。
楚临望着刘易离去的背影,心中暗自思量。
这位儒尊,恐怕也没那么简单。
他提出争夺天下共主的提议,究竟是真为天下苍生着想,还是另有所图?
早朝散去,楚临独自坐在御书房中。
窗外的阳光正好,照在案几上堆积如山的奏折上。
他随手翻开一份奏折,目光却有些出神。
今日这一场较量,看似只是在讨论争夺天下共主,实则各方都在试探他这个新皇的态度。
“陛下。”内侍总管张禄小心翼翼地走了进来:“赵相求见。”
楚临放下手中的奏折:“让他进来。”
赵官玄大步流星地走入御书房,行礼之后,开门见山道:“陛下,文院此次前来,怕是没安好心啊。”
“哦?此话怎讲?”楚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文院向来标榜仁义道德,可实际上,他们比谁都精于权术。”赵官玄冷笑一声:“江湖霸主的位置,表面上是为了止戈平乱,实则是想借机控制各国朝政。一旦成事,文院就能名正言顺地插手各国内政了。”
楚临轻轻点头:“朕也是这么想的。”
赵官玄一愣,显然没想到楚临会如此直接地认同自己的判断。
“只是,朕倒觉得,文院此举未必就是坏事。”楚临站起身,走到窗前:“他们想借争夺天下共主扩大影响力,我们何不借此机会,反过来利用他们?”
“陛下的意思是......”赵官玄眼前一亮。
“争夺天下共主的提议若成,表面上各国平等,实则必有一国为尊。”楚临望着窗外的天空,“而这个位置,朕志在必得。”
刘易捋了捋胡须,目光平和:“争夺天下共主的提议,自然是为了止戈平乱。诸位可知,这些年来战事不断,生灵涂炭。北有北陵虎视,南有南蜀窥伺,东有瀛岛蠢动。列国相争,苦的是黎民百姓啊。”
楚临看着刘易侃侃而谈的模样,不由得在心中暗自思忖。
这位儒尊果然名不虚传,一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显示出文院的仁义,又不失大家风范。
论及这天下共主的归属,真的如他所说那般简单吗?
“若是能止戈平乱,自然是好事。”一名墨阁官员突然开口,声音中带着几分忧虑:“只是此事若被有心人利用,岂不是会引来更大的祸患?”
“这一点诸位尽可放心。”刘易面带微笑,语气中带着几分胸有成竹:“既然老夫提出此事,自然有把握确保其顺利进行。更何况,此事关乎天下苍生,岂能儿戏?”
楚临注意到,站在刘易身后的苏谦和马远,目光不时落在自己身上。
那目光中带着几分审视,甚至还有一丝难以掩饰的轻视。
这倒也正常,毕竟在外人眼中,自己不过是个被赵官玄操控的傀儡皇帝罢了。
殿内的气氛渐渐热络起来,文官们纷纷发表意见,大多持支持态度。
“依老臣之见,天下共主确实是一桩美事。”商居德捋着胡须点头:“我云夏边境的百姓,也能过上几天安生日子。”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的赵官玄突然迈步而出。
他的靴子在地面上发出沉闷的声响,打断了众人的议论。
“呵呵,说得好啊!”赵官玄冷笑一声,声音中带着刺骨的寒意:“儒尊,我且问你,天下共主能止住战争,可能止住仇恨吗?”
楚临看着赵官玄,这位权相今日一反常态,不再是那副跋扈的样子。
但此刻开口,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冰霜。
“我生在北地,那里现在被称作北陵。”赵官玄的声音低沉,带着压抑的怒火:“从小,我就看着敌人的铁骑肆虐家园,看着亲人惨死,看着同胞被奴役!那些画面,至今仍在我的梦中重现!”
殿内气氛骤然凝重,连阳光似乎都变得暗淡了几分。
“你们可知道,即便到了今日,那些带着云夏烙印的子民,在北陵过的是什么日子?”赵官玄转身望向北方,声音中充满悲愤:“他们被当做下等人,生不如死!每日在鞭子下劳作,连最基本的尊严都被剥夺!”
楚临看着赵官玄的背影,心中突然涌起一股莫名的情绪。
是啊,什么天下共主,什么止戈平乱。
这些冠冕堂皇的话语背后,又何尝顾及过那些流离失所的百姓?那些在异族统治下苦苦挣扎的云夏子民?
“我们云夏失去的领土,迟早会物归原主!”赵官玄转过身,目光如炬:“我们的同胞受过的苦难,也要讨回来!那些仇恨,那些血债,岂是一句天下共主就能化解的?陛下,你说是不是?”
殿内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龙椅,楚临能感受到那些目光中的试探与期待。
他缓缓起身,声音沉稳:“赵相所言极是。”
这简单的四个字,让殿内气氛再次发生变化。
苏谦和马远对视一眼,眉头皱得更紧了。
在他们看来,这位新皇果然如传闻所说,不过是个任人摆布的傀儡。
可楚临心中却是一片清明。
什么傀儡不傀儡的,那都是外人的揣测。
他同意赵官玄,是因为这才是一个君王该有的担当。
云夏的子民流落异乡,受尽欺凌,作为君主,岂能视而不见?
刘易静静地看着这一切,忽然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既然如此,老夫也就不多言了。天下大势,自有其走向。今日之事,就当是老夫多事了。”
说完,他缓缓起身,带着苏谦和马远离开了大殿。
三人的背影渐行渐远,却给人一种高深莫测之感。
楚临望着刘易离去的背影,心中暗自思量。
这位儒尊,恐怕也没那么简单。
他提出争夺天下共主的提议,究竟是真为天下苍生着想,还是另有所图?
早朝散去,楚临独自坐在御书房中。
窗外的阳光正好,照在案几上堆积如山的奏折上。
他随手翻开一份奏折,目光却有些出神。
今日这一场较量,看似只是在讨论争夺天下共主,实则各方都在试探他这个新皇的态度。
“陛下。”内侍总管张禄小心翼翼地走了进来:“赵相求见。”
楚临放下手中的奏折:“让他进来。”
赵官玄大步流星地走入御书房,行礼之后,开门见山道:“陛下,文院此次前来,怕是没安好心啊。”
“哦?此话怎讲?”楚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文院向来标榜仁义道德,可实际上,他们比谁都精于权术。”赵官玄冷笑一声:“江湖霸主的位置,表面上是为了止戈平乱,实则是想借机控制各国朝政。一旦成事,文院就能名正言顺地插手各国内政了。”
楚临轻轻点头:“朕也是这么想的。”
赵官玄一愣,显然没想到楚临会如此直接地认同自己的判断。
“只是,朕倒觉得,文院此举未必就是坏事。”楚临站起身,走到窗前:“他们想借争夺天下共主扩大影响力,我们何不借此机会,反过来利用他们?”
“陛下的意思是......”赵官玄眼前一亮。
“争夺天下共主的提议若成,表面上各国平等,实则必有一国为尊。”楚临望着窗外的天空,“而这个位置,朕志在必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