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夹 作品

第45章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

泡书吧的时间又到了,张清源和张君宝再次扎进了藏经阁之中。

消化完旧的知识,就该补充新的能量。

二人没有翻阅那些看过的经书,直奔纯阳道派经典区域,转找那些历代纯阳道首注释过得翻。

他们也不想这样,可谷哥说他再给别人喂招他是那个!

没办法,二人只能钻进藏经阁,自己去看那些经书。

钻进藏经阁的不止他们俩,还有一人鬼鬼祟祟,一手拿小本,一手拿毛笔,跟在他们俩身后,好像个特务。

这人是袁鹤青!

他才不信张君宝说的,他们练功肯定有方法。

之前那个练功方法只是他的说辞,他不想把自己真正的方法告诉我们,鬼才信他的话嘞。

所以,他才要跟他们身后,想要偷学过来。

虽然这种行为很是可耻,但为了纯阳道派的未来,即便日后会遭受千夫所指我也认了!

纯阳祖师,各位师祖,请原谅弟子的行为!

他悄悄的躲在暗处,屏气凝神认真观察。

却见二位师叔同时拿起两本不一样的经书,他们在翻阅,在阅读。

半个时辰后,两人快速浏览完各自手中的经书,然后交换着再看。

又是半个时辰,他们俩将手里的经书放下,然后开始讨论经文中的意思。

那两本道经他是看过的,听着他们大声讨论,觉得没啥意思,因为他知道那两本经书都说的是啥,上面还有历代道长的注释,清晰的很。

讨论,总结,好像初中班级里的学习小组在上自习。

“诶?”

袁鹤青听着听着,好像听到他们在讨论另一层意思。

不是,那经文有那层意思吗,我怎么不知道?

什么!

他们自己想到了新的注释,他们怎么能曲解祖师的思想,怎么能随意更改呢?

那句经文虽然被好几位祖师注释过不同的思想,可人家能补充,你们……

他有心想要阻止两位师叔的行为,可又怕被他们发现自己偷听,真是头疼!

算了,等晚饭时我再隐晦的去提醒两位师叔一下吧,武道固然重要,可身为道士,经文比武道更加重要,我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两位师叔误入歧途!

又过了大半个时辰,他们俩讨论完毕,将经书放回原处,再去翻阅下一本。

袁鹤青看了一整天他们俩,他们俩看了一整天道经。

直到日落西山,该吃晚饭的时候,三人才分两批,一前一后的离开了藏经阁。

晚饭是在大食堂吃的,不论文道士还是武道士,全部聚在一起,大锅饭。

纯阳不比全真,他们的戒律没那么复杂,他们是可以吃肉娶妻的。

所以大锅菜有肉,虽然肉不多,但油水很足。

猪肉炒白菜,韭菜炒鸡蛋,还有豆腐羹。

在这吃饭,不论男女,也不论职位高低,辈分大小,所以道士聚在一起,有序打饭,有序吃饭。

张清源见到了那个三师叔,就是那位尘缘道长,神采奕奕的小老头。

都七十二了,还没退休,依旧奋战在纯阳宫的第一线。

“尘缘师叔?”

小老头很可爱,见他们俩过来,满脸堆笑道:“哎呦,你们出关了?”

“今天才出关。”

“哈哈,闭关五天想必收获颇丰吧。”尘缘道长腾出个座位,张清源他们俩一左一右将他夹在中间。

张君宝坐下后笑道:“还行还行,多亏了天虚师兄。”

“都是应该的。”

三人吃着聊着,张清源对这个老头挺有喜感的,他给人的感觉很和蔼,说话也特别随和。

在聊天的过程中他们才知道,这位硕果仅存的老艺术家,年轻时也是个汉子。

武功不咋高,但就爱打抱不平,行侠仗义。

终其一生也没将纯阳道典练到大成,可心态却特别的好。

六十岁后回到山上,他不愿意跟那几位师兄一样躲在后山清修。

他的修道准则就是,能动弹就多干点,越不动越难受。

所以,他现在的任务就是给那些刚上山的道士,或者外门弟子讲经,毕竟岁数大了,年轻时也闯荡过江湖,所以他的感悟比一般人都深厚,经文讲解的也透彻。

除此之外,他还有一手很高明的梅花易数,算卦算的特别准。

平日里白天的时候他就在山门前摆个卦摊,给上香的香客们算个卦,披个字什么的。

别说,老爷子光靠这手梅花易术,每日就能给纯阳宫带来百分之三的收入。

太准了,名声在外,每天限算三十卦,慕名而来的人依旧络绎不绝。

现在山下想找他算卦都得排队,甚至山下的百姓都因为他多了份生计,那就是黄牛!

谁想找他算卦,提前跟那些黄牛说,黄牛帮他们排号,等快排到的时候再通知他们来。

或者提前排号,谁着急算卦,就把“号”卖给他。

老爷子挺随和,力所能及的能干啥就干点啥。

三人聊着,老头话挺密,不用问,他自己就说了,且滔滔不绝,源源不断。

本来他就对这两位师侄有好感,所以愿意说的就更多了。

从纯阳道宫,再到江湖布局,还有一些道门秘闻啥的,惊的二人一愣一愣的。

正聊的起劲儿,却见袁鹤青走了过来。

他端着盘子碗,有些犹豫,最后一咬牙,还是坐到他们身边。

“师叔祖,清源师叔,君宝师叔。”

他打了声招呼,尘缘道长笑道:“袁鹤青,二代弟子中的大师哥,不出意外未来我们纯阳宫的道首。”

“认识认识,我们闭关时还要多亏小青帮忙护法呢。”张清源笑道。

“这都是弟子应该的做的。”

“别那么拘谨嘛,你得跟你师父学,把心态调整好。”张君宝提醒道,他能看出来,这小子心事重重。

“多谢师叔教诲。”

袁鹤青骄傲且古板,说话总透着那么一股拘谨。

尘缘道长解释道:“他这性格就这样,懂规矩。”

二人点点头,看着袁鹤青。

袁鹤青被他们看的有点发毛,抬着眼皮观察着两位师叔。

尘缘不明所以,但总感觉他们爷仨有故事。

“行了,你们聊,老道我还要去讲经,就不打扰你们了。”

“师叔慢走。”

“师叔祖慢走。”

待老爷子端着盘子走后,张清源和张君宝同时把他夹在中间,袁鹤青额头上渗出汗水,紧张地看着盘子。

张清源道:“跟了我们一天,听我们俩讨论了一天,有啥想法?”

“师叔,发现我了?”袁鹤青大惊,他觉得自己隐藏的很好啊!急忙道歉,“弟子,弟子不是有意,不,弟子只是……”

张君宝用肩膀拱了他一下,道:“不用解释,想讨论就加入进来嘛,集思广益才是修行本质。我们还怕你听不见,所以讨论的时候故意大声一点。”

袁鹤青心脏怦怦跳,不敢说话。

张清源道:“你这样可不行啊,总把自己关在自己的世界里,如何才能进步呢?”

“弟子,弟子只是想知道,二位师叔到底是有什么修行法门。”

“其实吧,君宝跟你说的都是实话,我们俩的修行方式就是那样。”

袁鹤青抬起头,疑惑地望着张清源,“可,可弟子也是这般修行的。”

“每个人的天赋不一样,有的人修行快,有的人修行慢,有的人上限高,有的人上限低。

有的人可能修行三年就可以成为当世一流高手,但他的上限可能就到这了。想要再进一步,终身无望。

而有的人,可能修行的慢,上限却很高。练功十几年才小有所成,练功三十几年才成当世一流,可到了五六十岁他还能进步,六十岁后就是你师父那个境界了,只要不死,他还能再进一步。

所以你呢,就属于后面那种。”

袁鹤青听完,若有所思。

张君宝也解释道:“所以你不要妄自菲薄,竹子长得快,但它却无法长久,金丝楠木长得慢,可它的价值却高啊!”

袁鹤青听罢,挤出一个很不好意思的笑容。

张清源拍了拍他的肩膀,“明早跟我们一起修行,把习武的弟子们都叫上,我只教这一次。”

张君宝:“我也……”

“别听他的,他不会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