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纯阳道宫

发簪在第二天找到了,

嗯,

在城内的当铺找到的。

起因是店小二听说了他们俩的事迹后,特别佩服。

嵩山剑派的人被赶走,店里的生意就好做了。

当得知张君宝丢了发簪后,为了表达自己对他们二人的感谢之情,店小二发动街边的混混,以及城内的丐帮,帮忙去找那根发簪。

经过丐帮弟子的探查,得知早上天刚亮,就瞧见有人拿着发簪去了当铺。

店小二主动去当铺,帮忙把发簪赎回来。

为此,店小二前前后后花了不少钱,光雇佣城内丐帮弟子就许出去一顿大餐,赎当时更是花了三十两银子。

拿回发簪,张君宝喜出望外,对着小二连连道谢,觉得自己受之有愧啊。

一个店小二,竟如此破费,张君宝都想把剑留给他了。

“小二哥,你说你这,贫道真不知该怎么谢你。”

“没什么谢不谢的,举手之劳而已。再说你们二人帮忙赶走了嵩山剑派之人,我店里的生意再次恢复如初,是我应该谢你才对。”

店小二没了之前懒洋洋的态度,干劲十足。

张清源不解地问:“客栈生意好,最高兴的不应该是东家和掌柜的吗?

再说花钱道谢这事,不也应该是东家和掌柜该做的事吗。

可自从昨天住进店里,就没瞧见你们家掌柜的,就看你一个人在这忙活了。

有你这样的伙计,是东家的荣幸。”

谁料,店小二笑道:“实不相瞒,我就是这家客栈的东家。”

张清源和张君宝肃然起敬,真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天底下还这种爱好的高手!

“失敬失敬。”

“嗨,这算什么。”店小二毫不在意道:“这家客栈是我爹留给我的,老爷子在的时候,就城南那家翠云楼知道吧?”

“嗯。”

张清源点头,翠云楼是千龙城里最好的酒楼,人均消费十两银子起。

“那家酒楼早年也是我们家的产业。”

“了解。”

“老爷子活着那会儿,我秉性不良,整日寻花问柳,沉迷青楼。

后来老爷子没了,家里的产业也被我败的差不多了,就剩这么一家客栈。

那会儿我媳妇儿刚生完孩子,我得给她们娘俩想辙啊,就收了心,雇了一个厨子,经营起这家客栈。

等媳妇儿能下地,她就是客栈的掌柜,我当店小二,我们俩在前厅忙乎,别说,还挺滋润。

所以为啥你们赶跑了嵩山剑派,我高兴花钱呢。”

二人恍然大悟,敢情是自家产业。

张君宝则是夸赞他道:“你这也算浪子回头金不换。”

“啥换不换的,我爹在世时常说,老爷们儿既然享受了,等业果到来之时,也得自己受着。

所以嘛,以前那个花天酒地的富家公子是我,现在这个甘愿经营的店小二也是我,没变!”

不得不说,店小二活的真通透。

能享受美好,也能接受平庸。

上午又在悦来客栈吃了顿饭,下午继续踏上行程。

从千龙城到纯阳宫,以他们俩的脚力,起码还得走个十天左右,这说的是二人边走边施展轻功的情况下。

如果是普通人,一个月也是他。

骑马的话,也是十天。

也就是说他们俩施展轻功赶路,和骑马差不多速度。

出了城,张君宝还在回味店小二的洒脱。

对了,店小二姓乔,大名乔天赐。

“师兄,你信不信,乔老板日后肯定能东山再起。”张君宝笃定道。

张清源点点头,“我信,从他这种性格就能看出来,他是个有毅力的。”

“我能看出他的不甘,他还想闯出一份产业。”

“我也能算出来,他的命格,红的发紫。”

张清源这不是算,而是通玄。

这种感觉很玄妙,他依靠的不是五行八卦,周易奇门之类的手段。

而是通玄后,会有一种很特殊的预感。

让他预感明天会发生什么,他没那个本事。

但预感一个人的一生是富是贫,他还是能做到的。

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神奇,就好像你看一个人,莫名的感觉他将来肯定有出息那样。

这种感觉每个人都有,

只不过张清源对于这种感觉更清晰而已。

二人顺着大路一路向北,这里的每一处城镇,或者交通要道都有江湖人把守。

也不知谁传的消息,且消息传的还挺快。

千龙城的事情,已经被传到各处。

这就导致张清源和张君宝在这一路上,并未发现任何一件欺压百姓的事情发生。

到了泰山剑派把守的月桂城,他们甚至看到泰山剑派弟子亲自扶老太太过马路,搀孕妇去药铺的神奇景象。

而且这些人对他们俩视而不见,好像根本没认出来他们俩是谁。

有一种很僵硬的,我就是假装不认识你们,当着你们面装样子摆造型,可我们演的又很真实的既视感。

二人倒也落得清闲,毕竟人家真的表现得很亲民。

再往北,江湖人士就少了。

因为这里是纯阳道派的势力范围,道观很多,寺庙很少,江湖人士老老实实。

他们敢在别的地方巧立名目,盘查百姓。

但在这里,他们不敢。

来到飞鹤山下,这里的道家气息很浓,当地百姓基本都信道教。

传说吕祖的纯阳道场有两个,一个是并州飞鹤山,也就是纯阳宫所在。

还有就是荆州洞庭湖,那里也有纯阳祖师留下的道统,只不过那边的纯阳观以文道士居多。

也有人说,当年的纯阳祖师在并州留下了武艺,在荆州留下了思想。

由此可以看出,每一个道统的开山祖师都喜欢到处溜达,在全国各地留下自己的足迹,等溜达够了才会选个合适的位置开宗立派。

张清源抬头望天,

心里想着,

所以我带着张君宝四处旅游没毛病吧?

这都是每一位道家祖师该有的流程!

上山的路上香客许多,络绎不绝。

飞鹤山不高,也不是什么名山,只因当年吕祖骑着仙鹤找道场,他说鹤落之地便是他的道场所在。

最后,仙鹤落在这里,由此得名。

飞鹤山不止不高,反而很矮,目测上下落差也就一百多米。上山的路坡度很小,台阶铺垫平稳光滑,站在山下都能看到山上道宫的红墙。

山路两侧种着果树,若是春季,这里百花开放,别有一番滋味。

二人刚踏上台阶,迎面便走来两位中年道士。

“两位可是张清源师叔,张君宝师叔?”

两位道士身穿明黄色格子道袍,背上背着宝剑,头戴道冠,英武不凡。

左边之人略高,右边之人略胖,二人一起行礼。

张清源二人还了一礼,“正是。”

左边这位笑道:“弟子乃是掌门座下二弟子,沈谦华,道号妄湘。我身边这位胖子是我师弟他叫方鸣,道号妄忧。

前几日便听闻二位师叔的英雄事迹,师父便猜到师叔们或许是要光临我派,所以便派我二人日日在此恭迎二位师叔法驾。”

“有劳了。”

“两位师叔请随我来,师弟,快去禀报师父。”

虚胖的妄忧再次行礼后,转身向山上跑去。

别看他显得肉乎乎,但内功却极为深厚。

脚下一踏,飘飘跃起,轻盈的飞过十来级台阶,落下后再踏出下一步。

纯阳道派的轻功果然名不虚传,要么纯阳祖师可以骑鹤呢。

沈谦华领着他们上山,一边走一边介绍着道宫里的各种事宜。

纯阳道派目前掌门一辈的道长有十一个,管事儿的有五个。比掌门高一辈的还有四位师祖,有三位每天在丹房念经打坐,不谙世事。

只有一位师祖还在为纯阳的香火而奋斗,那位师祖大名早就没人叫了,道号尘缘。

至于他们这些二代弟子有一百七十余位,真正的亲传只有十三个,掌门的亲传弟子五人,其余的八人则是几位长老在管。

三代道童目前有五十名,山上的道士一共二百三四十人。

二代弟子并非都是道首或道首师弟们亲传,事实上每位道首以及长老们只收部分弟子为亲传,其余的统一传授道理和武艺。

能否成为亲传弟子,主要看的是眼缘,以及弟子们的天赋。

边聊边走,很快便上了山。

快到山顶时,张清源忽然问出了深藏已久的问题。

“妄……”

“妄湘,师叔若是不好记,可以叫我大名,沈谦华,或者大华也行,师兄弟们都这么叫我。”

“大华,我想问一下,就是你知不知道你师父和你师母早年的爱情故事。”

张君宝此时也凑上前来,抻着脖子倾听。

沈谦华左右瞧了瞧,“不瞒二位师叔,弟子还真知道。”

“细说!”

沈谦华刚要开口,只觉得背后一紧,一道劲力隔空打在他的哑穴之上。

三人同时抬头望去,却见门口的树梢上,陈虚谷正背着手,冷冷地注视着他们仨。

“我说过,这事儿谁问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