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夹 作品

第3章 我负责赚钱养家,你负责研究武功。

天下有靠自己摸索,从而就能练出内力的人吗?

有,

仔细想想,还有不少都能叫出名字来的,这些人无一不是天才。

少林首座以这个标准来惩罚他,说实话的确有点不近人情。

还是那句话,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

想想倚天屠龙记里的张君宝,不也是因为在郭襄送他的罗汉手办里悟出罗汉拳后,被少林寺误会,最后没办法,觉远只能挑着他和郭襄逃命。

这个少林寺首座,和倚天中的方丈一样。

我相信有天才的存在,但我不相信如此天才的人会出现在我面前,更何况还是个杂役弟子。

就像那句他应该叫张麻子,他的脸上就应该有麻子一样。

申遗申遗……

再思考一下,少林寺有这种天才被善待的情况吗?

有!

天龙八部里的扫地僧,他的境遇其实和觉远与张君宝是一样的。

都是从小在少林寺长大的杂役,先做俗家弟子,之后当上小和尚,明明天赋异禀,却并不显眼。

每天只是挑水劈柴做饭扫地……

只是他和张君宝不同的是,他从没表现过自己。

直到岁数渐大,方丈们担心他的体力跟不上,所以将其安排到藏经阁,负责整理经书,打扫卫生等工作。

而木讷的他,慢慢在藏经阁中开始翻看那些武功秘籍,内功心法,从而达到一种很高深的境界。

但他依旧不表露,不声张。

直到少林寺有难,已经变成行将枯木的老和尚扛着音响出场,高调宣誓在座的各位都是弟弟。

如果没有这场劫难,老和尚可能到死都不会走出藏经阁,去什么江湖。

张君宝和扫地僧是一类人,只不过命运不同。

亦或者是扫地僧少年时,比张君宝更加木讷,他不会选什么武僧,练什么武功。

第二天,清晨起来后,张君宝便带着他站桩练体。

一切武学基础,除了内力,还得有一具健康的体魄,否则就算练成无崖子,还是个瘫子。

“所谓拳法,腿法,在我看来,无非就是更快,更简单的打倒对手。少林拳里,不乏强身健体的拳法,小时候师父没教我罗汉拳时我就在琢磨,明明一拳就能打倒敌人,为何还要做一些无用的动作。

难道只是为了好看?

后来我就根据少林的几种养生拳中的招式自己琢磨,琢磨了一套我认为打架时最好用的拳法招式。

我也是用这套拳法,打败了那些小和尚。

源哥看好啊,有哪块儿不理解的,及时叫停。”

张君宝在指点张清源武功,张清源则是在扎马步。

“嗯。”他扎着马步点头。

“第一招……”

却见张君宝一个弓步向前,左手虚探,右手食指关节以一种极为刁钻的角度向前。

在张清源的眼里,他仿佛看到张君宝的面前站着一个对手,而那个对手被其左手的虚探吸引注意力,右手食指关节直奔其咽喉而去。

见张清源愣神儿,张君宝继续展示。

“第二招……”

“这是第三招,是防御对手拳头的。第四招,攻击,第五招,防擒拿……”

这些招式都没有名字,大概是还没来得及取名。

但招招精妙,仿佛是位年老的大宗师,经历一辈子风风雨雨,见识过无数高手后总结出来的高深拳法。

而创造出这种拳法的,却只是个十七岁的少年。

什么是天赋,这就是天赋!

就好比黄裳,一点武功不会,却只凭借皇家经书创造出九阴真经一样,都是天才啊!

感觉着腿部渐渐酸痛,颤抖,慢慢转变成麻木……

最后一屁股坐到地上,张君宝的讲解也准时结束。

看着满头大汗的张清源,张君宝问道:“怎么样,源哥儿,都记住了吗?”

张清源点点头,大口地喘着粗气,额头的汗水如雨般掉落。

“咳咳,咳……都记住了。”

“嗯,记住了就好,习武讲究循序渐进,今天就先到这里,晚上咱俩一起练拳。”

“好。”

张清源吞咽着口水,嗓子里仿佛咽了盒利群那么干燥。

更让他难受的是,双腿已然不是他自己的了。

早饭时,他吃了四个大馒头,外加两碗粥。

要不说穷文富武呢,不说买草药补品,光是粮食得吃多少。

张君宝告诉他,等身体跟得上以后,饭量就没这么大了。

吃过早饭,张清源要去镇上摆摊赚钱去了,张君宝留在家里看经书,钻研武功。

来到三河镇靠码头的十字路口,工人已经就绪,站在码头上等待老板们的召唤。

四周店铺众多,卖什么的都有,柴米油盐,粮布酒肆餐馆,茶楼茶摊,修鞋补袜的,热闹非凡。

选了个背靠阳光的位置,支上一张桌子,摆上挂签招牌,坐在凳子上寻找第一位倒霉蛋上门。

来往的行人很多,看他的人也不少,却没人过来找他算卦。

张清源明白,无非是看他岁数太小,觉得他不靠谱罢了。

但名气是靠自己打出去的,需要主动。

周围几个摊主也都在好奇的打量着他,张清源也不时地跟他们点头示意。

在他左边,是一位卖菜的大妈。

“大娘,我看您这白菜不错,自己种的?”

“嘿嘿,种了几亩地,以前本来是种粟米的,后来儿子争气,在仓山剑派学了本事,回来后又在华安镖局做了镖头,赚了不少钱。所以粮食就少种了些,种了二亩地白菜。”

“哎呦,小道一瞧就是您种的,也只有您这样富态满满,吉星高照的大娘,才能种出来这么水灵的白菜。”张清源恭维着。

大娘很受用,“嘿嘿,你这小道长,真会说话。”

上辈子我干的是销售,就靠这张嘴呢!张清源笑嘻嘻道:“肺腑之言而已,都是真心话,我一瞧您就能长命百岁,而且我还知道,家里又添新丁了吧?”

“你怎么知道,哎呦,真神了嘿。”大娘惊讶道。

早上刚来时听你问隔壁摊主时说的……张清源掐指道:“别看小道我岁数小,可我从小跟着师父学,虽然本事不大,不敢说上知五百年下知八百载啥的,可眼巴前还是能算一算的。”

“嚯,那你给我算算,我儿子啥时候能回来?”大娘站起身,走到张清源的摊位前。

“这个嘛……”

“我懂。”

大娘见他为难,从身上掏出十几文钱,放在卦桌上,张清源不动声色的收起,而后问道:“大哥姓什么?”

“我夫家姓赵,儿子叫赵鹏举。”

“好名字,光看这名字就知道大哥的命格很硬。”

“是吧,小时候叫赵石头,拜师学艺以后,他师父给取的。不瞒你说,我儿子早年刚回来那会儿,和咱们这的天龙帮帮主比斗,一个人一把剑,杀穿了天龙帮半个帮派。”

老人家就是这么朴实,当她聊嗨了之后,不用问,自己就说出来各种信息了。

别说这个时代的老太太,即便是二十一世纪,不依旧有许多人被传销组织,卖保健品的,甚至是网络诈骗骗得深信不疑之人嘛。

虽然张清源还达不到那种水平,但经过他的口才,以及这三个多月的实践,还有简单的易经知识,糊弄这群傻老太太是绝对够用。

张清源拉家常似的,道:“嚯,大哥有这本事,您还种啥地啊,买几个老妈子在家伺候,多好。”

“嘿嘿,儿子是孝顺,也能挣钱,置办了家当。可你说家里还有几亩地,闲不住,咋办。”

大娘一副我儿子最有出息的模样。

“也是,那大嫂怀孕多长时间了,您自己伺候儿媳妇儿也真不容易。”

“九个多月了,眼瞧着就要生了。也不是我自己伺候,我亲家母也来了,娘家人咋也得过来不是。”

“您说的对。”

在闲聊之时,张清源的左手一直做着掐算动作。

他接着又问了镖局的规模,以及他儿子去的地方和走镖时间。

最后把手一放,说道:“大娘,恭喜啊,今天是乾朝一百三十九年,也就是嘉兴四年,今天八月十二,放心吧,三天内准回来!”

“嚯哟!”

大娘高兴,周围的几个摊主,以及少量行人也纷纷把目光投向张清源。

其中张清源右侧卖估衣的大叔怀疑道:“三天,准回来?”

“准回来。”

大娘见他如此笃定,噘着嘴道:“那行,小道长,如果三天内我儿子能回来,我再给你十颗白菜。”

“嘿嘿,那小道就却之不恭了。”张清源搓搓手。

一上午,就挣了这十几文。

但张清源成功将附近几个摊主的底细摸清了,他还知道这个码头的几方势力,以及镇子上都有什么富商,家里几个孩子等等……

街边大妈的情报网,恐怖如斯!

晚上回去后,张清源买了两斤面,又跟李大娘要了几片白菜叶。

回到小院,看着钻研道经的张君宝,他倍感欣慰。

煮了两碗白菜丝面,吃完后,张君宝要和他对练一番,检查一下他早上学的招式。

对于张君宝教的那几招,张清源熟记于心,完美的复刻出来。

不但张君宝惊叹他的记忆力,就连张清源都惊讶于自己的武学天赋。

我天赋这么高吗?

就好像早上他在演示的时候,我脑子里貌似就看到了他有个对手。

而他的一招一式,对手的反应都在自己脑子里复刻出来。

难道这就是我的金手指?

哈!

他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