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春鸟 作品

第235章胤礽又作大死1

第235章胤礽又作大死1

235、胤礽又作大死1

转眼就到了弘皙离开的时间,胤礽特意将李佳氏带出宫送行,母子俩几乎哭成了泪人。

“你阿玛好狠的心,京里那么多差事,怎么就让你去那么远的地方。”李佳氏在得知弘皙要离京后就一直在哭,和上一回去翁特牛部护丧不同,这回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自然,埋怨到了胤礽身上。

“是儿子要去的,怨不得阿玛。”弘皙知道自己额娘爱钻牛角尖,怕她因此对阿玛产生怨怼之情,忙说道。却隐瞒了这事从一开始就是胤礽指视他做的。

闻言,李佳氏大力拍了几下弘皙。

“你这孩子也像你阿玛,好狠得心啊!”

胤礽在旁边摸了摸鼻子,等她哭得差不多,说道:“时候也不早了,该出发了,弘皙,一路顺风。”

李佳氏匆忙到兆佳氏身边,拉住她的手:“我家弘皙就拜托你了,劳烦你一定多多操心。”

“我会的。”

弘皙没有上马车,而是走到了胤礽跟前,眼含热泪:“阿玛,孩儿去了。”

胤礽的眼睛也是湿润的,拍了拍弘皙的肩膀:“此一去,不知道多久咱们父子才能见面,记住阿玛说的话。”

弘皙用力点了点头:“孩儿晓得。”

自然,胤礽不可能临行之前什么都不交代。江南文风之盛,且那里暗里一直有反清势力活动,弘皙危险不大,但是在了解一些事情后极有可能背上一些思想包袱。

弘皙的善良让他难以承担那些,所以,不得不提前给他打预防针,入关时的一场场屠杀被他亲口说了出来。或许人数没有反清复明的人说的那么多,但是它们是存在的。

“为什么会这样?”显然,自幼接受教育让弘皙并不能接受这些,“我们的刀为什么会对着老百姓?他们有什么错?”

胤礽叹息一声。

“羊被人杀死,从来不是因为羊犯了过错,他们死,不是因为他们有罪过。人想活着就不能饿死,就得吃羊,我们也是炎黄子孙,不是生来就该龟缩在白山黑水苦寒之地。”

胤礽的话残酷到打破了弘皙对自己阿玛的认知,半晌说不出来话。

“这个世界是矛盾的,人更矛盾,弘皙,阿玛不希望你被自己内心谴责。爱护百姓没有错,但只要是人,只要一个人还活着,他或是主动或是被动就会无时无刻不在想问题。

人是会变的,老百姓的想法也会变。或许,今天他们受了你的恩惠一心向你,然而,等到明天他们的心又会反过来。阿玛希望你能坚守内心,不被外界所扰,太过在意外界的声音只能把自己逼到无路可走的境地。”

本来这些话胤礽是打算等到弘皙再成熟一些说给他听的,可是弘皙本就好学,加上江南文风繁盛,弘皙小小年纪过去被洗脑也极有可能。

“……我们之间的仇恨就没有办法化解了吗?”弘皙颤着声音问。

“怎么化解?”胤礽反问,“那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只要翻出来,但凡有志气的男儿谁不会心怀仇恨?”

他不会单纯的认为时间可以淹没一切仇恨,这不是简单的仇恨,不是那种只有被杀之人的后代才会持有的仇恨。

“好了,弘皙,至少大清也是有所贡献的。你要知道,一个族别如果没有杀戮,那么他们对中华文明必然也没有一丁点儿的贡献。当然,不是说有了杀戮就有贡献,但是我们是有所贡献的,日后必然还会恢复更多汉唐故土,我们不能消除那些仇恨,却可以让他们以我们为荣。”

说完,胤礽心里下了一个决心,准备趁着自己最后的时间把一些必须整改,以前却有所顾忌的事给做了。

“入关以来,我们真的退化太多了,躺在祖先功劳簿上啃了太久。”身为太子,他很是清楚目前大清最大的弊端。吸取前朝经验,对皇子管教十分严格,但是宗室就松散许多。

好好一个宗学,耗费了大量钱财却没培养出什么人才来,只因为不论他们学得如何都会被授官或者袭爵。

在他看来,正是因为生来就享有到大清最顶尖的教育资源,他们应该成为最优秀的人才,应该对大清有所贡献。不然,百年国耻可能会再现。只有把绝大多数的宗室官宦和八旗子弟培养成精英,才能最大程度上避免那类惨事发生。

反正也没多少日子可活,不如在死之前把这个弊端给解决掉。

否则恐怕没有一个分量够的人敢去得罪所有宗室,打翻他们的铁饭碗。

弘皙当然不知道自己阿玛又要作大死了,心里还在想着如何化解仇恨,再听到胤礽转到关心他的生活上时,心下一动。

“此一去,你的婚事必然耽误了,好婚不怕晚,男人多晚结婚都不怕。”胤礽安慰道,如果不是没有办法他也不会在弘皙16岁时把他支出去。只能如此安慰,索性男孩不比女孩,年龄大一些影响也不算大。

“儿子知道。”弘皙看了一眼胤礽,对此,他早有准备。

越是被皇阿玛喜爱,结婚越费劲,他阿玛不也是拖成了大龄青年才t结婚?自己看样子是要步阿玛后尘了,皇玛法挑来挑去,指婚指了一大圈,至今没有给自己指一个嫡福晋,可见,自己得等到下一次选秀。

不过对此他倒是不着急,男儿在世,当以建功立业为先。突然,他的心中一动,化解仇恨,最好的法子莫过于融于一体。

只要彻底融合,分不开彼此,还如何仇恨?

弘皙有了想法,临别时,却如何也不敢将自己的盘算说出口,只能一句晓得了来安胤礽的心。

不远处的一个角落中,却停着一辆看上去普普通通的马车,富顺守在车边撂开帘子方便车里的人往外看,一直到胤礽等送行的人离开,他才放下帘子。

“老爷,这里风太大,咱们回吧!”

一直给海善撂帘子不但累人,主要是冻手,初冬的京城凉寒着呢。

“再等等。”

海善觉得自己需要一个安静无人的地方让自己冷静下来,这里恰恰合适:“再有5天,5天。”

他轻声呢喃着,再有5天,民间给太子立生祠的事将会被捅到朝堂之上,而六天后,就是太子的册封大典。

“如果这回皇上取消了册封大典。”海善的嘴角不禁勾起了一抹轻笑,“你没有任何错,可是,谁让你是太子呢?”

富顺隐隐听清内容,却只当风大,啥也没听清。

海善以为自己会在朝堂上首先爆出一记大雷,却不想,太子似乎也在配合他的节奏,竟然在弘皙走后第二天就引爆了一记惊天大雷。

“宗学耗费巨资却形同荒废,多年并未给大清培养一个有用之才……”

康熙听了,只觉不好,马上就是太子册封大典,他可不希望出任何意外,要是再来一场百官齐齐推举八阿哥的事来太子可怎么办?

便打断了胤礽的话:“你是说改良宗学,很好,这事押后再说。”

却不想,胤礽非但没有收敛,反而把事态扩大化:“儿臣的意思是釜底抽薪,非但宗室子不学无术,有荫庇的官宦子弟也是一般,想来便是荫庇之过。祖辈父辈的荫庇让他们荒废大好年华,白白糟蹋了父祖的苦心,所以,儿臣建议在授官袭爵之前考核,考核不过者另其回家返修,三次不过者取消资格。”

他的话一落,引起了轩然大波。

能够站在朝堂上的人可以说都是既得利益者,他们的子孙后代都有所荫庇,太子这是一下子把他们的底给捅掉了啊!

“万万不可,封妻荫子古亦有之,岂可随便废除?”立刻有人跳了出来。

“是啊,宗室袭爵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总不能当庶民吧!”大宗令雅尔江阿而言出来说道,“如果我宗室子既无爵位也无官职,岂不被人笑话我爱新觉罗子孙没出息?”

胤礽冷笑:“你的意思是,哪怕是个草包,只要给一个官袭一个爵位就有出息了?”

雅尔江阿被问得一窒,顿了顿说:“先敬衣裳后敬人,要是没有一官半职,岂不被外人笑话?今日笑话宗室子弟,焉知他日不笑话皇子龙孙?况且我大清宗室本就不裂土不临民,要是再无一官半职,在外有何?”

能当上大宗令,雅尔江阿也不是等闲之辈,几乎将胤礽堵到墙角。

不是他不给皇上和太子面子,而是胤礽的提议触犯了宗室最核心的利益,今日如果他不有所反应,这个大宗令的位置也坐不稳了。

大宗令,可不是单单对皇上负责,底下宗室闹腾,他一样也得下台。

康熙闻言,不由气闷起来,既气雅尔江阿当着自己的面欺负保成,又气保成无事生非,好端端地,改什么?就是要改,等到太子册封大典完成之后再说啊!

这个时候生出是非来,要是宗室联合闹起来,自己不是压不下去,就怕保成以后的太子位置也不稳啊!

然而不等他制止,胤礽又继续说道:“你说的有道理,但正是对他们负责,为了让他们不辱没先祖,才更应该将他们培养成才。”

然后,他看向众人:“只要功夫下得深,所有人都会成才,看看老九,他现在不也成了大才?”

雅尔江阿闻言,心里升起一股不妙的念头来,果然,只听胤礽接着说道:“宗学给大家提供最好的教育条件,宽进严出,设立学分制,学不过课时,考分过不了者则失去袭爵封官资格。此外,朝廷没年能封的官也是有限的,与其各家暗地里走关系,四处求情,甚至烦扰皇阿玛。”

他顿了顿,继续说:“大可以摆到明面上,看成绩,谁成绩好谁就做官。”

胤禟第一个跳出来赞同:“二哥说的对,凭什么我们皇阿哥下死功夫读书,你们在外头倒是逍遥。”

他只觉得太子的建议真是到他的心坎上了,大家都姓爱新觉罗,他这个皇帝的亲儿子打小就没过上几日舒坦日子。宗学还有田假和寒假,他们一年只能休息5天,就连成婚了,还得带着两个先生在家里继续被督促着读书。就连他纳妾第二日起晚了,还被先生好一顿说教,嫌他荒废了学业。

对比起来,宗室子可太逍遥了。

他们中一部分人有现成的爵位可以承袭,不用像自己这样努力才被皇阿玛封了一个郡王,就是没有爵位承袭的人,到了年龄也能授官。

所以读书不读书对他们而言没啥影响,虽然宗学提供了最好的茶饭笔墨,翰林先生教书,但往往没几个学生听,守规矩的在底下睡觉,绝大多数长时间请假或者旷课。

为此,雅尔江阿前阵子还提议在宗学中提供翻糖蛋糕以吸引宗室子过去上学。

有胤禟打头,老十胤俄也跟着闹了起来,作为不爱读书的人,日子过得更是艰辛。

“就是,皇阿玛,您可不能偏心啊!”胤俄比胤禟心眼更多,怕康熙说他们胡闹,干脆先说康熙偏心,“我们才是您亲儿子,您可不能把心偏到宗室子那。”

康熙听了,额上迸出两条青筋来。

老十太混不吝了,这些话是朝堂上能说的吗?不过太子的提议似乎也很不错,他也一直为宗室不成器头疼,如果能够用袭爵和当官让他们自己卷起来……

康熙一时想得有些入神,底下却又有皇阿哥参与了进来。

提起他们和宗室子在课业上的差距,每个人都是一把泪,别人在欢快玩耍时,自己在学习;别人在酣睡时,他们还在苦读、

就连喜爱读书的四贝勒胤禛也有怨念。

他真的不善于弓马骑射,并且一点也不想练习,可是身为皇阿哥就必须文武兼修,就连天生腿有残疾的老七都不能避免,遑论是他。

一言以蔽之,在孩子教育上,康熙有着钢铁心肠。

“就是就是,难道我们还不如宗室子,凭什么他们就能坐享其成?比阿玛比身份,我们阿玛还是皇上呢。不照样得闻鸡起舞?”十四胆子本就大,立刻跟着嚷了起来。

新入朝堂几天的老八胤禩也坐不住了,且他在心里也认同太子的话,既然今天太子愿意以身犯险揭开了盖子,哪怕是为了大清千秋百代,为何不促成此事?

于是,他状似在劝慰老十和十四:“你们想差了,正是因为偏心咱们,皇阿玛才严抓我们的功课。”

“那也求求皇阿玛偏心偏心宗室子吧!”一直没有说话的胤祉突然开口道,让众人不由愣住,在他们看来,就算所有人对康熙的教育有怨言,老三也绝对不会有。

老三,用胤礽从网文中看到词来形容,那就是天生的六边形战士,不拘文武对他都轻轻松松,并且乐在其中。没曾想,他居然也能出来说话。

“对,宗室子也姓爱新觉罗,皇阿玛也当爱他们如亲子。”在朝上几乎从来没开过口的老七胤佑也站出来说话了,再度把所有人的下巴惊掉。

如果说老三开口让大家吃惊是因为他本身就热爱学习,那么胤佑则是因为他的沉默,没想到今天之事把他都给炸开口了,可见,对于宗室子的不学无术大家怨言颇深。

“看来大家都觉得宗学得改了。”胤礽眉眼带着笑意,朝上其他人则沉默不语,他们不是宗室,和他们无关。却没有想到,日后这把火也会烧到他们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