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她回程火车是六点五十。
到车站时已快到火车出发时间。
她紧赶慢赶的来到了检票口。
快速通过后往火车停留处赶去。
只是不知是不是她的错觉,她好似听到有人在她身后大喊着什么。
但她因时间匆忙,也没有往后张望。
如果这时候她回头看一眼,就会发现门外匆忙走进来的正是那中年男人徐三哥。
这段时间因为所丢失东西价值巨大,他是吃不好睡不好。
今日一早就准备来火车站看看。
他想着既然定蔡庄包括附近的制衣厂都没有那姑娘的身影,那可能她的身份也是随意编造的。
这才想着来火车站碰碰运气。
谁知道老远竟看到一个极为神似那姑娘的背影。
但可惜,还是晚了一步。
顿时在外捶胸顿足、懊悔不已。
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那姑娘从他的眼皮底下再次的消失不见。
只能咬牙切齿,心里暗暗发誓,下次一定要把这姑娘给逮住。
而且这次虽然没逮住,但他却也确定了这姑娘之前在火车上的一番说辞明显是糊弄人的。
连他都被骗过去了,可见这姑娘不简单。
那他丢失的东西很有可能就在这姑娘身上,或者知道个蛛丝马迹。
这次来火车站也不算全无收获。
这也坚定了这人继续对曹学雅的寻找。
曹学雅刚上火车,列车员就将车门给关上了。
拍了拍胸脯心道一声好险,这才去找座位。
坐下后,缓了口气,这才有心思回想刚刚在检票口发生的事。
刚刚好似有人在叫唤着什么,如今她记忆力极好,这会慢慢回忆当时的情景,脸色渐渐凝重起来。
她发现那人声音竟然好似在火车上碰到的中年男人。
没想到那男人竟然能在这时候的火车站堵她。
她可是一早就告知他,此次来省城是投靠她在制衣厂工作的表姐。
如今那男人竟堵在火车站口,这就表示那男人定是确认了她不在定蔡庄的制衣厂。
或者已经对她之前的说辞产生了怀疑。
事实倒是与曹学雅猜测的一般无二。
那徐三哥在定蔡庄附近连续搜寻了多日后实在任何线索,这才来到了车站,没想到一在车站就发现了这姑娘的踪迹。
曹学雅此时却是思索起来,她虽知道那几块物件甚是珍贵,却没想到这人如此有毅力,在这么大省城这么多天没死心还在寻找。
看来以后来到省城生活,这人还得多加提防。
后续得想办法将此事妥善处理。
她心中将此事记挂下来。
此次回去火车上倒是没有出现任何意外,等到曹学雅回到红山村已是中午12点多。
到家时,爸妈正在吃饭,只是两人的情绪好似不太高。
她心中有些疑惑。
但程丹琴与曹德明两人见到女儿出去这些天后终于平安回来,一扫刚刚没进家门前萎靡情绪。
脸上皆露出了惊喜之色。
饭桌上曹学雅先是简单对她这一行的主要事情做了介绍。
特别是房子的事,程丹琴两人听到房子已安全收回。
心中都松了口气。这房子虽已办过户籍,但原来房主仍住在里面,女儿一个年轻小姑娘,两人在家也是十分担心。
如今听到事情办妥,也都彻底放下了心。
对于在火车上发生的与那中年男人的意外,她则是提都没提。
她并不准备让父母过多的干涉,知道后除了让他们徒增烦恼并没有任何作用。
接着曹学雅就询问了父母她出去的这几天,有没有发生什么事?
她说完后眼睛紧盯着她妈程丹琴。
她知道她妈这人藏不住心事,有事都会露在脸上。
听到女儿询问,程丹琴面色僵了僵,看了看曹德明,知道这事女儿既然回来,也就没有再隐藏的必要。
原来这几日曹学雅去省城后,村里对于拆迁的事情各种信息五花八门。每日都有不同说法,但最新情况已确认下来。
与她家相关的仍是老曹家那边。
曹家老两口始终惦记着曹德明这处房子及大院子。
之前说服曹德明无果后,曹老头仍不死心。
这不又找到了村里领导,多次寻找哭诉。
领导们也被这年纪一大把的老头子整天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堵上门。
也是无法。
这不前日村长上门来,想说和曹德明,能否将家中户头添加上曹老头,
曹学雅听到这消息后冷笑一声,这些人可真是刀子没割到自己身上,不觉得疼。
他这上下嘴皮一扒拉,可是将别人多少年都挣不来的钱给扒拉没了。
说的可真轻松!
曹德明当然没有同意。
村长也知道这要求有些过分,没有同意,倒也没有再劝说。
叹着气的回去了。
老曹家的事他们也知道,今日走这一趟已是遭人嫌弃。
两口子为这事心情低落了几天。
两人在家琢磨着,村长明知事情不可为,还故意上门走一趟。
可能是受村里人影响。
最近议论她家房子和院子的大有人在。
可能遭到某些人的嫉妒,这才撺掇着曹老头和村长先后上门。
真是癞蛤蟆不咬人,但膈应人。
看来她家还是被有心之人盯上了。
听到她爸的分析,曹学雅也是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红川村是个大村,人口可不少。
这人多嘴杂,很多事情,都是摆在明面上的。
可不就有些人见不得别人好,背地里使坏。
而且她更猜测,这村长甚至可能怀疑她家当时申请这宅基地是不是有特殊渠道提前得到了消息,不然不会如此巧合。
但这事他们却也无法询问。
对她爸妈劝慰一番,毕竟不招人眼红的是庸人。
他们家可不能因这些就退缩,拆迁款拿到手里,今后去了省城生活才会有保障。
夫妻俩人也是明白,最近几天程丹琴更是连去村里打探拆迁的消息都很少了。
吃完饭后她妈程丹琴去上班。
曹学雅下午在家整理东西,顺道休息一会儿。
休整一番后,过两日再去学校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