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拿别人的就是来钱快
“爹,你是最好的,我们还得给您养老呢?你可不是外人。”
刘桓也附和,“没错,清儿说得对,您既然是清儿的父亲,自然也是我的父亲,我一定会好好照顾您的。”
王大公经过刘桓安慰,也没了怒气。
“希望如此吧,你刚刚还一口一个老登的叫我,现在就叫我爹了?”
刘桓把头转过去,尽量不看王大公的脸。
王大公只好又说:“没事,我已经不怪你了,没想到你这小子竟然如此拿捏老头子我,应该说不亏是我的女婿?”
“我答应的事情依然算数,你尽管拿就行,我知道你命中有大事要做,不要被这种事情耽搁了脚步。”
刘桓对王大公敬礼,又对王清说道:“还不快谢谢咱爹。”
王清这才反应过来,与刘桓异口同声:“谢谢爹。”
宴会该结束了,宾客散场,只剩下一些人打扫。
刘桓也在家中挑着东西,这个沙发不错,拿走,这个花瓶也不错,拿走,还有这个柜子,不错,也拿走。
而对于这些礼物,刘桓自然是照单全收,反正老丈人发话了,刘桓可不嫌少,当然他送的酒可没有带回去。
王大公在一旁气得吹胡子瞪眼,这小子还真是不客气,气得直牙痒痒。
刘桓说完还看向王大公。
“爹,我是不是拿太多了?要不要挑一些你喜欢的留下来?”
王大公怒声说道:“没事,不多,你能拿的就拿走,拿不走的我改日给你送过去!”
“那就谢谢爹了。”
刘桓准备走了,这时肖海又找了过来。
刘桓也有些好奇,这肖海这么晚找他干嘛?不过看在肖海多次帮助他,他不能不给肖海面子。
“肖海,有什么事吗?”
“刘亭长,我看你志在天下,这小小的县里也只能困你一时,你若有一日想追寻更广阔的天空,请记得叫我,我愿意跟随。”
刘桓听到这话,顿时大惊!
“肖海,你在说什么!”
肖海只是点点头。
“刘亭长,正是你想的那样,我的能力你大可放心,绝对能够成为你的助力。”
刘桓知道肖海不是在开玩笑,严肃起来,郑重地点头。
“我知道了。”
“嗯。”
二人就此分别。
刘桓是想过终有一日是要反叛的,但是如何去找那些从龙之臣呢?那些有才能的人又怎么愿意放下手中安逸的生活,跟着他去干掉脑袋的事情呢?
而没想到,如今有人自己找上门了。
刘桓带着一大堆东西回了家,把自己的新家装饰了一番,在老丈人家“进货”后,这个家也不再显得空旷。
新家的事情已经告一段落,而汤浩的铁也炼得不错,一切都迈上了正轨。
天上下起鹅毛大雪,冬越来越深,刘桓依旧在三河亭中工作,看如今这个情况,能够过个好年。
这些日子也相安无事,公孙傅不时来他这里做客。
“公孙兄弟,这些日子有什么大事发生?”
公孙傅喝完一口酒,对刘桓说道:“最近没啥大事,只是我们的县令大人上次被你气完之后,好几日在堂上大发脾气,据说他身上还有一股厕所的臭味。”
公孙傅想起当时的模样,怎么也压不住笑容。
“刘兄弟你是不知道啊,下面的人都在传他掉茅坑里了,他在上面骂,下面没有人理他。”
刘桓也笑出声来,没想到那县令还真的掉进去了。
笑完公孙傅又说:“刘兄弟啊,最近还是那件事,明年可是要征一波徭役,京城那边有大工程呢。”
经历完三河亭的工作,刘桓就回了家,今年的工作就已经结束了,他这些日子已经赚了不少钱,而且还有百亩田,到了明年他需要把这些田种上。
过年了,整个石子村喜气洋洋,一大堆人来刘桓家送礼,如今的石子村可不是当初,有了刘桓的带领下,石子村每个人都吃上了饱饭,他们最感激的就是刘桓。
过节来给刘桓送礼都是村民自发的,毕竟刘桓给了他们如今的一切。
过完年到了春天,该打理田了。
刘桓早就准备好了,他手中已经准备好了许多红薯的芽,他作为亭长,要做的就是让三河亭的人都种上红薯,这样才能拯救大家都饥荒。
刘桓来到三河亭,直接下令:“三河亭所有拥有田的村民,都来领红薯幼苗!”
下人极为不解,无法理解刘桓这道命令。
杜江上前问道:“大人,请问红薯是个什么东西?”
刘桓拿出一个红褐色的东西,对众人说道:“我手中的就是红薯,此物味道甘甜,饱腹感强,而且产量极高,把这些种下去,可以解决饥荒。”
众人说实话并不相信这个还带着泥的东西可以食用,不过是刘桓的命令,他们也不敢反抗。
“大人,此外我们从未见过,若是就这样推广,恐怕农民不领情啊!”
刘桓也知道每个新事物的推广,必然是要受到阻碍。
“你们尽管向村民宣传,我会在石子村推行的。”
红薯幼苗开始被推广,刘桓回到石子村,让村民种植红薯。
“亭长大人,这个红薯真的有你说得那么神奇?真的能够解决饥荒的问题吗?”
刘桓向众人保证:“当然是真的,我不会骗大家的,这个红薯适应性强,而且产量高,在一些不太好的田地也能种植。”
村民赶忙说道:“大人,我们绝对不敢怀疑你,我们如今的日子全都靠您,又怎么会怀疑您呢?”
“对啊,我们只是想了解一些关于红薯的种植,绝对没有别的心思。”
石子村的村民一些人已经吃过红薯,所以刘桓说广泛种植自然同意。
不过刘桓是亭长,直接命令他们种植就行了,却依然愿意跟他们解释,他们真是遇到了一个好亭长,亭长的恩情还不完。
石子村种植很顺利,而其他村子就没有这么顺利了,其他村子没有刘桓的威信,种植起来很是艰难。
他们一听要把自己家的地种这种东西,第一个不同意,甚至有人辱骂刘桓,想让他们荒废田地。
为了让大家都种植红薯,刘桓开始一个村子一个村子地跑。
“亭长大人,不是我们不愿意种植,而是我们真的不敢种这种来历不明的作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