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柳梢 作品
第90章:藩王如此目中无人,那就撤藩!
数日之后。
一手栽培的暗隐卫体系逐渐严整,朝野上下,百官一举一动,都难逃赵政之眼。
暗隐卫统领赵德步入御书房,步伐沉稳,躬身行礼,恭敬道:“陛下,奴婢有紧急事务,需当面禀明。”
赵政轻轻合上手中的奏章,眉头微蹙,语气中带着一丝不解与威严。
“朕不是早已赋予暗影卫先斩后奏之权?若有要事,直接呈上奏折便是,何须亲自前来?”
赵德略作思量,神色凝重。
“陛下,此事干系重大,奴婢以为,应当亲自过来汇报。”
赵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洗耳恭听道:“你说吧。”
“陛下,虎贲卫校尉杨雄与前朝余孽暗中勾结,此等不忠不义之行,奴婢已悄然搜集得其书信往来,铁证如山!然杨雄身为宁妃娘娘胞弟,此层关系错综复杂,奴婢不敢擅自裁决,唯愿陛下圣裁,以明正典刑。”
宫中上下,何人不知宁妃娘娘正值圣宠优渥,地位尊崇无比。
念及宠妃之幼弟,他区区暗影卫统领,怎敢自行决断?
赵政闻言,声如洪钟,威严道:“赵德,你若心存畏惧,怯于权贵,何不早日从暗影卫统领的位置上退下来!朕之所求,乃是铁骨铮铮,不畏强权之士。”
赵德双膝跪地,额头微垂,深吸一口气道:“陛下,奴婢心中惶恐,生怕其中有所错漏,担忧误会横生,绝非因权贵之势而心生怯意。”
赵政轻轻拍了拍赵德肩头,道:“赵德,不要让朕的信任付诸东流!这次罢了,但你给朕记住,往后不论牵涉何人,一旦铁证如山,你需即刻拿人,不得有误。”
赵德闻言,头颅重重一点,随后缓缓自怀中掏出几封密函双手奉上。
赵政接过信函,一页页仔细翻阅,每翻动一页,眉头便紧锁一分。
这些信函,全是杨雄与大荒王族私下通信的铁证,字字沉重!
待翻阅完毕,赵政沉声吩咐:“赵德,你先退下,此事交给朕亲自处理。”
“奴婢遵旨。”
赵德轻轻一挥衣袖,领着殿内数名暗影卫悄无声息地退出了御书房。
赵政之所以没有立即对杨雄问罪,还是想要给他一个迷途知返的机会,同时也是看在宁妃的面子上。
可杨雄若是冥顽不灵,一意孤行,他的忍耐也到达了极限。
赵政身为皇帝,最讨厌此等阳奉阴违的奸佞之徒。
一旦杀了杨雄,杨昭玉那边就无法交代,这才是让赵政心生烦恼的地方。
一想到杨雄身后牵涉宁妃,赵政便不禁眉头紧锁。杨雄一旦伏法,杨昭玉那边势必难以交代,这成了他心头挥之不去的烦恼。
赵政轻叹一声,缓缓落座于案前,开始翻阅起堆积如山的奏折。
吏部尚书宁乐安呈上来的折子,已经把朝中空缺官员都给填满了。
朝中那些举足轻重的职位,几乎都被宁国公所信赖的一批大臣占据。
赵政望着这份人事更迭的名单,嘴角不禁勾勒出一抹满意的弧度。
皇室一族与宁家即将联姻,结为秦晋之好,从此荣辱与共,携手并进。
在文臣方面,赵政对宁家之举并无异议,毕竟那些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文官,换成宁家信赖之人,也无伤大雅。
文臣又能兴起什么风浪呢?
只是在武将的任用上,赵政寸步不让。
他深知,军权乃国之重器,绝不能落入外戚之手。
一旦外戚掌控军权,那便如虎添翼,对皇权的威胁不言而喻。
因此,在这朝堂之上,赵政必须坚守底线,确保军权牢牢掌握在皇室手中,以维系朝堂的平衡与稳定。
赵政深谙权谋之道,刻意扶植曹国公一系,将那些勇猛的武将提拔至朝堂之上,为国家效力。
此举意在精心编织一张文武相济,互为犄角的权力网,以求得朝堂内外的微妙平衡。
他轻轻翻动案头的另一份奏章,那是礼部尚书傅隆精心准备的呈报。
傅隆此人,确非常人所及,仅半月光景,便令各地私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科举之制如涓涓细流,渐渐深入人心。
他令那些出身寒微却胸怀壮志的学子,有了施展才华,精忠报国的机会。
紧接着,赵政的目光落在第三份奏章之上,那是刑部尚书李维自遥远交州发来的急报。
交州之地,本是荒芜贫瘠,寸草难生,而李维却在这片不毛之地,以非凡的胆识与智慧,开展了一场救民于水火的赈灾行动。
他不仅配合荆州军平息了当地暴动,还顺便惩治了当地的贪官污吏。
最终,唯户部尚书贾言之奏疏,字里行间满载苦楚。
土地新策之变革,步履维艰,沿途荆棘密布,尤以地方豪绅之阻挠最甚。
摊丁入亩之策,本意为了破土地兼并之困局,不料触动到当地豪绅的敏感神经,激起他们联手抗议之热潮,更勾结当地官吏,共筑壁垒,阻碍新政实行。
赵政览至此处,眉头紧锁,心中愤慨难平。
这些个地方豪绅,何其嚣张!莫非真以为银钱可以为所欲为,任其横行无忌,无视王法?
赵政旋即执笔,一气呵成地拟了一份紧急奏折,随即下令于曹猛,令其统率十万益州精兵,兵分两翼,星夜兼程奔赴青州与冀州,誓要确保土地新政中的摊丁入亩之策得以迅速推行,深入人心。
胆敢有阻挠者,必要让他们人头落地!
这土地新政,实乃国之大计,民之福音。
赵政心中暗暗发誓誓,倒要看看何人胆敢横加干涉,阻挠惠及万民的善政?
他深信,凭借此新政,定能挽回民心,使自己的声望在百姓心中如日中天。
毕竟,一旦百姓切实受益,谁还愿舍此安稳生活,踏上叛乱之路?
政务处置妥当后,赵政轻轻搁下笔,高力神色匆匆进入御书房。
“陛下!大事不妙!”
赵政眉头紧锁道:“发生了何事?又是哪支起义军想要来犯京师?”
高力急得满头是汗,连连摆手,道:“陛下,此番非同小可,各地藩王私下里与起义军勾结,妄图撼动我大贞王朝之基业!各州牧正竭力平息地方叛乱,而那些被削藩的王爷们,更是蠢蠢欲动,企图将天下搅得天翻地覆!”
闻此言,赵政怒不可遏,一巴掌重重拍在案几之上,震得茶盏微颤。
他怒声道:“这群不知天高地厚的藩王!朕一再退让,他们却愈发肆无忌惮,得寸进尺!”
“高力,速速遣人,快马加鞭前往各藩王的封地,带去朕的旨意——”
赵政的话语中,已隐隐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严与决绝。
“自今日起,朕决意对镇守边陲的藩王们实施撤藩之举!自此,朝廷银钱粮草,乃至辎重补给,不再流向遥远的边疆之地,任他们在广袤边疆自生自灭!
高力闻此言,心中惊骇万分,连忙急切进言:“陛下,我大贞王朝自开国以来,从未有过如此惊人之举,实乃前所未有啊!”
赵政微微一笑道:“未曾有过,那便由朕亲自开启此例!那些镇守边疆的藩王们,无论他们心怀异志,意图谋反,还是妄图在边陲之地割据为王,朕都不以为意。但自今日起,他们休想再从朝廷手中得到半点支援与庇护!”
高力神色焦急,再度恳切劝阻:“陛下,此举只怕会让藩王大军头开了异族,岂不是让异族番邦如虎添翼?”
赵政的怒吼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各地藩王心怀异志,此时召回京城,岂不是引狼入室,自取其祸?与其这样,不如对他们放任不管,朕倒要亲眼瞧瞧,这些藩王的底气,能支撑到几时!”
高力身子微颤,头垂得更低,答道:“陛下圣意已决,奴婢即刻遵命行事。”
不久,一道道圣旨皆送往各地藩王的封地。
圣旨内容言简意赅,却意味深长。
自此以后,朝廷对诸藩之事,不再插手,任由其自由生长。
一时间,各地藩王皆大欢喜,举杯相庆,共贺难得的解脱。
他们都在嘲笑皇帝的昏聩无能,竟然做出此等啼笑皆非的决策,让他们藩王永远脱离了大贞王朝的掌控,简直是自取其辱。
这样一来,他们还不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
安宁宫。
杨雄踏入门槛,步伐中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沉重,前来探望杨昭玉与杨君环。
杨昭玉敏锐地捕捉到杨雄眼神中的波动。
她轻启朱唇,语气中带着一丝忧虑。
“雄儿,你最近与前朝余孽可还有书信往来?”
杨雄闻言,心头一紧,目光躲闪,强作镇定道:“姐姐多虑了,你不是常说,自归入大贞麾下,我便当斩断过往,忠心不二吗?雄儿岂敢忘却?”
杨昭玉闻言,轻轻叹息,试图平复内心的波澜。
“雄儿,姐姐担忧,并非怕你心存二志,而是怕你旧习难改,一时冲动之下,重蹈覆辙。你可知,在这宫墙之内,虽不能常伴亲人左右,却总胜过颠沛流离,朝不保夕的日子。”
话语间,她目光温柔而坚定,既是对过往的释怀,也是对未来的期许,希望杨雄能悟透其中深意,不再让仇恨蒙蔽心智。
杨雄紧握双拳,眼中闪烁着愤慨的火焰,声音颤抖道:“姐!难道你已经把家仇国恨抛诸脑后?大荒,那才是我们血脉相连的真正故土,我们的祖父与父亲,皆是大荒功勋之臣!若非大贞的铁骑无情践踏大荒国都,致使王朝陨落,我们的祖父与双亲又怎会含恨而终!”
“雄儿,还记得我上次与你坦言,靖帝此人,绝非仁善之辈。他曾以你为饵,逼我步入深宫囚笼,手段之狠辣,令人发指。你知道祖父和双亲是如何死的吗?”
“大贞皇帝替我们查明了真相!祖父就是被靖帝以家人相要挟,这才战到流干最后一滴血。而我们的父母就是在靖帝逃亡途中,被靖帝所杀害!”
“你眼中想要匡扶大荒的仁义之君,实则是个卑鄙小人!我们当初誓死追随,其实所托非人。雄儿,一个人犯错不可怕,知错能改,才难能可贵。”
杨雄双眸充血,拼命摇头道:“姐姐,你被大贞皇帝蛊惑蒙蔽了!他肯定是骗你的,靖帝绝不是那种人!”
杨昭玉见杨雄还是执迷不悟,只能拿出当初靖帝要挟她的信件。
信纸展开,杨雄脑袋嗡嗡作响,思绪纷乱如麻。
“纵然……纵然靖帝为复国之志,不惜采用些许微末伎俩,但你怎能仅凭大贞皇帝一面之词,便轻易认定靖帝乃是卑鄙龌龊的小人?”
杨雄心中对靖帝的敬仰与信任,依旧不肯动摇。毕竟,靖帝曾对他们这些流离失所的大荒遗孤,关怀备至,呵护有加。
杨昭玉面若寒霜,冷声道:“来人,把赵嬷嬷给本宫找来。”
不一会儿。
赵嬷嬷就出现在姐弟二人眼前。
“赵奶妈?”
杨雄一眼就认出了眼前的赵嬷嬷,就是他们杨府曾经的奶妈,跟随他们杨家多年。
杨昭玉对赵嬷嬷道:“赵奶妈,你把你知道的一切都告诉雄儿吧。事情过去这么多年了,该让他知道真相了。”
赵奶妈疯狂啜泣道:“大小姐,少爷,当年老爷夫人都是被靖帝所杀。靖帝担心带上老爷夫人成为累赘,让他逃亡不便,就将他们……呜呜呜呜……”
“赵奶妈,那你是怎么活下来的?”
赵奶妈抽泣道:“我当初为了保护二小姐,躺在地上装死才逃过一劫。后来,要不是大贞宁将军出手相助,我与二小姐早就命丧黄泉了。后来宁将军帮我和二小姐安顿下来,我们才能与大小姐和少爷得以团聚……”
杨雄的双拳紧握,青筋暴起,眼中烈焰在熊熊燃烧,内心翻涌着惊涛骇浪。
他做梦也未曾料到,那位他曾誓死效忠,满心信赖的靖帝,竟是他深埋心底的仇敌!
而另一边,那个他曾无数次诅咒,恨不能除之而后快的大贞王朝,却意外地成了他妹妹的恩人。
杨昭玉轻叹一声:“世事无常,谁能想到,正是那次阴差阳错的绑架,让我得以接近恩人的孙女,进而入宫成为宁妃。雄儿,我们不能再错下去!不要再让陛下对你失望了!”
一手栽培的暗隐卫体系逐渐严整,朝野上下,百官一举一动,都难逃赵政之眼。
暗隐卫统领赵德步入御书房,步伐沉稳,躬身行礼,恭敬道:“陛下,奴婢有紧急事务,需当面禀明。”
赵政轻轻合上手中的奏章,眉头微蹙,语气中带着一丝不解与威严。
“朕不是早已赋予暗影卫先斩后奏之权?若有要事,直接呈上奏折便是,何须亲自前来?”
赵德略作思量,神色凝重。
“陛下,此事干系重大,奴婢以为,应当亲自过来汇报。”
赵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洗耳恭听道:“你说吧。”
“陛下,虎贲卫校尉杨雄与前朝余孽暗中勾结,此等不忠不义之行,奴婢已悄然搜集得其书信往来,铁证如山!然杨雄身为宁妃娘娘胞弟,此层关系错综复杂,奴婢不敢擅自裁决,唯愿陛下圣裁,以明正典刑。”
宫中上下,何人不知宁妃娘娘正值圣宠优渥,地位尊崇无比。
念及宠妃之幼弟,他区区暗影卫统领,怎敢自行决断?
赵政闻言,声如洪钟,威严道:“赵德,你若心存畏惧,怯于权贵,何不早日从暗影卫统领的位置上退下来!朕之所求,乃是铁骨铮铮,不畏强权之士。”
赵德双膝跪地,额头微垂,深吸一口气道:“陛下,奴婢心中惶恐,生怕其中有所错漏,担忧误会横生,绝非因权贵之势而心生怯意。”
赵政轻轻拍了拍赵德肩头,道:“赵德,不要让朕的信任付诸东流!这次罢了,但你给朕记住,往后不论牵涉何人,一旦铁证如山,你需即刻拿人,不得有误。”
赵德闻言,头颅重重一点,随后缓缓自怀中掏出几封密函双手奉上。
赵政接过信函,一页页仔细翻阅,每翻动一页,眉头便紧锁一分。
这些信函,全是杨雄与大荒王族私下通信的铁证,字字沉重!
待翻阅完毕,赵政沉声吩咐:“赵德,你先退下,此事交给朕亲自处理。”
“奴婢遵旨。”
赵德轻轻一挥衣袖,领着殿内数名暗影卫悄无声息地退出了御书房。
赵政之所以没有立即对杨雄问罪,还是想要给他一个迷途知返的机会,同时也是看在宁妃的面子上。
可杨雄若是冥顽不灵,一意孤行,他的忍耐也到达了极限。
赵政身为皇帝,最讨厌此等阳奉阴违的奸佞之徒。
一旦杀了杨雄,杨昭玉那边就无法交代,这才是让赵政心生烦恼的地方。
一想到杨雄身后牵涉宁妃,赵政便不禁眉头紧锁。杨雄一旦伏法,杨昭玉那边势必难以交代,这成了他心头挥之不去的烦恼。
赵政轻叹一声,缓缓落座于案前,开始翻阅起堆积如山的奏折。
吏部尚书宁乐安呈上来的折子,已经把朝中空缺官员都给填满了。
朝中那些举足轻重的职位,几乎都被宁国公所信赖的一批大臣占据。
赵政望着这份人事更迭的名单,嘴角不禁勾勒出一抹满意的弧度。
皇室一族与宁家即将联姻,结为秦晋之好,从此荣辱与共,携手并进。
在文臣方面,赵政对宁家之举并无异议,毕竟那些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文官,换成宁家信赖之人,也无伤大雅。
文臣又能兴起什么风浪呢?
只是在武将的任用上,赵政寸步不让。
他深知,军权乃国之重器,绝不能落入外戚之手。
一旦外戚掌控军权,那便如虎添翼,对皇权的威胁不言而喻。
因此,在这朝堂之上,赵政必须坚守底线,确保军权牢牢掌握在皇室手中,以维系朝堂的平衡与稳定。
赵政深谙权谋之道,刻意扶植曹国公一系,将那些勇猛的武将提拔至朝堂之上,为国家效力。
此举意在精心编织一张文武相济,互为犄角的权力网,以求得朝堂内外的微妙平衡。
他轻轻翻动案头的另一份奏章,那是礼部尚书傅隆精心准备的呈报。
傅隆此人,确非常人所及,仅半月光景,便令各地私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科举之制如涓涓细流,渐渐深入人心。
他令那些出身寒微却胸怀壮志的学子,有了施展才华,精忠报国的机会。
紧接着,赵政的目光落在第三份奏章之上,那是刑部尚书李维自遥远交州发来的急报。
交州之地,本是荒芜贫瘠,寸草难生,而李维却在这片不毛之地,以非凡的胆识与智慧,开展了一场救民于水火的赈灾行动。
他不仅配合荆州军平息了当地暴动,还顺便惩治了当地的贪官污吏。
最终,唯户部尚书贾言之奏疏,字里行间满载苦楚。
土地新策之变革,步履维艰,沿途荆棘密布,尤以地方豪绅之阻挠最甚。
摊丁入亩之策,本意为了破土地兼并之困局,不料触动到当地豪绅的敏感神经,激起他们联手抗议之热潮,更勾结当地官吏,共筑壁垒,阻碍新政实行。
赵政览至此处,眉头紧锁,心中愤慨难平。
这些个地方豪绅,何其嚣张!莫非真以为银钱可以为所欲为,任其横行无忌,无视王法?
赵政旋即执笔,一气呵成地拟了一份紧急奏折,随即下令于曹猛,令其统率十万益州精兵,兵分两翼,星夜兼程奔赴青州与冀州,誓要确保土地新政中的摊丁入亩之策得以迅速推行,深入人心。
胆敢有阻挠者,必要让他们人头落地!
这土地新政,实乃国之大计,民之福音。
赵政心中暗暗发誓誓,倒要看看何人胆敢横加干涉,阻挠惠及万民的善政?
他深信,凭借此新政,定能挽回民心,使自己的声望在百姓心中如日中天。
毕竟,一旦百姓切实受益,谁还愿舍此安稳生活,踏上叛乱之路?
政务处置妥当后,赵政轻轻搁下笔,高力神色匆匆进入御书房。
“陛下!大事不妙!”
赵政眉头紧锁道:“发生了何事?又是哪支起义军想要来犯京师?”
高力急得满头是汗,连连摆手,道:“陛下,此番非同小可,各地藩王私下里与起义军勾结,妄图撼动我大贞王朝之基业!各州牧正竭力平息地方叛乱,而那些被削藩的王爷们,更是蠢蠢欲动,企图将天下搅得天翻地覆!”
闻此言,赵政怒不可遏,一巴掌重重拍在案几之上,震得茶盏微颤。
他怒声道:“这群不知天高地厚的藩王!朕一再退让,他们却愈发肆无忌惮,得寸进尺!”
“高力,速速遣人,快马加鞭前往各藩王的封地,带去朕的旨意——”
赵政的话语中,已隐隐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严与决绝。
“自今日起,朕决意对镇守边陲的藩王们实施撤藩之举!自此,朝廷银钱粮草,乃至辎重补给,不再流向遥远的边疆之地,任他们在广袤边疆自生自灭!
高力闻此言,心中惊骇万分,连忙急切进言:“陛下,我大贞王朝自开国以来,从未有过如此惊人之举,实乃前所未有啊!”
赵政微微一笑道:“未曾有过,那便由朕亲自开启此例!那些镇守边疆的藩王们,无论他们心怀异志,意图谋反,还是妄图在边陲之地割据为王,朕都不以为意。但自今日起,他们休想再从朝廷手中得到半点支援与庇护!”
高力神色焦急,再度恳切劝阻:“陛下,此举只怕会让藩王大军头开了异族,岂不是让异族番邦如虎添翼?”
赵政的怒吼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各地藩王心怀异志,此时召回京城,岂不是引狼入室,自取其祸?与其这样,不如对他们放任不管,朕倒要亲眼瞧瞧,这些藩王的底气,能支撑到几时!”
高力身子微颤,头垂得更低,答道:“陛下圣意已决,奴婢即刻遵命行事。”
不久,一道道圣旨皆送往各地藩王的封地。
圣旨内容言简意赅,却意味深长。
自此以后,朝廷对诸藩之事,不再插手,任由其自由生长。
一时间,各地藩王皆大欢喜,举杯相庆,共贺难得的解脱。
他们都在嘲笑皇帝的昏聩无能,竟然做出此等啼笑皆非的决策,让他们藩王永远脱离了大贞王朝的掌控,简直是自取其辱。
这样一来,他们还不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
安宁宫。
杨雄踏入门槛,步伐中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沉重,前来探望杨昭玉与杨君环。
杨昭玉敏锐地捕捉到杨雄眼神中的波动。
她轻启朱唇,语气中带着一丝忧虑。
“雄儿,你最近与前朝余孽可还有书信往来?”
杨雄闻言,心头一紧,目光躲闪,强作镇定道:“姐姐多虑了,你不是常说,自归入大贞麾下,我便当斩断过往,忠心不二吗?雄儿岂敢忘却?”
杨昭玉闻言,轻轻叹息,试图平复内心的波澜。
“雄儿,姐姐担忧,并非怕你心存二志,而是怕你旧习难改,一时冲动之下,重蹈覆辙。你可知,在这宫墙之内,虽不能常伴亲人左右,却总胜过颠沛流离,朝不保夕的日子。”
话语间,她目光温柔而坚定,既是对过往的释怀,也是对未来的期许,希望杨雄能悟透其中深意,不再让仇恨蒙蔽心智。
杨雄紧握双拳,眼中闪烁着愤慨的火焰,声音颤抖道:“姐!难道你已经把家仇国恨抛诸脑后?大荒,那才是我们血脉相连的真正故土,我们的祖父与父亲,皆是大荒功勋之臣!若非大贞的铁骑无情践踏大荒国都,致使王朝陨落,我们的祖父与双亲又怎会含恨而终!”
“雄儿,还记得我上次与你坦言,靖帝此人,绝非仁善之辈。他曾以你为饵,逼我步入深宫囚笼,手段之狠辣,令人发指。你知道祖父和双亲是如何死的吗?”
“大贞皇帝替我们查明了真相!祖父就是被靖帝以家人相要挟,这才战到流干最后一滴血。而我们的父母就是在靖帝逃亡途中,被靖帝所杀害!”
“你眼中想要匡扶大荒的仁义之君,实则是个卑鄙小人!我们当初誓死追随,其实所托非人。雄儿,一个人犯错不可怕,知错能改,才难能可贵。”
杨雄双眸充血,拼命摇头道:“姐姐,你被大贞皇帝蛊惑蒙蔽了!他肯定是骗你的,靖帝绝不是那种人!”
杨昭玉见杨雄还是执迷不悟,只能拿出当初靖帝要挟她的信件。
信纸展开,杨雄脑袋嗡嗡作响,思绪纷乱如麻。
“纵然……纵然靖帝为复国之志,不惜采用些许微末伎俩,但你怎能仅凭大贞皇帝一面之词,便轻易认定靖帝乃是卑鄙龌龊的小人?”
杨雄心中对靖帝的敬仰与信任,依旧不肯动摇。毕竟,靖帝曾对他们这些流离失所的大荒遗孤,关怀备至,呵护有加。
杨昭玉面若寒霜,冷声道:“来人,把赵嬷嬷给本宫找来。”
不一会儿。
赵嬷嬷就出现在姐弟二人眼前。
“赵奶妈?”
杨雄一眼就认出了眼前的赵嬷嬷,就是他们杨府曾经的奶妈,跟随他们杨家多年。
杨昭玉对赵嬷嬷道:“赵奶妈,你把你知道的一切都告诉雄儿吧。事情过去这么多年了,该让他知道真相了。”
赵奶妈疯狂啜泣道:“大小姐,少爷,当年老爷夫人都是被靖帝所杀。靖帝担心带上老爷夫人成为累赘,让他逃亡不便,就将他们……呜呜呜呜……”
“赵奶妈,那你是怎么活下来的?”
赵奶妈抽泣道:“我当初为了保护二小姐,躺在地上装死才逃过一劫。后来,要不是大贞宁将军出手相助,我与二小姐早就命丧黄泉了。后来宁将军帮我和二小姐安顿下来,我们才能与大小姐和少爷得以团聚……”
杨雄的双拳紧握,青筋暴起,眼中烈焰在熊熊燃烧,内心翻涌着惊涛骇浪。
他做梦也未曾料到,那位他曾誓死效忠,满心信赖的靖帝,竟是他深埋心底的仇敌!
而另一边,那个他曾无数次诅咒,恨不能除之而后快的大贞王朝,却意外地成了他妹妹的恩人。
杨昭玉轻叹一声:“世事无常,谁能想到,正是那次阴差阳错的绑架,让我得以接近恩人的孙女,进而入宫成为宁妃。雄儿,我们不能再错下去!不要再让陛下对你失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