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上杨柳清 作品

第81章 向雍正献策(第三更)

第81章 向雍正献策(第三更)

雍正抬头看向了弘历,停住了手中的笔。晓税Cms 首发

半晌后,弘历见雍正没有动一下,也没有说话,就主动问道:“儿臣说的不对吗?”

“矫枉不能不过正,不过正则不能矫枉。”

“这话说的极好!足见,你是真学到历来治国者智慧的精髓了。”

“既然你说到这个份上,弘历呀,阿玛就对你说说只有我们两个人才能知道的话。”

雍正说着就把弘历拉到了身边,握住他的手,沉声说:

“虽说,眼下追补亏空已经导致朝中没了一满郎中和满尚书,但阿玛我还没觉得够!宗室里怎么也得有人没命!”

“因为,不死人不能叫整肃朝纲!不死最顶层的人,不能叫彻底整肃!”

弘历听着这话,看着雍正那冷厉决绝的样子,微微点头。

接着,雍正又笑了笑:“你能跟阿玛一样的想法就好,毕竟阿玛做这些也有为了你的心思,如果你能理解,自然更好!”

雍正此时,仿佛吃了兴奋剂一样,整个人红光满面起来。

而弘历见此则主动拱手:“汗阿玛,您既然这么说,那儿臣就大胆对您的新政多提几个意见了,谁让你说也是为了儿臣,那既是为了儿臣,儿臣更加不能马虎!”

“你说!”

“你说的对不对不重要,重要的是,朕得知道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私底下,你只喊阿玛就是。”

雍正笑着看向弘历道。

弘历“嗯”了一声,接受了独属于自己的特殊称呼,而抬头凝重地看向他说:“阿玛,您有没有想过,突然严厉追补亏空,让大量金银铜这些可以充为民间货币的贵重金属,进入国库,会不会让百姓出现钱荒的情况?”

“百姓钱荒,交易不便倒在其次,最大的问题是方便持钱多的大户借机重利盘剥。`[-我?的,书?|城@/′ @免)?费a*阅?:°读#”

“同时,粮价等会过分走低,银钱反而更贵,百姓所产也相对贬值,而税赋是不变的,这会让百姓不得不用更多粮食换银钱缴税啊!”

“再有,这样反而不利于增加岁入之财,而不如适当以借贷与兴修各类利民工程的方式放出一些银钱到百姓手里!”

弘历这时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他主要是以前看经济学相关的数学题时,遇到这方面的问题,而记得有人提到,历朝历代整顿财政时,会把地方和民间的钱大量收入朝廷后,就常蓄积起来,而不把钱流出去,结果造成民间货币通缩。

这导致本来是良法的改革,在经济上天然产生了通缩的副作用。

最终,良法也就变成恶法。

所以,弘历这时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雍正没有多惊讶,但也还是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难怪先帝最后两年很看重你,你在治国理政上的天分,确实让阿玛我也惊喜不已。”

“但弘历,你应该记得《过秦论》里有一句话。”

“这句话是: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历朝历代,整肃朝纲、革新除弊,固然是为了富国强兵,但也有弱民的目的。?k!e~k`a+n/s\h?u~.·c¢o`m?”

雍正这么说后,弘历点了点头:“但阿玛,时代是在变化的,俗话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不能刻舟求剑;我大清要弱的是‘民’应该是官僚地主,而不是百姓!”

“一来,我大清是以少数统治多数,非以百姓制衡、非建大功得人心不可,至少得维持百姓基本生存,而不使天下流民遍野。”

“二来,我大清百姓太多,已非前几朝可比,如今天下,士人庶民的数额差距更大,已非秦汉唐宋可比,人多地少越发明显,不少更是以工商为生,真要一味穷民间之钱,只会制造更多乱民,毕竟没多少地可分!”

“三来,我大清到了现在,旗人生齿日繁,不少底层旗人也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再让民间的钱贵物贱,让旗人中的大户更加积极于克扣其钱饷,那我大清的根基也会保不住。”

弘历这时从清朝在政治上与历史进程上的特殊性与清朝的基本盘方面向雍正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他知道古人不笨。

毕竟王安石的“青苗贷”也类似于朝廷放款。

南宋也出现了类似准备金的“堆垛本钱”概念。

但由于这个时代的人思维惯性以参考前代为主,所以对“穷民”这种儒表法里、守内虚外的理念很崇信。而弘历也就需要让雍正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

雍正显然是听了进去,也就在弘历这么说后,而笑着说:“你说的没错,朕其实也知道当立大功才能延续国祚,才能消除满汉隔阂,毕竟只有这样,人人才愿意合为新族,而只分旗民,不分满汉。”

“而朕所言的弱民,也是为弱天下大户,也就

是你所说的官僚地主之家。”

“但你刚才有一点说的没错,治国不能刻舟求剑,眼下我大清与前几朝也不完全相同。”

“庶民百姓的力量已非前几朝可比,不能为穷大户而不顾他们的死活。”

雍正说到这里,就看向弘历:“所以,以你之见,当如何办?”

弘历先说了一个最简便的:“首先,当从海外多购银铜以资民用,我大清银铜需求太大!上下之民皆爱储蓄,又少大矿,故不多购不行。”

他记得历史上雍正后期有大量从海外购铜解决百姓缺钱交易不便的问题,也就知道雍正不会抵触增加市场铜钱流通量,便主动把雍正晚年自己采纳的办法提前说了出来。

雍正笑了笑说:“这个倒是!你能想到这一点,真的很好!”

可随后,雍正又叹了一口气:“但可惜,海贸主要是你九叔把持着,要想多购银铜以资民用,还得问问他。”

接着,雍正又问道:“其次呢?”

弘历咬了咬牙说:“其次,设官办银庄!这样所得之利,还能弥补内务府日益增大的开销。”

“为保障皇权,阿玛不好对内务府贪墨之弊大力整肃,但随着宗室群体的扩增,内务府的开销只会有增无减,而迟早会拖累国帑民财。”

“以官办银庄,由亲信独立经营,不交给官衙,以免有安石青苗之弊,所取之利,贴补一下内务府,至少能进一步减轻内务府对国帑民财的拖累,也让内务府不只靠皇庄地租等方式维持。”

“再有,还能遏制民间大户私铸钱币之风。”

“至于最后,就是兴修一些利民工程。”

弘历说到这里后,又拧眉看向雍正:“只是这样难免会得罪官僚地主们,毕竟放贷求利与垄断交通水利是他们兼并百姓之财的工具,阿玛这么做,会被安一个与民争利之罪。”

“朕不怕他们怎么说!”

“在朕当政期间,倒是可以这样做一做。”

雍正把手一挥。

弘历笑了笑,他就知道雍正是这样的汉子,不怕闲言碎语。

要不然,他也不会放肆说这些话。

当然,弘历知道,雍正说的“朕当政期间这样做”,无非是暗示他将来可以取消,以缓解皇帝和地主的矛盾。

但将来事将来再说。

弘历现在只支持雍正这样做,而继续说道:“即便阿玛不畏浮言物议,也还是把利定得比官绅的贷款低一点好,这样就占据了大义,明白人也能理解阿玛。”

雍正点头。

不久后,雍正就拟了一道手谕给苏培盛,沉声说道:“让内阁拟旨,贝子弘历妄谈新政之弊,为欠国帑者说情,可谓恃才骄纵,处事不明,重私情而轻国家,着罚其半年俸禄!”

“儿臣领罚!”

弘历大喜。

他知道,这惩罚与其说是惩罚,不如说是保护他,让他占个大便宜,让外界的人以为他真的在为那些被新政迫害到的人说情。

雍正笑了笑,接着就挥手让弘历退了下去。

“嗻!”

弘历现在只想着,当抢占先机,让自己的三个佐领,尽快先拿到第一笔低息贷款去发展壮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