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瘾的牛 作品

第900章 洛阳易手

为了不让足利义辉被铁炮的弹丸击中,足利将军家奉公众中的荒川晴宣、荒川辉宗等人就主动站在足利义辉的身前,替他挡住了一轮铁炮集火射击。

尽管荒川晴宣、荒川辉宗等人舍命为足利义辉挡铅弹,可足利义辉还是在没有任何甲胄的防护下,依旧被一发铅弹打穿了左腿,在其余奉公众的搀扶下缓缓退入大广间中。

而后,上杉军的武士、足轻在铁炮、弓矢的火力掩护下,大量冲入大广间之中,与足利将军家的奉公众展开近战。

由于足利将军家奉公众的人数实在过于寡少,进士藤延(进士晴舍之子)、彦部晴直、彦部辉信、杉原晴盛、小笠原稙盛、细川隆是、摄津糸千代丸(摄津晴门之子)等奉公众先后被三好军所讨取。

就算足利义辉剑术出众,并口念“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中的最后一部分)还是寡不敌众,被上杉军的足轻们用障子、门板压在身上,用大量长枪、薙刀猛刺,几乎被扎成筛子而亡。

就这样,一代剑豪将军魂归离恨天,享年二十三岁。辞世句为“梅雨如露亦如泪,不如归,名扬云端上”。

《诗经?小雅?小旻》的这一段实际上是讽刺了西周统治者的昏庸无道。

曾经被父亲寄予厚望的少年,此刻却成为了三好军口中宠信奸臣妖妃,如周幽王一样的昏君······

何等的绝望!

何等的悲凉!

不过,大名率军包围将军御所的御所卷(诸大名的军队包围将军御所,对幕政的决定提出异议),只在室町时代发生过,可见足利将军家的权威低下。

康永八年(1349年),高师直为了驱逐足利直义一派,悍然率军包围足利尊氏的御所,是为观应扰乱的开端;

英和五年(1379年),斯波义将为了驱逐细川赖之一派,发兵包围了足利义满的御所,被称之为康历之变;

文正元年(1466年),细川胜元、山名宗全为了驱逐伊势贞观一派,联手发兵包围了足利义政的御所,被称之为文正之变;

应仁元年(1467年),细川胜元、畠山政长于山名宗全、畠山义就两派为了驱逐对方,在将军御所互相包围,最终发展成御灵合战,也是应仁之乱的开端。

算上这一次上杉军包围室町御所,已经是足利将军家第五次面对御所卷发生。

即便八条房繁、甘糟景持、宇都宫定纲等上杉军诸将得知足利义辉已经身亡后也无法制止已经杀红眼的麾下军势。

很快,在室町御所之中的足利义辉家眷绝大部分遇害。

其中就包括,足利义辉之母、前关白近卫尚通(近卫前久的祖父)之女庆寿院,以及足利义辉侧室进士小侍从(进士晴舍之女)、嫡男足利辉若丸等十余人也一同遇害,仅有一女耀姬被足利将军家奉公众的能势光赖趁乱带出,一路逃往河内砂之城,去前往同为足利将军家奉公众的河内结城领避难。

然而,现任河内结城家家督结城忠正可是两属领主,即同时臣从于足利将军家、三好家旗下,且先前还被三好长庆配置给松永久秀当与力。

结城忠正可不打算引火烧身,在获知松永久秀已经倒向上杉家一方后,他毫不犹豫的将能势光赖、足利耀姬诱捕后送往上杉军本队,交由上杉清定来亲自处置。

与足利义辉相比,细川氏纲显然是有些自知之明的。

细川氏纲深知丹波一国陷落后,山城全境陷落也只是时间问题,与上杉家交锋并非明智之举。

再加上,京兆细川家早在内讧以及与三好家交恶后遭到重创,至今都没能恢复元气,残余的被官众、旗下国人领主们大都为三好家效力。

于是,细川氏纲便在家中重臣茨木长吉的护卫下,一路逃往三好家原先的本据越水城,并做好逃往播磨的准备。

至于被三好家、京兆细川家所抛弃的伏见宫一族,以及伪朝高位公卿们就没那么好的运气了。

由于三好军在京都周边的滥妨狼藉,导致京都周边的领民不仅痛恨三好军,甚至还非常痛恨伪朝高层、足利将军家、京兆细川家的不作为、听之任之。

这就使得伏见宫一族与伪朝高位公卿们在没有相当规模兵力护卫的情况下,根本无法安全逃往摄津,甚至是连京都都出不去。

最后,伪法皇伏见宫贞敦、伪上皇伏见宫邦辅、伪东宫伏见宫贞康、伪劝休寺门迹宽钦法亲王、伪仁和寺门迹任助法亲王、伪关白二条晴良正室位子女王、伪天台座主应胤入道亲王、伪安禅寺门迹伏见宫惠彭、伪中宫寺门迹伏见宫尊智;伪总持院门迹伏见宫周恭、伪中务卿伏见宫邦茂等伏见宫一族皆在禁里御所之中被生擒,没有一个漏网之鱼。

而以伪关白二条晴良、伪内大臣九条稙通、伪大纳言今出川公彦、伪右大臣花山院家辅、伪权大纳言高仓永相、伪大纳言广桥国光、伪权大纳言庭田重保、伪阴阳头勘解由小路在富等人为首的伪朝高层公卿要么是躲在寺院之中,要么是躲着民居之中,要么在躲在自家的枯井之中。这些人无一例外地被京都的町民、商人、僧侣等告发,而后被上杉军逐一擒获。

即便上杉军先阵以及北陆道上杉军主力先后进入京都,并扫清零星的抵抗,但此时的京都却是“风昏昼色飞斜雨,冤骨千堆髑髅语”,完全一片人间地狱景象。

原先在京都积储的粮食要么已经吃光,要么在上杉军的袭扰中被烧毁。

即使有人进入京都贩粮,也显得杯水车薪,一石粮要卖至两千铜钱以上,到处都是饿殍和被丢弃的婴儿。

在饥饿面前,礼义廉耻已经不复存在,为了争夺一口粮食,商人、町民、浪人、山伏等各个阶层纷纷恃强凌弱,杀人劫粮之事时有发生。

先前,三好军尚驻扎在京都之时就大开杀戒,以斩首威慑,但对濒临饿死的人来说,斩首或许还是解脱。

为了恢复秩序,三好家在撤出京都之前是斩首、火刑、碟刑等诸多酷刑都用上了,但还是无法制止行凶之事。京都之中还有许多人想逃往上杉军的阵地投降,但被三好军抓住,都会遭受残酷狠毒的酷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