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如珩 作品

第788章 医疗不应该是冰冷的

下午,依旧是讲话。

韩明志、墨新知、齐兴怀等人就当前中医的现状,以及未来中医的发展等方面,做了详细的分析和展望。

晚上,韩兴文、杨磊、刘正旭以及李成杰等几位岭南的青年医生聚在一起,一边吃着饭一边聊着天。

“今天墨老就新时代中医的发展做了分析,大家怎么看?”韩兴文问几个人。

“中医发展到今天,肯定是要与时俱进的。”

杨磊道:“就目前的情况而言,脉诊仪,电针等很多高科技产品已经开始在临床上应用,中成药、中医药方剂不少都纳入了医保用药和常规用药,非处方用药的比例也正在增加,这也能大大降低学习中医的门槛。”

墨新知是新派中医的领袖,这一次的会议中,墨新知的讲话自然是站在新派中医的角度。

事实上墨新知在岭南这边影响力大,也和现在新派中医逐渐壮大有关系,即便是韩家等一些中医世家,也在不断革新。

“现代科技产品,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要更专业,特别是最新的人工智能医疗,是我们需要重视的。”李成杰也道。

人工智能这两年才刚开始起步,发展还不是很成熟,但是所有人都不敢忽视人工智能的发展。

毕竟,短短的十多年时间,科技的发展真的是日新月异。

十五年前,智能手机还不是很成熟,可到了今天,智能手机已经发展到了什么程度?

人工智能虽然才刚起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前景是可以预料的。

即便是刚起步阶段,很多职业都已经产生了恐慌。

特别是写作领域和一些文职人员。

就写作领域而言,诗人和短篇散文等一些创作者,已经要逐渐被淘汰了,人工智能创作的诗歌和短篇散文,质量绝对可以算得上是上乘。

也就在长篇小说故事构造以及人物塑造方面,人工智能还有所欠缺,即便如此,也能让不少文学工作者感受到压力。

就医疗方面而言,数据库可以让人工智能查看各种检查单,从而进行诊断和确诊。

“对了,后天的论道环节,大家怎么看?”韩兴文又笑着问。

“从名单上看,这一次京都的旬佳宏并没有前来,申市的林毅和文老的孙子文浩辉算是值得重视的。”刘正旭道。

“林毅和夏洪亮都对陈阳很推崇。”杨磊笑呵呵的道。

“陈阳能被文家认可,应该是有些水平,不过毕竟年轻。”

韩兴文道:“依我看,林毅和夏洪亮把陈阳推在前面,无非就是希望我们把注意力放在陈阳身上,文老的孙女婿,确实值得重视。”

“这一次增加的杏林论道环节,咱们岭南这边可不能丢人呀。”杨磊笑着道:“四个奖项,咱们不说全部拿到手,最少也要拿到三个吧?”

“那就要看外地来的青年才俊们有没有那个本事了。”李成杰笑着道。

这一次交流会增加的“青年杏林论道”环节,四个奖项,如果没有外地医生获奖,基本上获奖人也就是在场的四个人了。

不过申市的林毅和京都的文浩辉,确实算是劲敌,韩兴文四个人是不敢忽视的。

在这种规模的会议中,想要获奖,那是真的要靠真本事。

毕竟就背景而言,文浩辉和文蔓露以及陈阳的背景都不算差,哪怕是林毅,也是有着背景的。

.......

另一边,文浩辉和刘希的房间内,陈阳、文蔓露以及林毅夏洪亮几个人也聚在一起聊着天。

“陈阳,你对今天墨老的讲话怎么看?”文浩辉问陈阳。

“一些观点我是认同的。”

陈阳道:“中医要发展,确实要与时俱进,不能一成不变,不过有的观点,我是不认同的。”

“陈医生说说看。”林毅笑着问,夏洪亮也竖起了耳朵。

和陈阳接触了这么久,林毅和夏洪亮是不得不承认陈阳的水平和认知,陈阳的一些观点和想法,是值得重视的。

“其实中医该如何发展,要注意什么,医学史早就明明白白的告诉我们了。”

陈阳道:“咱们华夏五千年历史,虽然有很多方面,在近代的时候被弯道超车,但是中医一直都没有停滞......”

“虽然以前医生地位不高,但是历朝历代都有中医名家,中医也一直都在发展,也就是局限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外科方面发展缓慢。”

听着陈阳的话,林毅等人都点了点头,这一点不可否认。

除了外科方面,中医内科方面确实一直在发展,理论也在不断地完善,历朝历代都有名家在补充。

很多人对中医有一种误区,认为越是古老越好,其实是错误的。

哪怕是医圣张仲景、神医华佗等名医,放在现代,水平也不见的就比文修平、楚逸云等人水平高。

中医算是经验类医学,见过的病症越多,研究的病案越多,掌握的理论越多,医生的水平就越高,张仲景之后又有多少新的疾病,又有多少新的理论?

人们对张仲景的尊重,主要是因为张仲景对中医的贡献,《伤寒杂病论》在中医医学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其实我个人非常认可孙思邈‘以人为贵’的医疗理念。”

陈阳道:“中医是有温度的医学,虽然现代科技在不断的发展,人工智能也在医疗上开始应用,但是却始终有着局限性,特别是在中医方面。”

“很多中医名家之所以能力挽狂澜,并不仅仅只是因为医术高明,更主要的是还有一颗仁心,在治疗的时候,最佳方案并不是由冷冰冰的机器判定的。”

陈阳缓缓道:“就像中医人,一直都很反感现代医学的一刀切,但是就实际而言,有时候一刀切未尝不是最佳方案。”

“比如.......”陈阳沉吟了一下,继续道:“一位农民工,双腿快要保不住了,目前有两个方案,一个是截肢,截肢之后必然可以保住生命,另一个方案是冒险尝试,尝试的结果有百分之三十的概率保住双腿,却有百分之七十的概率让患者有生命危险,这个时候人工智能会怎么选?”

“必然是截肢。”墨浩博道。

“可一旦截肢,后果会如何,有时候人活着比死了还要痛苦!”陈阳道。

众人都沉默不语。

这个选择是非常难的选择,如果换了在场的众人,其实也不知道该怎么选,陈阳举的这个例子,也只是为了告诉众人一个道理。

医疗不应该是冰冷的!

“这就像我们在临床上开方用药一样。”

陈阳继续说道:“针对不同的患者,我们可以用不同的处方,如果患者家境殷实,那么可以选择昂贵一些的药材,让患者康复期缩短,可如果患者家境困难,则可以选择廉价一些的药材,减轻患者的负担.......”

“可如果让人工智能选择,它们不会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只会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陈阳继续说道:“就脉诊仪而言,已经出现好几年了,可在临床上实际的使用效果如何?”

“患者的年龄、体质、饮食甚至喜怒哀乐,都会影响治疗,现代科技是具备优势,可有些方面始终是欠缺的。”

“其实在我看来,现代医学有着属于自己的模式,中医则有着属于自己的模式,每一种疗法都有自己的特色,中医没必要去和现代医学比什么。”

“就广泛治疗方面,现代医学有着足够的优势,倘若中医和现代医学一样,那么还有必要分中医和西医吗?”

“在基层医院,我见过太多机器解决不了的问题。”

陈阳缓缓道:“在佳林县县医院的时候,我遇到过一位老人,得了顽固性呃逆,西医说是膈肌痉挛,用了各种止痉药都没用。我去诊脉时,发现他脉弦细,舌苔薄白,问诊才知道他儿子刚在工地出了事,老人整夜睡不着,越想越憋气,呃逆就跟着来了。”

“情志致病。”文蔓露轻声接话:“《黄帝内经》里有‘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的论述。

这时候就算用最先进的Ai问诊,也问不出背后的情绪诱因,需要的是更细致的观察。

“没错。”陈阳点头,“我给他开了四逆散合半夏厚朴汤,一边用药疏肝解郁,一边陪他聊了两个小时。老人说,儿子走后,连个说体己话的人都没有,没想到我一个年轻医生,肯听他唠叨这些‘没用的’。”

夏洪亮若有所思:“这就是中药的人情味吧?”

房间里静了片刻,墨浩博忽然开口:“可现在三甲医院每天接诊几百号病人,医生根本没时间跟每个患者聊两个小时,这时候Ai的效率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他顿了顿,又补了一句,“而且脉诊仪能标准化脉象,减少人为误差,这对中医传承是好事吧?”

林毅沉吟着点头:“说得对,现在很多中医院校都在推广脉诊仪教学,学生不用再靠‘师傅带徒弟’那种口传心授的方式学脉诊了。”

陈阳笑着道:“但脉诊仪测的是‘病’,不是‘人’。”

“你们看,叶桂治咳嗽,同是肺阴不足,给文人用沙参麦冬汤,给匠人就加黄芪、白术——前者久坐伤气,后者劳力伤脾,同样的病,不同的人,治法天差地别。”

“那陈医生觉得,中医该怎么结合现代科技?”夏洪亮问:“总不能一味排斥吧?”

“当然不是排斥。”

陈阳从包里掏出手机,打开人工智能,输入了几个指令。

“《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方剂按体质、症状、舌苔脉象分类,基层医生遇到疑难病,可以快速检索类似病案,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查漏补缺,但是辩证的还是医生。”

陈阳道:“所以我认可墨老的一部分说法,中医人不能固步自封,却也要坚守底线,坚守中医理论。”

夏洪亮若有所思,他想起了夏文曜给他说过的医者三忌,忌机械辨证、忌忽视人伦、忌迷信权威。

这一刻,夏洪亮忽然明白,为什么陈阳能让文蔓露这样的天之骄女倾心——因为他治的不是病,是生病的人。

“所以......”

陈阳总结道:“中医的发展,不该是科技与人文的对立,而该是‘左手执科技之器,右手怀仁心之光’。就像针灸,我们可以用电针仪增强疗效,但进针时的手感、得气时的医患交流,永远是机器替代不了的。”

听着陈阳的话,众人不由的想到早上墨新知说的“以‘疗效’为尺,以‘仁心’为秤,莫被虚名所困,勿为浮利所惑”。

虽然墨新知的有些理念和陈阳的观点有分歧,但是两者都是有着医者仁心的。

学术有分歧很正常,心却一定要正。

说着,陈阳想起了孟旭林,笑着道:“其实治病有时候就像厨师做菜,同样是炒青菜,给老人要少油少盐,给运动员就得加把劲儿爆炒.......”

“现代医学我们可以理解为开的是饭馆,要有统一的口味,中医却更像是私人厨师,要根据每个人的口味去定量。”

”陈医生说的太好了。“

林毅道:“听陈医生一番分析,茅塞顿开。”

“陈大哥确实说的很好。”

墨浩博道:“我觉得比我爷爷说得好。”

陈阳笑着道:“我也只是一家之言,中医的特色就是,每个医生都有自己的特色,可以去借鉴学习,却不能失了本色。”

“医生的神态、语气,本身就是一味药。”

文浩辉缓缓道:“我现在是有点明白我爷爷说的这句话了。”

“不错。”

林毅点了点头,他也不由的想起他和夏洪亮去山州医科大附属医院的时候,在门诊看陈阳和吴萌萌给一位女患者治疗。

当时女患者絮絮叨叨的说了很多话,吴萌萌和陈阳却很有耐心的听着。

陈阳不仅仅是在说,而是在做,真正的做到了言行一致,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