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章 试前
次日,董家村的村口停着一辆不算宽阔的牛车。
今日是童子试的日子,村子里共有三人去考,李明是最小的一个,还有个十八,一个二十七,其中二十七那个是村长家的长子,姓董,叫做董晏已经靠了许多次了,但是屡试不第,又不肯放弃,村长也只得由他。
这十八的是外乡人,姓方,名唤作方蕴,家中贫寒,只有一个姐姐,年二十一还未出嫁,就是为了照顾他,也曾考过两次,都不曾过,前日还在学堂之中和李明玩笑道。
“此次若是不中,我便不读了,不是这块料,也不再拖累我姐姐了。”
毕竟读书时要脱产的,若是白日里做农活,晚上苦读,不说效果好不好,比不比得上人家日夜苦读,首先你的身体便吃不消。
你要说孩子还小,十来岁,帮忙也帮不了什么大忙,那自然也就由着他读几年书,可是到了能够参加童子试的时候,身体也渐渐发育成熟,算是一个劳动力,而且又是长身体的时候,吃的也多,还不干活,这可不是董家村这样环境的家庭能够奉养的起的,
实际上即便是开办了学堂,也不是家家户户都送孩子来读书,在村长的三令五申之下,也不过能够让他们去试一回,若是一次不中,多半是没有下一次机会的。
能够和方蕴和董晏一样读这么多年的,那是少之又少。
今日三人都在牛车之上坐好,这时候前来送李明的月姨上前取出一个饭盒道:“这里有我早起做的饼子,路上饿了就吃,我和你爹都在家里等你。”
李明心中一暖,将饭盒接过,低声说道:“多谢月姨,放心,我一定能中!”
月姨似乎还想说些什么,那赶车的人便忽的喊道:“要上路了,莫要耽误了时辰。”
月姨便硬生生将嘴边的话咽了下去,只朝着李明挥了挥手,随后李明抬起头,看见了不远处柳树下的董杰正直直的望着自己,李明不由得悠然一笑。
便在此刻,那赶车的车夫挥舞手中的鞭子打在这拉着的黄牛屁股上。
“哞……”黄牛长叫一声,抬起蹄子便向前走去,拉着牛车就是一动。
昨天晚上下了一场雨,此刻牛车走到乡间小道之上,清晨阳光洒下,带着自然的气息,惹人沉醉。
三人却都很沉默,并未开口,董晏捧着一本《论语》嘴唇上下翕动,似乎还在做最后的努力。
方蕴却是不然,他目光放在天际,整个人的状态似乎十分放松,当然,若是头上没有包着一块白布就更好了。
见此李明不由得低声问道:“小方哥,你这头是怎么弄得”
方蕴也在董杰的学堂之中念书,算来还是李明的学长,两人自然是有些交情。
方蕴笑道:“昨夜下雨路滑,我出来打水不慎撞到了水井,所幸只是皮外伤而已,不碍事。”
李明点了点头,此刻再看,总觉得这个方蕴似乎有些不同,但是具体哪里不一样,一时半会却又说不上来,只看着他盯着天际出神。
好半晌李明终于反应过来,今天的方蕴似乎分外的有底气,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和前几日的揣测不安全然不同。
李明有些奇怪,但却并未多想,或许是想开了也说不定呢。
老黄牛一路晃晃悠悠向县城走去,这二十里路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好在这赶车的车夫是个晓事的,时间拿捏的很准,刚刚好在开始考试之前赶到考场。
童子试规模不大,由各个县城自己开办,源济县的考场便设在县城之中的书院,这书院不是一般的书院。
是文院的分院,文院地位超然,凡是有城的地方就一定有文院,负责诸多要事,必要文院院长时候能够调集一地文气,地位绝不在持官印能够调用龙气的地方官之下。
“下车吧。”车夫念了一声“我一会就在那头第三颗树下等你们,你们考完了就来寻我,我再把你们拉回去,千万别忘了,尤其是你,第一次来,可别走丢了!”
车夫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汉子,村中的老实人一个,在董家村口碑极好,这些年来若有人参加童子试,都是他来接送。
此刻他却是专门对着李明多叮嘱了一句,毕竟这里头也就李明是第一次来,见到了文院盛景,又是孩童心性,难免出些错漏,此刻自然是要多提点提点。
只是李明自然不是普通的孩子,对着他点了点头之后便换股四周,见文院占地极大,四周绿树成荫,散发着勃勃生机。
文院的院墙外黑压压的一片人,老少都有,现在正在差役的安排下逐渐排成一条长队,而那些家属之类的则是安排在了更远的地方。
方蕴笑了一声,对着李明说道:“咱们走吧。”
而董晏则是开始打哆嗦,说来董晏底子并不差,在家中被考教的时候也总是答得很好,奈何就像是蓝星上那些有考前综合症的人一样,一到考试的紧要关头就紧张的不行,每次都是发挥失常,这才屡试不第。
若他真是榆木脑袋,怎么学也学不会,村长也不会这冤枉钱,主要是他分明胸中有墨水,只是一到考试的关头就倒不出来,村长才会如此,只盼着总有一次他考着考着就习惯了,不再紧张,或许是真的童生有望。
李明粗略看了看,估摸着现场只怕得有七八百人,还有些已经进了考场,还有些还在路上,若是真算起来,说不定能够破千,而这一场考试不过录五十人而已,可见其竞争之激烈。
方蕴见董晏脸色惨白,一副状态不佳的样子,也上前宽慰一句道:“莫慌莫慌,董晏兄你只要发挥正常童生对你来说不过是探囊取物罢了。”
董晏闻言不由得惨笑一声道:“可我也不知是怎么了,只要一到这文院来,我就浑身发抖,满头大汗,现在还好,等会卷子发下来我就脑子一片空白,我好几年都交的白卷,我真不知道父亲什么时候才能打消让我读取功名的念头,我压根不是这块料啊!”
闻言方蕴也不好多说什么,只是又劝了两句,三人也是老老实实的加入了排队的人群之中。
就在这时,附近有人突然大声说:“许公望来了。”众人立刻循声望去,就见一个年约十三四岁的少年从一辆马车上下来,少年表情沉稳,不苟言笑,没有丝毫的稚气,步伐从容。
在他身后是一个穿着深蓝色文士袍的中年男子,男子和少年的相貌有四五分的相似,可见两人多半是有着血缘关系,实际上也的确如此。
当两人下车之后,似乎就成为了全场的焦点所在,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吸引过去。
就连李明前后的人也都在讨论他们,让李明知道这两人到底是谁。
许公望便是那位少年,在他身后的则是他的父亲,许文杰,许文杰本就有着进士文位,论起来不在源济县县官之下,只是没有官职在身。
许家也是源济县本地赫赫有名的大家族,许文杰则是当代许家家主,若只是这,别人或许会喊道许文杰来了,而不是喊许公望来了。
因为相较于许家家主,进士文位这些身份,更重量级的则是他是许公望的父亲。
许公望生来不凡,据说是其母生子之时天边降下五色祥云,结成云芝。
而许公望也是不负如此异象,自幼过目不忘,聪慧过人,三岁识千字,五岁能吟诗,九岁作雄文。
起初他叫做许云芝,是合了天象,后被许文杰改为了许公望,便是觉得自家的孩子公卿有望。
后许公望被一位闲散的大儒偶遇,这位大儒惜才,便有收徒之意。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大儒的位份可还在翰林文宗之上,即便是没有官职在身,战力也等若一朝宰相,地位十分超然,这样的人物愿意开口收徒,自然是代表这位十来岁的许公望未来不可限量。
这公望二字,或许真能实现也未可知啊!
说来名头自然是大得很,只是他们三人都是小村子里出来,平日里只读书,信息交流也少,若不是前后的人都在议论纷纷,还真不晓得这两人是什么来头呢。
这时候站在李明身后的人忽然对他身旁的人说道:“听说这大儒收徒也有条件,须得让许公望拔得案首,当上童子试第一名,才可入门,正是列入门墙则要他乡试案首,否则以他许公望的能耐,只怕是两年前就已经参加童子试了,这都是被他爹压了两年哩。”
他旁边的人也是点头说道:“正是此理,毕竟许公望可是被称作小孟然,十四岁才去童生,晚了些。”
听到小孟然二字的时候李明微不可查的摇了摇头,方蕴似乎有所觉察,但是也只是和李明相似一笑,继续听着旁边的人议论。
“是啊,许公望固然是天纵之资,但是和孟然一比却又逊色许多,孟然不满十岁便已经是童生,十一岁就成了秀才,诗才天生,笔下名篇数十,只可惜英年早逝,被巫妖两族的奸细暗害,否则日后定能封圣!”
“幼时了了,大未必佳,不知道有句话叫做没成长起来的天才就不是天才么斯人已逝,有甚好说。”另一个穿着灰色长衫的少年撇着嘴说道。
“我看我们还是关心关心许公望吧,这次既然参加童子试,那案首的位置是非他莫属了,咱们只能争剩下的四十九个名额.”
事关自家名额,众人不由得又是一片叹息。
紧接着一个穿着青衣的青年说道:“若是我能高中就好了,我还不到二十,有童生身份便可入广源书院读书。”
“嘿嘿,你多大了”一个年纪稍长些的黄脸皮男人说道“难不成不满十六”
青衣青年有些惊讶的问道:“这广源书院虽然是咱们济州十大书院之一,但是不也是只要有童生身份,年纪不到二十就有资格入学么”
“资格”那黄脸男子笑了一声,颇为戏谑的说道“是有资格,我们都有考试的资格,可能中童生的又有几人呢”
青衣青年一时语塞,支支吾吾了两下没说出话来。
还是另一个中年男子解围道:“的确是有入学资格,但是作为十大书院之一,这录取的标准自然是更高一些,一般来说除了每次童子试的案首会被推荐,其他的能够入广源书院各位先生法眼的,都是十六以下,若是超出限制,也不是全无机会,只是那就要看你身家背景.能不能被选中,上大价钱,也能捐一个出身,说出去到底也是广源书院的学生,不过.”
男子笑了笑,看着青衣青年那一身不算简陋但是也和华贵不沾边的衣衫摇了摇头,其意自然是不言而喻。
青年面有羞赫之一,却也无法,因为情况的确如此。
如此话题到这里才算是终结,随后董晏也不知怎的似乎放松了些,也是叹息一声道。
“咱们董家村这些年来也没出个读书人,可即便是出了又如何呢便是举全村之力,只怕也难供养一个童生去读秀才,永弟,你家往日也有几分家资,还不是你爹想要继续考取功名,一年接着一年的去读才一步步到今日,你娘也是操持家中事务才会心力交瘁导致”
说到这里,董晏似乎是自觉失言,立刻闭口不言。
好在李明并不在意,只说道:“此皆天意也,只能怪咱们生的不好,所以更要努力去搏一个出身。”
方蕴点点头道:“是啊,人生在世,不能轻易认命,至少,我们还有博一次的机会,不是吗”
随后便又笑了一声,这笑声极具感染力,惹得董晏也是大笑起来,看样子是他这些年来最为放松的一次。
毕竟在上车前他爹也答应他,这是最后一次,若是当真不中,在董家村继续耕种,这日子也不是活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