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侯 作品
168.除夕
临近新年, 首都日日晴朗天。
街道上晃悠悠驶过产自匈牙利的红身公交车,数辆大二八(自行车)从其左右穿出,速度更快地走街过巷。
公交车内一位乘客左手抱着新买的炮竹,右手搭着车窗, 无聊地四处张望。
坐在自行车横杠上戴着雷锋帽的孩子与公车上的成年人对上视线, 调皮地抬手摇摆。成年人才想摆手回应,骑自行车的老父亲嫌孩子摆手遮挡视线, 一把将孩子的手压了回去。
喇叭声响, 公交车驶进另一条巷, 大二八自行车也载着父女俩拐向另一侧的筒子楼区。
林父林母骑着自行车, 速度极快地穿过街巷。终于抵达火车站时,草草锁上车便往出站口奔。
之前在火车站落空了1次, 本以为女儿或许赶不及回来跟他们过除夕,不想忽然接到女儿的电话,说她已经到北京站了, 需要来接一下。
听到女儿声音时, 林母眼泪差点涌出来。
年三十,火车站上已经没太多人了。
远远便瞧见出站口一堆杂物前站着个笔挺的女孩子, 穿着厚实的羊皮蒙古袍, 脑袋上戴着个怪里怪气的三角形毛帽子, 正好奇地东张西望。
待孩子与林母对上视线, 还来不及开口,林母已扑过去一把抱住了她。
“小梅!”
“妈。”林雪君被抱得紧紧的,迟疑几秒后,也伸手拥住母亲。
清新的香皂味道丝丝缕缕涌进鼻腔,身体记忆中的温暖和幸福笼罩周身,她双臂不由得收紧。
妈妈……
仰头越过母亲肩膀, 她看见一位高大的中年男人站在母亲身后,朝她点头的动作很克制,眼神却暴露出其内心实际上并不平静。
林雪君回抱母亲的手伸长,林父终于上前一步,隔着手套握了握女儿的手。
收回手,林父再抑制不住喜悦,朝着女儿又是点头又是笑。
果然如小松所说,小梅长高了,也结实了,连看人的眼神都更加明媚无惧。在草原的磨砺下,她已长成一棵小松柏,通身都透着股不畏严寒与大风的爽朗和果敢。
终于,林父又迈前一步,展臂拢住妻子女儿,一起拥进怀抱。
几秒钟后,他拍拍妻女,最先从激动的情绪中恢复理性,脸上挂着少见的轻快笑容,低声道:“走吧,先回家,有话回去再叙。”
说着就要兜着妻子女儿往回返。
林雪君却拉住林父,为难道:“爸,你俩都是骑自行车过来的啊?”
“对,你坐爸车后座。”单位倒是给他配了汽车,但他不爱开,又把车退回去了。
林雪君挠了挠眉毛,她倒是好说,往车上哪里一坐都能被带回去,可是——
“这些东西咋搬回去啊?”
说着,她伸手指了指身后一大堆箱子袋子兜子。
“?”林父林母目光转向林雪君身后那堆小山一样的东西,诧异地问:“这不是火车站的杂物吗?”
“都是生产队的社员们还有公社社长让我带回来给你们的。”林雪君手上还拎着胡其图阿爸给她爷爷的牛头呢,一路都没敢乱放——毕竟,万一别人坐下不小心坐坏牛头骨,或者被牛角扎到屁股就不太好了。
“都是你带的?”林母不敢置信地扫视那一大堆东西,再次确认。
生产队的社员们,给带了这么老些东西?好多人就算搬家也没有这么多家当吧。
“哎,小闺女,你爹妈过来接你了?”一位火车站的工作人员戴着雷锋帽路过,见林雪君面前站了俩人,笑着问道。
“是的,大叔。”林雪君点头向父母介绍道:“这位大叔和其他几位大哥大爷一起帮我搬了好几趟,才搬出来的。”
“啊,谢谢。”林父忙过去与之握手。
“别客气别客气,你这闺女不得了啊。说是支边的乡亲们送的年礼,哎呦,这是救过全村人的命吧?哈哈哈——”大叔开朗地指了指林雪君身后那堆东西,看得哈哈直笑。
他们一大家子十几口人备年货,也备不了这么一大堆东西啊。想着又笑道:
“你们家但凡小一点,都装不下这些。”
林父想说两句谦虚的话,结果没压住自己的得意劲儿,哈哈一笑,就把谦虚的话给忘了。
他做领导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这么得意忘形。
最后没办法,林父只得托请火车站的工作人员帮忙雇了个小卡车,好几个准备下班回家过年的大叔大哥过来一起帮忙,才将东西全运上车斗。
夫妻俩一商量,这也别回家了,直接去老头子家吧,他那四合院空地多,能装。
于是,卡车载着年礼和小梅,夫妻俩照旧骑着自行车,一路直奔老林头的四合院。
…
四合院前的窄巷,只通一车,林氏夫妻只得坠在卡车后面。
老林头一大早就在等儿子媳妇过来一起过年了,自己和了浆糊,正踩着小板凳贴春联呢。
街坊邻居一边在院子里顶着太阳杀鱼剁馅,一边隔着院墙闲磕牙。
小卡车一进巷子,所有人的目光就都被吸引了。往常可少见有这样的车往巷子里拐,外面有那宽敞大道不走,搁这儿挤啥呢?
“谁啊?开车往这里拐?哎,老林头你家门口那俩板凳,我给你搬回去吧,别把车给挡住了,叫撞坏了也心疼嘿。”住在对面的白老先生正在院子里逗鸟呢,瞧见小卡车进巷,忙出门帮老林头把凳子捞起来,推门送到院子里了。
“这车,哪儿不好过打哪儿过。”老林头用力将春联拍实,抱着浆糊碗下了小板凳,走到院墙边探头张望。
卡车挡住了后面的林父林母,他也一时没能认出卡车副驾反光的玻璃窗后,坐着的是自家孙女儿。
直到在大家的念念叨叨中,卡车停在老林头院外,邻居们都还在纳闷儿呢。
林雪君跳下车时,终于有人看到了卡车后面的中年夫妻,“哎呦喂”“这不是老林家儿子媳妇嘛~”
老林头往后探脑袋,看到自家儿子将自行车往边上一靠,伸手就去拆卡车斗。
“这是干啥——”他才开口,耳边忽然传来另一道脆生生地招呼:“爷爷——”
…
…
“年货?!这老些东西?”
“哎呦,小梅出息了,带回这么多年礼?几辈子也吃不完呐,哈哈哈……”
“这是把人家生产队冬储食物啥的都给搬回你爷爷院子里来了吧?”
林老爷子站在院门口,听着街坊们吵吵嚷嚷地逗闷子,脸上的笑容就没消失过。
转头瞧见林雪君指挥着“这个不能压”“那个怕冻”,笑容更大了。
林父踩着桌子,在客厅墙上钉好钉子,仔细挂上牛头。
这样一来,所有到林老爷子家做客的人都能一抬头就看到它。到时候大家就都知道林小梅千里迢迢给爷爷背回来一头死在草原上,被狼和秃鹫吃掉后,被人类捡回来的牛头了。
现在,这间大屋里不止有文化,有勋章,还有了大自然的凛冽与残酷,林老爷子很满意。
霞姐给包的沙果干得到邻里们一致好评,林老爷子很小气,一片一片地送,大家才尝出味来,还想再吃吃,林老爷子就会嘶嘶哈哈地念:“就这么一小袋子,大兴安岭沙果,晒的草原大太阳,又被小梅这么大老远背回来,尝尝就得了呗,还想吃饱啊?”
林雪君被逗得直笑,打开酸菜袋子,拎着往屋里走,又被隔壁老太爷家的儿媳妇给看见了:“哎,这东西好啊,我妯娌北方人,冬天会腌,用荤油炒,可好吃了。”
一边说一边满脸向往。
林老爷子探头先看了看有多少,见带不少呢,便抬头问林母:“回头得给你爸妈也带点,剩下的你们两口子也得拿回去些,那就不多了哈?”
“哈哈。”林母听出林老爷子的意思,那意思是‘这也不多,实在没有余力送人’,笑了一会儿才回屋取了个大瓷缸子,装了一些送到隔壁,高兴得隔壁儿媳妇当即决定晚上包酸菜馅饺子。
林母出门时,那儿媳妇还大声喊呢:“等我们包好了,给你们送点。”
“好嘞。”林母只裹着大衣,帽子都没戴,脸上居然还在冒汗,一点没觉得冷。人心情好的时候,什么严寒啊、干燥啊,都不是事儿。
林老爷子带着儿子媳妇和孙女忙活了好长时间,才将院子里堆的东西整理好,光是装东西的箱子、包和布兜叠好了都堆得老高。
“生产队和公社费心了。”林父掐腰站在院子里,抹一把汗,转头看向终于站到跟前的女儿,满眼的欢喜和欣赏。
“大家都很好。”林雪君细细地说道:
“这是乌力吉大哥省下来的羊排扇,这是我做的韭花酱……
“冻柿子虽然只有5个,但是阿木古楞一共就只剩8个了。
“酸菜虽然只有一盆儿,但这些其实够霞姐自己家吃一个多星期。
“牛头是胡其图阿爸从自己家墙上起下来的,这个黄羊皮子也是阿爸自己鞣制的,他说不知道我家人的体格,不然就让乐玛阿妈直接把皮子缝成蒙古袍了。乐玛阿妈是胡其图阿爸的妻子,去年我跟他们一起转场去春牧场,与他们在春天的草原上呆了好长一段时间,接生了我们生产队所有母牛。
“这一瓶马奶酒和都柿酒都是得胜叔给带的,他说如果酒量大,就喝马奶酒,酒量小,就尝都柿酒。不过这俩酒后劲儿都大,要悠着喝。
“这些松子、烟叶、奶片儿等等,都是社长让小刘在供销社帮买的,小刘悄悄告诉我,社长自掏腰包。这相当于另一种形式发给我的奖励,认可我去年的工作。
“啊,妈,那坨冻奶煮的时候得多开一会儿,还得放点水稀释一下,不然不习惯的人容易乳糖不耐。煮好的时候上面一层奶皮子最好吃了……”
这么一大堆东西,每一样是哪位乡亲揣给她的,她都记得。
林父看着徐徐道来的女儿,心里说不出来的温暖。
他曾经担心她在边疆坐不住、呆不下,或许会哭会闹会发小姐脾气,但她用一件又一件踏实的努力与付出,证明了她的成长。
后来他又担心小梅被夸被认同后,会骄傲会浮躁……
可现如今看来,她脑袋里似乎一直绷着一根弦,让她记得每一位乡亲的好。且并没有因为大家一直待她好、需要她,就翘尾巴或对此习以为常。
懂得一直关注生活中值得被感激、被庆幸的小事,人就不会迷失,也不会张狂。
林父很欣慰,伸手摸了摸林雪君的头。
父亲因为刚忙碌过,掌心热热的,透过头发传递给林雪君。
她仰头笑笑,目光仔细描摹这位父亲,心里最后一些壳被剥落,她终于沉下一直藏在角落的不安,也努力抹掉了一些伤感。
忙活完,爷孙俩一起贴好了春联。
回屋后,大家一块在厨房忙活晚饭,林老爷子亲自上阵杀鱼刮鳞,林父和面,林母剁馅儿,林雪君跑前跑后地帮忙洗菜递东西。没人舍得让她干重活,但又想用小活将她留在厨房里,陪着他们唠嗑。
“我养的狼可好了,晚上出门它总跟在我身后,一回头俩绿油油的眼睛,要多安心有多安心……我的狗生的狗崽,一崽难求!大家掏钱都未必买得到,其他生产队的人都来买呢……我还养了两头驼鹿,还是幼崽呢,就有这么高,一顿吃这么大一坨,一吃一盆一拉一缸,哈哈哈哈……”
林雪君忙前忙后,一边还活灵活现地分享自己在草原上的生活。
一些林雪松讲过的故事,长辈们听她又讲一遍,仍觉得奇趣无穷。
可惜今年林雪松便闭关不能回来过年了,不然一大家子人在一块儿,一定更热闹。
晚饭后,林雪君坐在椅子上,听爷爷讲他的革-命故事,热血沸腾得恨不能立即背起包北上继续报效祖国——
她现在浑身是劲儿,能一口气掏十个八个屁股!
林父和林母也分享了他们近段时间的工作,甚至还会复盘、做自我检讨,哪里做得不够好,哪里需要提升等等。
林雪君认真倾听,只觉得这样的家庭氛围实在很妙,大家是亲人,但好像也因为一些尊重、认同和某种共同的意志与追求,将他们的辈分、年纪等因素都拉平。于是,大家好像都成了朋友,什么都能聊,什么都能讲,没有壁垒,没有偏见。
在这间屋里,没有想要宣誓主权乱发脾气、乱否定人的长辈,也没有缺乏耐心只想着自己事的蛮横长辈,这是一个老革-命的家庭,在林老爷子这一代,就连父权也一并被当做大山给推倒了。
真好。
窝在母亲怀抱,林雪君就着饭困的劲儿,难得地变回孩童,懒洋洋地听长辈们讲话。
林老爷子和林父就工作上的事展开激烈讨论,林母则像一只称职的母猴子,抱着林雪君这只小猴子,一下一下地抚摸她头发。
林雪君就握住母亲的另一只手,不时摸摸母亲指节处的褶皱,或抠一抠母亲的指甲,摆弄着,像在玩玩具。
夜漫漫,一家人一边吃沙果干,一边喝红枣和红糖煮的羊奶,一边守岁。
当屋内的钟表终于快要指向0点,林雪君跳起来,悄悄跟着秒针倒计时。
钟声响起,站在院子里的林父当即点燃炮竹。
远近不一、此起彼伏的噼里啪啦声响里,林母将饺子推进大锅沸水。
林雪君捂着耳朵走进院子,看着炮竹噼啪炸开,无数纸屑被崩得四射飞舞,炮竹味道的白雾弥散向四周……
鞭炮吓跑了怪物,大家守过岁,迎接新的一年。
林雪君目光穿过砖瓦搭建的房屋和屋间的土路,视线忽然拔高,望向有些灰蒙的天。
驻地的大家一定也在放炮竹,沃勒胆子大,大概会警惕地观望。糖豆胆小,不知道会不会瑟瑟发抖地钻在狗屋里,躲在沃勒身后。
今晚沃勒和糖豆应该也能吃上饺子,塔米尔、托娅还有翠姐他们都可能会带饺子去知青小院照顾她的大狼和大狗,各种口味的饺子,羊肉馅的、牛肉馅的、猪肉馅的……
放炮前,大队长一定会带大家先敲锣打鼓给牲畜们做好心理准备,家里的鸡鸭等家畜听惯了吵闹声,应该也不会出现惊吓过度的情况。
小驼鹿们也是第一次迎接新年,对熬夜守岁,跑出屋子放炮竹的人类不知道会不会心生疑惑。
爱看热闹的小红马肯定会站在栅栏里一直唏律律地叫唤,它被困着不能跑出去玩,准不高兴。
不知道阿木古楞那个哭包,今夜会不会去跟王小磊阿爸和萨仁阿妈一起守岁,有没有饺子吃……
新的一年,请一切都平安,所有人都开心吧。, ,887805068
街道上晃悠悠驶过产自匈牙利的红身公交车,数辆大二八(自行车)从其左右穿出,速度更快地走街过巷。
公交车内一位乘客左手抱着新买的炮竹,右手搭着车窗, 无聊地四处张望。
坐在自行车横杠上戴着雷锋帽的孩子与公车上的成年人对上视线, 调皮地抬手摇摆。成年人才想摆手回应,骑自行车的老父亲嫌孩子摆手遮挡视线, 一把将孩子的手压了回去。
喇叭声响, 公交车驶进另一条巷, 大二八自行车也载着父女俩拐向另一侧的筒子楼区。
林父林母骑着自行车, 速度极快地穿过街巷。终于抵达火车站时,草草锁上车便往出站口奔。
之前在火车站落空了1次, 本以为女儿或许赶不及回来跟他们过除夕,不想忽然接到女儿的电话,说她已经到北京站了, 需要来接一下。
听到女儿声音时, 林母眼泪差点涌出来。
年三十,火车站上已经没太多人了。
远远便瞧见出站口一堆杂物前站着个笔挺的女孩子, 穿着厚实的羊皮蒙古袍, 脑袋上戴着个怪里怪气的三角形毛帽子, 正好奇地东张西望。
待孩子与林母对上视线, 还来不及开口,林母已扑过去一把抱住了她。
“小梅!”
“妈。”林雪君被抱得紧紧的,迟疑几秒后,也伸手拥住母亲。
清新的香皂味道丝丝缕缕涌进鼻腔,身体记忆中的温暖和幸福笼罩周身,她双臂不由得收紧。
妈妈……
仰头越过母亲肩膀, 她看见一位高大的中年男人站在母亲身后,朝她点头的动作很克制,眼神却暴露出其内心实际上并不平静。
林雪君回抱母亲的手伸长,林父终于上前一步,隔着手套握了握女儿的手。
收回手,林父再抑制不住喜悦,朝着女儿又是点头又是笑。
果然如小松所说,小梅长高了,也结实了,连看人的眼神都更加明媚无惧。在草原的磨砺下,她已长成一棵小松柏,通身都透着股不畏严寒与大风的爽朗和果敢。
终于,林父又迈前一步,展臂拢住妻子女儿,一起拥进怀抱。
几秒钟后,他拍拍妻女,最先从激动的情绪中恢复理性,脸上挂着少见的轻快笑容,低声道:“走吧,先回家,有话回去再叙。”
说着就要兜着妻子女儿往回返。
林雪君却拉住林父,为难道:“爸,你俩都是骑自行车过来的啊?”
“对,你坐爸车后座。”单位倒是给他配了汽车,但他不爱开,又把车退回去了。
林雪君挠了挠眉毛,她倒是好说,往车上哪里一坐都能被带回去,可是——
“这些东西咋搬回去啊?”
说着,她伸手指了指身后一大堆箱子袋子兜子。
“?”林父林母目光转向林雪君身后那堆小山一样的东西,诧异地问:“这不是火车站的杂物吗?”
“都是生产队的社员们还有公社社长让我带回来给你们的。”林雪君手上还拎着胡其图阿爸给她爷爷的牛头呢,一路都没敢乱放——毕竟,万一别人坐下不小心坐坏牛头骨,或者被牛角扎到屁股就不太好了。
“都是你带的?”林母不敢置信地扫视那一大堆东西,再次确认。
生产队的社员们,给带了这么老些东西?好多人就算搬家也没有这么多家当吧。
“哎,小闺女,你爹妈过来接你了?”一位火车站的工作人员戴着雷锋帽路过,见林雪君面前站了俩人,笑着问道。
“是的,大叔。”林雪君点头向父母介绍道:“这位大叔和其他几位大哥大爷一起帮我搬了好几趟,才搬出来的。”
“啊,谢谢。”林父忙过去与之握手。
“别客气别客气,你这闺女不得了啊。说是支边的乡亲们送的年礼,哎呦,这是救过全村人的命吧?哈哈哈——”大叔开朗地指了指林雪君身后那堆东西,看得哈哈直笑。
他们一大家子十几口人备年货,也备不了这么一大堆东西啊。想着又笑道:
“你们家但凡小一点,都装不下这些。”
林父想说两句谦虚的话,结果没压住自己的得意劲儿,哈哈一笑,就把谦虚的话给忘了。
他做领导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这么得意忘形。
最后没办法,林父只得托请火车站的工作人员帮忙雇了个小卡车,好几个准备下班回家过年的大叔大哥过来一起帮忙,才将东西全运上车斗。
夫妻俩一商量,这也别回家了,直接去老头子家吧,他那四合院空地多,能装。
于是,卡车载着年礼和小梅,夫妻俩照旧骑着自行车,一路直奔老林头的四合院。
…
四合院前的窄巷,只通一车,林氏夫妻只得坠在卡车后面。
老林头一大早就在等儿子媳妇过来一起过年了,自己和了浆糊,正踩着小板凳贴春联呢。
街坊邻居一边在院子里顶着太阳杀鱼剁馅,一边隔着院墙闲磕牙。
小卡车一进巷子,所有人的目光就都被吸引了。往常可少见有这样的车往巷子里拐,外面有那宽敞大道不走,搁这儿挤啥呢?
“谁啊?开车往这里拐?哎,老林头你家门口那俩板凳,我给你搬回去吧,别把车给挡住了,叫撞坏了也心疼嘿。”住在对面的白老先生正在院子里逗鸟呢,瞧见小卡车进巷,忙出门帮老林头把凳子捞起来,推门送到院子里了。
“这车,哪儿不好过打哪儿过。”老林头用力将春联拍实,抱着浆糊碗下了小板凳,走到院墙边探头张望。
卡车挡住了后面的林父林母,他也一时没能认出卡车副驾反光的玻璃窗后,坐着的是自家孙女儿。
直到在大家的念念叨叨中,卡车停在老林头院外,邻居们都还在纳闷儿呢。
林雪君跳下车时,终于有人看到了卡车后面的中年夫妻,“哎呦喂”“这不是老林家儿子媳妇嘛~”
老林头往后探脑袋,看到自家儿子将自行车往边上一靠,伸手就去拆卡车斗。
“这是干啥——”他才开口,耳边忽然传来另一道脆生生地招呼:“爷爷——”
…
…
“年货?!这老些东西?”
“哎呦,小梅出息了,带回这么多年礼?几辈子也吃不完呐,哈哈哈……”
“这是把人家生产队冬储食物啥的都给搬回你爷爷院子里来了吧?”
林老爷子站在院门口,听着街坊们吵吵嚷嚷地逗闷子,脸上的笑容就没消失过。
转头瞧见林雪君指挥着“这个不能压”“那个怕冻”,笑容更大了。
林父踩着桌子,在客厅墙上钉好钉子,仔细挂上牛头。
这样一来,所有到林老爷子家做客的人都能一抬头就看到它。到时候大家就都知道林小梅千里迢迢给爷爷背回来一头死在草原上,被狼和秃鹫吃掉后,被人类捡回来的牛头了。
现在,这间大屋里不止有文化,有勋章,还有了大自然的凛冽与残酷,林老爷子很满意。
霞姐给包的沙果干得到邻里们一致好评,林老爷子很小气,一片一片地送,大家才尝出味来,还想再吃吃,林老爷子就会嘶嘶哈哈地念:“就这么一小袋子,大兴安岭沙果,晒的草原大太阳,又被小梅这么大老远背回来,尝尝就得了呗,还想吃饱啊?”
林雪君被逗得直笑,打开酸菜袋子,拎着往屋里走,又被隔壁老太爷家的儿媳妇给看见了:“哎,这东西好啊,我妯娌北方人,冬天会腌,用荤油炒,可好吃了。”
一边说一边满脸向往。
林老爷子探头先看了看有多少,见带不少呢,便抬头问林母:“回头得给你爸妈也带点,剩下的你们两口子也得拿回去些,那就不多了哈?”
“哈哈。”林母听出林老爷子的意思,那意思是‘这也不多,实在没有余力送人’,笑了一会儿才回屋取了个大瓷缸子,装了一些送到隔壁,高兴得隔壁儿媳妇当即决定晚上包酸菜馅饺子。
林母出门时,那儿媳妇还大声喊呢:“等我们包好了,给你们送点。”
“好嘞。”林母只裹着大衣,帽子都没戴,脸上居然还在冒汗,一点没觉得冷。人心情好的时候,什么严寒啊、干燥啊,都不是事儿。
林老爷子带着儿子媳妇和孙女忙活了好长时间,才将院子里堆的东西整理好,光是装东西的箱子、包和布兜叠好了都堆得老高。
“生产队和公社费心了。”林父掐腰站在院子里,抹一把汗,转头看向终于站到跟前的女儿,满眼的欢喜和欣赏。
“大家都很好。”林雪君细细地说道:
“这是乌力吉大哥省下来的羊排扇,这是我做的韭花酱……
“冻柿子虽然只有5个,但是阿木古楞一共就只剩8个了。
“酸菜虽然只有一盆儿,但这些其实够霞姐自己家吃一个多星期。
“牛头是胡其图阿爸从自己家墙上起下来的,这个黄羊皮子也是阿爸自己鞣制的,他说不知道我家人的体格,不然就让乐玛阿妈直接把皮子缝成蒙古袍了。乐玛阿妈是胡其图阿爸的妻子,去年我跟他们一起转场去春牧场,与他们在春天的草原上呆了好长一段时间,接生了我们生产队所有母牛。
“这一瓶马奶酒和都柿酒都是得胜叔给带的,他说如果酒量大,就喝马奶酒,酒量小,就尝都柿酒。不过这俩酒后劲儿都大,要悠着喝。
“这些松子、烟叶、奶片儿等等,都是社长让小刘在供销社帮买的,小刘悄悄告诉我,社长自掏腰包。这相当于另一种形式发给我的奖励,认可我去年的工作。
“啊,妈,那坨冻奶煮的时候得多开一会儿,还得放点水稀释一下,不然不习惯的人容易乳糖不耐。煮好的时候上面一层奶皮子最好吃了……”
这么一大堆东西,每一样是哪位乡亲揣给她的,她都记得。
林父看着徐徐道来的女儿,心里说不出来的温暖。
他曾经担心她在边疆坐不住、呆不下,或许会哭会闹会发小姐脾气,但她用一件又一件踏实的努力与付出,证明了她的成长。
后来他又担心小梅被夸被认同后,会骄傲会浮躁……
可现如今看来,她脑袋里似乎一直绷着一根弦,让她记得每一位乡亲的好。且并没有因为大家一直待她好、需要她,就翘尾巴或对此习以为常。
懂得一直关注生活中值得被感激、被庆幸的小事,人就不会迷失,也不会张狂。
林父很欣慰,伸手摸了摸林雪君的头。
父亲因为刚忙碌过,掌心热热的,透过头发传递给林雪君。
她仰头笑笑,目光仔细描摹这位父亲,心里最后一些壳被剥落,她终于沉下一直藏在角落的不安,也努力抹掉了一些伤感。
忙活完,爷孙俩一起贴好了春联。
回屋后,大家一块在厨房忙活晚饭,林老爷子亲自上阵杀鱼刮鳞,林父和面,林母剁馅儿,林雪君跑前跑后地帮忙洗菜递东西。没人舍得让她干重活,但又想用小活将她留在厨房里,陪着他们唠嗑。
“我养的狼可好了,晚上出门它总跟在我身后,一回头俩绿油油的眼睛,要多安心有多安心……我的狗生的狗崽,一崽难求!大家掏钱都未必买得到,其他生产队的人都来买呢……我还养了两头驼鹿,还是幼崽呢,就有这么高,一顿吃这么大一坨,一吃一盆一拉一缸,哈哈哈哈……”
林雪君忙前忙后,一边还活灵活现地分享自己在草原上的生活。
一些林雪松讲过的故事,长辈们听她又讲一遍,仍觉得奇趣无穷。
可惜今年林雪松便闭关不能回来过年了,不然一大家子人在一块儿,一定更热闹。
晚饭后,林雪君坐在椅子上,听爷爷讲他的革-命故事,热血沸腾得恨不能立即背起包北上继续报效祖国——
她现在浑身是劲儿,能一口气掏十个八个屁股!
林父和林母也分享了他们近段时间的工作,甚至还会复盘、做自我检讨,哪里做得不够好,哪里需要提升等等。
林雪君认真倾听,只觉得这样的家庭氛围实在很妙,大家是亲人,但好像也因为一些尊重、认同和某种共同的意志与追求,将他们的辈分、年纪等因素都拉平。于是,大家好像都成了朋友,什么都能聊,什么都能讲,没有壁垒,没有偏见。
在这间屋里,没有想要宣誓主权乱发脾气、乱否定人的长辈,也没有缺乏耐心只想着自己事的蛮横长辈,这是一个老革-命的家庭,在林老爷子这一代,就连父权也一并被当做大山给推倒了。
真好。
窝在母亲怀抱,林雪君就着饭困的劲儿,难得地变回孩童,懒洋洋地听长辈们讲话。
林老爷子和林父就工作上的事展开激烈讨论,林母则像一只称职的母猴子,抱着林雪君这只小猴子,一下一下地抚摸她头发。
林雪君就握住母亲的另一只手,不时摸摸母亲指节处的褶皱,或抠一抠母亲的指甲,摆弄着,像在玩玩具。
夜漫漫,一家人一边吃沙果干,一边喝红枣和红糖煮的羊奶,一边守岁。
当屋内的钟表终于快要指向0点,林雪君跳起来,悄悄跟着秒针倒计时。
钟声响起,站在院子里的林父当即点燃炮竹。
远近不一、此起彼伏的噼里啪啦声响里,林母将饺子推进大锅沸水。
林雪君捂着耳朵走进院子,看着炮竹噼啪炸开,无数纸屑被崩得四射飞舞,炮竹味道的白雾弥散向四周……
鞭炮吓跑了怪物,大家守过岁,迎接新的一年。
林雪君目光穿过砖瓦搭建的房屋和屋间的土路,视线忽然拔高,望向有些灰蒙的天。
驻地的大家一定也在放炮竹,沃勒胆子大,大概会警惕地观望。糖豆胆小,不知道会不会瑟瑟发抖地钻在狗屋里,躲在沃勒身后。
今晚沃勒和糖豆应该也能吃上饺子,塔米尔、托娅还有翠姐他们都可能会带饺子去知青小院照顾她的大狼和大狗,各种口味的饺子,羊肉馅的、牛肉馅的、猪肉馅的……
放炮前,大队长一定会带大家先敲锣打鼓给牲畜们做好心理准备,家里的鸡鸭等家畜听惯了吵闹声,应该也不会出现惊吓过度的情况。
小驼鹿们也是第一次迎接新年,对熬夜守岁,跑出屋子放炮竹的人类不知道会不会心生疑惑。
爱看热闹的小红马肯定会站在栅栏里一直唏律律地叫唤,它被困着不能跑出去玩,准不高兴。
不知道阿木古楞那个哭包,今夜会不会去跟王小磊阿爸和萨仁阿妈一起守岁,有没有饺子吃……
新的一年,请一切都平安,所有人都开心吧。, ,887805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