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政治交易

今日大雪,</p>

李青懒得动弹,窝在被窝里,看着屋顶无聊发呆……</p>

‘铛铛!’大门被敲响,很快,传来杨一清的声音,“先生在家吧?”</p>

李青翻了个身,假装没听见。</p>

他知道杨一清是来干嘛的。</p>

“我知道你在里面,门是从里面拴上的,你就别装了,这个点怎么也该醒了。”杨一清又喊,改敲为砸,似是有些气急败坏。</p>

李青无奈,起身喊道:“别砸了,这就来。”</p>

来到门口打开门,却见杨一清一手拎着羊肉,一手拎面粉和着糖稀做成的果子,冻得鼻子通红,不远处停着一顶单薄的小轿。</p>

李青诧异:“这大冷的天儿,怎么不乘暖轿?”</p>

这话问的…,何不食肉糜?杨一清嘴硬道:“本官好歹是武将出身,这点冷还是能承受的。”</p>

李青好笑:“都这岁数了就别逞强 了,若是得了风寒,可就得不偿失了。”</p>

“你这人……”杨一清深吸一口气,道:“不请本官进去坐坐吗?”</p>

“进来吧。”</p>

杨一清脸色这才缓和了些,回头道,“你们几个上轿避避寒。”</p>

来到客堂落座,李青见杨一清冻得只哈气,就差打摆子了,暗暗好笑:</p>

“稍等,我去取木炭来。”</p>

关上门窗,燃上木炭,杨一清这才感受到了温暖。</p>

杨一清道:“无意间听皇上说起先生来了京师,便想着来瞧瞧,唉,这人啊,年纪大了……”</p>

李青截断道:“杨大学士宝刀不老,如此严寒都不惧,足见体魄强健!”</p>

“……”杨一清从袖中摸了摸,摸出一张银票放在桌上,“劳先生帮杨某在皇上面前说两句好话,准许杨某告老还乡。”</p>

李青瞥了眼,是一张‘一百两’面额的银票,再看杨一清一脸肉疼,瞬间就明白他为何不乘暖轿了。</p>

“你好歹也是内阁次辅大学士,就没有……炭敬的吗?”李青问。</p>

“什么冰敬炭敬,说白了,不就是受贿嘛。”杨一清不屑道,“本官读圣贤书,又岂会是那种人?”</p>

李青一滞,缓缓点头,叹道:“大明如你这样的官员,十不足一,不,百不足一啊。”</p>

官员俸禄涨了数次,可物价也在上涨,真要完全依赖俸禄,日子还是有些清苦的,毕竟要养一大家子。</p>

父母、妻儿、丫鬟、小厮、轿夫……这些都是省不了的,京师物价又高,难免捉襟见肘。</p>

“钱你收回去吧。”李青实在无法昧着良心收下这钱。</p>

杨一清眸光一亮,喜道:“这么说,先生愿意施以援手了?”</p>

李青好笑:“瞧你这话说的……钱我都没收,自然是拒绝了!嗯…,这果子不错,挺甜的。”</p>

“你……!”杨一清气郁,“那你还吃?”</p>

“不是……你好歹也是大学士,总不能再给人家退回去吧?”李青无奈拍拍手,劝道,“现在君臣关系搞成这样 ,你怎么能放心呢?”</p>

杨一清闷闷道:“我在不在跟君臣关系没丁点影响,且不说我本就不合群,就算是杨廷和,也无法扭转!甚至……我留下来反而不好。”</p>

“这话怎么说?”</p>

“影响杨廷和发挥!”杨一清道,“其实,杨廷和是个非常出色的实干派,我虽不喜他的作风,对他的能力还是肯定的。”</p>

李青更不解了:“既如此,何不握手言和?”</p>

“一山不容二虎,我可以坦荡,他却不相信我的坦荡。”杨一清语气无奈,“与其讨人嫌,不如回乡歇养……”</p>

李青残忍拒绝:“抱歉,我就是一介白身!”</p>

杨一清:“……”</p>

过了会儿,</p>

“我若能推广那数百简化字呢?”</p>

“哦?”李青惊诧,“皇帝不行,你行?”</p>

“看来我猜的不错,果真出自你之手。”杨一清颔首道,“我行!”</p>

李青没有否认是自己提出的,好奇道,“你凭什么行?”</p>

“我不行,杨廷和行!”杨一清道,“你若能帮我争取退休,我便可以此为政治筹码,让杨廷和鼓动推行。”</p>

李青微微皱眉,他倒不是很怀疑杨一清的话。</p>

却听杨一清又道:“那些简化字中,大多数都有在书法中运用,只要推广开来,过不太久就会成为主流,其他不说,光是写奏疏就能省很大力气。”</p>

杨一清盯着李青,一字一顿道:“怎么样,可愿?”</p>

李青狐疑道:“你觉得杨廷和真会与你达成政治交易?”</p>

“我确定!”杨一清点头:“杨廷和这人政治才能没的说,可有两点不好,一是容人雅量不足,二是热衷权力。我的离开,会促使他成为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p>

李青沉吟道:“须知,这数百字的改动,对科举也是有影响的啊!”</p>

“暂时肯定不能跟科举联动,先在朝官、地方官圈子里推广之后,才能再运用到其他场合。”杨一清道,“读书是为了做官,当官的用那数百简化文字,读书人自也会效仿,久而久之,自然而然。”</p>

李青思忖良久,颔首道:“那成,改日我向皇上进谏,可你若失信,我还能让皇帝把你拽回来!”</p>

“……本官说话一向算话!从不无的放矢!”杨一清黑着脸保证。</p>

李青含笑点头:“那就这么定了,今儿大雪,明日我就进宫。”</p>

“如此最好不过。”杨一清目的达到也很开心,“杨某告辞。”</p>

李青跟着起身,“杨大人慢走。”</p>

送走杨一清,李青也没心情再躺回被窝了,刚好木炭燃上了,又有新鲜羊肉,索性架上锅涮起了羊肉……</p>

次日,李青进宫说了杨一清的事。</p>

他没有隐瞒,连同简化字推广也一并说了。</p>

朱厚照答应的很爽快,一来,他也想在走之前做些实事,二来,他想走还要依仗李青,自不会反对。</p>

至于简化字之后会带来什么影响,朱厚照就不操这个心了,总之……</p>

无所谓,李青会负责!</p>

……</p>

半月后,朝廷推出了一项政策——</p>

正德十六年起,奏疏需参照《繁简字典》,以简化字书写!</p>

五百余字说多不多,说少不少,群臣自然是有怨言的,不过杨首辅一向够意思,加之只是书写奏疏时用,并未波及到其他方方面面。</p>

他们不爽,却也没太大抵触。</p>

推行简化字的第一步,总算是迈了出去。</p>

严格来说,这并不算普及!</p>

不过李青觉得也挺好了,正如杨一清所言,官员用简化字,读书人便会效仿,久而久之,自然而然。</p>

……</p>

不肯接受治疗的纪氏状态一天比一天差,不过,李青还是给开了药,尽到了医生的责任,至于病人如何选择,那他就无法干涉了。</p>

邵氏李青也给瞧了,确实瞎了,不仅瞎了,离大限亦不太远,估摸着也就一两年的事了。</p>

与纪氏不同,邵氏身体没病,反倒是精神……出了点问题。</p>

想想也正常,丈夫故去,独守深宫,儿子远在藩地,暮年又丧子……所幸问题不大,远未达到精神病的严重程度。</p>

只是瞧着怪可怜的。</p>

怪只怪……岁月催人老啊!</p>

毕竟,朱见深都走了那么多年了……</p>

邵氏、纪氏都到了古稀之年,在这时代称得上长寿了,都快够得上喜丧了,没什么可惋惜的。</p>

李青也挺能理解纪氏的选择。</p>

行将枯木又一身病症,丈夫、儿子早早逝去,唯一的大孙子又不着调……确实是种煎熬。</p>

……</p>

腊月二十三,小年这天,纪氏殡天了。</p>

临终之际,朱厚照附在她耳边,告知了自己有儿子,她有重孙子的事实。</p>

纪氏没留下遗憾,知道儿子这一脉有了延续,安详地闭了眼。</p>

目睹离别,李青称不上不难过,只是感慨这时光的无情,当真是……任你风华绝代,到头来一样腐朽。</p>

记得当初第一次去安乐堂,纪氏还是个初为人妇的小媳妇儿呢,模样清秀,话很少,满眼都是自己的娃。</p>

只可惜,她的娃未能给她养老送终。</p>

又是遗憾……</p>

~</p>

李青不是朝中官员,没理由,他也不想参加哭丧,便回了小院窝着。</p>

他知道,接下来就是正德出问题了。</p>

而有医治宪宗、孝宗皇帝经验的他,走是肯定走不了,群臣对正德讨厌归讨厌,都还是想让大明公司开下去的,正德无子嗣的情况下,若是有个好歹……</p>

这些个朝堂大佬并不愿看到这种情况!</p>

一朝天子一朝臣,若是儿子继承老子的皇位还好,总要给他们这些老臣一些面子,可若是换成了藩王继承大统……情况如何就不得而知了。</p>

于公于私,他们都不想大明出现系统性风险。</p>

基于此,李青这个神医,不能轻易离开京师。</p>

事实也确如他所料,朱厚照打着孝道的招牌,整日嚎啕不止,上演一出悲痛过甚,生生给病倒了。</p>

太医只象征性的切了下脉搏,便脸色一变,惊叫道:</p>

“快去请李神医……!”</p>

一切都在按照预先定下的剧本走,李青却并没有感到开心,皇权更迭可不是过家家。</p>

未来,他怕是再难偷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