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1章
第771章
谢知彰见此心中欢喜,亦是边吃边继续道:“你莫要担心,阿梨不会有事的。本文搜:红宝石文学 免费阅读我们一定会想办法救她的!实在不行,到时我们护送她去南疆,让我父亲寻那南疆祭司,亲自给阿梨解毒。”
沈隽意扯了扯唇角,“好,多谢大公子。”
“我们都是自家兄弟,何必这般见外呢?”谢知彰摆了摆手,低声道:“只要你们都好好儿的就行。”
“咱们自上辈起,谢家就人丁凋零,现在只有你我几个兄弟在了,我们自是该好生亲近互助的。”
“以后有事了,就尽管来府中,不必拘泥。”
沈隽意垂头应了声,没有再多言。
刚吃过早饭,谢知彰就领着沈隽意往外走,才走了几步,就见到谢夫人匆匆赶了过来,见到沈隽意,她眼眸一亮,三两步迎上来。
“阿隽,你来了啊!”说着,她瞪了眼谢知彰,“怎生不知会我一声?若不是厨房与我说你有贵客,我竟是不知是阿隽来了。”
谢知彰摸了摸鼻尖,“阿隽来时,刚好用早膳,就留着他多待了会儿。这可不,现在就领来见您了。”
沈隽意略微一拱手,“谢夫人。”
谢夫人见他还这般生疏,心底暗暗叹了口气,面上依旧笑容满满,“阿隽,可吃好了?看你比起前阵子所见,更加消瘦了些。可得好生照顾自己,不然这后头科考还得好几日,莫要病着才好。”
“多谢夫人挂念,沈某一切安好。”沈隽意垂眸,语气平淡。
谢夫人心中不免有些失落,温和道:“阿隽,你若是有空,多来府上走动走动。老太君时常念叨着你,自从上回见着你了,老太君的身体都康健了不少,从前她惦念着阿危,心里都害了病。”
“可如今不同了,她心中重新有了挂念,便是每日里饭食都用得多了。”
“是啊,每次我们说起你时,她老人家眼睛都亮得很。”谢知彰也在旁边点头附和,“若是她知晓你今日来,定是会很高兴的。”
沈隽意一怔,想起那日见过的头发花白的谢老太君,薄唇微微抿起,点了点头。
他既是答应了去见谢老太君,自是不会推辞。
谢夫人掩嘴笑道,“那咱们就去见老太君吧。她估计啊,也听说了消息,咱们再不过去,她老人家就该来了。”
三人缓步走出院落,沿着曲折的回廊走去,沿途花木扶疏,小鸟啁鸣,处处透着雅致与安宁。
穿过几重庭院,转过一座月洞门,眼前景色顿变,一座典雅古朴的院落出现在眼前。
院内松柏苍翠,四季桂开得正盛,一簇簇米粒般大小的淡黄色花朵在绿叶映衬下,娇小可爱。
“这便是老太君的地方。”谢知彰介绍道,“老太太喜欢桂花香气,所以院子里特地种了两株,秋日里最是香气扑鼻。”
“桂香清幽扑鼻。”沈隽意淡淡道,“雅致出尘。”
谢夫人笑意盎然:“阿隽也喜欢桂花香?今年不凑巧,桂花开得有些晚了,如果换成往年,这成片都得开满了,到时还能做些桂花糕。”
说话间,一位嬷嬷从撩起帘子从正屋走了出来,见到几人,眼眸一亮,三两步迎了上来。
“夫人,大少爷,你们来了啊。”
说着,她的视线又落到沈隽意身上,神色一愣,旋即欢喜不已的行了一礼,“小公子,您也回来了。老太君方才还念着您呢,快快请进!”
她上回跟着老太君去过,自是认得沈隽意的。
更不用说,沈隽意这副样貌跟谢危岑一般无二,作为谢家老人,那自是一清二楚谢老太君的心思。
沈隽意也礼数周全地回了一礼。
见得他这般知书达理,老嬷嬷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来,连忙撩起帘子,“老太君,您瞧瞧看,谁来了啊!”
沈隽意随着谢夫人两人进了正屋。
只见厅内陈设古朴雅致,银发苍苍的谢老太君面容慈祥,正拿着一把剪刀,仔细地修剪着几上一盆兰花,一时都没注意到人。
闻声,谢老太君抬头望来,见到沈隽意,目光一凝,手中的剪刀一斜,差点剪到自己。
亏得旁边的丫鬟眼疾手快地接过,才没叫她伤到自己。
“阿隽?”谢老太君激动地快走几步,脚步都有些踉跄,“你来了啊!”
沈隽意注意到她眼眸神采灼灼,竟是比上次相见时精神好了几分,脸上的皱纹舒展了,整个人仿佛都年轻了几岁。
“老太君。”
谢老太君忙走到他跟前,拉着他的手,仔细端详着他,眼眶都湿润了,“好孩子,你总算肯回府中了。”
“这些时日过得可好?身体可康健?科举准备得如何了?”
沈隽意愣了愣,一时被被这一连串的问题弄得有些不知所措,但很快又回过神来,垂首恭敬又不失礼数地一一作答。
“我一切都安好,身体无碍,科举准备尚可。”
“来,快坐。”谢老太君带着他到软榻上坐下
,都顾不上大孙子和儿媳了,心神都落到了沈隽意身上,突然她扭头对旁边伺候的嬷嬷道,“你们去把新做的点心都送来,茶也泡些好的来。”
老嬷嬷连忙应声而去,不一会儿,桌面便摆满了精致的茶点。
谢夫人和谢知彰互相对视一眼,并不奇怪,纷纷自行坐下。
“这是今年新上的新茶,对了,这是桂花糕,我小厨房做的,你且尝尝合不合口味?”谢老太君热情地招呼道。
沈隽意有些无措,顿了顿,还是拿起一块桂花糕轻轻咬了一口。
“香甜绵软,桂香四溢。很是好吃。”
谢老太君闻言,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你喜欢的话,晚些我命人给你备下,回头你会试带去。对了,尝尝这血燕,亦是补身得很……”
沈隽意有些局促,他没想到谢老太君这般热情,一时有些无措忍不住看向谢知彰。
谢知彰弯起眉眼,乐见其成。
沈隽意深吸了口气,低声道:“多谢您。但是我此行是有事相求……”
闻言,谢老太君动作一顿,挑了挑眉,目光慈爱道:“你有什么事?且说来听听。你的事,府中上下定给你办得敞亮的。”
沈隽意放下手中的点心,神色凝重道:“老太君,今日冒昧前来,是因为我妻子病重,情况危机,听闻镇国公府与温家亲近,且温家医术高明,特来求助。”
“哦?孙媳妇是什么病?可要紧啊?”谢老太君闻言,眸子中全是关切。
沈隽意垂下眼帘,语气低落,“阿梨所中所中乃是南疆蛊毒,名为‘灵蛊血毒’,听闻温家曾去云城,或对此毒有所了解……”
“灵蛊血毒?”谢老太君蓦地一惊,面色骤变,苍老的手不由自主地紧握椅子,“这可不是什么普通毒!”
她脸上的笑容消失了,“这灵蛊血毒是南疆最阴毒的蛊毒。”
沈隽意心中一紧,手指不由地攥紧了衣角,“老太君可知此毒可有解法?”
谢老太君沉吟片刻,眉头紧锁,“老婆子对这些并不精通,但依稀记得,此毒最是奇特,若是子母蛊之法,若是没有母蛊,很难彻底解除。”
她低眼凝视着沈隽意,声音逐渐低沉,“阿隽,却有人刻意为之?”
谢知彰在一旁解释道:“祖母,阿隽方才与我所言,想请温家相助,但我们与温家久已不来往,恐怕有些难办。”
谢老太君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复杂,轻轻叹了口气,“温家啊……”
沈隽意察觉到气氛凝重,微微低头,“莫非是令老太君为难……”
“不为难。”谢老太君拉住了他的手,皱紧的眉头渐渐舒展,“既然是阿隽所求,老婆子自然要竭尽全力而为。”
她转向谢知彰,声音,“去,让人准备笔墨纸砚。我要给温家写信!”
谢知彰一愣,随即欣喜吩咐下人准备文房四宝。
沈隽意没想到谢老太君会如此爽快地答应帮忙,心中既感激又有几分复杂,“多谢老太君。”
谢老太君摆了摆手,眼中闪过一抹复杂之色,“一些温家与我谢家,是有些龃龉……”
她轻叹一声,神色有一抹愧疚,“其实,当年的事情,也不全是温家的错。”
沈隽意愣了愣,谢知彰已经带着笔墨纸砚回来了。
谢老太将纸张铺放在案几上,又对沈隽意道:“阿隽,你安心,我这就写信给温家,相信温老太君看在往日的情分上,定会相助的。”
说完,她取过笔来,蘸墨提笔,迅速地在纸上写起来,字迹苍劲有力,根本不像是个花甲老人所写。
“云城南疆的巫医才是最精通蛊毒的。”谢老太君边写边说道,“温家虽曾在南疆驻扎过,对蛊毒有些了解,但轮起来解毒……隔靴搔痒。”
沈隽意心中一凛,“老太君的意思是?”
“若是温家无法解决,”谢老太君停下笔,目光深邃地望着沈隽意,“就需得去一趟南疆了。”
谢知彰见此便道:“阿隽,你莫要担心,阿梨不会有事的。我们一定会想办法救她的!实在不行,到时我们护送她去南疆,让我父亲寻找那南疆祭司,优先给阿梨解毒。”
沈隽意扯扯唇角,“如此就多谢大公子。”
谢老太君此时沉思片刻,突然道:“我记得家里还有一种抑制蛊毒的丹药,是当年老国公从南疆带回来的。虽然已经很久了,但应该还是有些用的。”
她转向谢夫人,吩咐道:“去吧,叫人从我的药匣中取出那个青瓷小瓶,里面装的是‘玉露丹’,对压制蛊毒有奇效。”
谢夫人应声而出,这时便带着一个精致的青瓷小瓶回来了。
谢老太君小心翼翼地掏出瓶中的丹药去,是五颗莹白如玉的小丸子,涂着淡淡的药香。
“这玉露丹是极品疆南药材所制,可暂时抑制蛊毒,让阿梨不至于太过痛苦。”谢老太君将瓷瓶递给沈隽意,“每次服用时以温酒送服。”
沈隽意接过,神色感激,郑重地道:“多谢老太君厚赠。”
谢老太君摇摇头,脸上露
出慈祥的笑容,“老婆子能帮上忙,心里也是高兴的。”
她突然轻轻拍了拍沈隽意的手背,语气温和,“阿隽,阿梨定会无恙的,你不必过度忧心。我谢家一定竭尽全力相助,不会让她有任何闪失。”
沈隽意被这突如其来的亲昵动作弄得一怔,但心中却涌起一股暖流。
“多谢老太君。”他轻轻道,眼中闪过一抹复杂的情绪。
谢老太君看着他,眼中满是疼爱,突然话锋一转,问道:“阿隽,科举之事准备得如何了?可有把握?”
这突如其来的问题让沈隽意愣了一下,随即回道:“尚可。已经进入贡院看过了,这几天都在温习。”
“好,好。”谢老太君连连点头,眼中满是期待,“你聪明过人,定能高中。说起来,当年你小叔叔,我就想过让他走科举之路,奈何……”
她的声音渐渐低沉,神情有些恍惚,但很快又回神,“不说这些了。阿隽,你现在就专心准备科举,其他的事情有我们谢家在,你不必担心。”
沈隽意扯了扯唇角,不置可否:“多谢老太君关心。”
谢知彰见状,连忙岔开话题,“祖母,阿隽刚到京不久,对会试应当也不太熟悉,我想着,给他请个经验丰富的先生指点一二,不知道祖母觉得如何?”
谢老太君眼前一亮,连连点头,“如此甚好!”
她思索片刻,突然拍案道:“就请马大人吧!他桃李满天下,教出的学生不知凡几,如果有他指点,阿隽定能更进一步。”
沈隽意连忙摆手,“不必麻烦了,晚辈自有分寸的。”
“这怎么能算麻烦呢?”谢老太君不容拒绝地道,“马大人虽已年迈,但目光独到,最通科举门道。有他指点,你必定事半功倍。”
见沈隽意还想推辞,谢老太君语气顿时坚决,“阿隽,这件事就这么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