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七仔 作品
第1135章 “学习最好的孙黑炭”
孙山说完话后,便领着一众官吏离场。
像他这种“位高权重”的领导,必要时刻装高冷,不能太亲民,更不能啰里啰嗦。
说不定下面的人恨不得你早点离开,好让他们恢复自由的空气。
果然孙山和一群官吏走后,整个县学门口的气氛轻松不少,空气也活泼不少。
考生甲和王嘉行一样,昨晚没睡好,两个黑眼圈老大的,无精打采地说:“今日起床也起得太早了,哎,我昨晚一整晚都没怎么睡,等会还要赶路。”
看样子就像有钱人家的孩子,娇生惯养。
考生乙摇了摇头说:“启程的时辰算好的,就算要三更半夜出发也得出发。你看看孙大人,也陪我们一起早起哩。”
考生丙是孙山最新加入的粉丝,冒着星星眼地说:“孙大人真是个好官,这么关心我们这些考试,是我们上辈子积德积福才遇到孙大人。这次不仅派护卫护送,还给我们提供住宿,更给我们伙食补贴,哎呀,这样的孙大人,请来一群。”
一听这语气,就知道是个知恩感恩的好考生。
考生丁连连赞同地说:“护不护送这些都不要紧,最重要的是孙大人给我批文章,天啊,孙大人竟然真给我看文章。
十天前,我壮着胆子拿着文章找孙大人,虽然没找到,但找到孙大人的厨子,让他帮忙给递送文章,哎呀,想不到几天后,孙大人真的看我的文章,还鼓励我好好学。”
考生丁是个聪明的,衙门深深,哪里那么容易找孙大人。
可找厨子就不一样了,天天见他们出来买菜。
艾玛,就这么精准地找到孙大人的厨子--汪嬷嬷,夏氏,大头狗,然后真的给批改文章了。
考生们一愣,眼睛亮闪闪地看着考生丁。
平时他们也想给文章孙大人看一看,给一给意见,有三种途径。
一种是衙门有人,让帮忙递送。
二是交给邓教谕,让教谕帮忙递送。
三四直愣愣地跑到衙门,让看门的给递送。
这三种方式,第一种成功率最高。
第二种还未到孙大人手中就被邓教谕批评得一无是处,哪里还有勇气再递送。
第三种看守门人的心情,喜欢就给你送,不喜欢,鸟都不鸟你。
想不到考生丁竟然另辟蹊径,找到厨子递文章。
听说厨子是孙大人的心腹,说话非常有分量,孙大人千里迢迢把这三个厨子带到沅陆,只因他们做饭非常好吃。
孙大人离开不了。
考生眼睛亮了又亮,暗暗把这种递送文章的法子记在心里,有需要就“偶遇”厨子。
考生们这里一堆,那里一堆,对着孙山以及一众官吏议论纷纷。
因为今年的院试非常特别,跟以往自生自灭的情况完全不一样。
这次衙门提供充足的条件,让他们身上的资金负担减轻不少。
李寡妇就是这次的受益者之一。
今日“科举誓师大会”,儿子站在学生堆那里,她就站在家长堆那里,等孙山一伙人走后,李寡妇立即跑到儿子跟前。
仔细地嘱咐:“儿啊,这次得要好好考。不要辜负孙大人的期望。咱们沅陆县难得来了一位好官,得要好好珍惜。谢天谢地,多亏有孙大人,这次参加院试,我们轻松不少。”
李寡妇因为有一手好绣活,所以才能供得起儿子读书。
只是随着年纪越来越大,眼睛看东西越来越迷糊,好手艺也渐渐退化,赚的钱比以往少了不少。
儿子先中童生,之后落榜,之后再落榜,这已经是第三次。
虽然落榜次数不算多,但再也没有银钱支撑儿子继续走科举之路了。
李寡妇想厚着脸皮去借钱,也让儿子再考几次。
正想去借钱之际,哪知道学堂的夫子告知他们,衙门出了告示,这次院试可以免费护送,免费住宿,后来甚至还有伙食补贴。
李寡妇和儿子不敢相信,先壮着胆子跑到衙门问清楚。
看门的衙役态度非常不好,说话非常不耐烦,让他们有事无事都别来衙门,到县学那边去。
衙门并不是他们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
衙役向来像恶狗那样凶恶,李寡妇和儿子也习惯了。
急匆匆地跑到县学问,等到了目的地,发现不少人已经在了,问的是同样的一件事。
而县学那边非常明确地告诉他们,想要免费的护送,免费的住宿,先到所在学堂报名,然后夫子会把名单报告给县学。
还说凡是参加这次院试的童生,还能得到伙食补助。
也就是说他们这次科考,家里只需要出报名费,互结费就行了。
李寡妇和儿子再三确认后,喜极而泣。
随后一直在忐忑中度过。
直到此时此刻才确定一切都是真的。
李寡妇立即化身孙山粉丝,狂热地说:“儿啊,孙大人是个好官,我们沅陆百姓今后有福了。”
李寡妇儿子点了点头说:“阿娘,我知道了。多亏有孙大人,这次我才能顺利地参加科考。”
李寡妇省吃俭用,努力工作,赚够了儿子的报名费,互结费。
本想邻里街坊,亲朋好友借一借。如今不用了,瞬间一身轻。
李寡妇还想着只要孙大人在他们沅陆做官,说句不好听的,儿子还能多考几次。
许多家长像李寡妇那样,对着考试千叮万嘱,路途遥远,做家属的难以放心。
孙大力和孙黑炭拿着名单,递给了王嘉行。
孙黑炭时而用半生不熟的官话,时而用半生不熟的沅陆话,加上孙大力在一边指手画脚地对着王嘉行吩咐:“王童生,让大家安静,站好队列,我们清点人数,然后就启程了。”
孙山身边的人才出奇的少,会讲官话的孙定南要管理试验基地,桂哥儿又离不开孙山,师爷更是有活干,至于汪管事,腰还疼着。
没办法,只能矮个子里挑高个子,让“学习最好的”孙黑炭冲出来,跟在孙大力身边,和王嘉行交涉。
多亏王嘉行跟孙家人相处了久,连蒙带猜地知道孙黑炭和孙大力在说什么。
立即拿起名单,装模作样地喊:“同窗们,排好队,现在清点人数,要出发了。”
又对送行的亲属们说:“各位阿爷阿奶大伯大娘,你们送行就到此为止,我们要出发了。这出发可讲究了,是孙大人特意找人算好时辰,万万不能错过。出发的时辰利好我们这次的院试,咱们一定要按照时辰启程。”
这么一说,想考生高中的亲友团立即弹开,离得远远,害怕因为自己的耽误,而让考试落榜。
王嘉行满意地点了点头。
孙大力一伙护卫清点人数,一切准备好后,时辰已到,立即启程。
像他这种“位高权重”的领导,必要时刻装高冷,不能太亲民,更不能啰里啰嗦。
说不定下面的人恨不得你早点离开,好让他们恢复自由的空气。
果然孙山和一群官吏走后,整个县学门口的气氛轻松不少,空气也活泼不少。
考生甲和王嘉行一样,昨晚没睡好,两个黑眼圈老大的,无精打采地说:“今日起床也起得太早了,哎,我昨晚一整晚都没怎么睡,等会还要赶路。”
看样子就像有钱人家的孩子,娇生惯养。
考生乙摇了摇头说:“启程的时辰算好的,就算要三更半夜出发也得出发。你看看孙大人,也陪我们一起早起哩。”
考生丙是孙山最新加入的粉丝,冒着星星眼地说:“孙大人真是个好官,这么关心我们这些考试,是我们上辈子积德积福才遇到孙大人。这次不仅派护卫护送,还给我们提供住宿,更给我们伙食补贴,哎呀,这样的孙大人,请来一群。”
一听这语气,就知道是个知恩感恩的好考生。
考生丁连连赞同地说:“护不护送这些都不要紧,最重要的是孙大人给我批文章,天啊,孙大人竟然真给我看文章。
十天前,我壮着胆子拿着文章找孙大人,虽然没找到,但找到孙大人的厨子,让他帮忙给递送文章,哎呀,想不到几天后,孙大人真的看我的文章,还鼓励我好好学。”
考生丁是个聪明的,衙门深深,哪里那么容易找孙大人。
可找厨子就不一样了,天天见他们出来买菜。
艾玛,就这么精准地找到孙大人的厨子--汪嬷嬷,夏氏,大头狗,然后真的给批改文章了。
考生们一愣,眼睛亮闪闪地看着考生丁。
平时他们也想给文章孙大人看一看,给一给意见,有三种途径。
一种是衙门有人,让帮忙递送。
二是交给邓教谕,让教谕帮忙递送。
三四直愣愣地跑到衙门,让看门的给递送。
这三种方式,第一种成功率最高。
第二种还未到孙大人手中就被邓教谕批评得一无是处,哪里还有勇气再递送。
第三种看守门人的心情,喜欢就给你送,不喜欢,鸟都不鸟你。
想不到考生丁竟然另辟蹊径,找到厨子递文章。
听说厨子是孙大人的心腹,说话非常有分量,孙大人千里迢迢把这三个厨子带到沅陆,只因他们做饭非常好吃。
孙大人离开不了。
考生眼睛亮了又亮,暗暗把这种递送文章的法子记在心里,有需要就“偶遇”厨子。
考生们这里一堆,那里一堆,对着孙山以及一众官吏议论纷纷。
因为今年的院试非常特别,跟以往自生自灭的情况完全不一样。
这次衙门提供充足的条件,让他们身上的资金负担减轻不少。
李寡妇就是这次的受益者之一。
今日“科举誓师大会”,儿子站在学生堆那里,她就站在家长堆那里,等孙山一伙人走后,李寡妇立即跑到儿子跟前。
仔细地嘱咐:“儿啊,这次得要好好考。不要辜负孙大人的期望。咱们沅陆县难得来了一位好官,得要好好珍惜。谢天谢地,多亏有孙大人,这次参加院试,我们轻松不少。”
李寡妇因为有一手好绣活,所以才能供得起儿子读书。
只是随着年纪越来越大,眼睛看东西越来越迷糊,好手艺也渐渐退化,赚的钱比以往少了不少。
儿子先中童生,之后落榜,之后再落榜,这已经是第三次。
虽然落榜次数不算多,但再也没有银钱支撑儿子继续走科举之路了。
李寡妇想厚着脸皮去借钱,也让儿子再考几次。
正想去借钱之际,哪知道学堂的夫子告知他们,衙门出了告示,这次院试可以免费护送,免费住宿,后来甚至还有伙食补贴。
李寡妇和儿子不敢相信,先壮着胆子跑到衙门问清楚。
看门的衙役态度非常不好,说话非常不耐烦,让他们有事无事都别来衙门,到县学那边去。
衙门并不是他们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
衙役向来像恶狗那样凶恶,李寡妇和儿子也习惯了。
急匆匆地跑到县学问,等到了目的地,发现不少人已经在了,问的是同样的一件事。
而县学那边非常明确地告诉他们,想要免费的护送,免费的住宿,先到所在学堂报名,然后夫子会把名单报告给县学。
还说凡是参加这次院试的童生,还能得到伙食补助。
也就是说他们这次科考,家里只需要出报名费,互结费就行了。
李寡妇和儿子再三确认后,喜极而泣。
随后一直在忐忑中度过。
直到此时此刻才确定一切都是真的。
李寡妇立即化身孙山粉丝,狂热地说:“儿啊,孙大人是个好官,我们沅陆百姓今后有福了。”
李寡妇儿子点了点头说:“阿娘,我知道了。多亏有孙大人,这次我才能顺利地参加科考。”
李寡妇省吃俭用,努力工作,赚够了儿子的报名费,互结费。
本想邻里街坊,亲朋好友借一借。如今不用了,瞬间一身轻。
李寡妇还想着只要孙大人在他们沅陆做官,说句不好听的,儿子还能多考几次。
许多家长像李寡妇那样,对着考试千叮万嘱,路途遥远,做家属的难以放心。
孙大力和孙黑炭拿着名单,递给了王嘉行。
孙黑炭时而用半生不熟的官话,时而用半生不熟的沅陆话,加上孙大力在一边指手画脚地对着王嘉行吩咐:“王童生,让大家安静,站好队列,我们清点人数,然后就启程了。”
孙山身边的人才出奇的少,会讲官话的孙定南要管理试验基地,桂哥儿又离不开孙山,师爷更是有活干,至于汪管事,腰还疼着。
没办法,只能矮个子里挑高个子,让“学习最好的”孙黑炭冲出来,跟在孙大力身边,和王嘉行交涉。
多亏王嘉行跟孙家人相处了久,连蒙带猜地知道孙黑炭和孙大力在说什么。
立即拿起名单,装模作样地喊:“同窗们,排好队,现在清点人数,要出发了。”
又对送行的亲属们说:“各位阿爷阿奶大伯大娘,你们送行就到此为止,我们要出发了。这出发可讲究了,是孙大人特意找人算好时辰,万万不能错过。出发的时辰利好我们这次的院试,咱们一定要按照时辰启程。”
这么一说,想考生高中的亲友团立即弹开,离得远远,害怕因为自己的耽误,而让考试落榜。
王嘉行满意地点了点头。
孙大力一伙护卫清点人数,一切准备好后,时辰已到,立即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