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山下 作品

第1237章 神父的错误……只有和尚同情他

米高在港岛出生,港岛长大。虽然长着一副西方脸,但对华人的“礼仪”了解颇深。

冒头自然不是简单的刷下存在感,而是作为曲某人的生意伙伴和朋友,来做东请吃饭的。

半岛酒店中餐厅,还是昨晚那几位大厨的手艺,不过换了一套菜牌。又是一桌丰盛精致,但对北方人来说吃不太饱的大席面……

晚饭过后,陈嘉慧跟几个姑娘约好,明天上午在阿丽亚娜西餐厅碰面,完事便坐着海天基金的公务皇冠先一步走了。

随后半岛酒店派了辆平治,再加上谢楠开的宾利,两辆车载着老乔两口子和姑娘们回中湾别墅。

等人走后,潘世生凑过来低声告诉曲卓,他去商场结账,对方不收。

米高把潘世生的动作看在眼里,不在意的表示,一点小钱罢了,太认真就是不把他当朋友。

就米高从曲卓口中得到的内幕消息而言,姑娘们买的那点东西连九牛一毛的一毛都算不上。

曲卓早就“知道”潘世生结账被婉拒,只不过故意在米高面前表演一下罢了。

对方都言语相激了,自然没再坚持……

————

阿丽亚娜餐厅,角落里灯光昏暗处的卡座。

曲卓坐在老位置上,翻看手中两个牛皮纸袋里的文件……

不得不说,詹姆斯这次下了很大的筹码。

一个文件袋里,是戴英方面在后续合作中的内幕细节。

科研合作。

戴英政府计划投入三亿英镑,戴英皇室投入一点二亿专项资金。由皇家科学院主持,调用资源与内陆展开针对新一代光刻机的商业化研发工作。

两家分工很明确,内陆拿出完善的,具有先进性的设计方案。戴英方以基础科学和工业优势,外加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内陆的方案,促成实验室设计转为商业化落地。

这一过程并不简单,只搞定所有涉及到的基础和设计专利,就是一笔不菲的投入。

可一旦搞成,戴英方面将借助内陆的技术和设计能力,一举挤进高制程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世界第一梯队。

不论影响力还是实际利益,收获都同样巨大。

最关键的是,内陆的实验室产品完成度超过百分之八十五,从整体设计到参数直观可见。

也就是缺乏资金,同时受到巴统的诸多限制,在部分关键技术上被卡住了。即便独立搞出来,也无法外销获利。

不然,在戴英看来,己方压根没有“捡便宜”的机会。

至于商业合作方面,晶圆和集成电路工厂,被戴英Asm公司拿到。通用型计算机项目,被戴英通用电气拿到。

这些在内陆与戴英的谈判中已经明确了,没什么好说的。

詹姆斯提供给曲卓的是,明面上两家公司之下,背地里复杂的股权构成……

戴英正府、新老资本……还有皇室的股份。

真当投入科研的那一点二亿,是戴英皇室心系日不落呀?

那特娘的是投资,不要都不行的那种!

看过了第一个文件袋里的东西,曲卓稍稍沉淀了一下。拿起第二个文件袋拆开……

这个袋子里的东西,分量更重……是关于弯省的。

开篇第一份,是建丰先生的病情资料,甚至附有糖尿病及并发症相关的治疗诊断和医案复印件。

后面,有要点的简述了一番自45年开始,“省外人”对“省内人”的所作所为。

以及“省内人”对“省外入”的态度,是如何从欢迎到不满,从爆发到被镇压,再到如今蠢蠢欲动的过程与现状。还附上了戴英情报分析部门的部分专业研判节选。

最后,是一份附有照片的重点人士名单。

摆在最上面的一位,直接给了曲卓个开屏暴击……

还记得曲卓最初在港岛跟赵桂荣进行的两次交接吗?

在场监督的除了周建全,还有一位戴着大号茶色墨镜,全程不苟言笑一言不发的家伙。

曲卓一直以为,周建全代表的是弯省正情部门,茶色墨镜代表的是军情部门。

好吧,他猜的挨边,但错了,错的还十分离谱。

对方的真实名字叫孝武,是光头校长家第三代的老四……

建丰先生一共有五个儿子,老二和老三是秘书所出,身份不被承认,嫡子中孝武排第二。

他上面的老大,被光头校长惯的长歪啦。

具体的就不说了,被弯省人公认为祸害就可见一斑。

不知道是不是坏事做的太多遭了报应,本身遗传了糖尿病,还整日沉迷于酒色,一次晕倒后因为大脑缺氧太久,成了个只能卧床的半瘫,连话都说不利索。

嫡老三年轻时伤了腿,本身也无意从正,一心只想经商。

也就是说,孝武这个家族老四,嫡老二,基本上是建丰先生唯一的选择了。

问题是……这货生在个有权有势的家庭,大当家的对长孙失望之下,还特别宠他。

不负众望的长成了个……既没文才也没武略的公子哥。整天就知道玩乐享受,上学被退学,当兵被开除……

但有一点比老大强,玩归玩乐归乐,没什么恶名声。

反正不管怎么说吧,光头校长和建丰先生为了培养他,算是煞费苦心。送去慕尼黑正值学院学习,又让他去当“华欣文化事业中心”当头儿。

76年任命为广播电台主任,77年又给冠了个广播事业协会理事长的名头。

明面上的培养的同时,背地里暗戳戳的在情报部门挂职。

情报和军事才是维持位置的两个拳头。

自古以来,军权都是当家人要紧握的。

所以,孝武被允许涉足情报系统,了解内外大势,才能对真实状况有清醒的认知……

关于孝武的情报,只有以上这些。但基于看到的情报,曲卓记忆深处沉睡的碎片化“知识”,被激起了一些。

他记起因为一个笔名叫“江南”的人,引发的一系列变化。受那番变化影响最大的个人,应该就是这位孝武了。

而事件造成的影响,是建丰先生在老美的压力下,当众表述光头家自他以后,不再主持弯省……不但孝武出局,一姓都出局了。

不出也不行,实在是后继无人~

事件前,尽管没多少人看好孝武,但毕竟是个指望。

事件后,随着各方面的“管理”放松,“省内人”才真正活跃起来,走上了历史舞台……

曲卓隐约记得,这位孝武不是个长命的,貌似在不算老的时候,因为急症发作没了……但真实情况,鬼知道。

把孝武相关的资料放在一旁,曲卓继续往后看……

重点人物不少,“省外人”和“省内人”都有,只不过眼下比较活跃的人物,跟后世曲卓生活那个年代的活跃人物,并不是一批人。

所以,大多数名字对于曲卓来说都是陌生的,看过介绍才有了一定的了解。

别说……还真有一个“熟人”。

一个叫李嗷的家伙。

幼时到青年时期的介绍略过,因为“乱写书”、“乱说话”和“乱骂人”在绿道山庄被关了六年。

原本是要关八年的,建丰先生上位大赦天下才提前出来。

出来后也不消停。

李嗷不是被强制“闭麦”了嘛,就以其他人的名义,搞了个叫“自由时代”的杂志,他躲在幕后当主笔。

而那位“其他人”,是一位青年律师,名字大家应该比较熟悉。

没错~

因为先天右手肘外弯过大而免服兵役,遂得以毕业后直接投入职场的青年律师——小阿扁。

要说“搅屎棍”,确实是有点本事的。

其它的不谈,就李嗷搞得的那点小动作,死鬼佬居然都探听的有鼻子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