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唱何须和 作品

第842章 数爱子明贬实褒 为老臣始设资政

谈过了人事问题之后,话题不可避免地又转到了反腐肃贪上。

“御史台近来成绩斐然啊!工部二十年的账都被你们翻了一遍,赃款也追回来不少,可喜可贺呀!”祁翀赞许道。

“军情司亦出力不少,臣可不敢独占这个功劳!”罗汝芳正欲谦辞几句,突然见祁翀脸色变了变,便知自己提起军情司让祁翀又想起了韩炎,立时闭了嘴,不复多言。

“听说韩邦杰也吐了不少人出来?”杜延年忙转移话题。

“是啊,工部员外郎唐家荫、郎中李葵、已致仕的侍郎车琏,还有一个因病去世的原主事,这些人所涉的贪腐之事韩邦杰都多少参与了一些,所以知道的一清二楚。他现在是‘死猪不怕开水烫’,索性豁出去了,也不怕得罪谁了——反正人也都被他得罪光了!

而唐家荫等人为了减轻罪责,也开始攀咬起来,一串一串地便牵出了不少人!现在,牵连出来的贪腐线索已经不止于工部了,礼部、刑部、吏部都有涉及,明年还有的是活儿要干呢,所以臣才跟陛下要人啊!”

“你想要多少?”祁翀问道。

“按陛下的设想,每州即便只派一名外驻御史,那就得是五十人,再加上御史台需要的人手,怎么也得八十人吧?”

“诶诶诶——惟师您这就狮子大开口了啊!”杜延年差点从椅子上跳了起来,“一共才多少人?您张嘴就要八十个!”

“御史台培养一个年轻的御史也不容易,至于各部缺的人,等合州并县完成之后自然会空出不少人的......”

“可是等不了了呀!可以想见,你御史台干的越热火朝天,各部缺的人就会越多!”

“可反腐肃贪也是头等大事啊!”

“各部没人干活了难道就不是大事?”

眼见二人为了抢夺人才争吵起来,祁翀连忙和稀泥:“好了、好了,二位!先不争这个了,那个,罗先生,你要八十人的确太多了,给你六十个吧!你先挑,行吗?杜相,刘璠手底下那帮人全部归你调遣,如何?实在不行,明年秋天再开一次恩科吧!就以朕大婚的名义,如何?”

“臣以为可行!”杜延年忙道,“不过臣建议这次要广施恩惠,不要像上两科恩科那样只开会试,最好是连乡试一起,春天乡试,秋天会试,后年这批人就能用了!”

“可以!”祁翀点头答应,“既然要广施恩惠,那就干脆不限于进士科,连明法科、明算科也一起开了吧!大理寺邱维屏那里也是要用人的——对了,说起大理寺,邱寺卿对罗世兄可是赞许有加呀!说他法理精通,又能旁征博引,在这次修律中出力颇多,俨然已将他作为亲传弟子在着力栽培了。”

罗汝芳心中得意,出口却是吐槽:“邱寺卿谬赞了。臣这小犬性子憨直,不懂变通,也是恼人的很!前几日,御史台往大理寺诉了两个官员,结果被这小子给退了回来,说是什么‘证据不足’、‘孤证不立’!晚上,臣与他争论了几句,陛下您猜他怎么说?他说,‘在家您是我爹,您骂我我不还嘴;可出家门去了衙门,咱们就是同殿之臣,一切公事公办!您办的案子有问题,我不收已经算是给您面子了,要不然我直接判他们个无罪释放,那才叫尴尬呢!’陛下您听听,这叫什么话?!”

“哈哈哈哈......”饶是祁翀心情不好,也被罗汝芳这段明贬暗褒逗乐了,想起第一次见罗颋的情形,便觉得这话罗颋还真能说得出来!

杜延年也笑道:“惟师,这冤枉气您可真没地方撒了!罗世兄这做事一板一眼的性子跟您年轻的时候简直一模一样,这能赖谁?”

罗汝芳也不是真的责怪儿子,摇头笑了一阵便罢。

“对了,陆老是赶在年前就能回来吗?”笑过之后祁翀又问道。

“是的,已经出了荆湖路地界了,今日应该到了京西路了,最多三五日就能进京。”

“陈老还被扣在西夏?”说起这件事,祁翀很是不爽,西夏扣下迎亲使作为人质,这是极不道德的做法。

“陈老来信说,他在西夏还好,西夏人倒也没有为难他,只是不得离开白城而已。不过,关孝芬接替了陈老的职责,已经护送西夏公主进京了,不过——”杜延年话锋一转,“西夏这次来的送亲使似乎有些来者不善。”

“哦?是什么人?”祁翀皱了皱眉头。

“西夏六皇子李秉信。臣不通军事,对此人不大熟悉,不过据关孝芬奏本所言,此人不是个善茬!”

“不怕!在咱们地盘儿上,还能让他掀起什么风浪不成?”祁翀自信满满道,“告诉礼部,两位公主的接待要一视同仁,接待规格就高不就低。再让司天监选个好日子报上来,年后尽快让二位公主跟楚王府完婚。”

“臣领旨!呃,陛下,还有一事内阁不知该如何处置,请陛下示下!”

“何事?”

“陆怀素回京后当如何封赏,似乎有些令人为难。”杜延年面露难色。

的确,作为前阁臣,除非再次入阁,否则陆怀素在仕途上已无任何适合他的位置,但祁翀显然不会再让陆怀素入阁。可陆怀素此次迎亲毕竟有功,如果就这么让他致仕,则难免显得有些凉薄了。

“此事朕早就在考虑了,朝中有些老臣虽然年纪大了难以再承受案牍之劳,可朕又不忍心他们就此离开朝廷——毕竟经验难得,如能仍留朝中以供朕随时咨询,那是最好不过了。所以,朕有个打算,就是设立资政院及资政一职,独立于朝廷品级、俸禄制度之外,仅是一种地位、荣誉,不必上朝理事,平日里亦不必到衙门视事,仅在朕有需要时奉召入宫——当然,也没有额外的俸禄,但可以比照阁臣的待遇享受一些赏赐。比如陆怀素、陈怀礼,还有刘璠,都可以按此例授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