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爱睡觉 作品

第384章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第384章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焦妍儿抿着嘴,等到裴元漫不经心作怪的手停下,才眸光有些散乱的呢喃道,“想着怎么劝说你。”

焦妍儿说完,似乎等着裴元的反应。

她枕在裴元肩头,看着裴元的脸。

裴元脸上如常,停顿的手又抚摸起来。

焦妍儿大约是裴元碰过女人中,成长环境最养尊处优的,那细腻柔润的身体,只是这样软软的捏着,就十分解压。

裴元没有继续问,聪明的焦妍儿却已经明白过来。

——她的男人并不在意她是怎么想的,以及她会说什么,她的男人对她的身体更感兴趣。

焦妍儿像一只听话的猫一样,乖巧的把脑袋伏在裴元肩上。

她柔柔的依靠着裴元,眼睛闭着,也慢慢愉悦起来。

只是脑海中有一个声音彷佛在轻笑。

呵,这样的薄情和自我,难道不是这个狗男人的弱点吗

裴元把弄一阵,又在焦妍儿怀里拱了一会儿,听到外面仆妇敲门,才意犹未尽的向焦妍儿问道,“你晚上吃了吗”

焦妍儿“嗯”了一声。

那娇怯妩媚的声音带着一点酥酥的余韵。

裴元心里痒痒的,对外面懒懒喊了一声,“不吃了,拿走吧。”

说完,抱起焦小美人上了床榻。

第二日天色刚亮,裴元还在迷糊着,就有仆妇在外面轻轻敲着窗子。

裴元睁开眼,看到搭在胸口的小手,莫名觉得可爱。

他坐起身来,一边回了一句,一边拿在手里把玩着。

焦妍儿正疲惫困倦着,也被裴元这一声吵醒,她含含糊糊的问了一句,“怎么了”

裴元已经听明白了,随口答道,“陈心坚让人传信,说是湖广大胜,陆訚、陆完的露布报捷,天一亮就进城了。”

裴元的话有些唏嘘,“霸州军,没了啊。”

正德朝最浩荡的一次大叛乱,就此平定。

那些被压迫者不甘不屈的蒙头乱撞,结束了。

焦妍儿对裴元的这份感触没有丝毫共情,她被霸州军掳走,完全毁掉了本该有的生活。

听了裴元的话,只是问道,“那天下就算安宁了吧”

“安宁”裴元笑了起来,“四川在乱,江西在乱,就连朝廷重兵驻扎的山西,也有人在打家劫舍。广东的乱民攻入江西,破了永丰。四川的乱民,也扩散到了贵州。小王子还侵袭山丹、甘州,大摇大摆的出现在宣府。”

裴元也不想多说那些了。

他拍了拍焦妍儿的肩膀,抓住纤手轻咬了两下,随后才起身道,“我要去处理些事情了,可能过一阵子还要去山东。家里的事情,我会让宋总旗帮着照应。她现在是西厂的掌刑千户,我又给了她一件防身的好东西,足以护你周全。若是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麻烦,她也知道该怎么做。”

焦妍儿“嗯”了一声,整理了下衣裳,起来服侍裴元穿衣。

裴元出了后院,到了前堂,正见陈心坚等在那里。

裴元坐下没多久,就有懂事的仆役赶紧送上早就准备好的早餐。

裴元便一边吃着,一边听陈心坚说着城中的那些传闻。

裴元听完,说了句,“也让人去王琼府上盯着,只要王琼散了朝,就让人来汇报。”

陈心坚记下此事。

裴元又问道,“南下的准备做得怎么样了”

陈心坚答道,“人手已经备齐了,也已经安排了精细的探子提前去各个府县了解情报,司空百户说,随时可以开拔。”

裴元松了口气,直截了当的说道,“明天就走。让司空碎今天下午先派出几个人去前面打前站,安排好后续的住宿饮食。”

陈心坚又记下此事。

裴元吃完早餐,也收拾起了自己的东西。

以前的时候这活儿还有宋春娘来干,如今裴元要离京,城内的风吹草动,还全靠宋总旗盯着。

她这个西厂的掌刑千户权限很大,可以堂而皇之的在京城各处安插人手,也可以肆无忌惮的搜寻情报。

虽说没有“皇权特许,先斩后奏”这么嚣张,但是光凭着西厂压东厂,东厂压锦衣卫的生态链,宋总旗已经算是京中的一号人物了。

再加上她又肆无忌惮的西厂的经费,招募了很多江湖人当番子,就连一些市井的秘闻也知道不少。

宋总旗也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这上面。

没别的原因,爱听。

裴元知道此事后也不由感叹,宋总旗管事这段时光,可能是朝中官员最轻松惬意的时候了。

裴元自身要带的东西不多,却都样样重要。

头一样就是韩千户给的大甲和金瓜锤。

虽说这次平定罗教的事情没有上次那么凶险,谅那邪教教主也不敢对自己不敬,但是事情总有个万一。

裴元这次南下山东的目标,还有山东都司和备倭都司,一旦发生了什么冲突,就怕有狗急跳墙的时候。

安全上的问题,仍旧不能小事。

再就是霸州刀了,心魔袈裟和老鼠口袋了,这三样东西各有妙用,利用的好,能够起到奇效。

而且裴元记着上次韩千户的话,他不认为那是无的放矢。

或许真的会有什么麻烦找上自己。

裴元又选了几件换洗衣物,让仆妇们帮着统统包裹了。

等到下午散朝,有锦衣卫眼线来汇报,王琼已经回府。很快又有另一个锦衣卫来报,谷大用也回了宫外的住处。

裴元想了下,先去见了王琼。

既然要卖人情,当然要趁热了。

裴元带了几个亲兵,径直到了王琼府上。

经过之前的几次沟通,裴元一来二去的和王琼也算相熟了,虽说是堆砌出来的假人设,但是裴元的名字已经开始好使起来。

等到门子进去传报不久,就有府上的管事迎出来。

进到堂上见到王琼,裴元还未开口,王琼就意味深长的说道,“我看了陆訚和陆完的捷报,说是经历了周密的布置后,四月初一的时候,对霸州军发动了总攻。”

王琼在“四月初一”四个字上刻意加了重音。

裴元之前撺掇他上书,对王琼的唯一劝告,就是要等到四月初二。

这两者有如此的巧合,怎么可能会让王琼不多想。

裴元这怎么说难道叉着腰说,这都是老子安排的

裴元只能往合理的方式去解释。“裴某乃是军户出身,家中有百户袭职,是以从小就熟读兵书,略有韬略。后来京中办武举,不才侥幸还是头名。”

裴元大言不惭道,“裴某三月初十赶到了军前,深入了解了双方的情势后,判断双方短则二十天,长则二十二天,必会有一战。”

王琼屈指一算,大吃一惊。

范围这么精准的吗

他不由目露异色,脱口道,“想不到裴千户还有这样的才能”

接着扼腕叹息道,“可惜啊,以小友之将才却不能为朝廷大用,只能选派些昏官庸将。不然区区霸州贼,何至于发展到如今这局面。”

这种顺手逼,不装白不装。

裴元就谦虚了一下,“裴某做的是个清净官儿,对这些不感兴趣。再说,或许是裴某运气好,凑巧罢了。”

裴元越是这么说,王琼越是觉得裴元果然与众不同。

毕竟这件事别人不信,他王琼信啊!

裴元只是半个多月前,为了僧兵作乱的事情去了一趟湖广前线。

结果就在前些天,裴元人在京城,却掐指一算,能知道远在千里之外的战场,会在哪一天打起来。

还叮嘱王琼,特意避让了一天才上书。

如此一来,就算是天子认可了王琼的看法,以后平定内乱不再用斩下的人头记功,可是对已经发生的大战,和已经斩下的人头,也起不到什么约束了。

总不能事先没说明,等到将士们打完了,人头砍好了,朝廷又跳出来反悔吧

要是那二十万官军兵变,这大明朝也就轰然而塌了。

对王琼个人来说呢

他因此受到的冲击和指责,将会大大的渐小。

毕竟现在那些兵将已经立下大功了,管他妈以后的人怎么样呢朝廷说不让就不让呗,关我吊事,把这次的赏赐赶紧发下来才是最关键的。

说不定为了赶紧了结这次的战功,避免被牵连到,那些军头们还会虚情假意的纷纷响应呢。

这可就相当于变相的保护了王琼。

王琼相当于提了一份能对天下有益,也能捞到足够名望的建议,却没有承担该背负的后果。

王琼发自内心的赞叹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说的就是裴千户这种人吧!”

这裴元怎么敢当

他连忙把调子往下压一压,严谨道,“还有张良,还有张良。”

王琼听得愣了一下,情绪都不太连贯了。

这谦虚的,还真不谦虚啊。

只不过这件事虽然对王琼有莫大的好处,王琼也不好表现太难看,免不了又感叹一句,“小友虽是为了老夫,但是若能牺牲老夫一人,就能让大江边上的那些附贼乱民留一条命,老夫虽是九死,又何尝不可。”

裴元明知道王琼是在嘴炮,却也只能劝道,“那些明火执仗在各州县烧杀抢掠的,难道是王公吗那些家伙既然做了错事,就该付出代价。”

“若是我这般不明是非,又怎么能坚守心中的义呢”

“说到底,隐瞒此事的过错在裴某,不在王公。”

王琼听了不由抚须。

裴元趁势问道,“我刚听说那些附贼乱民死在大江边上,莫非那些霸州贼还想要夺船顺流而下。”

裴元在军中没什么情报渠道,他对前线的具体情况还是很关心的。

别看平定霸州军的事情已经收尾了。

但是还有很多余韵未息。

宁王是否出手刘六刘七等人的动向陆訚有没有把报功的事情压住

这些都会影响到方方面面的事情。

王琼听了裴元此问,先赞了一声,“不愧是裴千户。那些霸州贼确实想要夺舟南下,不过这些早就被陆公公料中。他不但早就安排了九江派船溯流而上堵在前面,还让人多备大弩投石,对着江面窄处乱轰。”

“霸州贼不通水性,不懂驾船,船在水面飘不了多久,就往岸边靠,多有倾覆和被大石、床弩打中的。”

“霸州军逃窜的那些死伤惨重,剩下的人则全都覆灭。”

“朝廷索要的几个贼帅悉数授首,不日就会快马送来京师。”

卧槽!

裴元听到这里,顿时有点不淡定了。

这帮家伙,不会是没有按自己的吩咐来吧。

妈的,是刘六、刘七不懂事还是陆訚自作主张

事情可千万别失控啊!

裴元赶紧向王琼确认,“王公刚才说,几个贼帅都授首了”

王琼笑道,“不错。”

接着他也说了那句,“希望天下就此安宁吧。”

只不过王琼也知道这话有些不现实,话中包含了些许唏嘘之意。

裴元慌乱了一会儿,忽然想起一事,拍了拍脑袋,赶紧查看债主地图。

裴元一看,刘七的名字仍在,顿时大松了口气。

再仔细分辨位置,早已经到了大江之南。

这么说,宁王最终还是出手了

宁王出手,也就意味着事情还在自己预设的轨道中。

毕竟如果出了什么太大的意外,那知情权最低的宁王,绝对会暴露在陆訚面前的。

可看王琼这模样,显然朝廷没有得到任何相关的消息。

不然王琼不会多说那句希望天下就此安宁的话。

至少在王琼的角度,和霸州军相关的乱子,已经平息了。

裴元稳住了心思,再慢慢往前猜测,心中大致猜明白了怎么回事,不由暗骂了一声。

这肯定是刘六刘七存了小心思,在自己顺利跑路的同时,想要尽可能的多捞一些老兄弟,所以就鼓动剩下的人想要夺船南逃。

那陆訚显然也是做了两手准备的,一看霸州军不讲究,直接就下手猛干了。

好在除了那少量夺船而走的,其他的并没影响大局。

陆訚也按照裴元的剧本,直接让人冒功报功了。

霸州军的事情就此翻篇,朱厚照的“义子团”很快会兵临城下,轰轰烈烈的开启“先军大明”的新时代。

而裴元也该远走山东,培养一批对他唯命是从的进士们。

大家都有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