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各方权衡利弊
第369章 各方权衡利弊
南京城内,春风得意,百齐放,群英荟萃。
自从这场旷日持久的战斗终于迎来了暂时的平息,各方势力纷纷汇聚于此,表面上虽然一片和谐、繁荣,然而,在这片外表的欢愉与融洽之下,暗流涌动,权力的博弈从未间断。
作为新朝的天子,朱慈烺的掌控力无疑是强大的,他的威慑力使得许多权臣和将领在大庭广众面前不敢轻易表露野心,但在背后,种种暗斗却依然如影随形。尤其是经过这场北伐东征,涉及到爵位册封的权力争夺,已然成为整个朝廷和军营内最为热议的焦点。
战争结束后,许多曾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虽然名利双收,但他们对自己所应得到的封赏却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看似风光无限,实际上却因未得到足够的奖励而心生不满,甚至暗自结怨;而有的人虽然表面得到了荣宠,却在封赏上的差距使得心中不快,嫉妒之火愈发熊熊燃烧。
毕竟,这不仅仅是封赏的问题,更关系到个人权力的巩固与未来发展的机会。实际上,除了派系与爵位问题外,朝中的许多内阁大臣也在进行着激烈的权力角逐。
郑芝龙和李过两人的关系,便成了其中的关键点,两人虽然名义上是互为盟友,但实际上的权力争斗,早已潜伏在他们之间。特别是在经过朱慈烺的暗示后,两派之间的分裂愈发明显。
李过的支持者,尤其是在军中的一部分大臣,竟然公开否定了郑家此前的战功,认为他在福建地区的战绩不足以封爵,这激起了郑芝龙的愤懑,同时也让李过的支持者暗自得意。
对于李过来说,封爵之事几乎成了他最为迫切的目标。然而,尽管李过自己心中有着强烈的封爵,甚至是王爵志向,他依然懂得保持低调,在对待朝中政治博弈时,尽量不暴露过多野心。
相比之下,郑芝龙则有些心怀不轨,尽管因健康问题常常表现得摇摆不定,但他内心的野心和对权力的渴望,依旧无法掩藏。
李过与郑芝龙都驻扎在外地,虽然各自领有重兵,但由于远离了南京,他们未能第一时间得知朝中诸事的风波。这也意味着,当两人在未来相互联系时,恐怕其中的裂痕与矛盾,将愈发深刻。
尤其是郑芝龙,若他未能及时意识到自己的处境,迟早会与李过发生不小的冲突。
与此同时,郑芝龙这位郑军的资深将领,也面临着类似的难题,他对李过派系内阁的做法颇为反感。特别是当他听闻李过一派的内阁大臣竟然公开贬低郑森,郑鸿逵的战功时,更是让他怒火中烧,他心生一计,打算去上谏,亲自为郑森讨个公道。
当然,最终郑芝龙并未付诸行动,这一切都归功于郑鸿逵的劝解。
郑鸿逵性格沉稳、圆滑,最擅长的是放下个人恩怨,平衡各方利益,甚至在表面上展现出一副“居功自傲”的姿态,心中却早已下定决心。
面对郑芝龙的怒火,郑鸿逵劝他不要轻举妄动,并提醒他保持冷静,虽然郑芝龙心中难平,但在郑鸿逵的劝解下,最终还是打算先按兵不动。
然而,郑军余部的将领们并不像郑芝龙那样易于安抚,他们在明朝廷下忍辱负重多年,心中积压着对“海寇”的羞辱,一直无法释怀。
在这纷繁复杂的政治局势下,李过显然意识到了其中的微妙与危险。于是,他决定亲自前往高桂英的府邸,商讨朝中的事务。
清晨,李过早早起床,带着亲卫直奔高桂英的府邸。朱慈烺自始至终都表现出对大顺军余部的宽容与善意,尤其对李过的支持,他不仅在战时全力支持李过,甚至在战后特意为高桂英修建了一座奢华的五进府邸。
而高桂英作为一位曾深受尊重的女将,也并没有过多的野心,她并不渴求权力,在许多重大决策上,她总能站在明朝廷一方。
然而,尽管如此,李过深知朝中的局势依旧复杂多变,任何一丝的风吹草动,都可能影响到未来的大局。刚到高桂英的府邸,他便撞上了高一功,两人对视一眼,心照不宣地互相点了点头,随即便一同向府内走去。
李过心中微微有些疑惑,既然是高桂英召唤,定有急事要商议,难免让他心生一些不安,问过高一功后,他得知对方也是接到了高桂英的密信。尽管大顺军的余部在许多方面都有些分裂,但高桂英与李过、高一功之间的默契与信任,从未改变过。
当李过和高一功走进院内时,刚好看到高桂英正在练剑,剑锋如虹,动作潇洒。听到脚步声,她回头一看,立刻收起了手中的长剑,露出了一个亲切的笑容:“你们来了。”
李过快步上前,满怀关切地开口问道:“夫人突然召集我和高将军来,是有什么急事”
高桂英点了点头,招手示意两人进屋坐下,之后也不绕什么弯子,直入主题:“朱慈烺打算把咱们大顺军拆开,李过你一部分,高一功一部分,还有其他人也分成不同的部分。”
她的语气平静,但眼中却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作为大顺军的核心人物之一,高桂英从来没有轻易对外透露自己的想法,此时她的这番话显然透露出某种深思熟虑后的决定。
听到这话,李过不由得一怔,心头顿时升起一股紧张的情绪。大顺军能够维持现在的局面,靠的就是他们之间的团结与配合,若真如高桂英所说,朝廷想要分裂这支队伍,显然是朱慈烺的试探与打压,意图削弱他们之间的力量。
“夫人是听到了什么消息”高一功忽然站了起来,拱手问道。
作为大顺军的二把手,也是高桂英的亲弟弟,高一功身处局中,对朝中事务的敏感度一向极高。
“嗯。”高桂英点了点头,神情依旧从容,似乎一切尽在掌握:“除了那份封赏的奏折,还有一份奏折,是关于朝中军中各大臣和将军的安排委任的。据我所知,这些委任都是经过朱慈烺亲自审阅过的。”
她的话语中透露着一丝冷静与决断,显然她已经做好了应对一切局面的准备。
听到这番话,李过顿时变得更加警觉,他并非担心奏折内容的具体安排,而是朱慈烺是否会借助这些新的安排,进一步打压大顺军余部的力量。
他心头闪过一丝急迫,这不仅仅是关于封赏的问题,而是关乎整个大顺军未来走向的深刻变化。李过站了起来,语气中透出几分焦虑:“那封奏折到底怎么说是不是有什么新变动”高桂英微微一笑,轻轻摆了摆手:“放心,李过,大军的指挥权朱慈烺还是给你保留了。至于兵额多少,这个暂时还不清楚,但我估计,应该不低于两万。”
李过听后,虽然略感宽慰,但依然隐约察觉到局势中的某些不安定因素。
她顿了顿,又看向有些失落的高一功,语气轻松地道:“倒是要恭喜一功了,据说朱慈烺要把户部尚书的位置给你。”
高桂英一边说着,一边微笑着打趣,显然是在安抚高一功心中的失落与疑虑,高一功微微抬起的眉毛和眼中一闪而过喜色。
李过侧头看向高一功,见他脸上浮现出一丝微笑,心中顿时有了几分明了,高桂英如此说话,显然是在暗示一种新的权力安排。
“夫人。”李过低声道,目光落在高桂英的脸上,语气变得沉稳起来:“既然如此,我们该如何应对这份奏折中的变化
朱慈烺的意图是什么他究竟想通过这种方式做什么”
他心知肚明,面对当前局势,单靠一纸封赏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高桂英抬头望向远方,眼中闪烁着一种难以捉摸的光芒:
“我并不完全明白朱慈烺的用意,但他不可能仅仅因为封赏和权力安排就轻易放手。如果真如我所料,他的最终目的是要削弱我们大顺军的凝聚力,让我们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松散,从而更好地掌控局势。我们必须小心应对,团结所有有能力的将领,确保大顺军的核心力量不受损。”
听到这里,李过心中一紧,高桂英所说的并非危言耸听,而是深思熟虑之后的结论。眼下的局势,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汹涌,在朱慈烺的压迫下,大顺军余部的将领们若不能团结一心,必定会陷入内耗。
高一功听完高桂英的话后,心中不由得一震,猛然意识到局势可能比他想象的更加复杂,便赶紧拱手抱拳,语气中带着一丝慌乱与疑虑:“夫人,这个臣不知!”
高桂英见状,突然笑了笑,声音轻松带着几分玩笑道:“哈哈哈,一功,这怎么了听说你在大军中治理有方,百姓安居乐业,朱慈烺看起来也是爱才惜才之人,怎么会不知呢况且,按照辈分,你可是他叔叔辈的人,既然他让你去做这个内政大臣,你就去吧,没什么好犹豫的。”
高一功低下头,面色微沉道:“夫人……我其实是想留在军中,继续为老兄弟们出力。”
高桂英的眼中闪过一丝深邃,她轻轻点了点头:“一功放心去吧,朝中正需要你这样的人。记住,朱慈烺任命你为尚书,不是因为你是高一功,而是因为你代表的是大顺的高一功。你不仅仅是为他效力,更是为了老兄弟们未来的安稳,明白吗”
这番话让高一功心中一震,他知道,高桂英所说的不只是话语中的道理,更是一种警示——他的身份不仅是个人的,而是代表着一个更大的力量。
他缓缓抬起头,看向高桂英的眼睛,语气坚定:“夫人,我明白了。我一定不负重托,为老兄弟尽心尽力。”
高桂英微微一笑,回头看向高一功:“朱慈烺的确是一个有大志之人,但他也非常清楚,身为皇帝,必须时刻控制住自己手下的将领和军队。如今他已经打算削弱那些地方势力,强化中央集权。也就是说,这个安排看似是对你们的信任,但实际背后,却可能是一个更加深远的战略意图。”
高一功的眉头微微皱起,他沉默了一会儿,才开口道:“夫人,您觉得他是在通过这种方式,来消除我们这些将领的势力吗”
高桂英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眼神复杂地望着远方,低声道:“朱慈烺已经做出了选择,他不会让任何一个人、任何一股势力威胁到他的统治。”
李过此时站在一旁,沉默听着他们之间的对话,他深知这其中的弯弯绕绕,眼中的疑虑也渐渐浮现出来。片刻之后,他低声道:
“朱慈烺这样提拔我们大顺的将军,是不是意味着他有意利用我们来对付郑家毕竟,郑家如今的权力也越来越大,若没有外力的牵制,恐怕他也不会甘心服从。”
高桂英听了,不禁微微一笑:“你想的没错,李过。朱慈烺心中确实有这个打算,他想借助我们大顺的力量来牵制郑森。毕竟,郑家在福建的影响力太大了,如果不加以控制,恐怕难以维持朝廷的统一性。”
李过眉头一挑:“那他为何又不怕我们掌握了兵权后,可能不听命令”
高桂英淡然一笑:“朱慈烺的雄心壮志啊,说白了,他将你们置于一个棋盘中,用权力和利益来控制你们。”
李过似乎明白了些什么,但依然心生疑虑:“他这样做,能保证我们这些兵权之人不会反叛吗”
高桂英转身看向两位大将,眼中透出一股复杂的情感:“朱慈烺并不全然信任我们,他更信任自己手中的政权。他知道,朝中所有的将领和重臣,都是有自己的利益和野心的,唯有控制住他们,才能保住自己的权力。”
李过深深吸了一口气,忽然想到了另一个问题:“那我们现在究竟该如何行动朱慈烺如此安排,我们难道只能接受吗”
高桂英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沉思片刻后,才缓缓开口:“今天召集你们来,并非只是为了这些话,我有其他事情要与你们商量。朱慈烺的野心,虽然可怕,但他也有自己的困境。我们必须要深刻理解这一点,然后做出最明智的决定。无论未来如何,保持清醒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