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条件
第315章 条件
巴明环顾四周,看着暗堡内肃立的将领们,沉声命令道:
“沈将军,等东门攻破后,你立刻率军沿城墙推进,务必以最快速度控制南北城门,断明军的退路,让他们只能从西门突围。”
他目光一转,落在另一位将领身上:
“硕赛,到时你带十个牛录,在城西河谷设伏,严密封锁,绝不让一个明军漏网,尤其不能让陈福逃脱出去报信!”
他顿了顿,又看向万明,声音低沉却充满决心:
“万将军,这次就由你带路,没有城门依托的明军不足为虑,只要我军入城,此战定胜!
本将军会亲自率领主力部队,直取明军兵营和陈福的官邸。”
万明听罢,心中暗自兴奋,面上则露出喜色,连忙抱拳称谢,随即谨慎说道:
“主子,城内明军在这一波清洗后,不少将士心思动摇。
只要我能带人鼓动一番,至少能争取数百人投诚。
只是……”说到此,他迟疑地住了口。
巴明见状,虽然不清楚万明的具体用意,但敏锐察觉到对方在等待一个台阶,于是轻笑道:
“万将军,有话直说吧。只要能助本将军剿灭叛逆明军,有益之事本将军自会答应。”
万明闻言,心头暗喜。
他等到眼下这个时机,便是想在夜袭已不可逆的情势下,向巴明提出自己可以策动城内部分明军的计划,以此为筹码来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利益。
他当即跪下抱拳道:
“主子,奴才恳请您替奴才和众多有心投诚的将士们主持公道!”
“哦”巴明微微皱眉,显出几分疑惑,身旁的硕赛和沈忠也彼此对望,不明所以。
巴明眼神鼓励地看向万明,问道:
“万将军,你究竟有何诉求”
万明见时机成熟,便诚恳地开口道:
“主子,奴才和许多兄弟的家财曾遭陈福扣留,就在县衙的库房里。
这些财物,是我等多年血汗所得,但如今竟被那贼臣掠夺。
奴才恳求主子到时候帮我们取回这些物资,也算是为即将投诚的将士们讨个公道!”
万明此时心中已打定主意,不打算指望巴明的承诺。
他真正的意图是通过得到石门关的物资,来拉拢城内那些被陈福严罚的士兵,让他们归附自己,以逐步建立起一支属于自己的势力。
眼下,这笔财物对他至关重要,而一旦自己手下能吸纳更多兵力,未来的计划便有了更多可能。
想到这里,万明不由心生期待。
巴明冷静地思索片刻,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显然他看出万明的算盘。
事实上,巴明心中也是有数的:
壮大万明的势力,既可增强清军的实际控制力,也能确保万明的投诚无后路可回,彻底断绝他与明军的联系。
更何况,万明的计划能有效牵制朱慈烺的势力,正合他意。
“万将军果然委屈了!”
巴明语气略显同情,又带着几分激励地说道:
“朱慈烺手下如此不公,必然人心离散。放心吧,这个公道,本将军给你作主了!”
说完,巴明迈步上前,亲手将万明扶起,眼中带着笑意。
万明得此承诺,心中一阵狂喜。
他早已心有所图,那石门关府库里的物资充足丰厚,不仅是日常用度,还有许多值钱的物品。
若能得手,自己不仅能收买一批兵士,也能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想到此,他不禁在心中暗暗盘算着如何将这些物资迅速分配到手下,既稳住士气,也为自己争取更多的追随者。
沈忠在一旁目睹万明的喜形于色,心中不禁也对这次夜袭多了几分期待。
对于他来说,今晚的成功不仅意味着军功,更有可能提升他在巴明心中的地位。
他看着巴明与万明相谈甚欢,隐约觉得这是一个向主帅表现的良机,便不由上前一步,向巴明抱拳说道:
“主子,奴才这次一定全力以赴,不负您所托!”
巴明见状,满意地点了点头,语气中充满了对沈忠的期待:
“沈将军,本将军知道你的忠诚和能力,此次东门一役,你必能让本王放心!”
硕赛站在一旁,面色不动声色,暗中也在盘算着。
他虽未对巴明表露,但心中清楚,若能配合巴明斩杀陈福,便是一件足以震动两军的大功。
硕赛对陈福的名声并非一无所知。
此人不仅是朱慈烺的心腹,更在明军中地位显赫,若能除去他,毫无疑问会打击明军的士气,为清军扩大战果提供巨大助力。
于是,硕赛也上前一步,抱拳道:
“主子放心,末将定会在城西布下重重关卡,确保任何人都难以逃脱!”
巴明满意地看了看自己的两位将领,点头称赞道:
“有沈将军和硕赛两位坐镇,我这心中踏实多了!”
说罢,眼中掠过一丝冷笑,似乎已在筹划着即将到来的战果。
在场的清军将领们此刻都露出兴奋的神色。
夜袭石门关的计划显然已臻成熟,胜利似乎就在眼前。
而对于万明而言,这次的袭击不仅是清军的战机,更是他重新崛起的绝佳机会。
他暗暗握拳,心头一片激动,目光不禁看向暗堡之外的夜空。
“嗯!”巴明冷静地环顾了一圈,将目光一一投向暗堡内的各位将领。
与此同时,山间的一条小道上,刚刚完成突击演练的百余名明军士兵正沿着南北走向的山脊小径缓缓走下。
此刻,刘斌站在山腰的一处坡地,周围微风拂过,拂去一身疲惫。
他目光扫视了周围地形,随后一挥手示意,其他人见状,立刻在军官的指挥下找地方坐下休息。
今夜是突袭演练,而刘斌的队伍似乎尤为倒霉——这个月已是第二次被抽中进行突袭科目。
军法官陈亮负责全程监督,士兵们带着装备行军二十里地,在山地上负重前行,一路穿行在曲折的山道间。
将士们经过白天的训练早已疲惫不堪,如今更是筋疲力尽,个个气喘吁吁,汗水涔涔。
刘斌看出大家的疲态,立即让士兵们在原地休息,取出干粮和水补充体力,自己也随意找了块石头坐下,掏出干粮开始咀嚼,恢复精力。
陈亮略作安排后,命手下人清点队伍,确认无一人掉队。
待一切安排妥当,他也走到刘斌身边,在他旁边席地而坐,顺手拿出干粮递了过去。
两人一边啃着口粮,一边聊起了近况,声音压得极低,隐隐透出熟稔的默契。不一会儿,陈亮的部下一位军法兵快步走来,恭敬地弯下腰,在陈亮耳边低语几句。
陈亮听罢,转头看向刘斌,带着些调侃道:
“老刘,张小六那小子肚子不舒服,想去解决一下生理问题,要不要批”
“让他去吧。”刘斌挥了挥手,语气随意,显然并不打算追究什么夜间训练的纪律。
他笑道:
“反正我们在这还得待一会儿,离城也不过七里,不急着赶回去!”
听到刘斌的回应,陈亮也咧嘴一笑,朝那军法兵点头示意,放人去行个方便,随即笑道:
“老刘啊,看你对张小六这小子真是越来越偏爱了。他这点小事儿,你还真是次次给放行!”
两人会心一笑,军营中,兄弟情谊比铁打的军纪还厚重,虽然军规严格,陈亮作为军法官,往日也需严守纪律。
但对彼此熟悉的兄弟,特别是对张小六这种难得的好兵,只要不涉及大是大非,他也乐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张小六离开队伍,小跑到树林深处,寻了棵树掩护,动作利索地解下腰带,脸上尽是痛苦之色。
吃着刘斌特意赏的炒豆子,原是想尝些好滋味,没成想却折腾坏了肚子,这几天一直不适,今夜更是越发难忍。
终于,他深吸一口气,用力一憋,勉强释放出来。
顿时,他整个人都松了口气,心中暗叹,总算解脱了!
好不容易解决完,他用力抹了抹额头上的冷汗,长舒一口气,略感狼狈地整理衣物,脸上终于露出些轻松的笑意。
这两天一直被这小事折磨,如今总算轻松了不少,虽然仍是喘着气,但仿佛卸下了压在身上的千斤重担。
张小六抬头的瞬间,眼前的景象让他不由得呆住,几乎屏住了呼吸。
借着清冷的月光,他看见山下蜿蜒的小道上,竟然有一支源源不断的军队在悄然行进,不知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这支队伍井然有序,层层叠叠,行进中并无任何喧嚣,步兵和骑兵分布其间,骑兵在两侧警戒。
朱慈烺为了锻炼士兵的夜战能力,要求每支部队定期参加夜间突袭演练,但演练规模控制得极严。
每次行动的兵力不过三百人左右,且分三支小队,各自走完全不同的路线,避免彼此相遇。
石门关周围的山路多是狭窄小道,要是明军的夜袭部队,不可能会有这么大的规模,也绝对不会行进在这样显眼的开阔地带。
张小六心头一紧,心知不妙。
看着眼前这浩浩荡荡的队伍,他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焦急,赶忙拉起裤腿转身便跑,生怕稍作迟疑就耽误了传递消息的时机。
他心中隐隐明白,这绝不是什么明军的演练——清军夜袭了!
他们显然已经悄无声息地摸到了明军布置在前方的防线,而且极有可能突破了暗堡的防御。
一路狂奔到土山另一侧,张小六停下脚步,暗自调整气息,心中忐忑不已。
此刻的他甚至不敢大喊,生怕惊动了远处潜伏的清军。
他迅速朝刘斌的方向奔去,跑到刘斌面前后,略微喘了几口气,低声汇报道:
“百总!山对面有一支不明来历的军队,人数大概在三四千人左右,我怀疑是清军。”
刘斌听到这话,眉头一皱,脸上并无惊色,只是略显冷静而急促地问道:
“看到清军旗帜了吗骑兵的数量如何”
他的眼神凌厉如刀,言语间不容丝毫犹豫。
张小六略显紧张,脑海里迅速回忆了一番,立刻摇头回答:
“天黑,看不清楚旗帜,但他们就在山对面的小路上,前后望不到尽头,只有少数哨马在外围巡逻。”
刘斌和陈亮对视一眼,眼中交换了一个心领神会的眼神,二人心中已有定策。
陈亮立刻带上几名士兵,示意张小六带路,谨慎地朝着张小六刚才观察的地点摸去。
与此同时,刘斌召来手下的两个副官,简短交代几句,命令他们迅速传达指令,让正在休息的士兵们立刻进入戒备状态,准备随时迎敌。
刘斌和陈亮都是战场老兵,早已见惯生死,也知道在这等局势下,任何迟疑都可能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
两人神色冷静,对着一众部下挥手示意前进,动作干脆利落,丝毫没有因为突如其来的清军出现而乱了分寸。
张小六带着陈亮小队一路前行,月光将山路照得昏暗而朦胧。
脚下泥土松软,小队成员放轻脚步,尽量压低呼吸。
快要接近山口时,张小六手一挥,指了指不远处的山坡,低声道:
“就在那里,我刚才看见他们正往这边过来,人数众多,顺着山坡下来,只怕马上就要抵达我们这侧。”
陈亮微微点头,立即带领小队朝山口匍匐前行。
他趴在一处土堆后方,定睛观察,果然瞧见山道上一支黑压压的队伍在缓缓逼近,伴随着偶尔的一声马嘶声传来,让人不寒而栗。
确认敌情之后,陈亮面色冷峻,示意张小六将他刚才看到的情况再详细说一遍,以便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而在另一边,刘斌早已下达命令,召集士兵迅速集结,同时要求他们压低声音,确保不发出任何声响。
土山的阴影下,士兵们迅速排成队列,个个神情紧张而肃穆,凝视着前方黑暗中的动静。
刘斌亲自站在队列前端,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冷厉。
虽然敌军势大,但他心中已有作战计划,准备在必要时率部队展开伏击,力求最大限度地拖住清军的脚步。
陈亮的小队在前方观察完毕后悄然撤回,与刘斌汇合。
他低声报告道:
“确认敌情,山对面小道上确实有清军行进,人数不少,步兵、骑兵皆有。估计不止三千人,而且行进间极为隐蔽,显然有备而来。”
他面色凝重,略带忧虑地补充道:
“按照他们的速度,顶多半个时辰便会进入我方防区。”
刘斌点点头,目光中透出一丝冷光,低声指挥道:
“所有人立即戒备,按照战前部署,散布在各个隐蔽点上。
等到清军接近时听我号令,分批次突击,务必拖住他们的行军速度,为主力部队争取足够时间。”
他冷静的指挥下,士兵们迅速散开,在夜色中隐藏身影,悄然进入埋伏状态。
在这片宁静的山谷间,空气中弥漫着一丝紧张的杀气。
刘斌站在阵列前,身形笔直,眼神中透着坚定。
无论清军来势如何凶猛,他都已做好迎击的准备。
他明白,正是这样一次次的生死对决,才让他和他的部下们锤炼出了钢铁般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