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者即正义 作品

第304章 里应外合

第304章 里应外合

“时间紧迫,拖得越久对我们越不利,”邓章脸色一沉,压低声音道:

“现在我们无法与张煌言取得联系,只能按照计划行事。

若是错过了今晚,张煌言恐怕就会发起强攻。

到时候,鞑子肯定会派我们去当炮灰,我可不想稀里糊涂地死在这里。”

此刻,邓章已然坚定反正的决心,他的心志再也不动摇。

毕竟,明军已经用实力证明了他们可以击败八旗兵,既然反清还有生路,邓章更不愿意继续当鞑子的奴隶。

“遵命,将军!”赵奎垂首应道,眼中闪过一丝决然之色,已然做好了承担一切风险的准备。

说起赵奎的出身,他父亲便是李家的家仆,赵奎从小就在李家长大,如今成了邓章最信赖的心腹。

他脸上的那道深深刀疤便是当年宗族械斗时,为护住邓章留下的印记。

“今晚你带上三十名兄弟,按照计划行事。”

邓章看着赵奎,顿了顿,又拍了拍他的肩膀,目光中透出一丝担忧和期许:

“到时候务必小心,若遇到任何意外,能跑就跑,别留下来陪我送命。

如果一切顺利,等我们把复州的鞑子收拾干净,老子升官发财,你也还是我的副将!”

.

玛卡虽然缺乏直接证据,但那个绿营军参将几日来的种种举动让他心生怀疑,反复权衡后他决心宁错杀勿放。

自中原战事爆发以来,绿营军在关内已经出现过多次暗通明军的情况,甚至有成百上千的绿营兵集体投敌,这些事让玛卡不得不防。

他心中权衡,如果清除掉这一千多名绿营兵,虽会使城内的军心短暂动荡,但对防守复州的全局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而一旦这些人真与城外明军里应外合,复州城恐怕难以保住。

在夜色中,复州的军营渐渐归于寂静。

邓章和赵奎在阴影中隐秘地策划着,城内的巡哨队不时经过,但他们已将一切行动安排妥当。

赵奎带着一队心腹,悄然走出暗巷,按照计划向南面岗哨靠近。

他低声下达命令,队伍迅速分散,各自找准位置潜伏。

望着城墙的方向,赵奎心跳加速,脑海中回荡着邓章的嘱托。

他内心激荡不已,这一战,不是为了荣华富贵,而是为了让自己和兄弟们不再活在刀口上。

与此同时,玛卡在营帐中盘算着下一步,若能在内部排除隐患,他将稳操胜券。

他并不介意用强硬手段巩固统治,尤其在当前形势如此危急之下,他更不能有任何疏忽。

复州城中空气仿佛凝固,隐隐透出一股血腥气息,等待着黎明来临时的腥风血雨。

面对强敌环伺,玛卡深知要在无声无息中彻底歼灭邓章及其千余手下,并非轻而易举之事。

这些人并非寻常绿营兵,尤其是那百余名家丁,个个骁勇善战,战力不凡,装备齐全。

他们多年来在战场上积累的血性与经验,使得他们如猛虎般难以驯服。

一旦行动中出现丝毫差池,很可能会被明军抓住机会,借此逆转局势。

再者,山东一带民风向来剽悍,这些家丁在如此氛围下成长,更加令他们凶悍难缠,不会轻易屈服。

正因如此,玛卡不敢掉以轻心,计划必须严密、执行必须精确。

玛卡心中暗自思量,若想在不引发过多骚动的情况下除掉邓章,必须借助黑夜的掩护、兵力的配合,以及潜伏者的伪装,实施一击毙命的行动。

经过深思熟虑,玛卡决定今夜便发起突袭,不再给对方任何喘息之机。

他快速布置了行动方案,将兵力分为三路:

一路精兵直取邓章本人,一路包围绿营兵的大营,确保无一人得以支援,最后一路则攀上城墙,以伪装和佯攻引诱城内夜哨的绿营兵离开据守之地,逐一消灭。

行动有序,手段隐蔽,方能确保此战速决,免于暴露。

半夜,子时刚至,风声萧萧,复州城东门的城楼上火盘摇曳,火焰在北风中跳跃不定,散发出微弱的光芒,为潜伏者提供了天然的遮掩。

护城河百步之外的黑暗中,赵正东和他的百余战兵,以及另外九名百总率领的精锐部队,总计上千人正屏息静气地伏于草丛之中。

他们已潜伏良久,忍耐着夜色的寒冷与刺骨的北风,只等一声令下。

此刻,东门的城楼上,六名巴牙喇精兵正带着二十余包衣值夜,尽管倦意袭来,但他们依然警惕不减。

这群巴牙喇精兵长期驻守在城楼之上,与周围的黑暗形成鲜明对比,似乎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状况。

而在他们身后的房间中,另一批巴牙喇精兵与包衣则在短暂休息,养精蓄锐。

明军在过去两三年中的数次突袭,使得这些巴牙喇士兵对周围的一切都异常敏感,犹如惊弓之鸟,戒备森严。

复州城内的防御措施可谓无懈可击。

东门、西门、南门、北门的城楼上,清廷早已派驻了巴牙喇甲兵带领包衣兵严密把守,绿营兵不得靠近城墙,更不得涉足城楼。

在这样的部署下,清廷不仅在城墙上增设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和大批火炮,还专门安排了灵敏的预警机制。

清廷深知复州城的重要性,力图确保即使少数兵力也能坚守此地,不至被轻易攻破。

夜色更深,二十余名家丁假扮成夜间值守的绿营兵,穿戴整齐,隐忍着寒风刺骨的侵袭,跟随体型高大如熊的赵奎,悄然向东门城墙走去。

赵奎一身壮硕,肌肉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沉稳有力,他步伐沉稳,每一步都踏出无声的杀意。

玛卡挑选的这些人皆是老练的家丁,他们身手敏捷,伪装技巧极高,能够融入夜色而不被发现。

他们走得悄无声息,彷佛幽灵一般,只待接近目标的刹那,便会如毒蛇般发起致命一击。

赵奎走在最前,他肩宽背厚,行走间气息稳重而冷酷,眼神中透出一股狠厉之色。

他深知自己肩上的重任,此次任务非同小可,稍有不慎便可能葬送整个行动。

赵奎仔细打量城楼上的每一个角落,观察守卫的站位、行走的频率、火光照射的死角,将一切细节尽收眼底。

他示意手下的家丁隐身于暗处,静待时机。

那些伪装成绿营兵的家丁们在赵奎的指引下有条不紊地接近城墙,个个脸上不带丝毫表情,心中却已绷紧如弦。在赵奎的信号下,城楼上值守的巴牙喇精兵并未察觉异样,反而认为这是例行的换班。

为确保安全,他们与假扮绿营兵的家丁们简单交接后,便匆匆离去。

而就在巴牙喇士兵刚转身离开之际,赵奎迅速挥手。

二十余名家丁猛然上前,悄无声息地将数名哨兵制服,迅速而精准地将他们逐一解决。

此时,城楼上再无声息,邓章的突袭计划已然启动,且丝毫未曾引起其他守军的警觉。

.

赵正东和他的部队也在接收到信号后迅速展开行动,默契配合,兵分多路。

随着潜伏者接近绿营兵大营,外围的警戒士兵也被逐一解决,绿营兵毫无所觉地陷入被包围的境地。

整个复州城外一片寂静,夜风呼啸声中,邓章的部队如夜行猛兽般渗透进了城池周边的防线。

对于复州的巴牙喇守军而言,今夜的平静暗流涌动,致命的袭击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逐步推进。

而他心中冷静如冰,他一心要在最短时间内全歼邓章及其部属,彻底扫除这个隐患。

在他看来,邓章及其麾下的绿营兵已然是瓮中之鳖,夜幕是最好的掩护,今夜注定要成为一场悄无声息却致命的屠戮。

邓章的计划看似简洁明了,却充满了冒险。

他交给赵奎的任务就是利用夜晚清军巡逻间隙,带领三十名精锐家丁突袭东城楼的八旗兵与包衣。

击溃守军之后,他们会立刻冲入闸楼,砍断吊桥的绳索,将东门的吊桥放下。

城外埋伏的明军一旦听到城内的激斗声,便会顺势发起冲锋,趁虚而入夺取复州城的东门。

一切看似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玛卡的三路兵马虽然未能全部成功,但还是成功围住了邓章的府邸和绿营兵军营,为行动争取了时间。

赵奎这边,则毫不费力地通过了哨兵的盘查,带着三十名装备精良的家丁悄然潜入了东门城楼附近,并迅速接管了值夜的任务。

复州冬夜的冷冽让空气中透着刺骨的寒意,北风在城墙上尖啸般回荡。

赵奎和他手下的夜袭士兵身披厚实的双层甲,脸上用布层层包裹着,整个身体显得臃肿而不便。

但这也让他们看上去与普通值夜士兵无异,更难以被识破。

他们负责值守的城墙距离东门的城楼不足百步,周围没有其他清军驻守。

赵奎心知机会稍纵即逝,便带着手下的小队缓步向城楼靠近,他面色凝重,行动敏捷,举手投足间透出一股从容的杀气。

北风肆虐,夜色浓重,整个城墙之上除了风声便再无他物,极少有人发觉他们的脚步声。

赵奎走在最前,腰间挂着两柄利斧,冷静地贴近墙垛,以掩护自己不被城楼上的清军察觉。

他缓缓探出头,仔细观察城楼周围的布置,火光通明的城楼内部传来几名满人的低语声,夹杂在风中若隐若现。

而外侧几个包衣兵半倚着墙垛,疲惫不堪,似乎随时可能睡去。

见状,赵奎眼神一凛,意识到时机已到。

他双手在身后做出一个简短的手势,默默从腰间取下两柄短斧,呼吸沉稳,斧刃在火光映照下闪烁着寒光。

得到命令的几名家丁如同一群饿狼,悄然无声地扑了上去,各自手持利刃,对准那些毫无防备的包衣士兵迅速出手,利刃划过空气,直朝包衣的颈项和头颅劈去。

突如其来的攻击让城楼上值夜的包衣兵毫无反应机会,在梦与醒的交接之间就被一一割喉,顷刻倒地,鲜血渗透了冰冷的地面。

赵奎的目光丝毫不为所动,他示意手下迅速清理掉包衣兵的尸体,避免过多的血迹引起其他守军的注意。

只是,他们还未完全掌控局面,城楼内部的巴牙喇精兵已经察觉到异样。

这些久经沙场的巴牙喇不愧是清廷的精锐,一听到城楼外的动静便迅速集结,持刀而出,警惕地朝着城楼门口猛然冲来。

赵奎见状,目光微凝,带着几分冷酷的笑意,他心中暗道这些满洲精锐果然不同于寻常包衣,行动之敏捷让他不禁对接下来的战斗更加重视起来。

巴牙喇精兵的突袭使赵奎不得不暂时改变策略,他向后退了几步,低声命令家丁们在城墙的掩护下散开,以错落的队形分散敌方注意力,同时保持阵型不乱。

家丁们迅速反应,利用城墙上每一处阴影和墙垛的遮掩,将身体隐藏得极为巧妙,伺机而动。

双方的距离逐渐缩小,空气中充满了紧张的杀气。

巴牙喇兵们无不目光如炬,手持镶嵌着满族特制刀具的长刀,一步步逼近赵奎一行。

就在这时,赵奎突然大吼一声,提起双斧率先跃出,对着带头的巴牙喇狠狠劈去,斧刃在夜空中划出一道寒光,直逼敌方喉咙。

带头的巴牙喇虽反应迅速,挥刀格挡,但仍被赵奎的力量震得倒退了几步。

这一下,其他家丁士气大振,纷纷上前迎战。

赵奎的凶悍无畏深深激发了他们的血性,在他的带领下,家丁们如同猛兽般冲向巴牙喇兵士,爆发出阵阵喊杀声。

尽管包围他们的是精锐的巴牙喇,家丁们仍旧不畏生死,用尽全力挥舞手中的武器,与对手近身搏斗。

刀光斧影在黑夜中此起彼伏,火光映照下,鲜血四溅,整个城楼顿时变成了修罗场。

然而,巴牙喇的精锐毕竟非同凡响,他们并没有被赵奎的气势吓住,反而更加凶猛地反击。

双方在狭窄的城楼上展开激烈厮杀,赵奎挥舞双斧,左右开弓,斩落敌人的同时,也不免受了几处刀伤,但他丝毫不退缩,越战越勇。

眼见战斗愈发激烈,赵奎暗自焦急,他知道时间不多了。

城外埋伏的明军正在等待吊桥放下,一旦拖延太久,行动便会暴露。

他高声命令几名家丁从侧翼进攻,自己则以猛力劈开敌人防线,带着人朝闸楼方向冲去。

几名家丁冲到闸楼口,将斧头狠狠劈向吊桥绳索,就在此时,一声尖锐的号角在夜空中响起,城内的清军似乎有所警觉。

赵奎的心中顿时一紧,但他无暇多想,拼尽全力指挥家丁们加快行动。

最终,随着一声断裂的脆响,吊桥的绳索终于被砍断。

吊桥轰然落下,外侧埋伏的明军听到信号,立刻发起冲锋,火把如流星般疾驰而来,城门外顿时杀声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