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劝降
第320章 劝降
刘斌和陈亮尽管各自受了些皮肉伤,但这点小伤对他们来说完全不值一提。
他们甚至没时间去检查自己的伤口,山下的战鼓声震耳欲聋,他们匆匆地整顿手边尚能战斗的士兵,再次准备投入这场生死之战。
陈亮咧嘴大喊道:
“他娘的,这些狗奴才真是不经砍!老子已经带走了三个垫背的,要是有个鞑子能亲自上来就好了!”
他话虽粗鄙,却充满了鼓舞人心的力量。
士兵们听着他的话,心头似乎燃起了怒火与战意,几乎每个人都杀红了眼。
陈亮故意加重声音喊道:
“兄弟们!这些狗奴才上来一次,咱们就砍他娘的一次!今天一定要杀到他们的满洲主子不得不亲自上场!”
话音刚落,剩下的几十名明军士兵齐声呐喊,声音震动山谷:
“杀!杀!杀!”
他们的呐喊在山顶之上久久回荡,气势如虹,震得山下的清军阵营一时安静了下来,仿佛也被这股骇人的气势所震慑。
刘斌依旧维持着冷静,哪怕战斗已经持续多时,身心俱疲,但他始终不曾松懈。
激烈的厮杀早已让他暂时忘记了升官发财的念头,此时此刻,他眼中只有不断靠近的清军,耳中只有鼓声与喊杀声。
“刀盾手准备!火枪手准备!”
刘斌的目光穿透层层烟尘,紧盯着山下的敌军动向。
他突然发现清军盾牌后隐隐有弓箭手和火枪手集结的迹象,脸色一变,立即高喊:
“全员蹲下,快!盾手压低,火枪手隐蔽!”
此时,清军的阵形发生了变化,一批弓箭手和火枪手已排在前列。
伴随着清军鼓声骤然急促,敌方的弓箭手开始紧绷弓弦,清军的火枪手也在盾阵之后迅速准备完毕。
火绳在阴风中微微闪烁,随时可能发出致命一击。
刘斌下意识地低头闪避,心跳加速,手心早已被冷汗浸透,他明白这轮齐射会带来何等威胁。
与此同时,在不远处的石门关,另一场激烈的军情调动正悄然展开。
守城的陈福被亲兵唤醒,得知了敌军发出的信号弹的消息。
他立刻冷静而迅速地调派亲信,命令他们带兵控制住了四方城门,以防内外勾结之举。
片刻不敢耽搁,他披上战甲,直奔官邸旁的兵营。
他一一确认兵营防守无误,立即调派人马前往各城门支援,同时派遣三百余人驻守县衙的府库,确保物资无虞。
天色尚未完全亮开,陈福已带着东门兵营近千人的军队迅速抵达东门。
石门关内早已是人声鼎沸,民夫们肩扛手搬,协助着士兵们进行城防部署。
每个人都知道这不仅是守城之战,更是生死攸关之时,城中百姓和士兵齐心协力,在这危急时刻显得尤为团结。
陈福站在东门的城楼上,手持战刀,遥望东边巴明大军的所在方向。
夜色中,敌方的哨骑已然四出,马蹄声急促而凌乱,不断在城外巡查,探查城中的动静。
他凝视着远方,深知敌方的力量不可小觑,稍有差池便可能导致全盘皆输。
此刻,城墙上的守卫已被完全控制,所有人严阵以待,不容丝毫松懈。
而城内的那些潜伏已久的内奸,在看到城中大军集结完毕后,终于意识到事已败露。
他们心知继续留在城中无异于自投罗网,遂纷纷将绳索缒下城墙,趁乱潜逃出城。
然而,城外巡逻的哨兵早有准备,部分内奸尚未爬下便被当场射杀,惨叫声和喊杀声在夜色中回荡,令人不寒而栗。
城墙上,陈福目光如炬,看到敌方溃逃的内奸时,唇角露出一抹冷笑。
他清楚这些奸细的意图,无非是想扰乱守军的士气,让城内陷入混乱。
然而,他早已做好部署,以不容任何敌人之势死守这道关口,他下令道:
“加派人手,东门不容有失!再派弓箭手防守,谨防敌人趁乱突袭!”
士兵们迅速应命,整个东门关口战意高涨。
城墙上的火光映照着每个守卫者的面庞,每个人的神情都充满了决然,眼神中透出一股无畏的坚毅。
陈福站在城头,感觉到一股雄浑的力量涌动在心中,这场战役不关乎整个石门关的存亡,他不允许自己有一丝松懈。
这时,他再次朝城外望去,清军的影影绰绰已然显现,远处的战鼓声缓缓传来。
“嗯,马将军,你带五百骑兵,沿河快速突击,但一定要小心山谷,清军极有可能在那里设有伏兵!”
陈福低声叮嘱,眉头紧蹙,目光锐利地扫过手下的每一位将领:
“现在还有两支外出演习的部队在外,能救就一定要救回来!”
陈福深知,救援的希望微乎其微。
但他依然如此安排,心中明白,这不仅仅是为了战斗的胜负,更是为了激励军心、鼓舞士气。
他若不这么做,日后谁还会在危急关头冒死传递情报
这事关军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纵使损失再大,他也不得不做出这样的决定。
他知道朱慈烺特意让马宝担任此次任务,是为了锻炼其能力,培养其军功。
而作为忠心耿耿的部下,陈福当然会顺从皇帝的意图,将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马宝。
对他来说,马宝的成长不仅是个人的事情,也是整个大明军队的未来。
“是,将军!”马宝恭敬应命,旋即快步下了城楼。
城墙内侧的街道上,战鼓的声音犹如雷霆般轰鸣,上千将士已经整装待发,刀枪出鞘,随时准备出击。
与此同时,张小六从尸体堆成的掩体后悄然探出头来,他观察着山底下的清军阵营。
暂时未见敌方有所动作,他才长长松了口气,心中暗自庆幸。
虽然局势依然危急,但眼下明军凭借山丘的有利地形,还能维持住阵线。
“这片山谷,若能穿越,我们就能趁机绕过敌军的正面防线。”张小六心中思量,他深知自己的部队处于绝对劣势,每一分每一秒的拖延都可能带来灾难。
然而,敌人似乎并未马上发动攻击,这短暂的宁静让他稍微松了口气。
而沈忠并没有像张小六那样心存侥幸。
清军的前锋已遭遇了山丘上明军的顽强抵抗,他清楚,若不采取果断措施,恐怕很难突破明军的防线。
眼前的局面已经令他感到压力山大,毫不犹豫地命令火枪兵和弓箭手准备火力压制。
“尽量以火力牵制住明军的阵地,消耗他们的兵力,迫使他们露出破绽!”沈忠低声命令着,眼中闪过一丝决然。他明白,仅凭正面强攻,清军势必付出巨大的代价。
于是,他决心依靠火力压制和精确打击,削弱敌军的战斗力,为后续的冲击铺路。
明军固守山丘,利用尸体堆积成的天然掩体,使得清军的攻击显得十分低效。
清军的火枪和弓箭轮番射击了五六次,箭雨如洪流般倾泻而下,但却只能击中不到十个明军士兵。
尽管如此,明军的阵型依然稳如磐石,清军的攻击似乎对他们造成的威胁远远低于预期。
“这么打下去也不行。”沈忠心中清楚,如果没有时间限制,凭借这样一点一点的消耗战,或许能够最终压倒这支明军的小队。
可是,他所面对的敌人毕竟是熟悉山地作战的明军,坚守如此久,已显得不耐烦的他也知道,这场战斗如果拖得太久,对自己军队的士气必然会产生负面影响。
沈忠心中一紧,虽然眼下看似优势明显,但他所拥有的时间却极其有限。
根据后方的消息,巴明大军的增援已经在赶来,而石门关的防线也在逐渐加固,若再拖下去,自己这边的劣势只会愈发明显。
他不禁想到一个策略——招降。
虽然这种方法在他看来有些许侥幸的成分,但在这场胶着的局势下,他不得不考虑所有可能的选择。
毕竟,山丘上的明军在人数上处于劣势,若能成功招降,或许可以避免更多的伤亡。
如果不成,再发动强攻也不迟,反正已没有多少时间可以浪费。
沈忠嘴角微微上扬,命令下去:
“给我派人前去招降,若明军有意投降,立刻放他们离开;若他们坚决抵抗,便直接强攻!”
此时,山丘上的明军并未察觉到这一切。
刘斌紧握着手中的刀柄,感受到一股寒意从脚底传上心头,他看着山下逐渐逼近的清军,目光变得更加坚定。
“刀盾手准备!火枪手保持警惕!”刘斌大声命令,声音中透着一种冷冽的坚定。
他知道,无论如何,今天这一战,他们都必须尽力而为,哪怕是死,也绝不轻言放弃。
与此同时,陈福的心中同样充满了紧迫感,石门关已经完全动员,城内的士兵和民夫们都已准备好迎接最后的决战。
无论如何,他都必须守住这座关隘,守住这里的希望。
“派人上去让那群疯子投降,再这样打下去,我的兵全得打光了!”沈忠愤怒地朝副将吼叫,脸色铁青,眼中闪烁着急切和焦虑的光芒。
他的声音充满了绝望与怒火,显然已失去了往日的冷静:“快去,快去!”
副将面露难色,他张了张口,想说什么,但还没等他开口,就被沈永忠几乎咆哮般地打断:
“快滚,快给我去!王爷已经下了死命令了,再拿不下来,你就提头来见我!”
这几句话犹如雷霆一般,让副将的脸色骤然变得苍白。
沈永忠刚刚还信誓旦旦地保证,只需要一个时辰,便能将这股明军彻底歼灭。
然而,现实却狠狠地打了他的脸。
时间已经过去,伤亡的清军足足有几百人,而他们依旧被困在山下,这让沈永忠的心中充满了屈辱和怒火。
更糟糕的是,巴明已经传来指令,命令他半个时辰之内攻下这座山丘,否则就要派满洲兵前来支援。
这无疑是沈忠最大的耻辱——不仅攻不下山丘,连满洲兵也要来支援了!
“他娘的,难道我沈忠就这么废物”他心中愤怒,但转瞬即逝,又只得咬牙再度鼓足气力,扭头对副将低声道:
“再攻一次!如果再不行,满洲兵上来也无可奈何。”
副将无奈地点点头,心里满是无尽的郁闷和焦虑,但沈永忠的命令就是命令,不能违抗。
他忍不住抱怨道:
“上去劝降,简直是送死!这些疯子怎么可能会投降死都不怕了,谁还会怕你说几句好话!”
沈忠听到副将的话,只是冷冷地看了他一眼,压低声音道:
“快去,不去我就亲自去。”
副将心中一阵胆寒,只得硬着头皮走向那支明军的阵地,心中不断嘀咕着:
“这些疯子根本没救了,他们只会死战,根本不可能投降。”
在山上的明军阵地,刘斌带领的这一百余名士兵,已经让沈永忠的清军尝尽了苦头。
纵然清军的数量远远超过他们,可这些顽强的明军士兵以极为凶猛的攻势回击,每次清军进攻,都被打得退回去,丧失了几乎所有的战斗意志。
这些所谓的精锐绿营兵,面对这一股几乎不怕死的力量,早已没有了往日的气势,士气崩溃,战斗力荡然无存。
刘斌和陈亮的身影在战场上尤其耀眼,他们两个几乎已经拼尽全力,毫无顾忌地扑向敌人,将冲破防线的清军杀得人仰马翻,直至将敌人彻底逼退。
在他们的带领下,明军的士气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激励,哪怕身边倒下的同袍越来越多,依旧没有一个人后退。
就在所有人以为明军将死于非命时,刘斌和陈亮的英勇无畏点燃了最后一线希望。
“看样子,清军似乎不打算再发动进攻了。”关齐福靠在堆积如山的尸体后方,稍作休息。
他疲惫的眼神透出一股困倦,却又在危机四伏中保持着清醒,转头看向刚刚返回的张小六,他问道:
“小六哥,
张小六走近,喘着粗气,也没有立刻回应,刚才的激烈战斗已经让他精疲力尽。
此刻的明军阵地,剩下的只有三十几人,士气虽不如初时那般高涨,但拼死抵抗的决心依然未曾动摇。
然而,大部分人都受了伤,许多人因为体力透支,连站稳的力气都没有。
张小六听到关齐福问话时,心头一阵愁云惨淡,他刚才带着一股不甘和焦虑奋战,但现在却只能感到一种无力感。
“应该……不会再进攻了。”张小六低头思索了一下,忽然抱怨道:
“我就担心援军什么时候来啊,如果再不来,老子就是有三条命也得搭在这里!”
关齐福笑了笑,但笑容中带着些许苦涩:
“别想那些没用的,老子都打了这么久,连死都准备好了,哪怕是死在这里也无怨无悔。”
他咬牙切齿地说,眼中却露出坚定的光芒。
“不过,兄弟们也不能这么白白送死。”张小六咬着牙,面色紧绷。
虽然他们的情况极为严峻,几乎所有人都已经极度疲惫,但正如关齐福所说的那样,他们拼死死守的信念没有动摇。
山下的清军在一次次进攻失败后,陷入了短暂的沉寂,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放弃了进攻。
沈忠的心情已从最初的愤怒转为冷静。
他知道,这一仗他必须打下去,尽管自己的兵力已经消耗殆尽,尽管清军的进攻屡次失败,但他依旧决定要发起最后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