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者即正义 作品

第303章 复州

第303章 复州

朱慈烺率领的大军成功登陆盖州后,先锋部队在林昌峰的带领下,首先抵达复州城下,并迅速展开了布阵。

张煌言随后指挥主力部队在城外安营扎寨,而马宝所部则被朱慈烺派往复州城西侧布防,以防清军突袭。

这不仅是防御布置,更有借此大战扶持马宝的深意——作为一名具有培养潜力的将才,朱慈烺特意从高杰军中将他调拨过来,赋予更大的重任。

复州城的清军早有准备,鳌拜已事先将城外布置的大小火炮悉数撤入城内,使得驻守城池的清军火力坚固而难以攻破。

总兵力若加上绿营军和包衣兵,超过了一万之数,对小小的复州城而言,这样的兵力和装备足以构成铜墙铁壁,难以轻易撼动。

明军虽然在登陆战中取得了胜利,但缴获寥寥,仅凭己方的火炮,很难在火力上压制城墙上的清军,若强行攻城,必然会遭受重大损失。

这种局势下,邓章作为内应的作用无疑成为了攻破复州城的关键所在。

复州城内的士气极为低迷,几近崩溃。

不到一年时间,明军便推进到辽东,八旗兵在关内接连惨败,清军付出惨重代价。

多重打击之下,满清军心动荡不已,士气显著下滑。

要知道,大军的士气不仅依赖于军饷和粮草的供应,胜仗更是维系军心的主心骨。

然而,眼下满清部队屡屡失利,不仅绿营军和包衣兵心生畏惧,连八旗兵自己也开始对明军心生恐惧。

昔日的明军在清军眼中只是头颅和战功的象征,意味着功绩、赏赐和无尽的财富。

可如今,他们却成了恐惧的来源,成了阴影和噩梦。

尽管如此,复州城经过半年的加固,城墙已然坚固,物资储备丰厚,周围百姓早在几十年前便被清军大肆屠杀,附近无村可依。

鳌拜从被掳掠来的北直隶百姓中选出了三千壮年充当劳力,协助加强城防,此外还带来了数百名女子,供八旗兵取乐。

在这样的防守条件下,复州城内大军足以支撑坚守一年以上。

此外,在明军登陆前的最后一轮兵力调整中,复州城内兵力已有三千余八旗兵、两千余绿营兵以及六千包衣兵,而他们的家眷大多分布在辽东地区。

尽管这些士兵逐渐对明军的野战能力产生恐惧心理,但他们的归属和家眷都在此地,因此即便畏惧敌军,他们也不可能轻易选择投降。

朱慈烺深谙复州城的城防优势和清军的心理弱点,他站在指挥台上,目光透过旌旗猎猎的营地,注视着那座坚固的城池。

此刻的复州城,不仅是他军事行动的障碍,更是明军战略推进中的一座堡垒,若能成功攻破,无疑将进一步动摇清军在辽东的防御体系。

他低声说道:

“复州一破,辽东必乱。眼下,最紧要的是如何利用邓章的内应之利,在最小代价下取得突破。”

朱慈烺目光深邃地巡视着复州城,心中已有了作战规划。

他十分清楚,凭借当前兵力直接攻城不现实,贸然进攻会付出惨重代价。

复州城虽小,却被清军固守得如铜墙铁壁般坚不可摧,而城内的守军又因被俘虏的百姓充当劳力而士气略有缓和。

当夜,朱慈烺的命令迅速传达到前线。明军哨骑和游击队频繁出动,在城墙周围展开骚扰,时而鸣哨呐喊、时而悄然接近,打得清军哨兵精神紧绷,疲于应对。

与此同时,朱慈烺还派出几队敢死队,伺机在夜晚埋伏,以游击战术轮番袭击城墙边缘的清军守备。

城内的清军被迫彻夜不眠,一边设防,一边疲于奔命。

在连续几日的骚扰之下,城内清军果然开始出现松动,尤其是一些包衣兵私下议论不已,甚至有人怀疑这场战争的结局,认为清军已是穷途末路。

然而,鳌拜警觉性极高,迅速对这些动摇士气的言论进行严厉打击,并加强了城内的纪律整肃。

他还亲自巡查夜哨,处处布防,试图稳固军心。

然而,越是高压,城内的紧张气氛越浓烈。

与此同时,在明军强有力的掩护下,数万民夫昼夜不停地拆除清军在复州城外布下的重重防御障碍。

经过三天的持续清理,外围的障碍物已被清理殆尽,复州城的防御如今仅剩一条宽阔的护城河,以及高耸的城墙和城墙上的火炮。

“将军,那个邓章可真的是与尼堪暗中勾结的内奸啊!

他虽是山东人,可他手下的士兵大多是他的宗亲族人,若他真的和尼堪勾结了,恐怕后果不堪设想。”一个绿营军的军官面色凝重地报告道。

玛卡沉吟片刻,瞥了一眼面前的军官,缓缓摇头道:

“眼下城内军心已然动摇,你却没有确凿证据。本将军若是轻信你的一面之词,贸然处置邓章,他手下那一千多名士兵又该如何安置这军心将何以为继”

其实,经过这位绿营军官几日来的密告,玛卡心中也开始对邓章产生了些许怀疑。

然而,复州城的形势十分严峻,城外张煌言大军正虎视眈眈,时刻准备攻城,在这紧要关头,贸然决断并非明智之举。

玛卡心里清楚,汉人官员之间素来不和,互相诋毁的情况时有发生。

眼前这名绿营军官的用心并不单纯,很可能只是想借此上位。

更何况,在没有真凭实据的情况下,贸然行事只会导致更大的内乱。想到这里,玛卡没有立刻表态。

“将军,下官所言句句属实!这是下官的家仆亲耳听到的,邓章的家丁中早已私下议论纷纷。

若非他与尼堪早有勾连,又怎会在山东的大战中几乎毫发无伤”这名绿营军官语气坚定,不依不饶地继续上报。

玛卡微微眯起眼睛,心中略有触动,暗自盘算起来。

邓章麾下的兵力仅一千余人,若要处置掉他并非难事。然而眼下士气低落,若随意削弱城防兵力,这不单是少了一支守军,而是直接影响着守城士兵的决心。

略作沉思后,玛卡似乎想到什么,抬眉冷冷地说道:

“陈参将,本将军提醒你,之前就有一镇总兵因遭人诬告,后来事情败露,那告密者直接被斩首示众,牵连家属满门。此事事关重大,你可要三思!”

那个参将听了这番警告,微微一怔,神情中闪过一丝犹豫,似在权衡一番后又坚定道:

“将军,此事确凿无疑!我的家仆亲耳听到邓章的家丁说道,‘早该在山东登州时就里应外合,何必跑来辽东受苦’,这可是原话,不增不减。

还请将军尽早定夺,否则恐怕就为时已晚。”

玛卡见他如此笃定,内心不免再次动摇。

然而,他稍作权衡,最终没有轻易松口,只是淡淡敷衍道:

“此事重大,本将军自会再斟酌一二。你暂且退下吧!”

那个绿营军参将无奈地叹了一口气,原本还想再辩解几句,可抬头一看,见玛卡眉头紧锁,神情冷峻,顿时心头一紧,便不敢再多言,只好悄然退下。

尽管清军在关内战场上屡屡受挫,形势急转直下,但在许多满人贵族和官僚眼中,尤其是在满清上层圈子里,局势并非不可逆转。许多人,尤其像玛卡这样的狠角色,仍然坚信清廷在辽东一带仍有优势。

毕竟,当年在辽东,清军正是利用明军外线作战的劣势,一步步蚕食敌人,最终强大起来,建立了今日的基业。

此外,清廷之中那些由科举出身的汉臣,尤其是自清朝开科取士后忠心追随的皈依者们,对清廷充满狂热的忠诚。

这些人虽是汉人,却因清廷所赐官位,反而更加坚定地认同并维护满清的统治,为清朝的战事奔走效力,毫无二心。

绿营军参将离开后,玛卡静静闭目沉思片刻,脑中快速盘算着局势的变化。

突然,他睁开眼睛,目光中透出一丝冷冽。

他清楚,若邓章真有叛变之心,这不仅会威胁到复州城的安全,还会动摇军中士气。

然而,贸然除掉邓章却可能激起不必要的恐慌,在敌军大兵压境之下,若内部再起纷争,复州城的防线势必会出现致命漏洞。

玛卡回忆起邓章历来的行迹,邓章虽出身山东,但向来作战英勇,在山东的几次战斗中表现出色。

然而,细思之下,邓章的部队确实在几场恶战中几乎未受损失。

若非军功赫赫,且与他往来密切,玛卡几乎要怀疑此人另有居心。

天色渐渐昏暗,帐内烛火跳动,玛卡陷入更深的沉思之中,他意识到,此事若是处理不当,后果恐难以收拾。

眼下最关键的是复州城的防御,若因内部猜忌而削弱战力,整个防线将不堪一击。

反之,若邓章真的有二心,却未能及时查实,后果更是难以预料。

玛卡朗声道:“来人!”

玛卡唤来几名心腹属下,仔细叮嘱道:

“此事不宜声张,你们各自分头去邓章部队中暗中探查,务必小心行事,稍有风吹草动立刻来报。”

他决定先行派人监视邓章,以期掌握确凿证据,避免贸然行动而招致不必要的混乱。

经过一日的观察,玛卡的心腹们带回一些零散的信息,虽然未见确凿证据,但邓章的军营中确实流传着不少与尼堪勾结的传闻。

一些士兵私下交头接耳,言辞之间似有不安。

玛卡心中警觉,意识到此事可能并非无中生有,但仍决定再三考察,以免冤枉忠臣。

接连几日,玛卡夜不能寐,反复权衡利弊。

他知晓此事关乎军中稳定,不容轻视,但也不能不顾将士安危贸然决策。

最终,玛卡决定召开一次秘密会议,将邓章与其他几位将领召集至帐内,试图借言语试探邓章的反应。

会议之中,玛卡隐晦地提到尼堪对复州城的虎视眈眈,以及敌军内部可能的情报渠道。

邓章神情平静,应对自若,丝毫不露破绽,这一切让玛卡更加疑惑,究竟是邓章心思缜密,还是确实清白

会后,玛卡对心腹低声道:

“继续密切留意邓章的动向,若有任何异状,立刻汇报。”

他意识到,对一位有嫌疑的将领,即便心存疑虑,也需小心行事,不可轻举妄动。

在接下来的数日,玛卡的疑虑并未减轻。

复州城外,敌军的压迫日渐逼近,城内的局势却依然未明,面对敌军的步步紧逼,玛卡唯有加强防御,命令各部严阵以待。

他知道,若复州城得以安然无恙,则城内的疑云也自会散去;而一旦敌军攻破城防,所有的疑虑、分歧都将化为无谓的争执,失去意义。

门外,一名彪悍的壮汉闻声而入。

此人虎背熊腰,面色阴沉,腰间别着一对锋利的双斧,脸上横亘着一道狰狞的刀疤,眼神犀利。

进门后,他环顾四周,确认无人窥探,这才放心地将房门轻轻掩上。

“将军!”赵奎踏步上前,双手抱拳,低声恭敬地行礼。

邓章微微点头,示意他稍安勿躁,目光中满是坚定与决断。

片刻后,低声吩咐道:“张煌言已经发来信号,今晚行动!”

当前的信息传递条件有限,邓章与张煌言的联系只能通过书信沟通,至今也不过是一封信传递出的指令。

每当行动临近,张煌言便会命令城外的军队每天挂出不同旗帜,以此传递行动计划。

倘若在复州城内看到特定的旗号,便意味着当夜要攻城,这样的方式虽然简单,却是此刻唯一有效的办法。

眼下,复州全城戒备森严,绿营兵地位不如包衣兵,更受到清廷的层层防范,稍有异动便可能引起怀疑,传递情报更是难上加难。

张煌言不便提前安排细作,玛卡身边也没有可靠的明军间谍,所有计划只能依靠邓章随机应变和他周密的筹划。

赵奎听罢,面色一沉,眼中掠过一抹锋锐的光芒:

“将军,这次时机稍纵即逝,我们该如何应对”

邓章微微一笑,沉着说道:

“清廷的严防是防不了天命的,今晚只要天助我军,复州城必破无疑。你带领精锐之士,待号令一响,即刻展开内应,务必与城外大军形成里应外合之势。

记住,行动迅速,不可拖延半分!”

赵奎点头,目光坚定地答道:

“属下定当竭尽所能,绝不辜负将军的期望。”

邓章转身,负手而立,目光冷峻地注视着窗外隐隐的月光,他的计划正在逐步成形,心中已做好了应对一切突发情况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