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困兽之斗
第272章 困兽之斗
“明晚一定要多带些银子,谁敢挡我,我就杀了谁。”
王忠偷偷瞥了一眼身边的哈萨克泰,心中已下定决心,打算在突围之时另有图谋。
他与哈萨克泰在沧州城中趁乱搜刮,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已经积攒了十多两黄金和一百多两白银,还有几包珠宝。
这些财富足够让他过上富足的生活,根本不需要再回到苦寒的辽东。
他打算趁乱带着家人逃出北直隶,找个偏僻的地方安家立业,做个富家翁,远离战乱。
哈萨克泰是满人,他王忠不是,心中早已盘算好脱身的计划。
沧州城内的百姓大多在战事之前就四散而逃,然而这座北直隶的大城经过几百年积累,仍然留有不少财富。
于是乎,即便是在最后的混乱关头,仍有大量的财物落入了这些强盗般的士兵手中。
哈萨克泰和王忠就是其中的获利者之一。
王忠十分清楚,哈萨克泰让他一起行动,并非因为什么情谊。
他不过是哈萨克泰的工具,一个用来运送财物的“驮马”,也是突围时挡刀的最佳人选。
更不用说,回到关外之后,他依然会继续被当作仆人对待。
在哈萨克泰眼中,王忠不过是个有用的包衣,不到最后时刻,绝不会轻易抛弃。
对于哈萨克泰来说,王忠的价值就在于他的忠诚与可控性。
在这场战火中,满人失去了大量的资源和仆人,包衣像王忠这样的人尤为重要。
如果满清局势一片大好,哈萨克泰或许会毫不犹豫地甩掉王忠。
可现在,他不能冒这个险。
而与此同时,城中的满人和包衣为了即将到来的突围忙得焦头烂额,绿营军的高级将领们也同样在为自己的前途做着打算。
洪承畴和那些绿营军的将领们都明白,突围之后,他们还要面对更大的选择。
“咱们要是现在投降,朱慈烺真的不会追究我们以前的那些事吗
他现在答应得那么爽快,万一事后翻脸不认人怎么办”
南一魁忧心忡忡地问孔有德。
“怕什么我孔有德都不怕,你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孔有德眼中透着几分不耐烦,声音压低了几分,却依然带着一股强烈的自信。
他冷冷一笑,继续说道:
“当初徐州城大战的时候,我还亲自冲进过朱慈烺的中军大营,你们不过是杀了几个明军而已,能有我的罪行严重”
孔有德对于投降并没有太大的心理负担。
他已经多次反水,凭借自己的军事能力,每次都能化险为夷,再次得到重用。
这一次,他打算再次投入朱慈烺的麾下,甚至还想拉拢更多的人一起过去,以增强自己的政治资本。
“现在和我们有仇的李过、高一功,正在山西对付姜镶,他们哪管得了北直隶的事情”
孔有德环视周围几个绿营将领,语气更加自信:
“明帝眼下的敌人是鞑子,打完了他们,未来明帝要如何,谁知道呢
朱慈烺手下可缺不了我们这些老将,就算李过想动手,朱慈烺也不会允许。”
绿营军中的将领们似乎已经看清了形势。
天下局势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安稳,各方势力都在暗中盘算着自己的利益。
而他们选择了眼下最强大的朱慈烺,认为这是保全自身的最佳选择。
南一魁也点头赞同:
“确实如此。以我看,天下的局势终归会被明帝牢牢把握住。
他已经掌握了关内南北,还有许多富庶之地,北直隶和山东,现在也马上要在他的掌控之下。
未来国家最肥沃的土地全都在他的手中,天下非他莫属。”
孔有德继续分析:
“李过、高一功这些军头不过是从农民军起家的,实力有限。他们没有我们这样的资历和基础,我们这些原大明的官将,自然能够赢得朱慈烺的信任。”
南一魁深以为然,心中渐渐安定下来。
他们这些绿营将领或许曾背叛过大明,但在乱世之中,忠诚从来都是最不值钱的东西。
只要他们现在能站在胜利者一方,未来仍然有机会重掌军权,甚至获得更大的封赏。
天下形势瞬息万变,唯有跟随最强者才能确保自己的未来。
与绿营军各将领们的筹谋相比,哈萨克泰和王忠这样的士兵不过是这场大戏中的小角色,任凭局势如何变化,他们的唯一目标便是保命。
突围之夜即将来临,哈萨克泰虽然看似信心满满,但实际上心中也充满了焦虑。
他早已不再相信所谓的满洲战无不胜,这一次,他只是希望能活着逃回关外。
而王忠则在盘算着自己的小算盘,他希望能借此机会摆脱多年的压迫,寻找属于自己的出路。
夜幕降临,城中的火光在黑暗中忽明忽暗,预示着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即将爆发。
城内各方势力明争暗斗,城外则是大明军队的严密包围。
谁能在这场混乱中生还谁能在战后的新局中获得权力一切尚未可知。
但可以确定的是,突围将是一场充满血腥与牺牲的行动。
城内的满人、绿营军将领、包衣们都在为明天做最后的准备。
而无论最终结局如何,他们都只能在这场战争的洪流中挣扎求存。
“对,没错,现在除了洪承畴那老家伙,谁反正了,出去都能有一条活路。”南一魁语气坚决,显然已经认定了反正是唯一的出路。
随着南一魁的表态,其他绿营军将领也纷纷低声附和。
那些将领的心腹手下,本来还有些迟疑,但看到南一魁等人都赞同这个决定,心中的疑虑也逐渐消散。
其实,到这个地步,他们早已没有别的选择。
大清的败局已定,明军的大军压境,沧州城内兵荒马乱,他们只是在为自己即将采取的背叛行为寻找一份心理安慰,巩固自己的信念罢了。
眼下,他们只要还有一丝求生的念头,便无法继续跟着满洲人回到关外。
事实上,他们清楚地明白,满洲贵族也未必打算带他们一起回去。
绿营兵作为汉人,始终是满洲人眼中的异类,危机时刻更是不值一提的炮灰。
孔有德冷静地扫视众人,沉声道:
“明天晚上,那些狗鞑子肯定会在我们后面派甲兵督战,逼着咱们顶在前头当炮灰,挡住朱慈烺的强军。咱们必须得有所准备。”他指了指桌上的地图,继续道:
“把精锐部队放在后方,等到和多铎的鞑子主力脱离至少二里地,立刻开始行动。
记住,一定要迅速拉开距离,反应要快。这些鞑子的兵力虽然强,但跟咱们的精锐比起来,实力也不过半斤八两。
若是能突然袭击,他们绝对挡不住咱们。”
他的语气果断而冰冷,充满了对未来局势的清醒判断。
他明白,反正不仅是唯一的活路,还是他们摆脱满清压迫、夺回汉人尊严的机会。
部署完反正计划,孔有德和绿营将领们,各自分批离开了密谈的场所。
尽管局势已经明确,但孔有德并没有直接回到军营,而是转身走向洪承畴的府邸。
他心里清楚,洪承畴的支持已经无关紧要,但他依旧装作一副顺从的样子。
此时此刻,他最不想引发满洲人的怀疑。
毕竟,多铎手下的满洲兵随时可能察觉他们的动向。
清廷的败局早已不可逆转,但洪承畴却依然活在过去的幻想中。
作为满洲统治者的汉奸代表,洪承畴虽被表面上奉为“汉臣”。
但他明白,无论是多铎这样的亲王,还是其他满洲贵族,从未真正把他视作同类。
对于他们来说,他不过是一个有用的工具,一个在必要时刻可以舍弃的棋子罢了。
即使如此,洪承畴仍然无法面对自己的失败。
承认错误,对他来说是一种难以忍受的羞辱。
作为满清的忠臣,他的固执已经使得他陷入了一种不可救药的偏执状态。
更重要的是,朱慈烺早在先前的诏令中就断绝了洪承畴反正的可能性。
对他,朱慈烺的态度极为明确——绝不宽恕,甚至还昭告天下,谁能杀死洪承畴便可获得重赏。
这也彻底堵死了洪承畴求生的路。
相比之下,姜镶手中至少还有几万兵马,虽然内部联盟松散,但仍具备一定的抵抗能力。
而洪承畴失去了满清权力的庇护,根本就是一个无权无势的老者,所谓的督师头衔早已是虚名。
洪承畴站在窗前,凝望着破败的沧州城,心中生出无尽的凄凉与绝望。
萧条的街道、破碎的城墙,无不预示着满清统治的末日。
他转身回到房内,抬头望向低矮的房梁,心中暗自做下了一个决定。
.
而城外,明军的大军已经布下重围。
朱慈烺的统领下,明军纪律严明,士气高涨。
反观城内,清军上下已是一片混乱,士气崩溃。
满洲八旗兵本是清军中的主力,但眼下他们也无法抑制内心的恐惧与绝望。
数千八旗兵将,在沧州城这座孤城内,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面对即将到来的突围战,他们心中明白,回北京成了唯一的生存希望。
然而,突围的机会极为渺茫,多铎的计划更是充满了风险与不确定性。
多铎、苏拜等满洲将领聚集在一起,与洪承畴、孔有德、南一魁等绿营将领进行最后的作战部署。
表面上,突围的计划似乎已经达成共识,但每个人心中都明白,这一计划充满了不确定性。
突围时,绿营兵与满洲兵将之间的配合能否顺利进行,谁也无法保证。
更何况,绿营将领们心中的不安与反心,早已不是秘密。
夜幕降临,沧州城外,明军在东、南、西三面的大营中灯火通明。
火盆和灯笼在夜色中摇曳闪烁,像点点繁星撒落在地,形成了一片壮丽的“星海”,在这寂静的黑夜里显得格外醒目。
然而,在大营与沧州城之间的黑暗地带,却充满了危险与杀机。
偶尔从那片阴影中传来几声短促的打斗声,紧接着是凄厉的惨叫。
这些声音刺破了夜的宁静,回荡在广袤的原野上。
清军的斥候小队不时试图穿越这片区域,但明军早已布下伏兵,每一支清军的斥候队伍都不得不面对致命的埋伏。
虽然这些搏杀声时有响起,却并未持久。
清军兵力不足,无法派出大量斥候与明军在夜间交锋,尤其是面对人数众多的明军伏兵,他们显得尤为被动。
清军不仅缺乏人手,更没有足够的兵力去阻挡城外的明军势力,注定在这样的战斗中处于下风。
此时,明军的最高统帅朱慈烺并没有停下脚步。
他一如既往,带着张煌言展开了夜间巡视。
此次随行的只有两人,外加百余名精锐的亲兵护卫,谨慎小心地穿行在大营各处。
他们沿途检查哨卡,确保军营的各项防御措施无懈可击。
朱慈烺麾下的殿前军,以军纪严明著称,特别是在夜间防御方面,更是滴水不漏。
为了防止敌军的偷袭,明军每晚都会更换巡营的夜号,防止敌人伪装潜入。
所有哨兵都经过严格训练,夜号只能由特定的暗哨发出,稍有差池,立刻会引发全营的警报声。
军中有一条铁律:如果夜间哨兵不能正确回应暗号,便会立刻触发警报。
届时,整个营地的士兵会在瞬间进入战斗状态。
即便事后发现是误会,带队的军官也难逃扣饷降职的处罚,士兵则会面临相应的惩罚。
这一严格的规定保障了军队在野外驻扎时的绝对安全。
而士兵们对军规早已烂熟于心,几乎不可能发生误报的情况。
夜间的巡视,虽然看似安静,却暗藏杀机,所有士兵都时刻保持着高度的警觉,丝毫不敢松懈。
朱慈烺在营地中缓缓行走,目光锐利,时不时与张煌言低声交谈。
两人的步伐稳健,虽然身处战火交织的险境,神情却显得从容不迫。
他们不时停下脚步,注视着远方沧州城那黑沉的轮廓。
明军已经在沧州城外围布下天罗地网,胜利似乎唾手可得。
但朱慈烺深知,敌人在困兽之斗时往往更加危险,不容有丝毫轻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