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大败清军
第217章 大败清军
殿前右军第一阵中,最后那部分战兵的阻击也并非毫无作用,至少为第二个方阵的防御争取到了足够的缓冲时间。
不过,殿前右军第一阵退下来的相当一部分溃兵,如今在清军骑兵的追击下,已经完全失去了控制,只顾着往后方逃去。
等他们看到面前三十步之后,第二重军阵中那些密密麻麻,已经放平的长矛时,才终于又恢复了一丝理性,连忙往两翼窜去。
正所谓“兵败如山倒”,在苦战了半日之后,面对比自己强大得多的敌人,八旗军可能如此,殿前军也同样可能如此,这是人性使然。
不过,第二重军阵中的殿前右军战兵们,面对来势汹汹的清军冲锋骑兵,竟然硬生生扛了下来,并没有被这群不惜代价冲锋的八旗马甲,关宁骑兵强行突破。
田见秀在第二个军阵中,只预留了两个千总部,以及自己的亲卫营,不到两千兵马,但此前的战斗他们都没有参加,又经过了比较充足的准备,抵抗得也十分顽强。
而猛冲硬打的清军骑兵,在殿前右军的长枪方阵面前,很快就损失了数百马甲,双方随即混战在了一起。
其实,若不是这三千多清军骑兵采取了不惜代价的冲锋方式,此前又已经牺牲了一千多绿营兵和包衣兵,殿前右军的阵线已经出现漏洞,清军恐怕到现在都不能成功突破。
不过,殿前右军的长枪方阵虽然攻守兼备,但依旧受到了第一阵中,那些溃败战兵的影响,无法全力出击。
这毫无疑问给了清军骑兵可乘之机。
只是,阿喇善和吴三桂看着眼前的战局,丝毫没有一点高兴的样子,他们需要的是立刻突破,而不是取得进展。
因为这个时候,南面的明军骑兵,已经完成了集结,正准备出击。
不止如此,山谷东西两侧的山麓上,战局也逐渐发生了改变。两边的山岭之上,十几队二三十人规模的殿前军战兵,成功突破了清军的阻击,开始顺着山道往下冲击。
这些殿前军的战兵,源源不断从两翼的密林山道中冲出,朝着山谷边缘的清军阵线,展开突袭,对清军展开新的进攻。
这些战兵行动迅速,他们以旗队为基本单位,每个小队各自出击,往往七八个人,便组成了一个突袭小队,张弓搭箭,在侧翼朝着清军的方阵射出可以破甲的重箭。
这些从两翼山麓边缘射出的重箭,嗖嗖嗖落到了清军的阵地上,一旦命中清军甲兵,尤其是那些绿营军和包衣兵,他们的甲胄十分薄弱,轻易就能破开。
他们的进攻固然无法伤到清军主力的根本,但非常轻易就扰乱清军的阵线,使得一个个方阵中的清军战兵,心生畏惧,战斗力大受影响。
阿喇善和吴三桂看到这样的战况,当即便亲自领着马甲,往明军的阵线冲去,要是再迟,他们可就连最后的脱身机会都没有了。
而此时的山谷南面,林昌峰策马奔驰在天骑军的方阵边缘,谷风吹得他身后高高扬起的将旗飒飒作响,北面便是两军交战的残酷的战场,如今都毫无遮掩地展现在了他的面前。
他看着骑阵中士气大振,欢呼起来的将士们,仿佛看到了胜利,精神也开始亢奋了起来,
“林”字大旗在军阵中疾速移动,呼呼作响,山谷中刚刚集结的无数骑兵迅速开始了行动,马上起起伏伏的头盔如同波涛不断翻涌,朝着北面的清军排山倒海而来。
“轰隆隆,轰隆隆!!!”
.
岳乐和阿尔津看着眼前的局势,脸色全都暗了下来,但阿喇善和吴三桂还没有取的突破,他们就算是想要丢下前方那些列阵的绿营军和包衣兵,以及督战的马甲们,调转马头突围,也根本不可能。
清军此前虽然以及击退了明军的数次冲击,但自身的损伤也十分严重,那些绿营军和包衣兵,也不过是凭着最后一口气在硬撑。
这种情况下,他们若不想阵线立马崩溃,除了留下来阻击,做最后一搏之外,别无选择。
战场之上,很多时候并不是赢了才打,而是无论如何,都必须一战!
“阿尔津,事到如今,咱们只有最后一搏了!”岳乐扭头看向了阿尔津,咬了咬牙道。
他固然知道此战九死一生,但现在已经没时间给他犹豫,所以才打算叫上阿尔津,做最后一搏。
“贝勒……”阿尔津微微一愣,欲言又止,但很快就直接拉过了对方的缰绳,凑过头去低声道:“贝勒,咱们这样冲上去,若是败了,可怎么逃”
“逃”岳乐微微一怔,显然是没想到阿尔津会说出这样的话,当即怒目圆睁,道:
“此战若是败了,咱们还能逃到哪里去”
“摄政王马上就要南下,咱们能带多少人马走,就带多少,至少守住鲁阳关啊!现在不是义气用事的时候,你我若是都死了,汝州谁来守”阿尔津当即反问道。
阿尔津虽然确实是怕死,但他其实并不缺勇猛,更多的还是觉得不该就这么死在这里。
毕竟,满清不是没有败过,可只要主力无碍,大部队能逃出生天,再聚拢回来,下次再战便是了。
“而且,现在这个战局,就算你我领着这几千马甲,不顾一切冲上去,又能如何无非就是和明军拼个两败俱伤!”
阿尔津看着岳乐,紧接着又继续劝道:“明帝的骑兵不多,而且野战不强,能倚仗的就是骑阵了,山谷中的地形,是最有利于其发挥的。”
但岳乐并没有因此被说动,他扭头看向南面,看到明军的骑阵已经开始启动,当即下了决心。
而后,岳乐不再理会阿尔津,直接将对方握在手中的缰绳抢回,紧接着拔出了许久未用的腰刀,朝着身侧的巴牙喇马甲大喊道:
“大清的勇士们,随本贝勒冲锋,杀光这些尼堪,杀光他们!”
阿尔津身侧,很快就空出了一小块区域,岳乐第一个策马冲出,极大激励了清军的士气,烟尘滚滚中,大队清军马甲紧跟着追出。
.
而山谷南面,此时已经是旗号飞舞,近万名天骑军将士在各自千总旗的引导下,逐渐加速,马蹄声轰隆隆响起。
在林昌峰面前三四里之外,山谷两侧的平地上,天骑军的前锋骑兵正在和清军的马甲混战,双方你追我赶,或朝着对方射出箭矢,或冲锋抵近,白刃相交,带起了滚滚烟尘。
朱慈烺投入了足够的游骑,这些出击的八旗马甲并没能如岳乐所希望的那样,取得预料之中的突破。
等到明军骑阵出现的时候,山谷边缘的清军骑兵看到突然出现的骑兵群,直接方寸大乱,根本没有再战的心思,纷纷往后撤去。
近万天骑军将士组成的骑阵,很快就在指定的地方缓缓停下,后方的上万只马蹄,则继续前进。
在数万只马蹄的奔驰践踏下,山谷平地上,如今已然是烟尘滚滚,往南望去,到处都是战马奔驰跳动的身影,骑兵身上锃亮的铁甲在阳光下闪动着耀眼的光芒。
随着天骑军各部的旗帜在山谷中猎猎作响,骑阵中随即响起了不绝于耳的铜号声,密密麻麻的马头在山谷中跳动,如同滚动的黑潮,汹涌澎湃。
林昌峰看着眼前的这支自己亲手训练出来的骑兵,心中十分激动。这一战,他要将这上万的八旗马甲,全部歼灭!
三个营的天骑军马甲全都以千总部为单位,排成了一前一后两个方阵,就如同当初荆门州战场上那般,各三排阵列的密集阵型。不仅如此,每一个方阵后,还有一条散兵线,作为第四排,他们由军中的精锐骑兵组成,同样是骑阵作战中不容忽视的力量。
“传本将军军令,进攻!”
在林昌峰的命令下,天骑军阵列中随即响起了一阵前进的铜号声,骑阵前方的旗手们,听到声音,随即挥动手中的旗帜,向前斜指。
“呜,呜,呜”
第一个大阵中的数千名骑兵同时开始前进,很快,浩浩荡荡,气势恢宏的骑阵便开始启动。
在这个由六个千总部,三十六个骑兵局,总共两百余个骑兵旗队排出的阵列中,单单是每一排,就有近两千名骑兵。
在呜呜作响的军号声,他们一开始只是慢步前进,整个阵型几乎没有一点混乱。
而在前面第一个大阵的骑兵跑出一段距离之后,后面那由三个千总部,一百余个骑兵旗队组成的小阵,也随即开始了前进。
在林昌峰的率领下,这个明军有史以来最大的骑阵,很快就跑出了一里,战马也随即适应了山谷狭窄环境中的列阵。
不仅如此,由于清军南面基本上都是步军,无法发动攻击,林昌峰并不着急,前后两个骑阵依旧阵列整齐。
岳乐看着南面,一大一小的两个明军骑阵朝着他冲来,而且速度越来越快,成排成排的铁甲,隆隆作响的马蹄声,都使得他不由得有些后悔刚刚的决定。
这个时候,便是岳乐身边的那些巴牙喇马甲和护军们,一个个脸上也都露出了畏惧的神情。
他们早就听说过明军骑阵的厉害了,如今亲眼所见,甚至不敢上前作战。但局势发展到这个地步,他们再想逃,也迟了。
“呜,呜,呜”
随着天骑军行进到距离清军阵线不足一里的位置,方阵中当即响起了一阵嘹亮的号角声,前排的骑兵速度也越来越快。
朱慈烺举着手中的远镜,目光所及,全都是跳动的马股,奔腾的马蹄,还有山谷中滚滚升腾的烟尘。
两个方阵,近万骑兵,还有清军此时已经开始启动的冲锋骑兵,加起来接近两万马甲,近十万只马蹄踩踏地面,蹄声如雷。
面对如此训练有素,严整密集的骑兵军阵,岳乐此时也根本不指望那些步军帮他挡住了,随即派出骑兵将他们疏散到了两翼,以免形成溃败,冲乱己方的骑兵群。
但现在的局势,他想迅速疏解那些步军,根本就是痴心妄想。
经过了提速之后,身披重甲的明军骑兵很快便冲到了清军阵线前的两百步之内。对于骑阵冲锋来说,这是最关键的距离。
在林昌峰的命令下,天骑军冲锋的军号声再次吹响,这次是急促的三声,前排的骑兵闻声随即打马加速,并开始将手中的长枪放平,进行最后的冲刺。
“杀!杀!杀!!!”
“轰,轰,轰!!!”
天骑军的第一个骑阵直接撞上了正在往两边溃败而去的清军战兵,随后便和后方涌来的清军骑兵,杀到了一起。
两股钢铁洪流在山谷的平野上迎面对撞,数以千计的战马同时出了惨烈的嘶鸣吼叫声,马背上的骑兵发出了震天的喊杀声。
两军阵前迎面对撞的披甲战马无不声嘶力竭,那些躲闪不及,或者是根本就无处可躲的战马被撞倒在地,紧接着便被前赴后继,源源不断而来的战马肆意践踏,惨不忍睹。
伴随着一阵阵重物撞击,刀兵相交,钢铁摩擦的混杂声,两军前排交错而过,无数战马在这个过程中被撞倒撞飞,马背上的骑兵们更是腾空翻滚,无数刀枪兵刃和头盔甲胄,甚至是士兵,从马背上飞出,冲天而起。
当然,在两军对撞的过程中,无论是清军的骑兵群,还是明军的骑阵,大部分战马都下意识地选择了躲避。
但相比起清军的混乱,马背上训练有素的明军骑兵,则全都严格执行军令,一面降低身形,一面迅速调整平举的长枪,以密密麻麻的长枪军阵,迎接冲撞上来的敌人。
山谷中的地形,对于骑阵来说,可谓是相当有利,特别是朱慈烺还控制住了两翼山麓的局势后,更是完全没了后顾之忧。
至于清军,在无法直接从北面撤军的情况下,除非真的如阿尔津所言,放弃大部分兵马,换取两三千骑兵逃出生天,否则根本没有获胜的可能。
在两军对决中,明军骑阵密集的阵型很快便占据了战场的优势,随着清军骑兵群被冲散,特别是后续的骑兵根本控制不住胯下惊恐的战马,在混乱中攻击力大减,清军的伤亡也迅速扩大。
而明军第二排,第三排,乃至是第二个骑阵中的马甲,依旧整齐如墙,密密麻麻的兵器密如梳篦。
在明军骑阵的冲击中,此时已经陷入混乱的清军骑兵群,很快就遭到了天骑军第一个骑阵,第二排,第三排骑墙的冲击。
天骑军第一个骑阵第二排的骑兵,直接横扫了那些在第一排骑墙冲击中侥幸存活,破阵而来的八旗马甲。
而这些不要说反应了,甚至还来不及喘口气,手中原本挥舞着格挡明军攻击的兵器还没收回,就直接被迎面刺来的镗钯挑落马下,哀嚎着摔到地面。
面对明军密集的骑兵阵列,除了骑兵群两翼个别反应灵敏,直接调转马头躲开了面前的攻击的八旗马甲外,中间的八旗马甲们,根本没有任何躲避的空间。
很快,在高速冲锋的骑阵横扫之下,清军又是一轮人仰马翻的冲击,天骑军第三排骑墙以极小的损失击溃了面前的八旗骑兵群,无数被挑落马下的身影,在明军骑兵眼中闪过。
要知道,在这样迅猛的冲击对撞中,清军根本无法进行调整,随军冲锋的各级军官在保持着严整的阵型的明军骑墙的分割下,纷纷被冲散,整个清军骑兵群完全就是失去了指挥。
当然,如此对冲,明军的损失,也是在所难免的,尤其是第一道骑墙,数以百计的明军骑兵在强大的惯性作用下,摔倒在地,朝着面前的清军骑兵群砸去。
但明军的第二个骑阵紧接而至,面对已经近乎失去了反击能力的清军骑兵群,他们再度横扫而过的时候,轻易就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朱慈烺远远地看着山谷中的战局,对于这样的结果,并没有任何意外。所谓的八旗马甲在没有兵力优势的情况下,在这样的地形中,根本不可能战胜组织上更加领先的骑阵。
他估计经过两个骑阵,近万骑兵的猛烈冲击之后,清军至少损失了两三千骑兵,甚至可能超过三千,三成的伤亡,加上其余的士兵已经溃不成军,毫无指挥可言,山谷中的这支清军残兵,如今已经是砧板上的鱼肉,任由朱慈烺宰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