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者即正义 作品

第214章 伏击战爆发

第214章 伏击战爆发

在数百御营兵马的护卫下,朱慈烺策马立于一处植被茂密的山顶平地上,手上举着一支环龙盘凤的精致远镜,正在观察前方山谷中爆发的哨骑战。

明清两军各有数十哨骑潜伏在分水岭的山谷之中,双方从山麓到平野,战得有来有回,两边都是互有胜负,在山谷中丢下了十几具尸体。

但双方的战斗并没有因此结束,甚至山谷中的局势也没有因此发生改变。

毕竟,两边都不知道对方的底细,都同样在小心试探着。

这里是汝州进入南阳府的必经之路,即便没有如今的两支大军,也各自潜伏着数十明清两军的哨骑,想方设法侦探对方的军情。

因此,无论是朱慈烺,还是岳乐,都不敢在这个地方轻易增加哨骑,以免暴露了自己的兵力部署。

这个季节的南阳,天气大多良好,空气能见度很高,朱慈烺手中的“远镜”也因此可以看到更远的地方。

很快,他就发现了清军前锋那无比混乱的行军队列,这些不符合岳乐大军的奇怪表现,直接印证了朱慈烺此前的猜测。

其实,他派出的哨骑也侦探到了一些军情,发现了一些端倪,知道岳乐在南下的途中,拉了无数的炮灰。

这个时候,朱慈烺和手下殿前军的将领们,已经算是有多年行军打仗的经验了,而田见秀,郝效忠等人,更是熟悉这种拉炮灰的方式。

田见秀只是用远镜看了一会,就从七八里之外,山谷中的那支清军前锋的行动中,察觉到了不对劲的地方,并直接确定了军中对于岳乐行军部署的猜测。

如果从位置上来看,清军现在除了落在了最后的后军之外,主力已经全部进入殿前军和天骑军的伏击圈。

毕竟,这个时候,岳乐所部不过三四万兵马,这和五军都督府的预估差不多,一切都在大明的掌控之中。

但若是从具体的兵力部署来看,便知道岳乐此番行军序列安排的精妙之处了,八旗马甲基本上处于中路和后路,两翼最容易遇袭的地方,还是吴三桂部的藩兵。

换言之,岳乐是用那些炮灰兵,还有吴三桂部兵马,确保了麾下八旗马甲的安全,即便是遇袭,也能顺利后撤。

朱慈烺这次虽然带来了整整四万大军,但面对三万清军,在这样广阔的地形中,他并非可以肆意发挥。

为了确保战果最大化,朱慈烺只计划派出三万多兵马直接参与伏击,在东西两侧的山岭中,完成对清军的突袭和分割。

在第一轮突袭顺利完成,达到了既定战果之后,林昌峰再领着天骑军主力,正面冲击清军骑兵,以及无法顺利布阵的清军一举击溃。

至于分水岭的北端,朱慈烺也秘密部署了两个野战营的兵马,以确保能将这股清军彻底困住,达到最大化杀伤的目的。

朱慈烺对于麾下精锐兵马的战力,有充足的自信,在这样的地形之下,清军恐怕根本撑不到太阳落山,便会全军溃散。

到那时,四万胜利之师一路追击,北面还有两个营的兵马阻击,天骑军和骁骑军再用骑兵包抄,必能将清军主力全歼于此。

而清军的巴牙喇斥候虽然凶悍,但在处于兵力劣势的情况下,根本没能突破明军的最后封锁线,朱慈烺有信心自己的部署没有暴露。

如此一来,岳乐统帅的这支清军主力,只要进入山谷,就算再小心翼翼,也绝对无法逃脱全军覆没的命运。

其实,在确定了多尔衮统帅的主力大军还在北直隶,南下的清军只有两三万能战的兵马之后,朱慈烺已然胜券在握。

他甚至有信心和清军正面决战,在清军只有两万精锐,一万马甲的情况下,岳乐必定难以发挥所谓的骑兵优势,更无法阻挡殿前军的进攻。

当然,岳乐和吴三桂也不是吃素的,清军曾经控制过这块区域,此番南下,又提前派兵侦察,对周围的地形已经十分了解,自然会处处小心,不犯低级错误。

而分水岭山谷,东西距离数十里,南北也相距十数里到二三十里不等,朱慈烺想要掩护几万大军抵近,也是不可能的,因此这场伏击,其实只是打清军一个猝不及防。

他的计划是以东西两面山地中埋伏的步骑兵截断岳乐大军,将其分为两部,南面的部队再展开突袭,而北面的步军营在进入预设阵地之后,便可以依托地势,阻击溃败的清军骑兵。

在这样到处都有阻碍,无法迅速集结兵马,可又有山谷通行的地方作战,大军一旦无法展开阵型,面临的将是一边倒的屠杀。

当然,这只是最理想的结果,天骑军和骁骑军都没有经过大规模的运动战,在这样的地形中,同样受到了阻碍,将很难完成全歼清军的战略目标。

但这一仗,他只要能击败了岳乐主力,杀伤后者数千骑兵,河南的清军一时半会便难以组织起来,多尔衮也将更加急不可耐南下,这将直接减轻陕西战场的压力,给陈福创造战机。

不过,到了这个时候,朱慈烺反而是有些紧张了。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很难不被发现,只要岳乐足够谨慎,而他的兵马反应稍慢,整场伏击最终便可能遭遇失败。

“陛下,清军前锋已经完全进入咱们的伏击圈了!”常登贵从山谷中收回目光,抱拳道。

朱慈烺闻言,扭头朝着山谷中看去,远镜里面的清军队伍,旗帜颇为混乱,飞扬的旗帜下甚至还可以看到一些拉着辎重的牛马车辆,他看着不断接近的清军前锋,随即又下令道:

“传朕军令,以炮声为令,各部同时发起袭击!”

.

清军前锋队列的后部,阿尔津骑于马上,面色阴沉无比,从率领前锋大军进入山谷开始,他的心中便一直忐忑难安。

分水岭东西两侧的山峰高低错落,植被繁茂,根本无需过多掩饰,便能轻易隐藏大量伏兵,而这些山岭的周边的地方,还散布着诸多小山坡,坡上低矮的树丛更是十分适合兵马埋伏。

他虽然也不确定明军一定会埋伏在此,可看着眼前的地势,多年的战场经验告诉他,这分水岭绝对不简单。

现如今,阿尔津正在假扮岳乐,头顶上迎风飞舞的,便是岳乐的大旗,以便能迷惑明军,使得对方以为岳乐就在前锋队列之中。

而且,若是明军真的在此有所埋伏,突然发起攻击,他还不能即刻撤退,必须按照岳乐所言,稳住军心,甚至是组织兵马,伺机抵抗一番,才能溃败。

如此一来,他才能为身后的大军,争取到备战的时间,甚至局势一旦崩坏,为岳乐统领的八旗军主力,争取到撤退的时间。

“狗日的尼堪,该不会真的在山里埋伏好了吧”阿尔津环顾四周,心中愈发忐忑。

而他心中还没嘀咕完,三声如雷鸣般的咆哮声骤然响起,火药爆炸的巨大响声在山谷中回荡开来。

“轰!轰!轰!”

阿尔津心中一惊,本能勒住了胯下的战马,然后几乎是条件反射般,朝着爆炸声传来的方向望去,前方的山腰果然升腾起一团团白色的浓烟。

在如此高山密林的环境中,依靠旗帜传达军令并不现实,也难以同时指挥分散各处埋伏的部队,而以轰鸣的空炮声当作发起进攻的信号,显然是更为妥当的选择。

炮声一响,清军前锋连绵数里的队伍,旋即产生了骚动,这支兵马在缓慢行军了数百里之后,早已经不成样子,如今遭遇突发战事,更是原形毕露。

而且,他们早前并不知道此处会有伏击,虽然大部分都经过训练,但面对如此陌生的环境,那些民夫和地方绿营军,表现的可谓是一言难尽,原本正在行进的队列,直接爆发了混乱和巨大的恐慌。

阿尔津见状,随即开始组织兵马就地展开防御,并大喊着下令,派出了巴牙喇斥候去通知岳乐和吴三桂。

清军进入的这个地段,其实已经是整个山谷中较为狭窄的地方,伏击的明军准备充足,冲杀极为迅猛,而清军如今只能倚仗手中的武器,就地结成简单的军阵进行防御。

阿尔津麾下的这支假前锋的行动速度十分缓慢,整支队伍虽然迅速行动了起来,盔甲晃动之声哗哗作响,但更多的是混乱和逃窜,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反击和防御。当然,在军阵中的八旗甲兵的维持下,这支清军前锋的大部分兵马,还是就地结成了军阵,但他们的战斗力也并不强,只是在两侧的强悍八旗马甲策应下,勉强阻挡住明军先锋部队的突袭。

山谷中,两军的兵马快速移动,到处尘土飞扬,阿尔津趁正面的明军尚未袭来,将战斗力较强的八旗甲兵,绿营军都放置在前锋队列的中间,形成了一个较为厚实的军阵。

清军阵中的八旗甲兵两两配合,以长枪在阵前形成了简单的拒马,如此一来,便能在没有工事协助的情况下,抵挡骑兵更久一些。

但阿尔津也很清楚这些士兵的战斗力,那些强征来的绿营军并没有接受过严格的训练,一旦溃败,前方的士兵必定会迅速往后溃退,他直接让出了两翼,同时以厚实的阵型防御,便是为了避免己方士兵直接崩溃,然后相互踩踏,以至局势无可挽回。

东西两侧山岭之中,各个山谷出口都迅速涌来了无数明军,密密麻麻的头盔如同涌动的潮水,放眼望去,其上到处是飞扬的旌旗。这些涌来的兵潮水不断朝着山谷中蔓延而来,迅速分叉,正面越变越宽。

与此同时,成千上万骑兵奔驰所产生的闷雷般轰鸣声,也迅速从清军正面的山谷出口中传来,由远而近,土路上源源不断地冲出天骑军和骁骑军披坚执锐的精悍骑兵。

阿尔津虽然也算得上身经百战,但对于这种数万大军交锋的大战,参与的并不多。他望着眼前越来越多、几乎望不到头的明军,不由得紧张地咽了咽口水,抓着缰绳的手甚至都有些微微颤抖。

很快,随着十几声爆炸声响起,山岭之上,明军的火炮发射出了数十颗炮弹,便已经朝着正在结阵的清军飞去,给清军造成了不小的混乱。

阿尔津虽有片刻的愣神,但很快就回过神来,心中的恐惧被此起彼伏的战鼓军号声驱散,目光也随着大队士兵的奔跑,快速移动。

清军的行动同样极为迅速,在西、南、北三面快速完成了简单的布阵。而山谷中并不平坦的地势使得明军的大队人马行动受限,特别是埋伏的距离并非只有百余步,明军难以在清军完成布阵之前,就展开有效进攻。

山谷之中,战鼓轰然作响,军号声同样如雷般轰隆隆响起,无数明军如排山倒海之势汹涌压来,闪耀着阳光的盔甲仿若海潮般滚滚推进,完全就是强军之姿。

与此同时,朱慈烺更是派出上千兵马从两侧山道迂回而来,试图直接在清军没有反应过来之前,截断清军的后路,以便能在山谷中将这支清军主力,一举全歼。

伴随火药爆炸产生的震耳欲聋轰鸣声,清军在山谷中集结成的军阵前,一股股浓重的白烟腾空而起,成百上千颗铅弹呈扇形向密集宽大的明军冲锋队列激射而去。

在清军火枪兵的第一轮齐射打击下,明军突袭兵马的阵前,一队队士兵如同被大风吹过的草丛一般,齐刷刷地倒下一片,铅弹撞击盔甲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大军冲锋的队形甚至因此出现了一阵波动。

但明军的攻势依旧未有丝毫减弱,在各级军官的大声呼喊和带头冲锋下,后面的甲兵迅速补上,冲锋队列再度得以恢复。相比之下,清军的第二轮火枪齐射显得极为缓慢,那些绿营军和民夫又开始了新的混乱,根本无法组织得起有效的阻击。

不过,山谷那狭窄的环境致使明军只能以密集阵形迅速冲锋,这使得阿尔津组织清军的火枪齐射,给明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冲锋阵型也很快变得有些混乱。

“清军的前锋此战必定损失惨重,岳乐以为这样就可以避免全军覆没,那他就低估朕的殿前军和天骑军了。”山岭之上,朱慈烺手持远镜,正紧紧盯着山谷中的战况,脸上紧接着便露出了一抹笑意。

清军的反应其实已经算得上迅速,但还是太迟了,而清军的骑兵在突袭一开始爆发的时候,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用。

这使得殿前军主力锐不可当的突袭得以迅速成功,湖广战役后,殿前军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和八旗主力进行如此大规模的决战了,现在完全是威风不减当年。

不过,由于骑兵在如此狭窄的地形中,快速突袭受到的阻碍比预期中还要严重,这使得明清两军暂时都只能以步战争锋。

常登贵看着山谷中的战况,当即朝着朱慈烺拱手抱拳,提醒道:

“陛下,这股清军的战斗力看来并不弱,中后部的骑兵虽然反应并不惊艳,但是组织有度,应该很快就能发起反击了……”

朱慈烺此前便已有了警觉,此刻被心腹大将如此一提醒,随即点了点头道:

“没错,朕也已经察觉到了,岳乐麾下的这股八旗兵,战力不容小觑,虽说遭遇的是我大明的最强精锐,又是突袭,但那么多骑兵,战局又这么乱,最终的结果还是很难说的。”

而常登贵听朱慈烺如此一说,紧接着又道:

“不过,陛下亲领强兵而来,区区两三万清军,还有相当一部分是绿营和民夫,根本不可能抵挡得住我大明第一强军的进攻!”

就在此时,山谷中的战鼓声再度轰然响起,明军在一阵山呼海啸的呐喊中猛然冲上前去,攻势如虹,清军前锋则已开始不支,颓势尽显,中后部的骑兵则是正在伺机反攻。

“传朕的军令,天骑军和骁骑军加紧攻势,让骑兵冲得更快一些,同时立刻传令两侧迂回的战兵,加速行动!”朱慈烺看着山谷中的战局,当即下令道。

“是,陛下。”

清军的前锋在两军短兵相接后,根本就是一泻千里,在最考验士兵组织度和战力的军阵大战面前,他们节节败退,完全不是殿前军主力的对手。

若不是中后部还有岳乐和吴三桂麾下的一万多的八旗军主力和平西藩骑兵掩护,整个战局,现在恐怕已经一发不可收拾了。

阿尔津心中虽然也有所准备,但根本没预料到明军会如此强悍,如今只能领着大军且战且退。

他其实也不想败得如此之快,但局势至此,他也无能为力,这些毕竟都是强征来的地方绿营军,民夫,若不是他还领着部分八旗军压阵,溃败恐怕更加惊人。

阿尔津往前望去,明军已经重新整理了因火枪齐射和冲锋而显得混乱的军阵,而后迅速发起了第二轮攻势。

不过,局势此时还没有说得上完全崩溃,明军选择在山谷狭窄之地突袭,自然可以大大缩短冲锋距离,但这也使得明清双方的兵马均无法有效展开。

而这对于进攻一方且具有兵力优势的明军而言,其实更为不利。

与此同时,两翼的山林之中,同样爆发了激烈的战斗,朱慈烺想要派兵占领这些地方,取得针对山谷清军的完全地理优势,岳乐也同样想到了这个问题,并同样派出了偏师争夺。

这些岳乐派到了两翼的八旗甲兵,那可就是货真价实的精锐了,部分还是单兵作战技巧极强,极为擅长山地作战的“野鞑子”,这使得殿前军的迂回部队,根本寸步难进,只能在狭窄的山道密林边和八旗军血拼。

山谷之中,茂密的树林,错综复杂的地势使得明军无法集结重兵,而阵前两边几乎同等的兵力下,这些刚刚从部落兵转变成八旗兵的天生战士战力明显更胜一筹,明军损失颇大。

但明军必须占领这些地方,才能确立绝对的优势,岳乐还是有两把刷子的,朱慈烺想要全歼清军主力,并没有这么简单。

面对滚滚而来,源源不断的明军,清军前锋的败退,在经过不到半个时辰的战斗后,便已经成为了定局。

岳乐和吴三桂亦随即展开了行动,阿尔津败退得太快了,他们只能传令原本应该按计划,快速脱离战场的那一万多骑兵出击,牵制住明军的攻势,以免那些乱兵最后一发不可收拾。

而除此之外,位于山谷北面出口,通往鲁阳关方向的那个山岭,岳乐也连忙加派了两千八旗马甲,以防万一。吴三桂所部的兵马亦同时开始了小范围的调动,借着前方战场的掩护,寻求稳住前方溃败的机会。

但在明军的迅猛攻势下,便是有一万多清军的掩护和牵制,这些弱兵也根本无法抵挡。

阿尔津那个厚实的军阵在一开始确实发挥了作用,但此时却还是不可避免地致使混乱中的清军发生了严重的踩踏,一大批士兵被猛追猛打的明军追着砍杀,一排接着一排地齐刷刷倒下,惨叫声震天。

不过,山谷中的不少位置确实狭窄,清军前锋密密麻麻倒下的尸体,很快就阻挡了明军进攻的速度,而明军连续的冲锋也使得最前面的军阵产生了混乱。

朱慈烺举着远镜看去,只能看到两军阵线不断碰撞的地方,密密麻麻的人头挤在一起,无数兵刃不断挥舞,一道道血柱接连不断飞起。惨重的损失使得清军已然完全一片混乱,整个军阵中堆满了尸体。

而原本应该在阵中指挥的阿尔津,这个时候也已经在几十个亲卫的护送下,脱离了前线战场,他骑在马上,扭头看去,只见身后是不断后退的清军阵线,两军旗帜之间,无数刀枪挥舞,血肉横飞。

今天不知道为什么停电了,还好最终赶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