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全线反攻
第192章 全线反攻
随着林昌峰率领天骑军主力赶来,屯齐的大旗很快往北面急奔,多尔衮寄予厚望的八旗军马甲,在武昌城北面的平野之上,经过好几轮的突围反击,依旧无法冲破天骑军的封锁,两支骑兵你追我逃,不断缠斗。
但在这样黑灯瞎火的战场上,天骑军也无法组织骑阵,只能是在武昌城北面,方圆十几里的平野上,围追堵截八旗马甲,拖延时间,等待天亮。
而随着天色渐渐发亮,在林昌峰的指挥下,强悍的明军骑兵稍稍重整之后,便又如同汹涌的潮水一般,对着包围圈内士气低沉的清军,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冲击。
在天骑军骑阵的猛烈攻击下,奔逃了一夜,完全就是勉强维持的清军阵线,很快崩塌,而战场左翼和中路的天骑军在林昌峰的指挥下,随即开始了大反攻。
屯齐突围之后,很快便明白了王辅臣的异心,在毫无退路的情况下,他亲自率领军中最精锐的巴牙喇马甲,拼死搏杀。
但最终也没能突围出去,而他身边的最后一支骑兵在天亮之后,突围彻底无望,残存的两百余马甲,最终投降。
而武胜门在城门大开之后,城楼中的部分绿营军也跟着突围了出来,王辅臣只拉拢到了一千余绿营兵,这些清军溃兵被将领所部骑阵一路横扫,逃跑不及的几乎都死在了如同筛子一般的天骑军骑阵的马蹄之下。
到这个时候,城内所有的清军都知道武昌城守不住了,一面放火烧城,一面各自突围,使得明军无法集中兵力阻击拦截。
但这些清军在天骑军的攻击下,根本无处可逃,原本便混乱的队伍很快变成了密密麻麻,争先恐后逃窜的无数溃兵,可谓是“兵败如山倒”。
武昌城北面和东面的原野上,数以百计的清军溃兵刚刚出城,便在天骑军的追击下,惊慌失措往南逃去,甚至还发生了惨烈的踩踏事件。
扎喀纳这个时候,也领一支数百人的八旗马甲,分别从城北原本用于突袭明军攻城兵马的三个小门突围。
而驻守城北的田见秀,当前兵力十分充足,单单是预备部队,就有数千战兵,同时军中也有近千骑兵可用。
他现在不仅不担心清军从他这里突围,反而担心围得太紧,城内的清军被逼急了,狗急跳墙,到时候怕是会鱼死网破,所以并没有竭力封锁。
不仅如此,田见秀在清军残兵大部突围出来之前,都没有着急追击,朱慈烺之前已经交代过他,他只要能歼灭这些清军便可,必须要尽可能减少自身的伤亡。
扎喀纳领兵出城之后,一刻也不敢懈怠,直奔武昌城东北方向的长江渡口,想要趁着明军水师还未来得及北上,完全封锁那段水域的机会,从那里渡江北上,但根本没能突围,就遭到了两面夹击。
这些溃兵们在突围的过程中,几乎都已经失去了马匹和方向,如今三五成群,炸裂成了数十小股,向着四面八方逃散,但在明军的堵截下,兜兜转转,又全都被逼到了武昌城西北方向的长江边上。
而这些溃兵被逼到了江畔之后,只能纷纷沿着江岸往北面溃去,但身后的明军追兵却越来越近。天骑军的阵形虽然已经在冲锋中变得混乱,但作为胜利之师,轻易就对这些乱成一团的清军溃兵,展开了密集地冲杀。
这个时候,清军士兵已经完全丧失了斗志,所有人脑中想的都是逃命,根本没有人敢去抵挡天骑军的追击,密密麻麻的人影在平野上奔跑,后方不断射来的箭矢如同夺命的勾魂锁,清军溃兵一个接着一个惨叫着倒下。
林昌峰挥舞着手中的长枪,一路挑杀而来,他早就已经杀红了眼,执旗的亲卫紧紧跟在他的身后,周围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沾满了鲜血。
在一轮轮的长枪突刺和射箭中,清军溃兵死伤惨重,原本密集的溃兵逐渐变得稀疏,平野上的尸体七零八落,到处都是,还有数百匹四处乱窜,无人控制的战马。
不止如此,清军溃兵突围奔逃之后,城外部署大军也迅速展开了堵截,那些溃兵经过城内的夺命狂奔,身上又披着厚重的盔甲,体力早已经所剩无几,面对追上来的天骑军骑兵,根本就是毫无还手之力。
于是乎,武昌城外又经过了一番一边倒的大屠杀,除了少数最先反应,又有战马之利的清军骑兵得已逃脱之外,清军溃兵最终消失在了长江南岸江畔。
随着东边的旭日逐渐爬到正空,战场之上,喊杀声逐渐逝去,半空中的硝烟很快就被江面吹来的风驱散,武昌城内外,到处都是大战的痕迹。
数千满清八旗军,绿营军的士兵尸体,还有无数残缺不全的兵器,铠甲和旗帜,铺满了满目疮痍的大地,鲜血将地面染成了红色,还有许多受伤将死的战马在地上嘶鸣。
而武昌城内,随着天色大亮,战斗也已经接近尾声,无数清军溃兵不再躲藏,或出走投降,或想要突围,但最终被拦截。
古德富在街口领兵阻击八旗残部的时候腿部受伤,混战中被冲来的清军战马撞倒,右胸上的肋骨直接被撞断了好几根,此时正被救护兵抬上担架。
不过,赵正东这个时候根本没有时间理会他,还没等古德富被抬上担架,他就接到了常登贵的命令,带着手下的士兵就近接管绿营降兵去了。
这一仗,殿前中军付出的代价很小,最终的伤亡只有不到四千,其中大半都是轻伤,以殿前中军当前的医疗条件和充沛的医药粮草储备,他们绝大部分都不会感染死亡。
而清军的损失则极为惨重,特别是保安门的阻击崩溃之后,城内的大战对殿前中军来说,基本上就是一边倒的大屠杀了。城中的三万五千清军主力,最终能够突围出城的,不足五千。
这些兵马虽然基本上大部分是绿营军,但如此凌厉的攻势和惨烈的伤亡,对于满清朝廷来说,根基已然动摇。
很快,周世显便回到了保安门的城楼上,和他一起进来的,还有张煌言,常登贵,以及刚刚从岳州赶来的堵胤锡等人。周世显在路上的时候,边已经和他们同步了城中的局势,还有王体忠,王得仁等人在城内的行动。
朱慈烺在城楼议事屋的大厅上首坐下,周世显,堵胤锡,常登贵,张煌言等人进来之后,立马朝着上首的朱慈烺行了君臣礼,然后在朱慈烺的询问下,一个稳重的声音从常登贵所在位置传来:
“陛下,清军现在已彻底战败,武昌城内外,八旗甲兵和绿营军的总伤亡,估计接近两万,便是屯齐也已经被林昌峰麾下的骑兵在战场上击杀。”
“到目前为止,总共俘虏了多少清军”朱慈烺点了点头,随即又吩咐道:“那些北面来的绿营兵,一定要严加看管,仔细甄别,他们的家人都在北方,极有可能会想方设法潜逃,绝对不能疏忽大意了。”
在朱慈烺立下的军规中,那些绿营军俘虏,大部分都是可以重新改造的,但其中罪大恶极,助纣为虐的,朱慈烺留他们一命,就不是想要让他们重新改造,而是要榨干他们最后的一丝价值了。
毕竟,无论什么时候,劳动力都是稀缺的资源,特别是可以往死里用的劳动力,而那些投降的八旗甲兵和罪大恶极的绿营兵,就是最好的苦役来源。
“此战,包括反正在内的绿营军,我军至少招俘了一万三千绿营兵,据城外传回的军情,清军最终成功逃脱的溃兵极少,不足一千。武昌城内的清军主力,已经全军覆没了。”常登贵又继续汇报道。
朱慈烺听罢,微微点头,面上十分从容,就好像早就预料到了如此战局一般。而后,他又扭头看向了身前的诸将,郑重道:
“诸位,如今‘武昌大战’已胜,满清全军覆没,这是诸位的功劳,更是全体将士的功劳,但现在还不是庆功的时候,更不是松懈的时候。
传朕的军令,全军除了留下打扫战场,救护伤员的兵马之外,其余所有各部立即收拢人马,今日之内,必须肃清武昌城内的清军残部,不得有误。”
屋内的一众文武大臣闻言,纷纷高呼英明,堵胤锡更是迫不及待地开口道:
“陛下,现在湖广残余的这点八旗军已经不足为虑,正是扩大战果的大好时机,若是李过能攻下襄阳,湖广便在我大军手中无疑了。
届时,陛下便可从襄阳立即派出大军,直取南阳,夔州,威胁四川。如此一来,在我大军攻无不克的军威之下,清军在四川,河南各地的部署,必定不攻自破。”
朱慈烺听罢,点了点头,现在正是扩大战果的好时机。不过,他远在武昌,一时半会之间也还影响不到襄阳的局势,只能是传令李过,等待对方的消息。
“朕也是此意,武昌一破,湖广和江西的局势就再无近忧了,朕也可直接派洞庭湖水师北上助战,协助忠贞营拿下襄阳。只要武昌的军情北传,襄阳城内的清军必然心胆俱丧,而南阳的清军在没有援军之前,也必然不敢贸然出兵增援。”
“陛下,现在我大军进展神速,里应外合成功,比此前计划中最好的情况,还要提早数月大功告成。如今江北,特别是山东-辽海那边,也该再派人去传信,进行新的部署了。
若是迟了,恐怕北面的各部清军已经开始调动埋伏,到时这些兵马极有可能会用来反击北伐的水师,黄蜚和张名振两人的实力,恐怕还不足以与清军主力一战。”张煌言闻言,也立即提醒道。“嗯,没错,山东-辽海的牵制可以撤了,清军主力不久之前刚刚吃过咱们的苦头,现在必定不会千里迢迢,再来吃一次。”朱慈烺笑了笑,然后又继续道:
“不过,除了襄阳之外,武昌城中现在也不太平,还需要得力的人来治理才可。中军各营在剿灭了屯齐所部残军之后,还得继续北上,收复襄阳府,甚至是南阳府附属的州县。”
“陛下可是想调九江之何督师,过来安抚人心,重建武昌府城的秩序”常登贵闻言,当即问道。
他刚刚在路上的时候,便听周世显说到了城中许多地方,都已经被清军破坏得十分严重,不少地方的火到现在还没灭。而他大抵会留守武昌,他可不想和何腾蛟合作。
“何腾蛟倒是可以胜任。”朱慈烺一面说着,一面起身,在大厅中踱步起来,心中似乎对这个人选,十分犹豫。
而周世显见状,想起了锦衣卫负责内务监视的衙门,近期呈递上来的几个汇报,立马就明白了朱慈烺的意思,于是当即站出来,拱手抱拳道:
“陛下,臣以为,堵督师更合适,何督师虽然能力不凡,但战场指挥的经验不足,现在武昌城还不安宁,各处也还藏匿着清军溃兵,他来处理,很多事情恐怕不好做,也不方便做。堵督师文武双全,既可以处理政务,也擅长军务,当前的局势下,没有比堵大人更合适的人选。”
朱慈烺听完,并没有直接表态,大明正在恢复的官僚体系之内,得到重用的那些旧臣们近来颇有些抱团的意思。
何腾蛟已经直接参与了进去,这虽然不可避免,但何腾蛟这个地方大臣,也未免太积极参与中央的事务了,这是朱慈烺必须要敲打的,否则事情越往后,就越不好处理。
他顿了顿,随即又扭头看向了堵胤锡,问道:“仲缄,你觉得如何”
堵胤锡接触不到周世显所了解的那些消息,一时间还被蒙在鼓里,但是他从朱慈烺的反应中,已经知道自己该回答什么了——何腾蛟并没有能被进一步重用。
而朱慈烺现在这样问,很明显是不想直接自己做决定。周世显必然是知道什么内幕的,他可是锦衣卫的负责人。
“臣全听陛下安排,大军还需调动到前线作战,城中很长一段时间都需要长沙和岳州的营兵助力。若是陛下担心,可以等到臣安定了武昌的局势之后,再把何阁老调来,在武昌长久治理。”
朱慈烺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复,当即微笑着说道:
“好,那就按照仲缄的建议来,如此既能人尽其才,也不会让仲缄过于劳累,难以兼顾。如今武昌百废待兴,湖广各地,许多百姓的衣食都还没有着落,必须尽快从长沙,岳州调集一批粮草物资前来救济,否则这城中便不知道要饿死多少人了。”
“陛下仁心爱民,实乃武昌百姓之福,天下百姓之福!”周世显听了,立马拱手抱拳,出言道。
其实,周世显已经猜到了朱慈烺用堵胤锡而不用何腾蛟的原因,陛下这不仅仅是要敲打那些自称“清流”的所谓正统,更是要趁着这个难得的时机,对大明的官僚体制开刀。
而诸将闻言,大部分都没有想到这一点,不过都当即抱拳应和,然后在朱慈烺的命令下,迅速收拢各自兵马,准备下一步的作战。
在王体忠和王得仁的反正配合下,明军以最小的代价拿下武昌城,最终不仅俘虏了上万绿营军,还解救了城中的数万民壮,人力得到了进一步补充,大军士气高涨,继续作战的意愿极高。
不仅如此,武昌城内,屯齐囤积的辎重粮草,除了城北的部分仓库基本被溃兵烧完之外,其他地方的物资,大体上完好无损。
李过,王光恩,高一功等人也很快接到了“武昌大战”胜利的消息,李过一面分兵护送李来亨沿江北上,攻打襄阳,一面领着剩下的大军,准备继续北上,直接封锁了南阳通往襄阳的白河,滚河交界的双沟口。
不仅如此,李过很快率领忠贞营主力北上,强攻清军驻守的双沟口镇,前锋很快进抵,并包围了将这座军事重镇。
而驻守的清军因为信息不通,对战局还不够了解,又见明军围而不攻,原本还犹豫不决的,但坚守了两日,发现南面的明军还在源源不断赶来,甚至要往北面的南阳府城而去,当即带兵突围出城。
李过北攻,说明武昌城的战局已经有了结果,还是极其不利的结果,双沟口镇的清军虽然暂时还没有收到确切消息,但谁也不愿意赌一把,甚至为了不暴露突围行动,来不及烧毁城中的粮草辎重,匆忙之间便突围北上,直奔南阳而去了。
而李过拿下双沟口镇之后,又获得了大军急需的粮草马料,随即会合王光恩所部,兵分两路。李过大军改为北上攻取南阳府,王光恩则是西进袭扰内乡,西峡口等地。
高第收到南面传来的军情,原本还想派兵固守双沟镇这个战略要地,以防明军直接威胁到南阳的,但襄阳城刚刚完成了修缮和加固,城防巩固与否,还不能确定,若是襄阳守不住,那他派出去的兵马,可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了。
这还不是最关键的,屯齐在武昌城全军覆没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南阳,南阳府好几个州县的绿营守军,纷纷反正暴动,接应李过和王光恩的兵马。
这种情况下,不要说南阳了,就是当年固若金汤的郧阳城,也已经因为王光恩反正,明军不战而下,高第见状,也放弃了支援襄阳城的想法,转而收拢兵马,固守南阳城。
同时,李过大军在得到各地绿营兵接应和引路之后,十分顺利便拿下了南阳府南部的邓州,新野两城,而南阳府南部各城内,没有反正的绿营军,也分别在各自主将的率领下,撤往了南阳府北部,或者直接进入南阳府城。
不过,李过兵力有限,这个时候其实已经无力继续进攻,他还得在殿前军主力北上之前,整合襄阳,南阳南部各州县投降的绿营兵。
至于襄阳府,他其实也只是围而不攻,看看能不能劝降而已。高第对襄阳城防没有信心,但这座远超双沟口的军事重镇,可不是那么容易攻破的。
与此同时,随着明军“武昌之战”大胜的消息传遍江南江北,朱慈烺部署在这些地方的军,也纷纷开始行动,袭扰阿济格留在徐州,淮安,凤阳北部牵制明军,还没撤走的兵马。
高杰,黄得功等大将,纷纷开始率领麾下的主力兵马,还有李邦华下令调集的江北两万余农兵,民夫组成的辅兵,在长江水师的策应下,开始反攻。
张名振在海上收到了南面传来的消息,也在其他各部大军行动的同时,开始收兵南下,而黄蜚则是在张名振开始行动之后的第二天才收到消息,但行动依旧十分及时。
这个时候,多尔衮率领的大军,才刚刚开始在北直隶,山东各地部署,他们从湖广完全撤回北直隶,便足足了一个月,在华北各地的部署,更是需要上上下下的配合。
这是紧急行动,事情粮草,民夫,军械都没有准备,打仗可不是一声令下,大军就能开到的,前期的筹备工作,需要整个体系来协助。
周世显的锦衣卫行动十分出色,清军在北直隶和山东各地部署的绿营兵将领,从百总到游击,到守备,甚至还有参将,有二十几人被成功渗透。
这也就使得朱慈烺对于华北各地的清军守备情况十分清楚,有了武昌大战的胜利,这些绿营军更是急不可耐地想要和南京方面取得联系。
如今,从湖广到江淮各地,大明军队全面出击,明清双方的战略攻防态势,第一次发生了质的改变,明军在一线军力上开始局部占优。而清廷不断溃败,八旗甲兵损失惨重,根基受损,后方也即将面对不断反正的绿营兵,以及愈发活跃的反清力量。
随着武昌城清军大败的消息传到重庆,川北,刚刚被清军击败的大西军,终于摆脱了豪格的追击,豪格和吴三桂两人都担心明军会在重庆伏击,最终决定收缩兵马,退往保宁,汉中,据城而守。
大西军各部在失去了张献忠这个发疯的首领之后,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四人重新掌握大权,随即便达成一致,杀死了作乱的皇后和宰相,并商议继续南下云贵。
而高一功在朱慈烺的叮嘱下,这个时候早就做好了招降他们的准备,并恰逢其时地派人前往联络,但孙可望四兄弟并没有直接接受招安,而是陈兵涪江,与高一功部明军,隔江对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