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者即正义 作品

第175章 另一战场的反攻

第175章 另一战场的反攻

“博洛还真是胆小如鼠啊,领着那么多兵马北上,居然只敢龟缩在襄阳城中,看着那些尼堪为祸郧阳,不管不顾!”

道人矶附近的满清大营,多尔衮的中军大帐内,谭泰看到多尔衮的脸色不对,怒骂之后,当即又请命道:

“摄政王,末将请兵北上,定为大清,擒杀王氏兄弟,将那些叛徒,全部碎尸万段!”

博洛在收到郧阳王氏兄弟造反的消息之后,便立刻派塘马,八百里加急,将军报传到了多尔衮的手中,多铎,谭泰等一众满清大将,也随之得知了这一噩耗。

多尔衮原本还在分化拉拢军中的反对派,想要组织兵马准备进攻岳州,经过一番杀鸡儆猴,马上就要大功告成了。

毕竟,博洛调走之后,多铎独木难支,原本还犹豫不决的许多满洲亲贵,见势不妙,纷纷转而支持多尔衮,多铎很快就撑不住了。

但随着博洛一刻不敢耽误,将郧阳陷落的消息传来,便是多尔衮自己,也知道如此局势下,他集中兵马围攻岳州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

这不单单是指清军在抽调兵马北上之后,已经没有实力一面围攻岳州,一面维持粮道,影响更大的是满清军中,各旗将领的决心,多铎毫无疑问将会获得史无前例的支持。

满清军中,从来都不是铁桶一块,各旗之间的利益纠葛,此时依旧十分严重,多尔衮若是想要获得持续的支持,就必须恩威并施。

但恩威并施的前提是他能在战场上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这才是一切政治行动的基础。否则,多尔衮必然会遭到无数的反对。

“这也不能全怪博洛,明帝如此阴险,此番王氏兄弟造反,谁知道郧阳城附近是不是埋伏了大队明军,若是贸然北上,平乱不成,很有可能还要再遭重创。”

多铎当即出言道,他这不仅仅是为了维护博洛,更是为了塑造自己庇护手下人的光辉形象,这也是作为政治领头羊的基本素质。

“郧阳城原本就易守难攻,从襄阳北上,一路山高水阻,更不用说现在这个鬼天气,博洛短期内不可能打造得了多少攻城器械,仓惶之间领兵北上,有何意义”

“豫亲王,你”谭泰欲言又止,余光偷偷瞥了一眼多尔衮,话到嘴边,但最终还是又咽了回去。

“行了,都别吵了!”多尔衮也终于开口,多铎要护着博洛,他自然也要护着谭泰,否则人心散得更快。

“摄政王,明帝已经在郧阳得手,接下来一定会不惜代价,袭扰咱们的粮道,仅凭博洛带走的那点兵马,恐怕是防不胜防。”多铎根本不打算让多尔衮喘口气,当即又道。

“明军没那么大本事,博洛如果真的用心做事,明军绝对不敢轻易由郧阳南下。”多尔衮摇头否定道。

“但襄阳始终岌岌可危,若是明帝再来一次奇袭,后果不堪设想。”这个时候,尼堪也开口劝说起了多尔衮。

“我大军若继续在岳州徘徊,到时候恐怕很难迅速北上增援襄阳,别说是襄阳了,即便是荆州,恐怕也难在两日之内,迅速增援。”

而尼堪之后,屯齐等满清大将们,也纷纷出言,他们听到博洛传来的军情,一个个对于多尔衮攻下岳州的计划,都失去了信心。

毕竟,明帝可以在郧阳采取行动,那在其他地方,恐怕也会有所准备,他们若是继续领着大军主力,停留在岳州,其他地方必定难以防备。

多尔衮其实也知道这一点,当博洛从襄阳传来的军报到他眼前的时候,他便知道局势已经难以挽回了。

只不过,无论到什么时候,他都不能露怯,越是这种所有人都着急的时候,他便越要表现得一切尽在掌握之中,以便能继续掌握主动权。

“豪格现在已经整顿好了陕西的兵马,屯兵汉中,若是不出意外,很快就会挥兵南下。他若是能击败四川的张献忠,攻下重庆,那明帝在湖广的防线,也就岌岌可危了。”

多尔衮看起来好像早有准备一般,就是豪格的陕西汉中的一系列行动,似乎都成了他的布局。

“本王坚持要攻岳州,绝非逞一时之气,更不是罔顾大局。明帝现在集中了几乎所有兵马,固守岳州,荆州,长沙等地,必定难以长久,只不过是倚仗地利,在强撑罢了。”

不过,多铎并没有给他面子,随即冷冷笑了几声道:

“摄政王,明帝早已经在重庆部署了上万大军,豪格击败张献忠之后,还能一路南下,攻下重庆吗

我早就说过,不要低估了明帝,若是真的能将其困住,即便是围攻死伤过万,但只要能胜,也是值得的,但如今岳州府城,咱们根本围不住。”

“豫亲王说得对,明帝不可能想不到要死守重庆,豪格麾下的精锐不多,吴三桂和陕西的绿营军,也不可能全军出动,重庆就算围起来了,一时半会恐怕也攻不下。”屯齐随即在一旁道。

“现在最要紧的,其实还是攻下荆州,若是荆州能攻下,到时候再想夺回郧阳,便不难了。若是豪格能攻取四川,届时咱们也能让重庆的明军,退无可退。”

多铎见时机差不多了,并没有选择步步紧逼,而是给了多尔衮台阶下。政治上的大智慧他没有,但是小聪明一大堆,这种时候自然不会吧多尔衮逼急了。

“若是不围住岳州,大军云集荆州,明帝也一样会袭扰。”谭泰假装没听懂,当即出言反对道。

“那倒好了,咱们一直以来,不就是盼着明帝从城里出来吗”多铎随即又道。

“豫亲王说得倒是没错。”多尔衮听到这里,也随即就坡下驴,缓缓道:

“如今的局势,明帝一定在各处都有所准备,岳州城也围不死,各地的明军可以调动呼应,这样下去湖广的整个战局,必然都会渐渐恶化。

但若是我大军转而攻取荆州,呼应四川,进而突破明军在湖广部署的整个防线,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摄政王英明,大军北上荆州,事不宜迟,还请摄政王早早部署,郧阳的明军一定会很快就有所行动。”多铎紧接着又道。

不仅如此,尼堪,屯齐等一众满清大将,也一个接着一个出言,要求多尔衮加快部署撤兵的具体事宜,他们都担心多尔衮只是假意答应,甚至担心若是撤的太慢,明帝反应过来了,要出兵袭扰。

而局势至此,多尔衮面对众将的反应,也没办法继续拖延和周旋了,随即开始了部署撤军,准备去攻荆州。

现在,他至少还没有完全处于劣势之中,荆州若是能顺利攻下,湖广的战局,还是有转机的。

.

与此同时,岳州府城内的朱慈烺,也很快就收到了李过从荆州发来的塘报,王光恩,王光泰,王昌三兄弟在郧阳举旗反正,顺利夺取郧阳城,并策动了竹溪,竹山,房县,郧西,上津等郧阳府各州县的反正。

清军在这些地方的统治并不算巩固,而王氏兄弟在地方已经经营了好几年,再加上徐起元等文官在各部反正的时候已经被杀光,他们很快就控制住了局势。

朱慈烺收到确切的军情之后,随即也开始了新的部署。他想要逼迫多尔衮退兵,便不能只是在湖广发动反攻,还得在江淮,甚至是山东沿海,展开新的攻势。

这个时候,南方的勤王军也已经陆续汇聚,李邦华在南京主持战局,陆师发动反攻,时机还不成熟,但水师随时可以开始行动。

朱慈烺原本还想等到陆师集结,再发起全面反攻,以此威慑多尔衮,但现在的局势,水师率先开始行动,也并非不可。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朱慈烺还得同时派兵增援郧阳,并且是要派出麾下最精锐的兵马,以确保能在襄阳府,对清军发动实际性的袭扰。

随着朱慈烺的圣旨传到南京,李邦华在确定了反攻清军的作战计划之后,黄蜚和张名振两人,也已经准备就绪,开始领着水师,从舟山,崇明两地扬帆,对青州,莱登,甚至是天津等州府,展开了袭扰。

天津和莱登以北的各方向,是黄蜚指挥的北路佯攻,目标是牵制住山东北面诸府的清廷守军。同时,他还将在关键时候,抽调兵马北上袭扰,以最大限度刺激清军。

黄蜚的北路攻势,是这次反攻行动的关键,而他麾下的长江水师,则是当前江南水师三部中,实力最为强悍的,远胜于此时留守江南的郑家福建水师和张名振麾下,刚刚拼凑起来的浙江水师。

其实,在此之前,黄蜚便已经开始在外海袭扰清军,有了此前几次失败的经验之后,他和张名振都很有信心,这一次可以取得丰硕的战果。

而这一次的部署,他们也打算在海州和莱登之间,来一次“声东击西”,吸引阿济格所部大军的注意力。

黄得功在这次大战一开始的时候,便击退过一次了阿济格部清军,但随着阿济格渐渐在淮北站稳脚跟,海州也再次陷入了清军的围困,并最终陷落。

阿济格运来了几十门红衣大炮,想要拿下一座小小的海州城,还是绰绰有余的,但前后也耗费了一个多月。而等到他攻下海州的时候,短时间内也没有能力再谋求淮北地区的其他城池了。而且,淮安,徐州这样的大臣,仅凭几十门红衣大炮,是不可能攻得下的。

不过,黄蜚如此“声东击西”,真正的目标,其实还是天津。这是朱慈烺的意思,不打到那里,多尔衮必定不会紧张。

黄蜚年少时,便跟随舅舅黄龙在辽东与清军交战。在崇祯六年,黄龙与当时的后金大军在旅顺口的交战中殒命,黄蜚因为其中的关系,得以承袭黄龙的势力,也随即改为了母姓。

而东江镇在遭受重创之后,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很快形同虚设。

不过,黄蜚的官职却没有受到影响,从守备升到都督同知,援剿水师总兵,提督关辽通津淮海江镇水师便宜行事。

他对于关辽通津淮海等地的水文航道,都十分了解。

而这次针对莱登的佯攻,看似是为了掩护海州的行动,但海州的行动同样也是佯攻,黄蜚的真正目的,是掩护大军对天津的攻势,甚至张名振从浙江抽调来的水师,也将参与到这场大战中。

黄蜚和张名振在收到朱慈烺从岳州府城发来的反攻命令之后,随即开始了行动。

朱慈烺并没有给出明确具体的作战时间,只是让他们在二月这段时间,在莱登,天津等地,要闹出足够大的动静,拖住江南清军的同时,扰乱湖广清军的布局。

而随着黄蜚,张名振领着水师,在山东,北直隶沿海展开行动,朱慈烺通过荆州西面,派出的大军,也开始了行动,双管齐下。

襄阳城虽然比不上武昌这样的大城,但同样不好攻,需要诸多准备,所以“五军都督府”最终给出的作战计划是袭扰为主,所有的一切攻城行动,都只是虚张声势。

按照“五军都督府”制定出来的最终作战方案,朱慈烺派出了殿前中军的王牌部队——天武左营和天骑军的一个千总部,合军北上郧阳,

他们将会在出发的第五天日落前,抵达郧阳城下,短暂的休整之后,便开始往襄阳方向展开行动,特别是以骑兵控制东面的几个山口,袭扰襄阳和邓州方向的联系。

当然,这一次朱慈烺调派的兵马并不多,郧阳等地,王光恩麾下的反正绿营军,将会充当辅兵,他们召集各部之后,还有两千多人马。

除此之外,王光恩还在当地征调三千多民夫,他在反正的时候控制住了城内的大部分仓库,城中的粮草还十分充足。

“郧阳反正之战”十分顺利,朱慈烺依靠王氏在当地的多年经营,成功夺取了这个战略枢纽,迅速歼灭了城内的监守八旗军。

但博洛可不是傻子,他领着数千八旗军北上,已经在兵力上占据了绝对优势,并且迅速控制起了城内的绿营军,朱慈烺再想故技重施,根本不可能。

如今的襄阳城内,明军并没有内应,只有博洛这个强敌,即便是武昌城内,跃跃欲试的王体忠,现在也很久没有再传出消息了。

不过,朱慈烺并没有因此太过失望,他也不指望一直都能以巧取胜,打仗终究还是要看真实力的。

而且,他相信,随着黄得功,高杰,黄蜚,张名振等大将在江南方向取得进展,清廷的后方即将陷入动乱,这将动摇多尔衮在湖广和他打一场硬仗的决心。

其实,以多尔衮当前的实力,他完全有可能攻破荆州,夺回郧阳,重新掌握湖广战场的主动权,但满清内部的权力斗争,使得他不得不瞻前顾后。

朱慈烺要做的,就是促成这一切的到来,并根据自己提前预知到的这些可能,抢先一步准备,以确保自己能在这些意外发生的时候,迅速抓住时机,通过局部的胜利,来扩大自己战场优势。

.

一月二十五日,午时二刻,天武左营大军从夷陵州城出发,开始了北上郧阳城的行动,从夷陵州城通往猫儿关的土路上,充斥着轰隆隆的马蹄声和脚步声。

天武左营的哨骑原本就十分强悍,如今在天骑军的支援下,更是将警戒范围进一步扩大,这使得清军从荆州城外派出的哨骑,根本无法靠近。

朱慈烺的行动十分迅速,赶在了多尔衮从道人矶和临湘城附近撤出大军之前,派出了兵马,这使得他派出的兵马,能免于清军的骑兵袭扰。

荆州城外的清军兵马不足,无法在应付“忠贞营”大军的同时,对夷陵州展开袭扰,派出的少数哨骑,更是遭到了天骑军的袭击。

如今,天骑军将士们胯下的战马,相当一部分还都是此前荆门州,荆州大战中的缴获,全都是十分优质的良马。

天骑军沿着香溪河谷北上,很快就抵达了兴山,领兵的千总吴戈在天骑左军也抵达兴山之后,便派出了一个局的骑兵协助哨骑展开行动,以确保前方北上猫儿关的道路没有清军的埋伏。

从夷陵州北上郧阳,山高路险,行军十分缓慢,而且路上很容易遭到清军的埋伏,朱慈烺并不打算让他们急行军,安全走完这几百里路,才是关键。

吴戈立马河谷左侧,看着手中的地图,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他们的行军路线并不算简单,过了猫儿关之后,还要沿着山道,继续北上,越往北道路越陡峭。

而且,这里的山间道路十分狭窄,无论是他们,还是天武左营,为了确保行军速度,都没有携带辎重。毕竟,在这样的地形中,一旦被埋伏,大军一定首尾很难相顾。

当然,吴戈对天骑军很有信心,他们经过那么长时间的侦察,清军绝对没有伏兵能藏得住。而且,这里的地形特确实阻碍了清军,使得八旗马甲不能轻易行动。

吴戈看了看手中的地图,很快就放了下来,扭头看向了东北方向,地图并不清楚,他还得派兵继续探查。

很快,茂密的树木里,有三个哨骑策马朝着他奔了过来,是他派出去探路的几人,看样子并没有遇到清军的埋伏,这说明前面的路应该是十分安全的。

而此时的香溪河谷中,天武左营的将士们正在休整,一些辅兵小心翼翼地卸下背负的兵甲,他们随军北上,任务就是为战兵背负铁甲,弹药,以及行军的粮食和安营的器械。

其实,在香溪下游,洞庭湖水师还是调了少数运输船,但为了避免大军暴露行踪,这些船只最终只是协助运输了几十里,到兴山就停了下来。

赵正东此时就在天武左营北上的队列中,他看着天武左军的大旗在前方迎风飞舞,心中不由得激动万分,古德富依旧跟在他的手下。

荆州一战,他和古德富都立下了不小的功劳,但因为战事紧急,军务司那边虽然已经给他请了功,但委任还没下来。

在这次营级的兵马调动中,他作为把总,对于大军的各项安排,自然是一清二楚的。

不过,他此时心中却十分轻松,根本没有一丝一毫的压力。

到郧阳对付清军,虽然远离大军主力,但在赵正东看来,并不会有多大的危险,他知道襄阳城内的鞑子只有几千,布防襄阳府那么大一块地方,早已经丧失了战略进攻的能力。

赵正东这个把总,得益于明军的军制改革和军官战略战术教育,对此战的全局,甚至湖广的整个战局,都有基本的认识。

这可不是泛泛而谈,其中包括了敌我两军的基本兵力认知,作战地区的基本地形,以及各地区的基本兵力部署。

这便是明军当前正在进行的军官改革了,目的自然是提高中级军官的战术水平,培养他们的战略思想,赵正东手下管着三四百人,在战场上能发挥的作用相当之大。

要知道,恐惧往往是来源于未知的,而发挥基层军官的主观能动性,是解决这个时代,战场之上因为指挥不畅,全军溃败问题的关键。

赵正东经过大半年的努力,基础的认字早已经不成问题。但这还远远不够,若是还想继续往上升,他需要学的是如何打仗。

如果想要成为更高级的军官,甚至是营官,这和在战场上立下大功,一样重要。

很快,营官便派出了塘马,各部各司各局的军号声传出,回荡在河谷中,赵正东听着这些熟悉的声音,仰头看了看北面,河谷不算弯曲,但往北不远的地方,还是被山丘挡住了。

而在军号声中,天武左营各部随即再度启程,赵正东看着古德富的背影,喃喃道:

“这仗应该再过两三个月,就能打完了,等鞑子退了,也得给小古讨个媳妇了!”

他已经听说东面的朝廷大军,已经开始在江南发起了反攻,对于接下来的战事,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