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决定天下命运的战争
第137章 决定天下命运的战争
“洪承畴,你曾总督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五省军务,乃朝中对西南地方风土气候,最为清楚的大臣,你来说说看,此番南征,本王当如何进兵”
多尔衮一番豪言壮语之后,随即又扭头看向了洪承畴问道。他知道皇太极绝对不会看错人,而经过入关以来,数次大战的验证之后,他对于洪承畴在战略上的才华,也已经毫不怀疑。
不过,洪承畴对李闯和九边明军的判断如此准确,对左镇和残明,却出现了巨大的偏差,这也让多尔衮不由得起疑——这个老家伙是不是还心怀旧主。
“王爷,南征之事,老奴以为还需从长计议。”洪承畴拱手抱拳,眉头微皱,眼中闪过一丝难以捉摸的神色。
两个多月前,多铎在凤阳惨败的消息传回北京,这对于满清朝廷而言,犹如晴天霹雳,更是彻底打乱了满清入关以来连战连胜,步步紧逼,豪取全国之势。
富庶的江南本是满清志在必得的财税之地,如今却因为这场败仗变得遥不可及。他看到过多尔衮发怒和不安的样子,自然知道对方刚刚的志在必得是装出来。
多尔衮闻言,看向洪承畴的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心中更加怀疑眼前这位汉臣虽然归顺了大清,但很有可能依旧心怀故国,只是迫于形势才为他出谋划策。
“说说看,如何个从长计议法”多尔衮的语气里带着一丝试探。
洪承畴深吸一口气,顿了顿,然后沉声道:
“凤阳之战大败,使得我大军夺取江淮,渡江进攻南京的计划已经难以实现,明帝必定在江淮之间修筑了更加坚固的防御工事。
荆州乃湖广南北之枢纽,武昌乃东进之基地,因此,老奴以为,我大军主力应转而集中于湖广,由荆州,武昌一线向南推进。
若是岳州,赣北难以攻克,则应集中优势兵力,由常德直取长沙,进而威胁江西,浙江,形成对南京的迂回包围之势。”
“哦,由荆州取长沙,而后绕道攻打江西和浙江”多尔衮有些惊讶,但他也是了解过南方地势的,当即又问道:
“但湖广之地,水网密布,江西和浙江,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我八旗马甲虽占机动野战优势,但在河湖山野之中对战南兵,仍需谨慎行事。
最重要的是,由长沙进攻江西,而后攻取浙江,大军的粮草辎重,恐怕难以转运,没有数年,恐怕难以成功。”
洪承畴听罢,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说道:
“王爷所言极是。不过,现如今朝廷之兵已占据襄阳,荆州,武昌等战略要地,只需集中兵力,以雷霆之势攻下常德,长沙,便可打开通醴陵-萍乡往江西,广信-衢州浙江的道路。
届时,明军腹背受敌,主力又集中在赣北,湘北,江北前线,各州府兵力不足,必定不战自溃,闻风而降,就如同华北中原一般。
到那时,南京城必定指日可下。”
多尔衮听罢,点了点头,表示赞同,不过也随即提出了新的问题,他不是那么好糊弄的。
“但明军若坚守长沙不出,又该如何应对长沙城恐怕同样易守难攻,而且明帝一定派了重兵把守。”
不过,洪承畴早有准备,他沉吟片刻,又拱手道:
“若明军坚守长沙不出,我军可分兵两部,一部继续围困长沙,另一部则散到四周,攻取益阳、湘阴,湘潭,甚至衡州等地,切断长沙与外界的联系,使其成为一座孤城。
而且,若是老奴猜得不错,长沙必定是整个湖广明军之粮仓,围住长沙,便是截断了明军的粮道,其首尾必定不能相顾,军心也一定动摇。
到时候岳州的明军将不得不回援,如此一来,我大军便可采用围点打援之策,在引诱明军主力前来救援之后,在平野之上,以骑兵将其击溃。”
多尔衮听罢,连连点头,脸上也终于露出了笑容。而洪承畴见状,又胸有成竹地接着补充道:
“到那时,若明军不上当,我军只需派出精锐骑兵,袭击醴陵,萍乡,威胁江西,明帝自然动摇,不敢不救。”
“哈哈哈,此计可谓是攻守兼备,进退自如啊!”多尔衮听罢,眼中满是欣赏之色,甚至不由得赞叹道:
“当年松锦大战的时候,本王就觉得你不好对付,虽然敌不过本王,但在汉人之中,已经算是万里挑一了。”
洪承畴听罢,微微一笑,当年多尔衮被他打得连连后退,甚至因此被皇太极削职降罪三次,现在倒是吹起牛来了。
当然,这些事情,他都不能再提起,否则多尔衮必定会杀了他。此时,见多尔衮支持他的战略,洪承畴又继续说道:
“不过,从英亲王和豫亲王反馈回来的军情来看,我军还需小心防范明军的火器。
南方明军装备有大量火枪火炮,杀伤力巨大,盾牌盔甲都无法防御,只能训练士兵躲避火器攻击的技巧,以减少伤亡。”
多尔衮对此深以为然,他抬起手虚空点了点,指示道:
“火器威力虽强,但也并非无敌。我八旗马甲骁勇善战,只要是平野之上,便能利用骑兵的冲击优势,快速突袭明军方阵,使其火器失去作用。”
“王爷所言极是。”洪承畴点头赞同道:“我大军还可利用雨雾天气,对回援的明军进行偷袭,以避开其火器之锋芒。”
多尔衮赞许地点了点头,但忽然间又皱眉问道:
“不过,若大军全力进攻湖广,陕西空虚,四川方面恐有变数,张献忠似乎也早已成气候,麾下甲兵数万,若是其趁虚北上,陕西会不会生变”
洪承畴怎么可能想不到这一点他早有应对之策,多尔衮话音刚落,便拱手道:
“王爷放心,四川周边,特别是南北省界,无处不是地势险峻,西贼从川中出兵,兵力优势绝对难以有效发挥。我军只需派出一支偏师,驻守汉中要塞,便可稳住局势。
不仅如此,若是湖广战事不顺,王爷还可随时调动陕西兵力,由汉中入川,攻取川省,到时便能从北和西两个方向,对湖南形成两路夹击之势。”
多尔衮听完,对于南征,心中便已经有了定夺,他高兴地拍了拍洪承畴的肩膀,学着皇太极用欣赏贤能的口吻道:
“此次南征,便依洪承畴你的方略行事。这一战,关系重大,必须谨慎,具体的行军策略,你先细细整理,本王稍后便会召集诸王商议。只待时机成熟,挥师南下,一举荡平江南!”
洪承畴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心中一时间更是五味杂陈,但面上却不动声色,立马躬身行礼道:
“臣定当竭尽所能,不负王爷所托,不负大清栽培。”
随着夜幕降临,睿亲王府内一片灯火通明,满清朝廷的一众大臣陆续赶到,争吵声不断传出,空气中弥漫着紧张气氛。
在他们的争吵中,一场决定天下命运的战争即将拉开帷幕,而此时远在湖广荆州城外的朱慈烺,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他的部署。
.
明军围城的第十三日,荆州城外,硝烟弥漫,战鼓声震天动地,一个个军阵排列整齐,布满了东,西,北三面的平野。
与此同时,明军的炮兵阵地上,三十门红夷大炮组成了一个宽大的方阵,黑洞洞的炮口对准了荆州城高耸的城墙。伴随着军官们的一声令下,炮兵同时点燃了引线,火光闪动之间,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响彻云霄。
一颗颗实心铁弹呼啸而出,划破天空,轰隆隆地砸向了早已经千疮百孔的城墙,荆州城边上原本坚固的城砖在炮弹的猛烈撞击下碎裂飞溅,砖石,泥土四处飞散,城墙上顿时又出现了一个个巨大的新豁口,仿佛被巨兽撕咬过一般。
城墙上驻守的清军士兵被这突如其来的炮弹吓得惊叫连连,他们惊恐地四处躲藏,惨叫声和哀嚎声此起彼伏。有些士兵被城墙上飞溅的碎石击中,倒在血泊之中,更多的人则是被震耳欲聋的炮声震得头晕目眩,龟缩在墙垛之后。
几轮炮击过后,城外的明军阵地中立马就冲出一队队披坚执锐的士兵,他们的前面是推着盾车,板车和扛着云梯的辅兵,上百队人马正朝着城墙缓缓推进。
这些盾车均是用厚重的木板打造而成,最外面一层包裹着布,中间还有一层沙土,可以有效抵挡城头上的清军火炮轰击,弓箭和火枪的射击,更是伤不到分毫。
而每一辆盾车的后面,还跟着好几辆辅兵推动的板车,上面装满了胀圆的沙石土袋,明军准备用这些东西,填平挡在面前的护城河。
随着明军的推进,城头上的清军士兵在各级军官的指挥下,很快组织起了反攻,他们从城墙上探出头来,用火炮向明军猛烈射击。
一颗颗实心铁弹,石弹迅速砸到了盾车的挡板上,刚开始迅速弹开,但随着明军的推进,外层的布被砸烂,不少盾车在炮弹的轰击下木屑横飞,脚掌厚的挡板被炸得四分五裂,推车的辅兵发出了阵阵惨叫。
不过,明军并没有因此退缩,他们冒着城头炮弹的轰击,高喊着口号,不断向前推进,前面的士兵刚被击中倒下,后面立刻就有新的辅兵补上。
很快,明军就推进到了护城河边,荆州城的护城河宽约十丈,河水深超过一丈,是荆州城的一道天然屏障,此时在炮弹的轰击下,河水浑浊,不见底。
明军辅兵在盾车的掩护下,迅速行动,将板车上的沙袋和土袋倾倒进护城河中,试图填平护城河,以便攻城部队能够顺利通过。
城墙上的清军见明军已经靠近护城河,立马集中火力向他们射击,火枪和弓箭如同雨点般射向明军,密集的箭矢插满了盾车,发出“笃笃”的声响。
明军士兵躲在盾车后面,同样用火枪弓箭还击,双方展开激烈的对射,不过有城墙和盾车的掩护,两边的伤亡都不大。护城河边上,明军士兵们顶着清军的猛烈火力,奋力将板车上的沙石土袋“咚咚咚”倾倒进了护城河中,溅无数水。
不过,这点沙石土袋还不足以填平护城河,盾车之后有无数辅兵正在挖掘壕沟,一面修筑掩体,一面就地取土,边上还有辅兵将这些挖出的泥土装进袋子,搬上空出来的板车。
城墙上的郑四维眼见明军在盾车的掩护下,不断往护城河中倾倒沙石土袋,心中焦急万分,随即下令朝着盾车空隙间推出的板车加大攻势。
“砰,砰,砰!!!”
“嗖,嗖,嗖——”
火枪和弓箭如同暴雨般倾泻而下,试图阻止明军的行动,十几个推动板车的明军士兵被箭矢射中,倒在地上发出痛苦的呻吟,但很快就被其他士兵拉到盾车之后,其他人依旧坚持往前推进,将沙袋和土袋倾倒进了护城河之中。
“快!快!再快点!”盾车边上,一个明军军官挥舞着腰刀大声呼喊道。
在盾车后等着的士兵们立马加快了速度,推着板车“吱呀吱呀”往前冲去,两名推车的士兵刚刚将车上的沙石土袋倒进壕沟,正准备撤退,就被墙头飞来的箭矢射中了肩膀和小腿。
他们几乎同时闷哼一声,旁边举着盾牌的士兵的见状,连忙上前掩护住了两人,后方又立马有士兵举着盾牌顶上,一行人缓缓撤到了盾车后面。
城墙上的清军弓箭手利用城墙居高临下的优势,一边咒骂,一边将手中的弓箭拉满,瞄准下方那些推车而出的明军士兵,不断射出利箭。
一支支箭矢呼啸而来,直奔明军士兵而去,盾车边缘的明军士兵见状,连忙侧身躲避,箭矢擦着盾车的挡板和他们的头盔锵锵飞过。
不过,随着明军炮兵进抵战场,架起小型火炮朝着城墙轰击,清军很快不支,不断有人被击中,从城墙上跌落下,发出了阵阵惨叫声。
在明军的火炮轰击下,城上清军的反击能力大大削弱,根本无法再阻止明军填平护城河。
战场上弥漫着浓浓的硝烟味和血腥味,惨叫声,呐喊声,枪炮声交织在一起,淙淙血水不断汇聚,流到了护城河之中。
而此时,战鼓雷鸣的战场边缘高地上,朱慈烺身披鎏金铠甲,目光如炬,俯瞰着整个战场。
“陛下,我军攻势如虹,清军已是强弩之末,荆州城旦夕可下!”周世显看着前方的战况,兴奋地禀报道,眼中闪烁着胜利的喜悦。
朱慈烺微微颔首,嘴角勾起自信的弧度,笑道:
“荆州城乃湖广的南北枢纽,拿下此城,便可扼控长江中游,进可攻,退可守,与清军周旋到底。届时,清军若是想要攻取长沙,便只能先攻下岳州府城。”
洞庭湖东面,岳州府城和临湘城组成的防线远比西面的澧州-常德更容易坚守,特别是澧州,常德等地州府的城防早已经被张献忠破坏殆尽,荆州若是掌握在了清军手中,就算岳州加上李过和高一功的兵马,恐怕也很难挡住清军。
想到这里,朱慈烺随即转过身,目光落在李过和高一功身上,这两位刚刚归顺的闯军大将,此时正毕恭毕敬站在朱慈烺身边,同样在观摩战场。
经过这段时间的磨合,两人以及闯军各营的主将,面对朱慈烺的时候,都已经没有那么别扭了,特别是长沙府城仓库里的粮草运抵松滋草坪大营之后。
“李过,高一功,收复荆州之后,你们有何打算”
李过闻言,当即上前一步,拱手抱拳道:
“陛下,荆州城地势险要,若能将其打造成一座九江,岳州一样的坚城,便一定可抵挡南下的清军,甚至伺机反攻。”
“李将军说的不错。”
高一功此时已经不在怀疑朱慈烺对荆州城势在必得的自信,随即附和道:
“以荆州城当前的防御能力,只要进一步加固城墙,增设炮台,并在城外再挖掘多几道壕沟,设置鹿角等障碍,清军想要强攻,便是痴人说梦。
郑四维当前毫无反击之力,本质上是因为他没有可以野战的强兵,否则咱们的盾车绝对不可能这么快突破到护城河边上。”
朱慈烺点了点头,对两人的看法表示赞赏。不过,他心中很清楚,两人所说的传统城防工事,在清军强大的火炮面前,十分脆弱,根本撑不了几个月。
“两位将军的想法固然不错,方向也是对的,对付清军,必须先以坚城消耗其实力。但清军火炮威力巨大,潼关这样的坚城尚且抵挡不住,何况荆州”朱慈烺沉声问道,眼神中透出一丝深邃。
李过和高一功闻言,心中顿时一沉,这可就是揭顺军的老底了。他们在和田见秀等人会合之中,依旧知道了清军火炮的厉害。
潼关之战,清军正是凭借着火炮强大的威力,几乎不战而破这座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巍峨关隘,吓退了李自成。
“清军的火炮确实威力巨大,陛下当初在凤阳,是如何凭借坚城,击退多铎大军的”李过担忧地问道。
不仅是他,高一功此时也满怀期待,他其实只懂寻常的守城之法。若不是如今有左镇的炮兵演示,他对于清军强大的火力,根本一无所知。
朱慈烺看着两人的神情,微微一笑,掷地有声道:
“朕能在凤阳击败多铎大军,除了坚壁清野之策,殿前军,京营两部精锐和高杰,黄得功两部偏师的策应外,最关键的便是在凤阳,徐州,淮安,扬州等地,均仿照了一种名为棱堡的防御工事,加固了城防,有效抵御了清军的火炮攻击。”
“棱堡”李过和高一功面面相觑,他们从未听说过这种防御工事。
朱慈烺见状,虽然知道他们听不懂,但并不怀疑两人的学习能力,还是耐心地解释道:
“棱堡是弗朗机人自西边传来的一种防御工事,其特点在于城墙低矮厚实,层层叠叠,并设有多个突出部,形成交叉火力,可有效地分散炮弹的冲击力,并对攻城敌军形成多方位打击。
其突出部上,可设置炮台,以火炮反击进攻的敌军,使其难以靠近城墙。此外,棱堡外围还可挖掘多重壕沟,进一步增强防御的能力。
等到收复荆州之后,朕会派人协助两位将军,在荆州城的基础上,修建类棱堡的城防,以增强对火炮的防御能力。
不过,类棱堡的城防也不是万能的,最关键的还是城中大军的野战能力,守城若是没有反击的实力,再坚固的城防,也不过是一座死城而已。”
李过和高一功两人听得津津有味,眼神里充满了惊奇,他们从未想过防御工事还可以如此设计,心中对朱慈烺这个既会打仗,又会造棱堡的年轻天子,不由得产生了一种难以言说的钦佩之情。
“陛下真乃神人也!”李过朝着朱慈烺弓腰抱拳,由衷地赞叹道。
“有了陛下的支持,荆州城定能如同凤阳城一般,固若金汤,抵挡住清军的火炮!”高一功也激动地说道。
朱慈烺听了两人的称赞,微微挑眉笑了笑。他很清楚,要战胜清军,光靠棱堡这样的防御工事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一支强大的军队和正确的战略战术。
而对于他这个大明王朝的天子来说,荆州虽然重要,但也只是诸多重要城池中的一个而已。
“不过,荆州只是长江防线上的关键一环,两位将军都是难得的将帅之才,若是都在荆州,那就是屈才了。”朱慈烺说着,目光也随之停在了高一功的身上。
“只要陛下吩咐,末将万死不辞!”高一功拱手抱拳道。
朱慈烺点了点头,然后又和声道:
“云南现在又有土司起兵作乱,朕打算调王督师领贵州和重庆的部分兵马前往云南平叛,重庆届时将会出现防御缺口,朕想派高将军领一营兵马进驻重庆和夔东,一方面防范张献忠,一方面也可从后方支援荆州。”
“云南土司叛乱”高一功略显惊讶,但他没有多问,随即坚定地点头道:
“末将遵旨,末将与张献忠军中的不少将领都颇为熟悉,定能妥善处理重庆的防务。”
“好!”朱慈烺满意地点了点头,他知道高一功的军政能力,治理重庆完全没有问题,甚至必要的时候,收复南逃的西军残部,都不在话下,随即又吩咐道:
“荆州城破在即,两位将军整顿好兵马,十日之内,必能进城,接管城防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