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攻城计划
第135章 攻城计划
“明帝居然来了,明帝居然来了,明帝居然来了!!!”
郑四维听着城外传来的鼓号声,又用力地擦了擦眼睛,整个人都有些颓丧地趴在墙垛边上,嘴里喃喃自语道,似乎还是不敢相信。
他从来没想过,明帝会亲自领着大军来围攻荆州城,荆州距离江南,那可是十万八千里,明帝不待在皇宫里面享福,到战场上来干什么
而且,城外的那几万兵马,不是李过和高一功领着的顺军吗怎么没和明军打起来,甚至二者好像还同流合污了
“奶奶滴,李过和高一功这俩忘恩负义的狗东西,居然背叛大顺,带着兵马投了明!”郑四维看着远处高高悬挂,迎风飞舞的宽大龙旗,不知道哪里还来的底气,恶狠狠骂道。
不过,现在的形势,显然不是骂人就能解决的。
李过和高一功没有大炮,攻不破荆州城,郑四维虽然一开始不停求援,但很快就明白自己没有危险了,依旧频频求援不过是为了在清廷那里露脸,日后争个大功劳罢了。
但明帝这次却带来了几十门大炮,还有成千上万,铺满了半个平野的兵马,看样子对荆州城势在必得,郑四维破防大骂,就是因为意识到了危险。
很快,阿济格调来监视郑四维的湖广荆南道参政李栖凤,听到明军大队兵马汇聚城下的消息,也慌忙登上了城头。
他看着城外云集的大军,顿时慌了神,一把抓过郑四维,指着城外飞尘弥漫的大阵问道:
“郑总兵,这是怎么回事,明军怎么会突然.不对,龙纛,那是龙纛,明帝来了,明帝居然也来了”
郑四维这个时候反倒是已经冷静了下来,他对着一时惊慌失措李栖凤,和声安抚道:
“大人放心,荆州城高墙厚,固若金汤,闯贼攻不下,明军更加攻不下,单单是这护城河,他们便填不平,末将早有准备,明军不管用什么法子,耍什么阴谋,都逃不过末将的眼睛!”
李栖凤闻言,看了看郑四维,又扭头看了看城头上稀稀疏疏站着的甲兵,然后抬头远眺城外密密麻麻,就像蚂蚁一样,铺满地面的明军,一时没有说话,他现在根本无法相信郑四维的话。
而郑四维见状,随即又道:
“大人,末将已经命人在城墙内侧各处都埋了大缸,并安排了甲兵藏身其中,日夜监听,只要明军在地下有一点动静,末将都能立刻知道。
另外,那些埋藏的大缸内侧,末将也命人挖了壕沟,并将河水引入其中,若是明军要从城外挖地道,即便侥幸突破,也会立刻被水流淹没。”
李栖凤听了,这才想起来郑四维在闯军围城的时候,就已经做了那么多准备,紧绷的神经终于稍稍舒缓了一些,但看着城外明军军阵中排列的大炮,他还是没有任何安全感。
“现在不同了,明帝运来了大炮,而且还是好几十门,若是对着城墙轰上十天半月,别说是荆州城了,便是武昌城,恐怕也难以坚持,必须在城内再筑一道木墙,以防万一。”
“末将正有此打算,不过城内的民夫征发,还需要大人的手令。”郑四维当即拱手抱拳道。
李栖凤听罢,点了点头,然后又立马道:
“本官待会就安排人下去,民夫今晚便会征召来,木墙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建好。还有,派人去向佟养和求援了吗”
“末将已经派了两批,现在明军刚刚抵达,城外乱成了一团,他们从北面绕过闯贼的封锁,必定能将消息传到武昌。”郑四维当即又拱手抱拳道。
“不行,再派两批,越是这种时候,便越不容得出任何差错。”李栖凤脸色一凝,厉声道。
“是,末将这就去办!”郑四维虽然觉得这完全没必要,但他不想在这种事情上和李栖凤闹得不愉快,立马答应了下来。
“不过,王体忠他”
面对郑四维的欲言又止,李栖凤立刻就明白他什么意思了,随即冷声道:
“这份求援的塘报,本官亲自写,他佟养和要是还敢见死不救,朝廷绝对不会放过他的。佟养和只要发话,王体忠不敢不来。”
郑四维听到这话,也终于放心了下来,他是新降之人,说话的分量远没有李栖凤这样的老汉奸重,佟养和从闯军围城开始,就说过会想办派兵过来支援,但到现在,他还没看到援兵的影子。
李栖凤自然也知道这一点,之前闯军没有大型火炮,又舍不得用战兵填沟,因此迟迟没有攻到墙根下,更不用说挖掘爆破了,他完全不担心荆州城被攻破。
但现在不一样了,明帝居然亲自领着大军来攻城,这可是多铎都打不过的人,兵马火炮又如此强盛,他估计荆州城坚持不了一个月。
“从现在开始,增派夜间巡查的兵马,另外将那些民夫全部编入守城的兵马之中,增强守卫的力量,咱们一定要守住荆州城,直到援兵赶来。”
“大人放心,末将一定以最快速度安排下去。”郑四维当即又拱手抱拳道。
李栖凤闻言,随即又扭头看向了城外,平野上原本集结起来的明军大队人马在骑兵的指引下,宛如一道道黑色的溪水,流向城外的各个空地,看起来是准备安营扎寨了。
明军和闯军的联合,大大超出了他的预料,而明帝亲临荆州城,更是令他感觉匪夷所思,难以置信——对方明明才在凤阳击败多铎,怎么会突然间就来了湖广
面对这样的局势,李栖凤对于守住荆州,完全没有信心,城外的明闯联军兵力是守军的十几倍,还都是精兵强将,仅凭郑四维的兵马,怎么可能守得住
想到这里,他有些绝望地闭起了眼睛,深吸一口气后,随即朝着郑四维勾了勾手,让对方靠近,然后低声道:
“郑总兵,若是佟养和的援兵来不及了,咱们还得另谋生路,这荆州城我看很难守住,就算是一时守住了,也撑不了多久。”
郑四维听了,同样扭头看向城外,深吸了一口气之后,沉声道:
“大人放心,末将一定提早安排好退路。”
很快,趁着城外的闯军和明军会合之际,到处乱作一团的机会,荆州城北面,又飞驰而出了两队骑兵,对外围零散的闯军骑兵展开了袭扰和牵制,藏身其中的塘马伺机突围。
李过虽然早有安排,但兵力都集中在了荆州城东面,部署的少数骑兵被牵制之后,完全拦不住郑四维派出的塘马。
不过,李过并不在意这个,他甚至巴不得清军赶紧派援兵来,他至少还能打一场胜仗,杀杀城内守军的威风,同时提振军中的士气。
等到傍晚的时候,朱慈烺带来的两万余大军,终于全部进入了各自的营盘,开始挖掘壕沟,设置木栅栏,安营扎寨。
这个时候,殿前军更是保持着一贯的战时高标准,朱慈烺自始至终都在往外传递一个信息——江淮保卫战的胜利,不是偶然!
当然,这样做的代价也是显而易见的,殿前军不容得有一丝一毫的破绽,否则那些原本臣服的军头们,就要蠢蠢欲动了。
说到底,朱慈烺此时还没有建立起足够的威信,他还需要更多的胜利来建立不容置疑的声威。
夜幕下,朱慈烺在安排好了大营的防御部署,特别是炮队的卫戍部队之后,便立马召集了各营大将,开始安排攻城的准备。
李过,高一功,刘汝魁,马重禧几人此时都还有些不适应,他们面圣的流程和其他人相差不大,甚至因为朱慈烺身边有田见秀等人,那些棘手的军饷粮草问题,双方信任问题,都不复存在了。
毕竟,田见秀虽然兵马只剩下了几千,但作为李自成亲封的提督诸营权将军,泽侯,在李过和高一功这里,声望依旧还在,他们或许不信其他人,但对田见秀这个待人宽厚的老兄弟,却是丝毫不怀疑的。
只是,对于朱慈烺的自然而然,甚至理所应当指挥起了他们,李过和高一功心中还是感觉十分别扭,特别是底下的军官和身边的亲卫,对于大军突然接受招安的事情,也同样没有完全接受。
李过和高一功领着的西路军和东路军不同,他们虽然也是一路南逃,但并没有遭遇接连大败,建制也都保持着,不仅没有郝摇旗,刘体纯,王进才这样僭越上位的将领,甚至还沿途收拢了不少兵马。
换言之,西路军将士们的军心士气远没有消耗殆尽,他们对于大顺,依旧是从心底认可的。
而此前除了几个高级将领,其他人都还不知道李自成死了,他们在夔东山区休整,而后出兵攻取当阳,荆门州,其实也只是为了积蓄力量,继续寻找李自成,再造辉煌。
但现在,李自成命丧九宫山的消息突然传来,然后便是大顺没了,高皇后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已经接受了明廷的招安,他们今后就是明军了。
在这样堪比天塌的轮番冲击下,闯军各部的军心,难免动摇起来,只不过暂时还被压制着,无处宣泄。其实,不止是那些刚刚知道东路军情况的底层军官和士兵们,便是李过和高一功两人,心中也还都是阵阵恍惚,总觉得事情好像哪里不对,可又说不上来。
但在堵胤锡和田见秀的同时招呼下,两人还是领着其他几营主将,一起参加了这场联合军议。
朱慈烺刚刚领着大军前来,周世显和陈福对于荆州城的局势,也不够了解,锦衣卫虽然能侦探军情,但终究不是神仙,更没有这么强大的实力,能比李过和高一功更了解荆州的战局。
于是乎,在朱慈烺的安排下,这两个领兵围攻荆州好几十天的主将,自然而然成为了这场军议的主角,随即开始为御帐内的将领们,介绍起了荆州战局。
高一功接过陈福递过来的树枝,在用石块和泥土搭成的简易模拟战场上挥动起来,他首先指向了荆州城东面,朗声道:
“荆州城经过孟长庚和郑四维先后的加固,如今东西长约七里,南北宽约二里,城周近二十里,城墙高约三丈,共有六座城楼,最外围的砖城内,还有土筑城墙,与砖城相依,城上颇宽,城墙估计有三丈厚,可供骑兵通行。
不仅如此,荆州城的砖城外,还有宽大的护城河,宽近十丈,水深超过一丈,西通太湖,东连长湖,与古运河相连,疑似有地下泉眼相通。
据说早年建城之时,朝廷为防止城基下陷,洪水泛城,右城脚条石缝中浇灌糯米浆,城墙特别坚固,咱们若是要强攻,需要绕开。
而城墙上,还设有瓮城,敌楼,战屋,炮台,藏兵洞,复城门,防御体系完备,单单是目前发现的藏兵洞就有两座,炮台十九座,幸好城墙上的火炮样式老旧,威力不强。”
“这么宽的护城河,壕桥很难架起来,必须先填平,否则即便是将城墙轰塌了,也无济于事。此前的战事,城内人口损失不大,清军如今民力充足,从城内修补,不需要半日就能修复。”
朱慈烺说罢看向了面前的诸将,然后将目光停在陈福的身上,又道:
“此前凤阳大战,清军填壕沟的时候,损失十分惨重,陈福你来说说,咱们现在强攻,这一点该如何避免,朕不可能和鞑子一样,用百姓当肉盾。”
陈福俨然早有准备,刚一得令,就当即拱手抱拳应道:
“回陛下,若是要减少伤亡,打造盾车是必不可少的,而从清军强攻凤阳的策略来看,咱们需要以火炮掩护,以二十门千斤重炮轰三五轮,然后再以中型火炮发射散弹,覆盖大段城墙,一定可以大大削弱清军的反击能力。
而且,荆州城不比凤阳城,郑四维麾下的兵马不足,城墙上的火器也远远比不上凤阳,特别是护城河和城墙的距离几十步,火枪箭矢的威力无法击破盾车。
若按臣在凤阳与各营将领总结出来的经验,荆州城不算难攻,咱们的填沟行动只要谋划妥当,便绝对不会发生太大的伤亡。”
而陈福话音刚落,李过也随即接过了话茬,语气中颇为不服道:
“此前攻城不利,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军中缺少火炮,轰不开城墙,也无法掩护挖沟掘地的将士,加上荆州附近水网密集,地道一挖就容易渗水,这些破城的老法子,都不能起效。”
朱慈烺赞同了点了点头,然后笑道:
“所以,朕才会带着六十多门火炮前来助战,荆州必须尽快攻取,鞑子大军虽然暂时北撤了,但很快就会再度南下。”
“现在陛下运来了火炮弹药,事情就好办多了。”李过原本紧绷的脸上稍稍放松了一些,随着军议的进行,他那种不适应的感觉,正在慢慢减弱。
“盾车营中已经造好了一百三十余辆,填充壕沟的沙石土袋,也准备了不少,另外攻城的云梯,木驴,也都有,三面攻城或许不够,但强攻一面,完全就是绰绰有余了。
现在军中缺的,一是火枪火炮射击所需火药,二便是数万大军和战马所需的粮草了,当阳和荆门州的粮草都不足了。”
“粮草的问题不必担心,朕已经让吴晋锡筹备,岳州水师很快就会送来,攻城所需的火药,这次朕便已经带够了,攻下两座荆州城都绰绰有余。”
朱慈烺顿了顿,随即又道:“但是盾车,沙石土袋,还有攻城的云梯,木驴,壕桥,还需要再多准备一些,想要减少伤亡,就必须要四面攻城,分散郑四维的兵马,让他首尾不能相顾。”
“陛下,咱们大军都集中在了荆州,清军在武昌还有驻军,岳州和承天方向,也需要派出兵马防守才是。”马进忠当即出言道。
陈福闻言,赞同地点了点头,这也是他刚刚想说的。
“若是佟养和,王体忠直接来救援荆州还好,就怕他们从武昌发兵,直接攻岳州,进长沙,到时候主动权就在清军的手中了。”
“现在岳州只有吴晋锡的团练营,长沙只有标营的一部人马,闯营将士的家口,还在平江和浏阳,若是遇袭,事态便不好控制了。”堵胤锡也随即道。
“佟养和是清军中的老将了,他知道事情的轻重,朕在这里,他绝对不敢全军出动,就算是派出了援兵,应该也只是王体忠的兵马,武昌城里面的八旗军,必定不会冒险。”
朱慈烺敢全军而来,便是对局势有了自己的判断,但他现在兵马充足,胜券在握,其实更重要的是稳妥,马进忠,陈福,堵胤锡几人倒是提醒了他这一点。
“金声桓,郝永忠,你们一人领兵撤回岳州府城助战协防,一人领兵撤回平江的老营部署,保持警戒,只要清军敢南下,就立刻截击,拖住他们。”
“是,陛下!”金声桓和郝永忠两人同时拱手抱拳应道。
而朱慈烺部署完,随即扭头看向了刘芳亮,问道:
“刘芳亮,这个郑四维之前是你麾下的将领,他身边的那些军官,你能设法招抚或者动摇一批吗”
很快,随着刘芳亮阐述完瓦解荆州城内守军军心的设想,攻城计划的其余各项事务,也逐步议定。
而朱慈烺和李过,高一功等闯营大将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同样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便是他亲自指挥荆州大战的意义所在了!
等到诸将散去,朱慈烺在周世显,林昌福等人的护卫下,终于和堵胤锡这个能臣在军营中漫步起来。
这还是他第一次和这个不到两年时间,就已经在湖广撑起了一片天的朝廷重臣私下畅谈国事。
当然,这对于堵胤锡来说,便是天大的恩宠了,说明了大明天子对他的绝对信任,甚至还暗藏提拔的意思。
其实,朱慈烺一直都想提拔他入阁,但碍于堵胤锡的资历不足,这个计划还不能实施。堵胤锡的综合能力在他看来是远远胜过何腾蛟的。
只是,朝中的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官员的晋升调度,特别是入阁,更是需要权衡利弊,以确保各方利益都得到满足,进而确保战事进展顺利。
“仲缄,你在湖广做的这几件大事,已经在军事上基本奠定了接下来一年的抗清基础,多铎这次在江北吃亏了之后,清军下一次挥师南下,主攻的方向,很有可能就是湖广,岳州和赣北,都是防守的重中之重。”
朱慈烺说着,直接停下了脚步,转过身来对着拱手抱拳,毕恭毕敬站在他身旁的堵胤锡称赞道:
“自古以来,从北往南统一天下,就只有这三条路。江淮一路,朕已经封住了,四川现在是张献忠挡着,重庆,贵州都在朕的手中,清军想要突破,困难重重。
相比之下,清军在湖广战场是占据着主动权的,而且,也只有在湖广取得突破,清军才能迅速扭转整个战局,往东夺取江南。
但只要闯营的这四万兵马在朕的手上,等收复了荆州,清军今后再想要突破,便几乎没有可能了,这些都得益于你之前的努力,否则朕不可能那么快就能收服这些兵马。
你这一年多来筹集钱粮,主持建设的长沙兵器工坊,从各州府征召的工匠民夫,迁移到长沙充实地方的百姓,还有从湖南一省收取的乡绅欠税,都远超朕的预期。许多事情,果然还是事在人为的啊!”
感谢书友“粤垦路大壮”的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