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兵临荆州城下
第134章 兵临荆州城下
经过朱慈烺和左镇诸将在华夷大义和军需粮草上的双重保证之后,田见秀,刘体纯,刘芳亮,袁宗弟为首的闯军诸将,终于卸下了心防。
毕竟,这个时候,他们也没有更好的出路了,郝永忠和王进才麾下的两部人马一旦脱离,甚至倒戈,他们能不能活着北上,都是问题。
朱慈烺亲自领着上万大军前来招抚,很明显就是在示威,只不过作为大明天子,一国之君,他的手段颇为温和,没有那种急吼吼,赤裸裸,有失君王风范的威胁。
但田见秀,刘体纯,刘芳亮,袁宗弟这些人,全都是阅人无数的老江湖,他们根本不怀疑一旦翻脸,眼前这个文雅温和的年轻明帝,会毫不犹豫杀光他们。
这个时候,朱慈烺御驾招抚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
若是派大臣来招抚,他和闯军的将士们,就永远隔着一层不共戴天的家仇,这些兵马是否听完全命于他这个皇帝,始终需要那个招抚的大臣周旋。
不仅如此,朝中还会有无数想要为君王分忧的大臣们,弹劾的奏折会像雪一样,堆满朱慈烺的御案。
其他人暂且不说,便是朱慈烺马上要委以重任,提拔进阁的路振飞,也是如此,他一直反对朱慈烺招抚闯军余部的计划。
但他终究只是一个臣子,在大明的体制下,面对年轻有为,声威如日中天的君王,根本无可奈何!
当然了,朱慈烺最看重的,其实还是军权,他必须要把这些兵马,全部纳入麾下,确保对强兵的控制。
但如果他不亲自前来招抚,这些身经百战的悍将和数以万计的兵马,凭什么认他这个新皇帝呢
朱慈烺深知,在军队中确立威信,让诸将信服的最有效方式,除了发饷发粮之外,就是领着他们打胜仗!
因此,当高氏松口,田见秀,刘体纯,刘芳亮,袁宗弟等人正式受抚之后,朱慈烺对于成功招安李过,高一功,以及他们麾下的数万闯军将士,已经势在必得,注意力也随之放到了如何攻下荆州城之上。
不过,他并没有着急领兵北上,也没有要求闯军各部立刻清点兵额,而是下令各营挑选精锐,等大炮一运抵,就立刻随驾北上。
这才是迅速攻破荆州这座军事重镇的关键,没有二三十门千斤重炮,仅凭战兵盾车,想要破城完全就是天方夜谭。
朱慈烺对于闯军各部的安置,脑中早就有了完善的计划,他对于这一次招抚闯军余部,本就十分自信。
毕竟,原本历史上,何腾蛟和堵胤锡在缺兵少粮的时候,都能以明廷的大旗成功将这些兵马招抚,他如今准备充足,事情完全就是顺理成章,稍稍推动,便水到渠成了。
在朱慈烺的计划里面,李过和高一功是他最重要的招抚对象,他不仅需要对方夺取荆州城,与夔东,重庆连成一体,更需要对方保存一支建制完成的野战军,随时可以出兵襄阳,在湖广西面,掣肘将来南下的清军主力。
如此一来,清军主力便无法全力进攻岳州和九江一线,朱慈烺也才能利用清军分兵的机会,通过内线兵马调动,形成局部战场优势,进而谋求反攻。
这是往后一段时期,大明对清整个大战略安排的关键一环,朱慈烺当前的实力还不足以发起主动进攻,他需要重点提防清军主力的再度南下。
至于东路顺军主力,除了郝永忠留下给堵胤锡,刘体纯协助防守岳州之外,包括田见秀,刘芳亮,袁宗弟,吴汝义,张鼐,党守素在内的一众大将,朱慈烺都会编入殿前军左军,作为这支新军的骨干。
他现在的实力还不足以消化李过和高一功那支足足有近三万战兵的成建制野战军,但东路这些被打散,又互不统属的将领,就好控制得多了。
郝永忠和刘体纯在各自的兵马中威望极高,他们是朱慈烺需要拉拢的对象,而且两人原本都只是闯军中层,最迫切需要大明的承认。
王进才则和左梦庚一样,在朱慈烺这里,都属于吉祥物,兵马收了,人放到京营中挂名领饷,等时机一到,再调到南方当个知府,便是善终了!
而那些闯军的高层将领们,就是朱慈烺需要暗中打压和强化控制的对象了,他现在还无法确保这些人都忠心耿耿。
当然,与之相对应的,以陈福统领的凤阳标营为基础,经历过“凤阳保卫战”的地方卫戍军和民夫为兵源的殿前右军,也正在组建。
大明这台国家机器,经过了朱慈烺的修补之后,如今正在全速运转,积蓄力量,他驾临江西,湖广的这段时间,驻守江南的各部大军,从未停止恢复和扩充。
两日后,随着赣北转运来的二十五门千斤重炮,三十七门中型火炮在醴陵上船,运抵湘潭的消息传来,朱慈烺也随即下令大军开拔,前往长沙上船。
朱慈烺麾下的殿前军,左镇五营,以及闯军各营挑选出来的精锐,共计两万七千余人马,都在此番北上的军队序列之中。
如此大规模的行动,自然走水路最为方便,特别是朱慈烺还需要运送大批火炮辎重,他并不希望征召大批民夫,破坏长沙,岳州各府原本的生产。
“呜,呜,呜~~~”
第二日一早,出营的军号声响起,已经完成了集结的各部士兵在此起彼伏的军号声开拔,一队队士兵宛如一道道黑色的溪流从各个营寨的大门中流出。
在这个过程中,殿前军再度展现出了远超左镇和闯营的军容,朱慈烺领着他们,以严整的队形行进在大军中央,前往百里之外的长沙府城。
与此同时,作为大军前锋的骑兵和斥候已经先行出发。
他们既承担着侦察前线,阻击敌军袭扰游骑,掩护行进大军的任务,同时也要为行进的大军指明具体的路线,每隔一段距离就要插上标旗指引。
不仅如此,每遇河流山丘,作为前锋的骑兵都要在河流旁和山脊显眼之处举起黑色和青色的小方旗,黑色代表着前方有沼泽或者河流,青色则代表了山林阻碍。
这些都是兵书中明确规定的旗语,殿前军的军纪军律对于“行军”有着无比严苛和详细的条例,如遇高山峡谷,山林阻碍,河流大川,或者是敌军突袭,便会举起不同颜色的旗帜通知。
左梦庚,马进忠,金声桓等左镇大将对此自然已经不感到惊奇,甚至看着田见秀等人意外的神情,还颇为得意,就好像军容整肃的是他们一样。
其实,闯军的老营精锐们,在李自成的整肃之后,也能做到令行禁止,但他们现在建制不全,兵器甲胄,军服旗帜,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补充,人马也是临时拼凑起来的,大军行进过程中的军容面貌,自然无法和殿前军媲美。
田见秀,刘芳亮,袁宗弟,刘体纯,郝永忠等人策马行进在麾下兵马的队列侧面,他们的前方,就是朱慈烺亲领的殿前军,密集的行进队列,密密麻麻的兵刃阻挡住了他们的视线,整个平野之上到处充斥着混乱的脚步声,马蹄声。
这些声音不断冲撞着他们的耳膜,使得他们都忍不住偷偷抬头去看,而一抬头,他们便看到了殿前军那些士兵一个个昂首挺胸,踏步向前,给人一种森严恐怖的感觉。
半个时辰之后,各部大军均已离开浏阳城外的大营,一个个整齐的军阵在节奏分明的鼓号声中,朝着西面的长沙府城开去,而官道的地面上,早就已经有前锋骑兵插上了醒目的标旗。
四日后,荆州城西南方向,闯军的阵前大营外,两匹塘马匆匆赶回,将明军大队水师出现在公安附近,还有斥候侦探军情的消息,传到了李过的面前。
李过虽然擅长野战,尤其是断后反击,但攻坚围城,以及围城期间的四周警戒,却常常漏洞百出,朱慈烺领着大军都已经到公安了,他布置在外围的哨骑,才发现异常。
在原本历史上,李过和高一功领着会合了田见秀,刘体纯等人的大军,三四万精锐第二次围攻荆州城,因为马进忠在岳州不战而逃,甚至没有派人来通知,松滋大营遭到了清军的偷袭,各营损失惨重。
而也正是这一战,顺军余部辎重尽失,往后两年间都龟缩在夔东山区之中休养生息,但直到堵胤锡亲自前来邀请李过出山,顺军余部的实力都没能恢复过来。
毕竟,大军的甲胄战马,火枪火炮,又岂是夔东这样的穷乡僻岭能补充的
其实,在原本历史上,夔东十三家汇聚了不少兵马,但始终没能形成强大的战力,有效牵制清军主力,便是因为当地的资源无法支撑兵器甲胄的打造。
在十七世纪,斩木为兵,揭竿而起,早已经不可能了!
换言之,闯军余部若想恢复战斗力,便根本离不开湖广的粮草军备支持,尤其是长沙新城中,正在热火朝天打造军械的那一个个工坊。
而现在,李过还来不及思考这些,他其实也知道要给大军补充军备粮草,但除了攻取荆州,始终没有一个可行的计划。
很快,张鼐和秦翼明一起,作为使者来到了李过的大营之中,向李过宣读了朱慈烺的圣旨,并在之后通报了高氏手令。
李过虽然对张鼐有所怀疑,但看到高氏的手令之后,随即派人去通知了高一功,并让对方将此时软禁在大营中的堵胤锡,一起叫了过来。
他和高一功其实已经基本信任堵胤锡,并答应了招抚,只是一直在等高氏,想要听对方的意见。
而现在,高氏在朱慈烺的手中,田见秀,刘芳亮,袁宗弟,以及张鼐口中手握重兵的刘体纯,郝摇旗等人,居然都已经接受了招抚,这就使得李过和高一功进退两难了。
“本官说过,陛下会领着大军来攻取荆州,没有错吧”堵胤锡抚了抚胡子,得意地瞥了面前的两人一眼,然后又道:
“高夫人不愧是识大体,明大局的女中豪杰,领着大军接受了陛下的招抚,两位将军难道还要继续犹豫,坐失攻取荆州的良机吗”李过一时无言以对,只能扭头看向了张鼐,厉声问道:“皇后真的是在长沙府城的行宫中”
“千真万确。”张鼐再次斩钉截铁回答道:“皇后让我和侯爷说,从今往后,军政要事全听陛下的安排,攻下荆州城之后,再去见她。”
此话一出,李过和高一功两人都微微一怔,然后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很明显十分惊诧,他们总觉得此事难以接受,可又好像没有什么其他法子了。
而这个时候,堵胤锡也不好再说什么,他在等两人做出决定。
张鼐见状,随即也和堵胤锡当初一样,朝着东面拱手抱拳,毕恭毕敬道:
“侯爷,若是您还不信,大可请陛下将田见秀,刘芳亮也一起派来,陛下手握强军,单单是攻城所需的千斤重炮,就有好几十门,若是真的要对付咱们,咱们恐怕想逃也逃不掉。
如果当初侯爷也在潼关,看到了多铎部清军的大炮有多强,恐怕现在就不是这么淡然了。就算不论火炮,多铎部清军也战力非比寻常,但却被陛下阻击在了江北,杀伤了数万人马。
陛下的亲军暂且不说,左镇的兵马,如今连阿济格的大军都挡得住,也早就非比寻常了,现在五营大军都随陛下亲征,这样的实力,侯爷你有把握硬拼吗”
张鼐对于李过刚刚的怀疑和审问,心中十分不满,此时狐假虎威,完全就是发泄心中的愤懑情绪。
毕竟,李过在军中的地位虽然比他高,但他是李自成的义子,同样是大顺的侯爷,李过凭什么对他这样呼来喝去
而李过和高一功听了,对于朱慈烺的实力,更加不敢怀疑。
堵胤锡一个人说了,他们还半信半疑,但现在张鼐也这么说,他们就不得不信了。
两人随即又叫来了刘汝魁,马重禧,李友,贺篮,张能,田虎,杨彦昌等七营主将,商议招抚和迎驾的事宜。
一开始,诸将还有不小的分歧,但在堵胤锡和张鼐的联合劝说下,特别是得知高氏都已经接受了招抚,受封诰命夫人之后,那些原本反应激烈的将领,也很快就妥协了。
高皇后都已经受封,他们还较什么劲而朱慈烺亲自前来招抚,其中的意义对于他们来说,实在太过重大,由不得他们继续拖延下去。
毕竟,他们若是决定接受招抚,那君臣之礼,从现在开始就不容得有一丝一毫的疏忽。
于是乎,堵胤锡很快从李过,高一功两人手上接过招抚和迎接事宜的指挥权,而两人则是重新部署了围城的兵马,以免城中的郑四维在这种时候耍招。
而朱慈烺在收到了堵胤锡和李过传来的消息之后,也随即下令大军继续沿江而上,直接前往荆州城外的闯军阵前大营。
他此番既是御驾招抚,也是御驾亲征!
李过和高一功,以及闯营西路大军的几个大将们,第二天一早,便在堵胤锡的带领下,带着亲军,在大营前方等候迎驾。
他们天还没亮就接到了朱慈烺传来的圣旨,要为即将抵达的两万多大军提前准备好驻扎的地方。
朱慈烺此前便已经领着大军到了公安,距离荆州城并不远,清晨水师启航后不久,便到了荆州城东南。
但他并不打算直接在闯军修缮的码头下船,而是利用张鼐和秦翼明前往闯军大营,联络李过和高一功的时间,派出了一支偏师,在荆州城东南二十里左右的河边小镇附近,建了一个临时码头。
而后,大军便在这个新修的码头陆续下船,并在岸边迅速集结,然后以战时行军的阵列,浩浩荡荡前往荆州城。
朱慈烺从来都不是被动等待的人,无论李过和高一功是否接受招抚,他都会立刻领着大军开赴荆州,让他们接受大顺已经灭亡的现实。
还没到午时,李过和高一功便听到了远处传来的喧闹声,紧接着就看到了地平线上冒出的一个个黑点,那是明军的前锋哨骑。
而后没多久,金色阳光之下,黑色潮水般的明军骑兵便从地平线的两边奔腾而出,同时不断有迅速变大的黑点散到四周,数千只马蹄踩踏地面,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响声。
不止如此,闯军大营对面的平野之上,气势如虹的明军步阵很快也黑压压地从东面涌来,犹如一条巨龙蜿蜒前行,道路的一侧不断有急速奔驰的塘马跑过,带起一团团飞尘,军阵中则是穿插着运送甲胄军备的牛马车辆,他们由辅兵和民夫驾驭。
李过和高一功等人看着面前整齐严密,几乎铺满了平野正面的明军方阵,耳中又不断传来连绵不绝的战鼓军号声,眉头都不禁微微皱起。
明军的军阵之严密,气势之强悍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计,眼前那一片片正在移动的长枪森林,还有枪头盔甲反射的金光,都给人一种肃杀的感觉。
李过面对明军,几乎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感觉,他看完之后,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同时也庆幸自己听了堵胤锡和张鼐的话。
“这支明军不简单啊!”
“确实不简单,若是单从行军列阵来看,这支明军甚至要胜过咱们的老营兵马。”高一功盯着阵列中殿前军的那几个方阵,沉着声音道:
“明陛下能在江北击败多铎,在九江阻挡阿济格,看来并不是偶然。”
他之前对于堵胤锡和张鼐的话,确实有所怀疑,但现在亲眼看到了明军的军容,行军打仗多年磨练出来的的理性和判断,再一次占据了上风。
堵胤锡听到两人的话,心中暗暗发笑,他原本还以为李过和高一功会死要面子,没想到两人如此坦荡,直接就承认了陛下兵强马壮。
“这便是陛下领来助战的大军,两位将军大可放心,攻下荆州城,指日可待了。”
李过和高一功都点了点头,他们见状立马和其他几个将领,领着亲军跟随堵胤锡,前往朱慈烺龙旗停下的地方面圣。
与此同时,明军的前锋骑兵已经分批散到了四周警戒,而东路闯军各营,殿前军,左镇五营,陆续进入了大军列阵整队的地方。
而大军的最后,还有一支火炮部队正缓缓行进,他们押运的,正是此次“荆州大战”破城的关键——闯军从未拥有过的强大火力。
随着视线的拉近,此时正骑在马上,赶往龙旗所在位置面圣的李过和高一功,已经可以看到装载在马车上的那些千斤重炮,甚至宽大的车轮在坚实的土地上滚动,发出的咿呀咿呀摩擦声,他们都能听到。
炮兵队伍的最前面是举着长枪开路的四个护卫甲兵,他们的身后,每一门千斤重炮由四匹驮马牵引带轮的大型炮架在前面拉动,弹药车则由跟在后面的其他驮马拉运,而火炮装填的工具,都绑在了炮架之上。
至于那些炮手,此时不是骑在这些拉运火炮弹药的驮马背上,就是坐在了板车最后的边缘,双手紧紧握着板车的两翼,脚下的鞋子满是泥泞。
这一路上虽然大部分时间都是坐船,但由于荆州城附近的道路在最近半年,几乎都没有得到妥善维护,这短短的二十多里,他们便已经下马推车,挖抬陷入泥坑之中的车轮数次。
不过,那些拉着火炮和弹药,还要驮人的马匹耐力不凡,速度也都保持得不错,但一路行进,它们也已经在不停地打着响鼻。
“这大炮居然那么大!”李过和高一功看着身旁迅速通过的炮兵队伍,同时发出了惊叹,这是他们见过的规模最大的炮队。
而等他们赶到朱慈烺所在的位置,下马面圣之后不久,各营将士也已经进入了指定位置,便是炮兵也都准备就绪了,军阵中尘土飞扬。
朱慈烺见状,随即开始下令陈福指挥大军应旗整队,李过和高一功两人此时也带着一众闯军将领,跟着堵胤锡一起在边上看着。
随着明军开始应旗,李过和高一功的眼前,殿前军和左镇各营的军阵中,迎风招展的各色旌旗就如同平野上泛起的五彩浪涛一般壮阔。
而这五彩浪涛中,还闪烁着盔甲刀枪的耀眼光芒,其中的士兵铁甲铮铮,肃立挺拔,和还没有补充装备的闯军各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与此同时,明军军阵的侧面,那一门门显而易见的千斤重炮,不仅仅唬住了李过,高一功等一众闯军大将,便是荆州城城头上的郑四维,也已经心胆坠地。
他看到城外突然集结的明军兵马和这些大炮,立马就派出了塘马,向武昌的佟养和求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