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全面反攻
第114章 全面反攻
“南康大胜”的捷报不到五日,便传到了朱慈烺的面前,何腾蛟还得意洋洋地将自己此后的防御部署悉数上报,并信誓旦旦地立下了绝不让清军东进一步的军令状。
而周世显安排在赣北的锦衣卫,也紧随其后,将“南康大胜”一战前后的许多隐情,全都汇总成了密报,送到凤阳。
何腾蛟和左良玉两人的遮遮掩掩,以及为了争权抢功,在背后搞的那些小动作,都不过是徒劳罢了。
由于左梦庚的私心自用,马进忠,王允成,徐勇,李国英等人观望不前,金声桓虽然有近三倍的兵力优势,且占据地利,但双方士兵的战力差距太大,他最终还是没能挡住鳌拜的突围。
这支八旗马甲在明军五部大军的前后夹击下,最终只损失了一千余兵马,鳌拜和最终突围出去的三百余骑夺命狂奔,迅速摆脱了明军骑兵的追击。
马进忠和王允成虽然看准时机,第一时间追击而去,但两人都不过是做做样子,以免因为出兵不及时,后面被左梦庚陷害,实际上根本没有全力去追。
庐山南面的山道曲折狭窄,鳌拜跑得不会太快,但马进忠和王允成麾下的这几百骑家底,真要是拼起来,恐怕不用多久就拼完了。
他们虽然刚刚才击败清军,但靠的是背后偷袭,金声桓还因此损失了上千兵马,清军在他们的心中的形象依旧十分强悍。
不过,马进忠和王允成两人之后,徐勇和李国英也迅速领兵追了上来。
他们倒是想要快马追上,杀几个落单的八旗马甲,多抢夺一些功劳,但马进忠和王允成两人领着兵马挡在了前面,完全不让两人过去。
这两人的算盘也很简单——我立不了功,你们也别想立功!
但徐勇和李国英经过此战,都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就好像不怕八旗兵了一般,两人见状直接领着兵马绕道包抄,根本不和马进忠,王允成一起行动。
只是,最终的结果并没有任何不同,无论是消极追击的马进忠和王允成,还是想要绕道堵截鳌拜的徐勇和李国英,都只看到了大队骑兵疾驰而过的踪迹。
而随着金声桓收拾完战场,清点战场缴获和鞑子首级,并派人护送伤兵进入南康府城中休养,马进忠,王允成,徐勇,李国英等人也纷纷领兵撤回各自的驻地,特别是领着九江驻军的左梦庚和徐勇。
然后,这些大明的功臣们,便纷纷开始为自己在“南康大胜”中做出的贡献争论不休,若不是何腾蛟压着,恐怕直接就打起来了。
十倍兵力合围,又有水师助战,但最终还是让鳌拜突围了,这支清军前锋更是没有被全歼,左梦庚这个代父指挥的大军统帅,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边上咳个不行的左良玉也跟着被何腾蛟压过了一头。
而两人都抬不起头说话之后,原本直接被左良玉排挤出战场的何腾蛟,凭借着督师的身份,再次占据了上风,开始为各部论起了功来。
这一战中,金声桓损失最大,战兵且不说,单单是麾下的家丁骑兵就死伤了近两百,完全是伤筋动骨。
因此,其他人若是想让他闭嘴,不把他们在战场上做的那些丑事到处乱说,分配功劳的时候,就得先让他满意。
马进忠,王允成,徐勇和李国英虽然损失不大,前两个还给了清军最终的致命一击,但由于最终放跑了清军,他们也不敢逼人太甚。
毕竟,这些可都是把柄,何腾蛟这个老狐狸一番问询敲打,就把几人心里的那些小九九,全都看穿了。
于是乎,何腾蛟在趁机拉拢了金声桓,以高官厚禄相许,并答应了清军一退兵,就立刻为其补充新兵,战马,还有甲胄兵器之后,死死拿捏住了参战的其他人。
金声桓原本心中还憋着气的,特别是左梦庚这个代父指挥的大军统帅,狠狠地坑了他一把,此时得了何腾蛟那么优厚的条件,也就坡下驴,配合对方的行动。
他也没想到还能因祸得福,相比起来能得陛下的信赖,损失一点兵马算得了什么到时候,他必定能像高杰那些人一样,平步青云。
这样的心理其实不仅仅是金声桓一个人有,其他人也都是如此,他们手底下不过三五千兵马,完全没有自立的本事,想的无非就是如何在乱局中自保,以及升官发财而已。
此战之后,他们都是有功在身的人,又有强大的水师,长江天堑,以及数座坚城倚仗,都十分自信能够守住赣北,阻击阿济格。
而在这样微妙的心理变化之后,除了左良玉和左梦庚父子俩,其他人对于战后天子亲临,论功行赏,也更加期待了。
朱慈烺通过对比何腾蛟发回的塘报,以及锦衣卫传回的密报,对于“南康大胜”的情况,以及赣北的战局,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
此战之后,清军的士气必然大受打击,阿济格更加不敢贸然东进。
而最为难得的是,赣北各部大军在意识到己方只要条件得当,擅于布置,完全有能力击败清军之后,何腾蛟的赣北防线,就不会因为各部将领的投降,直接崩溃了。
阿济格和多铎一样,自去年入关以来,领着大军连连出战,只短暂休整了几个月,如今又从北到南,跨越千里,士兵们早已经疲惫不堪。
如果连战连胜,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取得胜利,这些兵马或许还能撑得住,但如今遇到了阻击,停滞不前,想要攻打坚城,那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朱慈烺判断这两路清军最多还能坚持两个月,但极有可能一个月之后,便会陆续撤退。阿济格原本就是来捡便宜的,一旦他发现没有便宜可捡,反而会越陷越深,说不定更乐于看到多铎吃瘪。
而多铎就算咽不下这口气,继续在城外坚持,朱慈烺也会让路振飞在北面继续弄出动静,给他更大的压力。
西面的危机一旦解除,朱慈烺便彻底赢得了战场的主动权。不仅仅是当前这一战,今后的清军再南犯,面对的就是已经充分开发战争潜力的大明了。
与此同时,左梦庚的一番操作,最后又偷鸡不成蚀把米,也给了他机会,在战后迅速肢解左良玉集团,完成对这一支大军的彻底整编。
何腾蛟当前在赣北做的那些,仅仅只是开始而已,那些带着大明军队最恶劣习性的军官士兵们,若是不从头到尾整顿一遍,朱慈烺是绝对不敢任用的。
他们无论是当前的战场表现,还是原本历史上一言难尽的骚操作,都完美诠释了明军为什么会屡战屡败。
说到底,再好的军事策略,也需要具体的军队,具体的将领来执行,朱慈烺若是不能整编这支军队,那他的侧翼永远不会安全。
很快,朱慈烺便召集了凤阳城里的一众将领,他们经过短暂的休整之后,如今一个个又都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
这段时间,多铎依旧在组织兵马,继续围城强攻,还新造出了数百辆盾车,声势相当浩大。不过,也仅此而已,清军攻城的效果依旧十分有限。
清军的火药炮弹,以及攻城所需的各类器械,在此前的夜袭中遭到了很大的破坏,民夫和降兵也在不断逃亡,清军此时人力,物力都十分匮乏,根本无法再像一开始那样,从三面同时攻城。
“清军十日前运来的那批军需,现在应该快用完了,据反正逃出来的降兵和民夫所言,现在那些挖壕沟,推盾车的民夫都开始限制口粮了,一旦哪天不上阵,口粮立刻减半,便是上阵的,也.”周世显根据这段时间锦衣卫审问那些反正士兵和民夫得来的军情,一字一句汇报道:
“另外,涡水河道全线,臣都已经派人联络高杰,黄得功两部大军,在浅水处埋设火药爆破,炸塌了多处河道,还烧了清军的八艘粮船。
多铎将兵马都集中在了凤阳城和归德府两地,部署在涡水沿岸的兵力十分有限,无法处处防御,现在想要依托河流运输的计划已然搁浅,陆路运输困难重重,他若想往南多运粮草,只能从城外抽调士兵,民夫和骡马北上。”
“如今的局势,多铎要么再想办法抓几万民夫过来,继续猛攻,求破城的一线可能,要么就只有撤回河南,先解决北面的义军。
否则,这么消耗下去,战局只会对他更加不利,若是等到军需粮草逐渐耗尽,那些民夫长时间挨饿,雨季潮湿,清军大营必定疫病横生。”
常登贵顿了顿,然后又朝着朱慈烺拱手抱拳,脑中一面回忆最新整合的军情,一面接着分析道:
“陛下,阿济格如今被阻在赣北,应当是不敢直接倾军东进,围攻南京的,他也没这个实力。
而且,他现在已经占据了武昌和半个湖广,闯军余孽未除,他若是敢围攻南京,这些地方必然不保,最终也必然是得不偿失。”
“说得没错,阿济格必然不会去硬啃赣北的坚城。否则,到时候他们也得吃多铎如今吃的这些苦头,只要消耗一两个月,他的实力必然大不如初。
现在,时间是站在咱们这一边的,等到赣北的气温升高了,清军军中必定疫病肆虐,阿济格便是不想撤兵,也由不得他。”陈福也随即出言道。
他十分赞同常登贵的想法,路振飞此前便已经将他准备在鲁西组织义军收复失地,破坏清军后勤的计划传到了凤阳,这让他凤阳城中的众将,心中都十分期待。
朱慈烺听了几人的话,点了点头,当即道:
“多铎如今已是强弩之末,最终撤兵,只是时间问题。不过,路振飞在北面组织的义军虽然能起到牵制清军的作用,但必定难以持久,不可抱有太大期望。
现在最为紧要的,就是如何在多铎北撤的时候,组织兵马,发起全面反攻,进一步消耗清军的兵马,并多救下一些被清军掳去的百姓。”
“若是要全面反攻,徐州-归德一带,仅仅倚靠高杰和黄得功的兵马,恐怕很难完全牵制住准塔,河南,山东等地的义军袭扰清军粮道还行,一旦撞上清军主力,必定是不能战的,那里必须进一步增兵。”
常登贵顿了顿,又皱着眉说道:
“亳州,归德等地,还有准塔的大军,咱们到时若是追击多铎的败军,必定会受到他们的联合反击。我军骑兵不足,清军在平野之上,始终是占优的。”
一说到清军撤兵之后的追击,屋内顿时响起了议论声,然后又是一片寂静。常登贵的话虽然还没说完,但他对于追击的态度和担忧,在此前的多次军议中都已经有所体现。
而不仅是他,陈福,胡茂祯,柏永馥,田雄等人,对于追击的态度也各不相同,他们都想着保存实力,更担心多铎的反扑,特别是后者。
清军始终占着极大的兵力优势,在江淮平原上大战,他们心里还是没底,届时清军一个回马枪,他们可能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凤阳城内,如今只有不到三千能战的骑兵,其中还有一半是半路补充进来的,朱慈烺其实也是在探究全面反攻的可行性。
“这个担心不无道理,多铎就算要北撤,也绝对不会这么轻易就放过咱们。”朱慈烺在众人的注视下,点头道:
“此前的数次交战,我大军虽然战果斐然,但也损失了数千精锐,清军现在加固了城外的防御阵地,日夜戒备森严,咱们再冒险出击,已经得不偿失。
多铎现在也必然猜得到,咱们的所有挑衅,都是为了激怒他,让他拼尽全力强攻凤阳,以消耗他的实力,他已经不会再上当了。”
“陛下所言极是,臣也觉得与其冒险过河追击,还不如直接咬住清军的断后兵马,如此至少能杀伤数千清军。”胡茂祯抢先开口问道。
他心里也惦记着战后的扩军兵额,一直想着好好表现,这段时间以来,参与了那么多次军议,他的战略水平也得到了不小的提升。
朱慈烺点了点头之后,赞许道:
“说得没错,多铎绝对不会等着被咱们从背后一路追击,咱们也没有那个实力,到了平原上,那就是骑兵的天下了。
清军若是撤退,剩下的这些辎重绝对不会全部丢下,咱们还有水师之利,完全可以将多铎留下断后的兵马阻拦在南岸,然后专门杀这些断后的兵马。
多铎此前派来的前锋有后续源源不断过河的兵马支援,面对咱们的攻击,还能应对。但断后的兵马,原本就孤立无援,经过这几个月的激战,恐怕心中对咱们的畏惧,也不小。”
“陛下说得没错,其实多铎大军实力犹在,此番无论是什么原因北撤,其必定不会甘心,甚至北撤只不过是引诱咱们出击而已。”
常登贵直领天骑营,他对于己方骑兵的实力,是最清楚的,所以对于全面反攻的计划,一直十分保守,如今赣北传来军情,大局已定,他见朱慈烺终于要定调反攻的计划了,也当即出言道:
“如果咱们贸然追击,以清军现在的实力,一个回马枪便能把咱们打退。臣也觉得不应该冒这个险,直接拦截清军的断后兵马,再杀一两千鞑子,才是最稳妥的。”
“说得没错。”陈福也认同这个想法,他对于多铎的狡猾,还有清军的战力,认识的非常清楚。
“我军现在实力还是不足,承受不起大败,此前几次出战,虽然取胜了,但兵马损失很大,现在能野战的兵马,其实只剩下了万余。”
“赣北的军情,多铎应该很快也能收到了,等他得知阿济格靠不住之后,必然会非常着急,到那时,咱们只要等他领兵仓皇撤退,便能开始行动,这便是咱们的机会!”
“多铎越急越好,越急便越容易乱了方寸,陛下,咱们还得让高杰和黄得功在北面给他们施加一些压力。”
“臣以为,还可将浦口大营和京城里的两营大军北调,由水师秘密运往北面,支援徐州-归德一线。”
胡茂祯又立即出言道:“届时,必定能给多铎制造更大的压力,也让他以为,咱们要半路截击,进而放松警惕。”
“这倒是可行!”朱慈烺点了点头,随即又道:
“阿济格被挡在了赣北,扬州城此时也安稳得很,多铎的兵马都在凤阳,调动全在朕的掌握之中,他威胁不到江浦,更威胁不到南京,这两处兵马确实可以调动。”
朱慈烺很清楚,多铎就算要撤,也必定是想着收拾好残局,整顿好大军士气,然后再徐徐撤退,以免剩下的辎重和装备再损失,同时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反咬他一口。
毕竟,如果真的能击败朱慈烺的追击主力,他甚至还能借此反败为胜,像多铎这样还不成熟的军事统帅,极有可能还抱着这样的幻想。
朱慈烺并没有低估多铎的实力,他很清楚自己的实力,也始终记得自己的战略目标,以及发动这场全面反攻的目的。
只要再拖一拖,江南的战争潜力,乃至整个南方的战争潜力开发出来之后,大明练出十万精锐之师,他就能输得起了。
不过,真的到那个时候,大明恐怕也不会再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