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多铎招降
第81章 多铎招降
鞑清二十万大军南下的消息虽然经过了一系列辟谣,但传着传着,还是迅速变成了百万大军。
朱慈烺此前虽然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还出兵北上,打了一场胜仗来激励人心,但如今真的到了清军南下的时候,江北的各州府地方,还是免不了生出了动乱。
无数原本还在城外村寨的百姓开始南逃,而一些原本不愿意交粮,接受官府统一安排,甚至是抗拒任何迁徙,不愿意入城的百姓,此刻也终于不再偷偷藏起来了。
但与此相对的,原本已经进入了江北各城中的数十万百姓,在听到百万鞑子南下的消息后,不少人都生出了悔意。
短短半个月,各处便发生了二十几起整村整姓的集体潜逃事件,这还仅仅只是没被发现,成功逃出城的。
毕竟,凤阳城里那些所谓见过大世面的文臣们,一听到二十万清军南下的消息,都如同惊弓之鸟,瞬间慌了神,更不要说此时得知鞑子有百万大军的普通百姓们了。
不仅如此,凤阳派往各处安抚军心的官员将领们,本身也对清军畏惧,更是习惯性地以讹传讹起来,以显摆自己的消息可靠。
而这些行为,都毫无疑问进一步助长了百姓的恐慌和不安,更是一定程度上动摇了本就不稳的军心。
这便是朱慈烺力排众议,绝不后退的原因了。
否则江北诸城,恐怕清军还没来,就已经有半数陷入混乱,甚至还会不战而降,就如同李自成跑了之后的陕西一般。
而只要他这面旗帜还在凤阳的城头上飘扬着,清军带来的恐慌,便不会被无限放大,至少那几个领军的主将,也会继续观望。
毕竟,大明的皇帝还没急呢,中都的文武百官,都还没动身呢,便是顶破天了,能有多大的危险
不是有一句话说吗皇帝都不急,你个太监急啥
当然,江北各城中的大军,经过此前的整顿,军容军纪都早就不同以往,而入城的百姓,也早就编户组织了起来,想要压制住其中几个吓破胆的百姓,这些官员还是绰绰有余的。
只不过,战争乌云笼罩之下,躁动和无序,始终是不可避免的。
而最严重的,其实还是在数十万百姓新一轮的大迁徙过程中,各处谣言四起,特别是凤阳北面的亳州,蒙城,宿州,以及徐州,宿迁等地,鞑子吃人,三头六臂,刀枪不入的传闻,到处都是。
为此,朱慈烺还特地让锦衣卫押着天骑营哨骑俘虏的两个真鞑子,前往各城巡游,一边在百姓面前用刑,让他们看看鞑子也是人,也怕疼,也会求饶,以消除谣言,一边派出御医,给他们吊着命。
如此一来,各地的军心,民心,总算是安稳了不少,那些以讹传讹的谣言,也大多不攻自破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多铎迅速收服了河南各州府,并在三月中旬,将派往各处征粮征丁的兵马,全都收拢了回来。
朱慈烺在归德府坚壁清野,在江北整顿大军的一系列动作,多铎派出的哨骑,早就打探到了消息,自然也有所准备。
不过,对于明国皇帝所做的这些毫无意义的挣扎,多铎并没有放在心上。
毕竟,南征以来,大战数次,打得关内明军抱头鼠窜的顺军都不堪一击,更不要说那些南兵了。
没有强兵,明国皇帝再怎么折腾,也都只是徒劳而已!
而等到他率军进入归德府城的时候,清廷已经获悉中原平定,并下诏褒奖了他的功劳,赐嵌珠佩刀,镀金鞋带,以示嘉奖,这让多铎更加志得意满。
“王爷,这些尼堪甚是可恶,归德府诸城,都已经被搬空,南下的官道,也被悉数破坏。便是归德府各州县附近的尼堪,都已经逃完了,开封抓来的那几千尼堪青壮,恐怕还得十几日才能将通往徐州和凤阳的路修好。”
博洛说着,似乎想到了什么,顿了顿,接着又一脸气愤说道:
“不止是归德府,亳州,徐州等地,明国皇帝也早有准备,那里的百姓也基本上都已经被迁移,城外和官道两侧的草木,水井,全部都被毁了。
甚至,咱们派往砀山的那队哨骑,还被明军突袭,死了四个马甲,领军的好像是明将高杰手下的大将杨承祖。”
“哈哈哈,南方的尼堪,也就只有这点本事了,他们若是能战,又何必做这些所谓坚壁清野的无用之功”多铎丝毫不以为意,轻蔑地笑了笑,然后又摇头道:
“这些都不过是明国那个小皇帝的垂死挣扎罢了,想要靠它们挡住我大清的铁骑,他根本就是白日做梦。”
“王爷说的是,只是据哨骑所报,明国皇帝为了抵挡我大清,做了颇多准备,江北至少布置了二十万兵马,甚至可能是三十万也不止。”博洛接收到的军情,同样和现实差距甚远。
“哈哈哈,三十万大军”多铎听了,不由得大笑起来,“李自成也号称百万大军,结果又如何明国皇帝若是只有三十万大军,那他的兵马,比起流寇还弱了不少呢!”
博洛听罢,也跟着笑了起来,罕见地没有提醒多铎要小心,南兵在他的眼里,和那些手无寸铁的尼堪差不多,砍起来不比切菜难多少。
而他刚刚之所以那么气愤,其实还是因为死的那四个人,是他麾下的马甲,那可是他地位的保障。博洛原本是想利用职务之便,让他们多立些功劳的,没想到偷鸡不成,反而蚀了把米。
“王爷,哨骑还侦探到了关于明国皇帝的消息,其人现如今就在淮河南面的凤阳,咱们等路一修好,直奔凤阳而去,定能打他一个措手不及。”博洛又提议道。
“这消息不一定是真的。”多铎对此却有不同的看法。
“凤阳那里,极有可能只是个幌子,明国皇帝虽说还算有胆识,敢趁着咱们西征,出兵北上,灭了许定国,但本王亲领大军南下,他此时应该早就被那些胆小如鼠的文臣裹挟而走了。
一个不过十几岁,刚刚登上大位的皇帝,就算是再想坚守,能扛得住那些大臣们联合起来,共同发难吗
就算明国皇帝还在凤阳,等咱们一到,恐怕也会立刻就跑了,现在江北各河道都已经涨水,有淮河拦着,咱们围不住的。”
“王爷的意思是,咱们先扫荡淮北”博洛眯了眯眼,又询问道。
“不,咱们现在最重要的,是先把亳州,宿州等南下的枢纽拿下,然后出其不意,从淮安绕道,迅速过河。
等大军过了淮河,兵分两路,一路直奔扬州,一路围住凤阳,到时候本王倒要看看,那明国皇帝,要往哪里跑!”
多铎嘴角一勾,然后又得意道:
“明廷的那些大臣们,一定以为本王要先攻取徐州,解决后顾之忧,但本王就是要打他一个出其不意,吓破他们的胆子!”
“亳州是从归德南撤的陈潜夫在守,驻守宿州,徐州等地的明军是高杰统领的边军残兵,淮安是黄得功统领的南兵,若是野战,这些人都不堪一击,但如果是守城,咱们恐怕还是得费不少心力。
特别是,哨骑传回了徐州,淮安,凤阳等地的军情,明廷已经将这三座城池特别加固过,在外围都筑起了土墙。
不仅如此,这几座城池内驻守的明军都十分敢战,那些哨骑凶悍异常,比蓟州的那些猛得多了,咱们的马甲暂时还无法靠近侦探。”
“城池再坚固,也是要人来守的,潼关难道不坚固吗西安更是固若金汤,但又如何”
多铎并没有把博洛的提醒当一回事。毕竟,再坚固的城防,能坚固到哪里去红衣大炮轰上几天,大抵也就塌了。
“至于哨骑凶猛一些,也不足为奇,若是真如当初蓟州那般,如入无人之境,那这一仗就根本不用打了。”
博洛其实也同样是这样的看法,南直隶的明军虽然有所准备,但不过是螳臂当车,不自量力而已。
他一边回忆着哨骑汇报上来的军情,然后又一边继续道:
“就是,淮河之上,还有明军的水师,大小舟船恐怕有数百之巨,其中一艘旗上绣着‘定远’二字的,船头足足有三墫大炮,最小的那墫,也比当初孔有德等人带来的,还要大。”
多铎自然听出了博洛的意思,但他冷笑着摆了摆手,依旧不以为意,心中反倒是觉得对方的谨慎有些可笑:
“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小事,兵马若是指挥不动,那便算不得兵马,就如同三个月前驻守洛阳的那支闯贼一般,高杰,黄得功等人手下虽然有兵,只要没有出城野战的实力,据城而守,便是等死。
若是本王围住了凤阳,他们还敢不出城勤王吗到那个时候,不管是徐州,淮安,还是扬州,凤阳,全都是本王的囊中之物。”
博洛一听,最后的一点余虑,也顿时消失了。围点打援,那可是先帝百试不爽的妙计,当即拱手抱拳,恭维了多铎几句。
“在路修好之前,先派人去招降,能招降多少算多少,他们提的要求,只要是钱粮方面的,都尽可能满足,咱们没有,江南多的是,到时候让他们放开手脚抢一把便是了。
许多地方,根本用不着大战,只要施舍点钱粮,让他们吃上饱饭,那些尼堪巴不得给我大清当奴才呢!”多铎并不是有勇无谋的人,相反,他十分滑头,小心思也非常多,就是打硬仗的本事不行。此番多尔衮派他南征,其实是给他占到大便宜了。
“另外,让南下的哨骑也散到官道之外,找一找哪里还有尼堪,江北的官道,恐怕明国皇帝也破坏的不少,必须多抓些人来,以最快速度修缮好。”
“是,王爷!”博洛得令,当即应道。
在通往凤阳和徐州的官道被修好之前,博洛派出的大批哨骑再度进入淮北,一边打探军情,一边招降明军。
不过,这一次,他们就没有之前那么好运了。
此前,各地驻守的明军还没反应过来,而且对清军也确实畏惧,但随着杨承祖轻易击杀了一队鞑子,并官升两级,得到皇帝陛下赏赐的消息传开之后,各地驻军将领麾下,凡是有几十马兵的,一看到清军哨骑,便都跃跃欲试起来。
八旗马甲战力确实强悍,但也嚣张惯了,探查军情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三五成群,分散各处,面对十倍,甚至更多的明军家丁,他们也和很难招架。
要知道,淮北各城的驻军,基本上都是高杰和黄得功麾下的大将,手下的那几十上百家丁,半数都有马,并不乏一战之力。
于是乎,博洛派出的这些哨骑,很快就遭受到了接连不断的猛烈袭击,最终在丢下二十几具尸体后,仓惶北撤。
多铎和博洛两人幻想的各州府明军跪地求降非但没有实现,自己派去侦探的哨骑,还没开始招降,就被主动出击,甚至在清军哨骑撤退的时候,还重重堵截的明军杀了不少。
而这之后,清军哨骑也不敢再得瑟,再次南下侦探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十几人一队,没人再敢单独行动,特别是进入徐州城和淮安城附近的时候,高杰和黄得功两人亲领的家丁,最是敢战。
多铎和博洛收到这些军情的时候,虽然气愤,但也无处发泄,便是多罗贝勒尼堪,固山贝子屯齐,三等公图赖等大将誓要报仇,他们也只能暂时压制着。
只要通往凤阳和徐州的路一天还没修好,大军无法行进,江北便还是明军的天下,他们就只能继续等待。
不过,这些终究只是小道,鼓舞人心可以,但想要以此阻挡清军南下,就是痴心妄想了。
四月初,随着清军从开封府各地抓来的民夫达到三万,通往亳州,砀山的官道被修通,清军兵分两路,一路东进佯攻,一路作为主力,浩浩荡荡开始南下。
但这个时候,经过了一开始的恐慌,还有哨骑战的胜利之后,江北各城人心都安定了不少,无论是南下亳州的多铎一路,还是东进徐州的博洛一路,皆是处处碰壁。
亳州城头上,陈潜夫直接杀了前来招降的清军使者,并将尸体砍成了两段,挂在城头立起的木桩之上,以激励军心。
不仅如此,他还在城头上大声呵斥领军的多铎,并引经据典,鞭挞努尔哈赤,称女真是大明养奴遗种,关外野人,气得多铎等人要炮轰亳州,把陈潜夫五马分尸。
但问题是,他的炮落在了大军的后方,这个时候还没运到。
而亳州城上的两墩红夷大炮,却是率先开火,轰死了十几个气得冲上来的清兵,直接将所有妄图强攻的清军都吓退了。
城墙上的军民看到曾经不可一世,逼得他们背井离乡,使得他们提心吊胆了数月的清军被击退,一个个欢欣鼓舞,完全就是士气大振。
另一边,驻守砀山的杨承祖也同样如此。
面对博洛的劝降,他直接砍了使者,甚至还趁着夜色,想要出城突袭,但博洛到底谨慎,早有准备,他夜袭不成,还损失了十几个家丁,最后只能悻悻退回了城中,继续固守。
博洛的伏击其实也算不上胜利,他见砀山不好攻,而且徐州的核心不在此处,随即便绕城而走,扑向了高杰驻守的徐州城。
另一边,多铎也同样如此,亳州城他倒不是攻不下,只要等红衣大炮一到,加上手中的近十万大军,再抓几万百姓来填沟,想要拿下这么一座小城,根本就是易如反掌。
但他的目标是明国皇帝,是南京,并不想在这样的一座小城上浪费时间。
于是乎,多铎也直接领着大军绕城而走,还让屯齐带兵隐藏起来伏击,若是城内的守军趁他撤退的时候,出城追击,就立刻歼灭。
陈潜夫对于清军的实力,还是有所了解的,更清楚自己麾下的兵马战力不行,就算是伏击也打不过正经的八旗甲兵,根本没有贸然追击,让屯齐带着那几百八旗马甲,白白喂了一晚上蚊子。
多铎领着大军继续南下,还派尼堪领着数百轻骑突进,攻打宿州,甚至是淮河边上的五河,怀远等城,但除了无兵驻守的五河城之外,皆是无功而返。
而那些位置并不重要的蒙城,灵璧,虹县等城,确实无兵把守,但城内早已经被搬空,水井也全都已经被破坏,清军便是占据了,也根本没用。
尼堪,屯齐等人被气得嗷嗷大叫,随手就杀了好几十个不顺眼的民夫泄愤,多铎若不是自己是统帅,看着老将图赖一副泰然自若的样子,不愿失了面子,恐怕此时也早就大开杀戒了。
至于大军直接抛下这些明廷重兵把守的城池,渡淮过江,打明帝一个措手不及,现在更是没有一点可行之处。
因为,淮河上下几百里,此时根本找不到一艘船,而江面上不时就有明军水师的舰船巡逻,甚至还有几个清军哨骑在偷偷渡河的时候,直接被明军水师用船上的火器射杀了。
要知道,如果只是几个哨骑,想要过河,还是很简单的,清军的哨骑就数次偷摸过淮了,这次不过是意外。
但若是十几万大军,那就是一项陆续数日的大工程了,至少收集木料,搭建浮桥,就需要好几日。
多铎也不是没试过,他在五河东面,淮河拐弯处,就驻下了大军,准备搭建浮桥过河。
但郑森直接领着一支由七艘大船,几十艘中小战船组成的水师,趁着有风的时候杀来了,将岸边轰了个稀巴烂,船头射出的铁弹还轰死了好几个巴牙喇。
这个时候,多铎的大炮,还没到蒙城,面对淮河水面上的明军水师,根本无可奈何,最终只能暂时放弃了搭建浮桥的想法。
朱慈烺在江北做了那么长时间的准备,终归是有用的,多铎看着南面传回的军报,第一次觉得自己低估了明国的那个幼帝。
这一次,他好像撞到了铁板上了,明军守城的意志居然如此坚定,而官道两侧,还有那些南下必经之路上的城寨,也真的是干干净净,别说是粮食和人丁了,便是一口水都没有。
而就在多铎进退失距的时候,博洛在徐州,忽然传来了一个天大的喜讯——驻军徐州的高杰愿意谈归降之事,但徐州城情况复杂,他不敢擅自做主。
眼见明军戒备森严,水师强悍,淮河一时间无法渡过,多铎最终只能暂时放弃突袭之法,既没有继续前往淮安,也没有去凤阳,留在尼堪在五河驻军,并派屯齐回防亳州之后,就直接领军北上徐州了。
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他在塘报中看到了博洛说徐州城情况复杂,城防十分坚固,恐怕无法强攻,一时还不明白具体是怎么回事。
徐州城若是真的固若金汤,无法强攻,那凤阳城必定更加坚固,清军的哨骑虽然此前也传回了军情,说徐州,淮安,凤阳等城颇为奇特,但这并没有引起多铎的注意。
毕竟,他一路上看到的亳州,蒙城,五河,都还算正常,不过是护城河拓宽了些,城墙加固了点,没什么特别的。
这个时候,他和博洛,尼堪,屯齐,图赖等一众大将,都还没亲眼见识过那几座朱慈烺重点打造的城池。
多铎刚刚领兵来到徐州城外,还没来得及问什么,便被博洛领到了云龙山的山腰上。
他看着已经被改造得恢弘霸气,坚不可摧,处处散发着肃杀之气的徐州城,不由得倒吸了好几口凉气,迟迟说不出话来。
“狗日的,这明国皇帝居然如此歹毒!”
博洛太明白这种感觉了,他前几日看到徐州城的时候,也是话都说不出来了,这样的城防,无论谁第一次见,恐怕都会失态。
他一直等到多铎缓过神来了,才开口道:
“王爷,高杰那尼堪便是想要凭此和咱们谈条件,他要金银,也要官职,还要咱们立刻兑现,否则就一直坚守徐州!”
感谢书友“粤垦路大壮”的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