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心狐狸 作品

第796章 《岳阳楼记》带火了岳阳楼

范仲淹也点点头,叹了一口气“倒是我连累到了不少人。”

章衡默默的看了范仲淹一眼,心道,你知道就好,不过别人劝了也不会听不会改,这不,得了倔驴这么一个外号,想来范仲淹自己也知道背后别人叫他倔驴呢。

黎雾嘿嘿笑两声,对这个事情不予评价。

“公元1037年,吕夷简罢相,于是就有不少士大夫替范仲淹前辈您说话,朝臣因为您的事情又吵得喋喋不休。

后面宋仁宗让宰相张士逊问计,下诏禁止互结朋党。

因为范仲淹前辈您多次谏言被贬,梅尧臣前辈就作《灵乌赋》劝范仲淹前辈您少说话、少管闲事、自己管自己就好。

不过范仲淹前辈您是不可能听的,让您什么都不管,当做什么事都看不到,听不到,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也是很多时候就是需要像您这样的大臣,若是人人都装聋卖傻,那一个国家还如何了得?

当然,像您这样的大臣,也是注定会得罪很多人的,”黎雾苦笑,像范仲淹这样的自然也不少,不过基本仕途都比较惨,不是被贬就是不得重用,容易得罪人,太敢说了。

范仲淹笑了起来“若我怕了,就不会那般做了,既然做了,便不会怕,死又有何惧?”

他怕死,却也不怕死。

“说的好,”章衡道“范仲淹前辈说的好,”章衡举杯,范仲淹也跟着举杯,王维也举杯几点点头喝酒。

天幕前的不少老祖宗也讨论起了这个事情,皇帝呢,自然是喜欢这样的大臣,但是有时候也烦这样的大臣,不阿谀奉承,嘴也不甜,说话跟毒药似的,有时候真不想听。

“公元1038年,西夏李元昊称帝,屡屡发兵侵犯边境。

宋仁宗命范仲淹前辈您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协助安抚夏竦共同御敌。

范仲淹前辈您到任后,构筑了以大顺城为中心,堡寨呼应的坚固防御体系。

并培养出了狄青、种世衡、郭逵等这样一干有才能的将领,使得西北战线稳若金汤,夏人不敢犯边。

只能给范仲淹前辈您取了个外号‘小范老子’并称小范老子胸有十万甲兵。

范仲淹前辈您这培养人才也是一流哇,不错不错,”黎雾肯定的点点头,确实是个厉害人物。

“他们本就那般厉害,只不过被发现了而已,”范仲淹道,不是他培养得厉害,而是人家本就那般厉害,不管谁发现了他们,都很厉害。

几人看向范仲淹,那可不一定,这让人才呐,得跟对人,那才能发挥最大作用。

不然,也白费。

黎雾耸耸肩继续道“公元1042年,李元昊在定川寨大败宋军,关中震动,消息传到朝廷,宋仁宗手按地图对左右侍臣说,若是范仲淹前辈您出援,他便没有什么可担忧的。

果然没有过多久,三宋仁宗就收到了范仲淹前辈您亲率六千军队出援,并击败西夏军队的消息。

宋仁宗大喜过望说,他本来就知道范仲淹前辈您可以重用的。

不久之后,李元昊就请求议和,范仲淹前辈您也被调回京城。

宋仁宗非常欣赏范仲淹前辈您这个文武双全的臣子,后拜了您为参知政事,差不多就是副宰相吧。

这个时候的宋仁宗税意进取,任用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一大批务实的官员,企图从根本上改变自北宋成立以来积贫积弱的局面。

北宋历史上轰动一时的庆历新政,就在范仲淹前辈您的领导下开始了。

范仲淹前辈您把您的改革思想写进了《打手诏条陈十事》,宋仁宗欣然采纳,并颁布天下。

不过因为变法触动了官僚贵族的既得利益,那自然是遭到了他们的激烈反对,最终结果就是新法实施不到一年的时间,就以范仲淹前辈您、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人相继被排出朝廷而宣告失败,”黎雾两手一摊“其实改革这个事情,它还真的不是那么好干的,主要触犯到太多人的利益,一触碰到,那些人自然全力抵触,那就很难实施了。”

范仲淹叹了一口气,这个道理他又如何不知道呢?

甚至想改革的人他们能不知道吗?

自然都知道的,但是很多时候,确实是需要改革才能改变很多的事情,不能一成不变。

天幕前,不少想改变的人则是点头,改革这一条路确实不好走,也知道没有几个是有好下场的,但是他们并不害怕,也不后悔去,即使知道结果,也在所不惜。

“不过范仲淹前辈您的改革思想却对您后面的王安石前辈的变法产生了直接影响。

庆历新政失败之后,范仲淹前辈您的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邀请当时已经被贬居在邓州的范仲淹前辈您为重修的岳阳楼作一篇记,并附上一幅《洞庭晚秋图》。

而从未去过岳阳楼的范仲淹前辈您就照这那幅画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您在文中用您一生的行为准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来鼓励同样也是被贬的滕子京。

不然咱们去岳阳楼吧?如何?”黎雾看向三人。

“这,我没意见,”王维道,三人都没有意见,范仲淹更是点头,虽然他还没有写那个《岳阳楼记》,但是小仙人可是说了,千古名篇,那自然值得去一趟。

天幕前不少老祖宗也读过《岳阳楼记》,也因此去了岳阳楼。

“那就去岳阳楼,不过可能不一样哈,我们这个岳阳楼重新了50多次,所以可能和你们所见过的岳阳楼它,可能完全不一样,”重建那么多次,根本就不是以前的那个岳阳楼了,没办法,都那么多年了,而且这岳阳楼出名,也主要因为范仲淹前辈的《岳阳楼记》,不然真没有那么出名。

所以历朝历代才会前前后后花费那么多时间那么多钱财来修筑的。

三人面面相觑,这,居然修筑那么多次。

“都那么多年,自然是不一样的,”范仲淹道。

“公元1049年,范仲淹前辈您被调任到杭州,子弟以范仲淹前辈您有隐退之意,商议购置田产供范仲淹前辈您安度晚年,不过被您给拒绝了。

十月,范仲淹前辈您出资购买良田千亩,让您的兄长范仲温找人经营,成立范氏义庄,对范氏远祖的后代子孙赠口粮,并资助婚丧嫁娶等用度。”